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1500000029

第29章 文集六(1)

书义

乃言底可绩

巧言令色,帝之所畏也。故以言取人,自孔子不能无失。然圣贤之在下也,其道不效于民,其才不见于行事,非言无自出之。故以言取人者,圣人之所不能免也。纳之以言,试之以功,自尧舜以来,末之有改也。尧将禅舜也,曰:“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底之为言极也。《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可谓极矣。君子之于事物也,原其始不要其终,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其偏不见其全,则利害相夺,华实相乱,乌能得事之真,见物之情也哉!故言可听而不可行,事可行而功不可成,功可成而民不可安,是功来始成也。舜、禹、皋陶之言,皆功成而民安之者也。呜呼,极之为至德也久矣。箕子谓之皇极,子思谓之中庸。极则非中也,中则非极也,此昧者之论也。故世俗之学,以中庸为处可否之间,无过与不及之病而已,是近于乡原也。若夫达者之论则不然。曰:“喜怒哀乐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非舜、禹、皋陶之成功,其孰能与于此哉?故愚以谓穷理尽性,然后得事之真,见物之情。以之事天则天成,以之事地则地平,以之治人则人安。此舜、禹、皋陶之言,可以底绩者也。

堲谗说殄行

《书》云:“朕堲谗说殄行。”传曰:君子之所为,为可传、为可继也。凡行之不可传、继者,皆殄行也。尧舜之所堲也。世衰道丧,士贵苟难而贱中庸,故邪慝者进焉。齐桓公欲用竖刁、易牙、开方三子。管仲曰:“三子者自刑以近君,去亲杀子以求合,皆非人情,难近。”桓公不听,卒以乱齐。齐桓贤主也,管仲信臣也。夫以贤主而不用信臣之言,岂非三子者似忠而难知也欤?甚矣,似之乱真也。故曰“恶紫”,谓其夺朱也;“恶莠”,谓其乱苗也;“恶乡原”,谓其乱德也。孟子忧之,故曰:“君子反经而已矣。”君子之所贵,必其可传、可继者也。是以谓之经。经者,常也。君子苟常之为贵。则彼苟难殄行,无为为之矣。苟难者无所获,殄行者无所利,则庶民并兴,巧者不能独进,拙者可以自效。吾虚心而察之,贤者可事,能者可使,而天下治矣。

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甚矣,耳目之为天下祸福也。《洪范》五事,为皇极之用,治乱之所由出,狂圣之所由分,风雨之所由作,五福六极之所由致。故颜渊问仁,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夫视听期于聪明而已,何与于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是礼也,何与于仁?曰:视听不以礼,则聪明之害物也,甚于聋瞽。何以言之?明之过也则无所不视,掩人之私,求人之所不及;聪之过也则无所不听,浸润之谮,肤受之愬或行焉。此其害,岂特聋瞽而已哉!故圣人一之于礼,君臣上卞,各视其所当视,各听其所当听,而仁不可胜用也。太甲之复辟也,伊尹戒之曰:“视远惟明,听德惟聪。”何谓远?何谓德?孔子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夫惟小之为知,又乌能及远哉。探夜光于东海者,不为鲵桓而回网罗;求合抱于邓林者,不以径寸而枉斧斤。苟志于远,必略近矣。故子张问明,孔子既告之以明,又告之以远。由此观之,视不及远者,不足为明也。梁惠王问利于孟子,孟子告以仁义。曰:“王何必曰‘利’。”夫言利者,其言未必不中也,然君子不听,曰“言利者,必小人也”。听其言必行其事,行其事必近其人,小人日近,君子日疏,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凡言苟出于利,虽中,小人也,况不中乎。苟出于德,虽矢犹君子也,况不失乎。由此观之,听不主于德者,非聪也。

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易》曰;“天下之动,正夫一者也。”夫动者,不安者也。夫惟不安,故求安者而托焉。惟一者为能安。天地惟能一,故万物资生焉。日月惟能一,故天下资明焉。天一于覆,地一于载,日月一于照,圣人一于仁,非有二事也。昼夜之代谢,寒暑之往来,风雨之作止,未尝一日不变也。变而不失其常,晦而不失其明,杀而不害其生,岂非所谓一者常存而不变故耶!圣人亦然,以一为内,以变为外。或曰:圣人固多变也欤?不知其一也惟能一故能变。伊尹戒太甲曰:“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终始惟一,时乃日新。”新与一,二者疑若相反然。请言其辨。物之无心者必一,水与鉴是也。水、鉴惟无心,故应万物之变。物之有心者必二,目与手是也。目、手惟有心,故不自信而托于度量权衡。己且不自信,又安能应物无方日新其德也哉。齐人为夹谷之会,曰:孔丘儒者也,可劫以兵。不知其戮齐优如杀犬豕。此岂有二道哉,一于仁而已矣。孟子曰:“天下定于一。孰能一之?曰:不嗜杀人者。”愚故曰圣人一于仁。

