登陆注册
2807400000006

第6章 散文-童年的游戏

仿佛你又带我走进童年

在粉红色云雾的梦境中

把我们清脆的笑声撒遍!

——摘自旧作《给哥》

每当黄昏诡谲地溜进屋内时,压在我心上的那些超载的记忆也随之悄悄走近了我。我不怕它们瞬息即逝,而是那些记忆几乎每天都在低声呼唤我打开这些废墟,太重了!太乱了!我不得不巴望能早日抖落它们。我深深地怀念着我在远方的亲人,母亲早在十五年前离开了,现在只有我哥和我姐……

我仿佛听见我自己在幼年时那稚气的叫声,我亲昵地喊着:“哥!带我玩!”那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记忆把我带到天津城里坐落在旧日租界花园街8号那个大宅院里,那些早已逝去的影子一个个走来向我娓娓诉说着往事,那个大宅院也早已消失得了无痕迹!

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了,晚饭后,这个大家庭里大人和孩子总有两三个钟头闲着没事,大人们开口:“你们小孩子家自己玩吧。”哥哥姐姐们就在琢磨着玩什么——唱戏,来一段《武家坡》《坐宫》,还是《游龙戏凤》?捉迷藏(我们叫“蒙瞎子”)或者跳房子、比赛踢毽儿?我最喜欢的还是“接龙”。

姐姐总是喜欢发号施令的,在“接龙”游戏中,她扮演家长,身子背后有一大串“孩子”——七叔家的沪哥、阿武姐、阿毛弟,八叔家四哥,还有我们家的异母姐姐,那个可怜的、在成人后沦为“戏子”、死于后台的四姐!那时应该是这个家族在天津时还比较热闹的时期,可能这个“龙”还有别人,不记得了。我的姐姐是龙头,她本来就属龙。

我哥双手撩起他的长衫前襟(那时我们称之为“大褂”)兜起来,像个小武生那样挺神气地走近,用他还稚嫩的好嗓子喊着:“卖稀饭啊!卖稀饭!”他得意洋洋地走过来,走过去。

我姐叫住他:“卖稀饭的,过来!多少钱一碗?”

我哥回答:“一个大子儿一碗。”(即一个铜子一碗)

我姐下了命令:“给我家孩子们一人来一碗!”

于是我哥走过来,仍旧兜着前襟,走到最前面的“孩子”身旁站定,然后用左手抓住前襟,假装端着碗,右手做出用大勺盛饭的架势,这都是想象的,而我们也当作面前是一大锅稀饭。

每一个孩子都陆续从他手里捧过一碗碗“稀饭”朝嘴里倒,呼噜噜地吃着。阿毛弟更是狼吞虎咽,呼噜噜地好像是稀饭好吃极了!

我哥走到最后一个,也是最小个的孩子跟前,那就是我。我按照我姐姐事先的嘱咐,乖乖地表演着。我连忙伸出我的小胖手,对着我哥捧着“稀饭碗”的手轻轻一打……

我哥赶快走到我姐面前——

“你家的小不点儿把我的碗砸了!”

我姐并无惊愕之色,却一本正经地像背书一样,说:“给你银子!”

我哥满脸正经:“不要!”

“给你金子!”

我哥又赶快说:“不要!”

我姐大声说:“那你要什么呢?”

我哥笑嘻嘻地说:“我就要你顶后面的那个小不点儿!”

我姐故作勃然大怒状,大声叫道:“不行!就不给!”

抢夺开始!我们一个个紧紧搂住前面的哥哥或姐姐,开始向左向右躲来躲去,躲避着这个凶煞的不讲理的卖稀饭的人。

我哥的小名叫“小虎子”,堂弟和堂妹一直叫他“老虎哥”,这时真像只猛虎一样,哇啦啦啦地吓唬着我们这条“龙”。我们尖叫,左右闪避着,叫得惊天动地,却又笑得喘不过气来。旁边端坐着的大人们望着我们,也用小手绢抿着嘴乐。我这个小尾巴被甩来甩去,还得紧紧抓住前面又蹦又跳的阿毛弟的衣服角,就怕被他甩下来。要不了几分钟,我便被我哥逮住了,实在也跑不动了,我哥把我搂在怀里,得意他的胜利,我也挺开心,因为他本来不是卖稀饭的,而是我最崇拜的哥!