王省惟岁

论尧、舜之德者,必曰无为。考之于经,质之于史,尧、舜之所为,卓然有见于世者,盖不可胜计也,其曰无为何哉?古人有言曰:“除日无岁。”又曰:“日一日劳考载曰功。”若尧、舜者,可谓功矣。岁者月之积也,月者日之积也,举岁则兼月,举月则兼日矣。日别而数之,则月不见,月别而数之,则岁不见。此岂日月之外,复有岁哉。日月之各一,人臣之劳也。岁之并考,人君之功也。故《书》曰:“王省惟岁,卿士惟月,师尹惟日。”此上下之分,烦简之宜也。禹之乎水土,稷为之殖百谷,契为之敷五教,伯夷为之典三礼,皋陶为之平五刑,羲和为之历日月。尧舜果何为哉。今夫三百有六旬,分之以四时,配之以六甲,位之以十二子,散之以二十四气,裂之以七十二候,昼不可以并夜,寒不可以兼暑,则气果安在哉。惟其无在而不可名,寄之于人而已,不有此,所以为王省之功也。日不立则月不建,月不建则岁不成,师尹不官,则卿士不治,卿士不治,则王功废矣。故曰:“庶民惟星。”星者日月之所舍,所因以为寒暑风雨者也。民者上之所托,所因以为号令赏罚者也。日月不自为风雨寒暑,因星而为节;君不自为号令赏罚,因民而为节。上执其要,下治其详,所谓岁月日时无易也。文王不兼庶狱,陈平不治钱谷,邴吉不问斗伤,此所为不易者也。秦皇衡石程书,光武以吏事责三公,此易岁月而乱日时者也。治乱之效,亦可以概见矣。

作周恭先作周孚先

周之将兴,必有继天之王,建都邑,立藩辅,以定天命而宅民心,为子孙之师;亦必有命世之臣,考礼乐,修法令,以定国是而正风俗,为卿大夫之宗,然后可以世世垂拱仰成。虽有中主弱辅,而不至于乱。故曰:“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商献民,乱为四方新辟,作周恭先。”“予旦以多才,越御事,笃前人成烈,答其师,作周孚先。”国之所恃者,法与人也。《诗》曰:“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故周公以谓惇典而用贤,可以定国,后之言恭者必稽焉。傅说有言:“事不师古,以克永世,匪说攸闻。”今不师古,后不师今。故周公以谓我当与卿大夫士笃前人成烈,以答众心,则后之言信者必师焉。夫以成王之贤,周公之圣,其所以为后世先者,不过于恭与信而已。《诗》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闵马父曰:“古之称恭者,曰自古,曰在昔,曰先民,其严如是。”愚以是知恭之大者,盖尧之允恭,孔子之温恭,非独恭世子之恭、楚共王之恭也。成王以是为后世先也,不亦宜乎。“大有上吉。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之为德也,重于兵而急于食。周公以是为后世先也,不亦宜乎!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

毫末之木有合抱之资,滥觞之水有稽天之势,不可谓无是理也。理固有是,而物未必然。此众人之所以不信也。于思有言:“君子之道,始于夫妇之所能,其至也,虽圣人有不能。”故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之能为尧舜,历干载而无有,故孟子之言,世未必信也。众人以迹求之,故未必信;君子以理推之,故知其有必然者矣。孔子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而《书》曰:“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此二言者,古今所不能一,而学者之所深疑也。请试论之。滥觞可以稽天,东海可以桑田,理有或然者。此狂圣念否之说也。江湖不可以徒涉,尺水不可以舟行,事有必然者。此愚智必然之辨也。夫言各有当也,达者不以失一害一,此之谓也。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使太甲粗可以不乱者,伊尹不废也。至于废,则其狂也审矣。然卒于为商宗。周公曰:“兹四人迪哲。”盖太甲与文王均焉。明皇开元之治,至于刑措,与夫三代何远。林甫之专,禄山之乱,民在涂炭,岂特狂者而已哉。由此观之,圣狂之相去,殆不容发矣。

庶言同则绎

《书》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虞之为言度也,出纳之际,庶言之所在也,必得我师言。夫言有同异,则听者有所考。言其利也,必有为利之道;言其害也,必有致害之理。反复论辨廷议,而众决之。长者必伸,短者必屈焉;真者必遂,伪者必窒焉。故邪正之相攻,是非之相稽,非君子之所患者,庶言同而已。考同者莫若绎,古者谓紬绎,紬丝者必求其端,究其所终。《太军》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君陈》之所谓绎者,《太军》之所谓求也。孙宝有言:“周公大圣,召公大贤,犹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晋王导辅政,每与客言,举坐称善,而王述责之曰:“人非尧舜,安得每事尽善。”导亦敛衽谢之。古之君子,其畏同也如此。同而不绎,其患有不可胜言者矣。

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

天下之事古略而今详,天下之官古寡而今众。圣人非有意于其间,势则然也。火化之始,燔黍捭豚,以为靡矣。至周而醯醢之属百二十瓮。栋宇之始,茅茨采椽,以为泰矣。至周九尺之室,山节藻棁。圣人随世而为之节文,岂得已哉。《周书》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义。”圣人不以官之众寡论治乱者,以为治乱在德,而不在官之众寡也。《礼》曰:“夏后氏官五十,商二百,周三百。”与周官异,学者盖不取焉。夫唐虞建官百,简之至也。夏后氏安能减半而办,此理之必不然也。孔安国曰:“禹、汤建官二百,不及唐虞之清要。”荣古而陋今,学者之病也。自夏、商观之,则以官百为清要。自唐虞而上云鸟纪官之世而观之,则官百为陋矣。夫岂然哉。愚闻之叔向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故子产铸《刑书》,而叔向非之。夫子产之《刑书》,末世之先务也。然且得罪于叔向。是以知先王之法亦简矣。先王任人而不任法,劳于择人而佚于任使,故法可以简。法可以简,故宫可以省,古人有言,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至矣。

道有升降政由俗革

武王克商,武庚禄父不诛矣,而列为诸侯。周公相成王,武庚禄父叛,殷之顽民相率为乱,不诛也,而迁之洛邑。武王、周公,其可谓至德也已矣。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商之工臣,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非至德能如是乎?是以商之臣子心眼而日化,至康王之世三十余年矣。世变风移,士君子出焉。故命毕公曰:“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民罔攸劝。”始则迁其顽者而教之,终则择其善者而用之。周之于商人也,可谓无负矣。夫道何常之有,应物而已矣。物隆则与之偕升,物污则与之偕降。夫政何常之有,因俗而已矣。俗善则养之以宽,俗顽则齐之以猛。自尧、舜以来,未之有改也。故齐太公因俗设教,则三月而治。鲁伯禽易俗变礼,则五月而定。三月之与五月,未足为迟速也,而后世之盛衰出焉。以伯禽之贤,用周公之训,而犹若是,苟不逮伯禽者,其变易之患可胜言哉!

论语义

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自孔安国以下,解者未有得其本指者也。《礼》曰:“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后其仁可知也。”闻之于师,此《论语》之义疏也。请得以论其详。人之难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险,浮云不足以比其变。扬雄有言:“有人则作之,无人则辍之。”夫苟见其作,而不见其辍,虽盗跖为伯夷可也。然古有名知人者,其效如影响,其信如蓍龟,此何道也。故彼其观人也,亦多术矣。委之以利,以观其节,乘之以猝,以观其量,伺之以独,以观其守,惧之以敌,以观其气。故晋文公以壶飧得赵衰,郭林宗以破甑得孟敏,是岂一道也哉。夫与仁同功而谓之仁,则公孙之布被与子路之缊袍何异,陈仲子之螬李与颜渊之箪瓢何辨。何则?功者人所趋也,过者人所避也。审其趋避而真伪见矣。古人有言曰:“鉏麑违命也,推其仁可以托国。”斯其为观过知仁也欤!