这样的晚间游戏并没有持续多久,几乎没有几次,我们一个个都渐渐长大了,上了学校,开始喜欢看书、买书、看电影、听唱片……我们家不久也发生了变故。我永远忘不了那些阴沉沉的脸,悄悄地哭泣,低声讲话,严肃地谈判,然后在商量卖掉大宅院,七叔家的孩子和我们都显得生分了,我们埋头读书,努力作好学生……

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我常回想起从八岁到十八岁学校十年所学过的那么多中西歌曲,其中有一首只是偶然从海峡彼岸出版的书中捕捉到: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

游子伤漂泊;

回忆儿时、家居嬉戏,

情景宛如昨!

……

我真的记得我哥、我姐和我小时候的情景,各种玩法,无忧无虑!可是我哥呢?——我在电话中问他:“哥,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玩‘接龙’,多好玩!”他沉思了一下,然后说:“记不得了!”我可以想像我那白发苍苍的九十三岁的哥哥在电话那头微笑着。

我的姐姐呢,年过九十,头发不白,牙齿不落,背不驼,眼不花,仍然在电话中雄赳赳地大叫:“你怎么老也长不大!都过米寿啦,还干吗喜欢说小时候的事!”

有什么办法呢?我那个梦幻一样的童年!那些故事!它们总是沉甸甸地压在我心上,像一幅幅油画,也像一大块难溶化的糖,黏黏的,又是甜甜的,时间长了,还有点酸、有点苦……

2007年6月完稿

同类推荐
  • 知行合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王阳明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集)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全集)

    本书为畅销书《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的全新修订版。是国际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先生写给大众的王阳明通俗传记。冈田先生于六十八岁高龄提笔撰写此书,九十三岁完成,花费了二十五年的心血。作者在穷尽中日两国史料和研究成果、历经六次阳明遗迹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冈田先生以心学发展的脉络为线索,史料互证,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探讨了王阳明的人生经历和师友交往对其思想形成的深刻影响。冈田先生尤其注重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当时真实的内心,并由此补充了许多不为众人所熟知的细节,解开了有关王阳明生平和思想的诸多谜题。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兵家鼻祖:孙武

    兵家鼻祖:孙武

    孙武[挟三万兵,纵横天下无敌],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孙子兵法》。此书早已被广泛流传到了世界各个国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运用到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这部传奇的兵法是如何完成的,我们不妨看一看孙武的传奇人生。读《兵家鼻祖:孙武》,不但可以感受到孙武生活中的曲折、离奇,又能够被战争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紧张形势所牵掣,也能够了解到孙武、伍子胥、吴王阖间、伯韵等人物的性格、脾气,以及品质的不同。
热门推荐
  • 道德真经注

    道德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强衍变系统

    最强衍变系统

    他曾是大陆上叱咤风云的全能绝世强者,他也被大陆最强者所追杀,绝境逢重生,逆天而行,踏破苍天为红颜,炼丹、炼器、阵法、修炼那都不在话下,一代传奇的衍变创世之路正悄然上演,这一切的一切,只因那一块神秘的七彩石……
  • 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

    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

    好口才是训练出来的!中国金话筒金奖得主、著名口才培训师殷亚敏,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口才讲授经验以及万千学员的实战训练反馈,总结出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深受学员欢迎、易练习、见效快的口才训练方法,专治不敢讲话、不会讲话、不善讲话。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繁华落尽归故里

    繁华落尽归故里

    一个农村女孩独自闯荡城市的起伏人生,有苦有泪有甜。在后来深夜一个街道灯光昏暗,一个排椅上,一对男女喝着酒!女孩说:哥,我累了!不想在城市混了。他说:好,我陪你!她说:我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可能真的不合适城市生活。他说:嗯,挺平凡,但是独一无二!她说:我们回去创业吧?他说:我去买票,明天走?
  • 画棠相思赋

    画棠相思赋

    一次意外,她穿越成为丞相之女孟清欢一场姻缘,她将终生托付于三王爷李剡然,世事变幻无常。一路风雨飘零,清欢又该如何守护自己的感情?
  • 神棍小狂妃:夫君,你要乖