君使臣以礼

君以利使臣,则其臣皆小人也,幸而得其人,亦不过健于才而薄于德者也。君以礼使臣,则其臣皆君子也,不幸而非其人,犹不失廉耻之上也。其臣皆君子,则事治而民安。士有廉耻,则临难不失其守。小人反是。故先王谨于礼。礼以钦为主,宜若近于弱,然而服暴者莫若礼也。礼以文为饰,宜若近于伪,然而得情者莫若礼也。哀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不有爵禄刑罚也乎,何为其专以礼使臣也!以爵禄而至者,贪利之人也,利尽则逝矣。以刑罚而用者,畏威之人也,威之所不及,则解矣。故莫若以礼。礼者,君臣之大义也,无时而已也。汉高祖以神武取天下,其得人可谓至矣。然恣慢而侮人,洗足箕踞,溺冠跨项,可谓无礼矣。故陈乎论其臣,皆嗜利无耻者,以是进取可也,至于守成,则殆矣。高帝晚节不用叔孙通、陆贾,其祸岂可胜言哉。吕后之世,平、勃背约,而王诸吕几危刘氏,以廉耻不足故也。武帝踞厕而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黯。青虽富贵,不改奴仆之姿,而黯社稷臣也,武帝能礼之而不能用,可以太息矣。

孟子义一篇

以佚道使民以生道杀民

使民为农,民曰:“是食我之道也。”使民为兵,民曰:“是卫我之道也。”使民为城郭沟池,民曰:“是域我之道也。”虽劳而不怨也。曰:“盘庚之民,何以怨?”“民可与乐成而不可与虑始,盖终于不怨也。”《诗》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可谓劳矣。然民岂不思之,曰:“上之人果谁为也哉!”田猎之娱,宴好之奉,上之人所自为为之者,君子盖不以劳民也。古者水衡少府,天子之私藏。大司农钱,不以给共养劳费,共养劳费一出少府,为是也。孟子曰:“以佚道使民,劳而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以佚道使民,可也,以生道杀民,君子盖难言之。《易》曰:“古之聪明睿智神武而不杀。”季康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夫杀无道就有道,先王之所不免也,孔子讳之。然则杀者,君子之所难言也。

庄子解一篇

广成子解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道固有是也。然自是为之,则道不成。

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宫者,物之残也。”得道者不问,问道者末得也。得道者无物无我,未得者固将先我而后物。夫苟得道,则我有馀而物自足,岂固先之耶。今乃舍己而问物,恶其不情也。故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言其情在于己欲长生,而外托于养人民、遂群生也。夫长生不死,岂非物之实,而所谓养民人、遂群生,岂非道之馀乎?

“自而治天下也,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天作时雨,山川出云。云行雨施,而天下不以为劳者,以其不得已而后雨也。春夏发生,秋冬陨落,而草木不以为病看,以其不得已而后落,非落之也。今云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虽天地之精,不能供此有心之耗取,荒亡之符,先见于日月,以一身占之,则耳目先病矣。

“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同类推荐
  •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本书分为纵横聊斋、文本探微、神鬼天地、旁论杂说,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引、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聊斋志异》的异想世界。换个阅读角度,本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迷。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蒲松龄也有过婚外情吗?卡夫瞳的创作是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吗?趣谈蒲松龄的养生术。66个谜底,带你重新认识《聊斋志异》。
  • 花期:汤错草木鸟兽虫鱼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花期:汤错草木鸟兽虫鱼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人类出于食物链的顶端,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处于三十岁迷茫期的作者回到汤错,深入田间地头,潜心学习研究各类花草,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
  •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书山问道:文化·文学·艺术阅读札记(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为读者领略文化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提供了一张“素描图”。作者把阅读比喻为书山之旅,时而扮演成地质工作者,探寻书山中的富矿;时而把自己假想为修行者,心无杂念地追问人文之道。
  • 流年一寸心

    流年一寸心

    本书是作者悉心创作的一本传统诗词作品集,收录了其近年来创作的近一百七十首诗词,分为《行旅》《风物》《衷情》《感怀》四个专辑。作者用细腻真挚的笔触,描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寄托缱绻的亲情、友情和乡情,抒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体现其精神追求和品格涵养。
  • 梦醒时分(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梦醒时分(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磁场大探秘(物理知识知道点)

    磁场大探秘(物理知识知道点)

    《物理知识知道点:磁场大探秘》是一本介绍各种磁场和电磁知识的科普书籍,书中用语浅显易懂,内容上突出了趣味性和科普性,图文并茂,更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朋友爱上电磁科学,研究和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 邓小平军事谋略

    邓小平军事谋略

    从百色起义到万里长征,从创建抗日根据地到上党战役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从千里跃进大别山到淮海战役,从百万雄师过大江到三军解放大西南,从和平时期的百万大裁军到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彪炳着邓小平同志作为杰出的军事谋略上的雄才大略,具有极高的理论创造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不仅是邓小平军事思想中的精华,也是中国军事谋略宝库中璀璨的瑰宝。在对邓小平军事思想的诸多探讨中,目前还没有从军画谋略的层面深入开掘、系统研究的成果,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对邓小平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等研究的深刻性及全面性。《邓小平军事谋略》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 我乃大唐皇长子

    我乃大唐皇长子

    一梦入唐,穿越成为大唐皇长子,获得傀儡师系统,成为独一无二的傀儡师异人...宛渠人...五姓七望...吐蕃...突厥...太子之位...!我乃李政,大唐皇长子,在绝对的力量之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没有任何的作用,我要让大唐旗帜插遍世界,我要改变所有的历史,让我华夏之人不受列强欺辱。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多强大,挡我李政宏愿者,杀...!
  • 我在二中当催眠师

    我在二中当催眠师

    这车有毒,我要下车。本以为是青春励志温馨校园小说,学校是社会的缩影,人心鬼蜮,平凡校园下隐藏着阴恶的面貌。他热情似火,他冷漠如冰,人畜无害的笑容下,暗藏种种算计,大智若愚,猪吃老虎已成日常。车门已焊死。
  • 云朵依依泽月温

    云朵依依泽月温

    “每一刻都是小永远,是我们爱的小永远~”
  • 魔力公众演讲:顶级演讲者养成全书

    魔力公众演讲:顶级演讲者养成全书

    本书内容详尽,它能使你循序渐进地获得极致的演讲效果。书里的方法源自对现代社会1000位顶尖演讲者的悉心研究,并且得到了数百位职业演讲家的亲身验证。你会了解到如何做才能持续地抓住听者的心。作者选用了许多真实的演讲案例,不仅浅显易懂,而且饶有兴味。它将使你的每一次登台都大放异彩。
  • 我被困在妖怪世界

    我被困在妖怪世界

    我叫炎飞,醒来之后,我被抓到了妖怪世界。一批又一批的人类被抓到这里,和他们不同,我是自愿的。这片大陆被妖怪统治了,我想去找失散的妹妹,却被妖怪关进了笼子,送去了拍卖场......
  • 还神之路

    还神之路

    刘思远没什么大志。可惜,他被人陷害,双腿失灵,为了能让自己站起来,他成了最出色的科学家。刘思远也不想当什么救世主。可惜,当人类被外星生物威胁的时候,他也只能站出来,成了人类进化的旗帜人物。刘思远更不想当什么神仙。可惜,当他一路走来,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标准的神棍,人类最大的守护神。
  • 天宗宝鉴

    天宗宝鉴

    一本千年前炼神煅器的残缺宝典,被拥有半仙之躯的林子辰获得,是福还是祸?看到宝典所现“一念之差,十世轮回,灭世浩劫,神魔同体”的偈语后,林子辰又该何去何从……地球为何将会遭受外星修真者侵略,它其中又隐藏怎样的秘密?林子辰破万难找齐“天宗神诀”后炼仙化神,他将为情勇闯阴鬼界,为爱踏平暗黑界,一步步揭开仙界、神界及天界的神秘面纱!等他回过神来时,已经绝霸天下,傲视寰宇!乱云飞渡闲游在,谁愿与我共逍遥!天若有情天亦老,不如与天竟自由!
  • 想把我唱给你听

    想把我唱给你听

    父亲是教育局局长的林安从小就被学校格外优待,毫无意外地被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乖乖女,只是越大林安就变得越是沉默,学校领导的格外关照以及周遭同学的冷眼给了她无形的压力,林安将这份压力沉默地埋在心底。原本以为自己会平静过完高中生涯的林安,却遇到了在意料之外的同桌舒豪。初中时班上叛逆的男生宋洋辍了学,林安便反反复复跟着那人,一直劝说他,也被那人带着跑偏,只是幸好,身边一直有阳光向上的舒豪,一直做着小超人,保护她,救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