    神棍小狂妃:夫君,你要乖

    前世的林千城出身显赫,奈何天生愚钝。她不甘被欺凌,醉心修炼智商,终成一代国师。有一年,她捡了两个孩子。一个被她抛弃不知所踪;一个成了白眼狼,害她死无全尸,竟把她魂魄禁锢在荒山。某一日寻到机会,发誓报仇的林千城重生归来,天赐神眼得以看清世间诸人本色。仰仗着特殊能力,从此鬼挡杀鬼,谱写她纵横天下的神话。后来,那个随便在路上捡来的孩子突然赖着她不走。管天管地还管她婚姻大事,最后竟洗白白躺在她的床上,算是上辈子欠他的。绝色当前,吃素了十几年的林千城开始摸下巴:要不,先尝尝味道?事后,林千城反思:捡孩子这毛病得改!
  • 遇妖

    遇妖

    小花出生的时候是只蔷花妖,然后很快变成了一只鬼。身为一只鬼,她一不害人,二不勾人。唯一的兴趣爱好就吸某人的血,吃某人做的饭,偷窥某人洗澡。后来有一天偷窥途中被某人拖进浴室,于是又加了一件爱好——与某人洗人鬼浴。众人眼里某人是这样的——离群索居,自视甚高,行为古怪,举止离奇,并且时常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可是在她心里,他却是这样的——腹内诡计无数,身怀世间奇术,最重要的是,他是她的夫君。离群索居的十年,其实是与一只女鬼结为夫妻。自视甚高的表象,在他五岁的时候为她翻开一页食谱时便已经不复存在。行为古怪的背后,无人知道他的背上趴着一只女鬼。举止离奇之余,其实每每都是在将到处乱飞的妻子牵回自己的怀里。每一次对着空气说话,她都躲在他的怀里咯咯发笑。曾经在一出生就遭到遗弃,而后却成为举国上下的大恩人,只因为他愿意娶一个死人为妻。场景一:家中有长辈为他张罗婚事,约在一家酒楼见面。“在下便是姜涉归。”“我五岁时,曾因为摘花而害了一条性命。”“我十五岁时,又害死过一条性命。”“姑娘不怕?”“姑娘莫急,在下还未告诉你,五岁时死的,是我那心爱的童养媳,十五岁死的是我更心爱的暖床丫鬟……对了……我今年就二十五了”“姑娘生得好模样,在下其实很喜欢。”“姑娘若执意要嫁,那便无需准备嫁妆了,只一副上好的棺木即可,陪葬之物,自由我王府所出。”“对了,姑娘稍等。还有一句,姑娘若嫁过来,便是在下的发妻,棺木可置双人棺,在下百年之后,涉归愿意与姑娘在地下做一对鬼夫妻。”“姑娘慢走,在下送送你吧。”“鬼夫妻?随口一说而已,小花,你莫信。双人棺?我给她埋个木头人进去总行了吧?”“好……刻得丑丑的,像……曲波?这也太狠了……”场景二:某女和蛇妖聊天,说:“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肯去投胎吗?”蛇妖想也想直接回答:“放不下你家男人?”某女伸出一根手指摇了摇:“错了···”蛇妖又想,“你家男人长得好看,你怕下去找不到比他好看的男鬼?”某女嗤笑出声,等了一会儿,终于,身旁一直在低头剥鱼刺的男子抬起头,露出险恶蛇妖的表情。“虽然我家夫君长得很好看,但是曲波,人蛇有别,你配不上他的。”蛇妖露出獠牙,想喷毒液,却被某女的夫君那凉凉的一眼生生的将毒液自己咽了回去。场景三:一日宫中大宴,诸家公子皆大显文采,独有他一个人连一句诗都做不出来。其父深觉羞耻,欲责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女人跟男人闹起别扭来是多种多样的,五花八门的。宣夷已经连续四个周末没到他们的爱巢里去了。“他们”就是指她跟周键伟两个人。“爱巢”就是指周键伟新装修的一套住房。两人没闹别扭的时候,每个周五的晚上一般都是在爱巢里度过的,先共进晚餐,后花好月圆。这是他俩嘴巴的节日,更是他俩身体的节日。每个星期就在一起度过这么一个温情良宵,两人是焦渴的,又是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