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1500000032

第32章 文集七(1)

迩英进读

汉高祖赦季布唐屈突通不降高祖

轼以谓汉高祖、唐高祖皆创业之贤君,季布、屈突通皆一时之烈丈夫。惟烈丈夫,故能以身殉主,有死无二。惟贤君,故能推至公之心不以私怨杀士。此可以为万世臣主之法。

汉宣帝诘责杜延年治郡不进

轼以谓古者贤君用人,无内外轻重之异,故虽杜延年名卿,不免出为边吏。治效不进,则诘责之,既进,则褒赏之。所以历试人才、考核事功盖如此。孝宣之治,优于孝文者以此也。马周谏唐太宗,亦以为言。治天下者,不可不知也。

叔孙通不能致二生

轼以谓叔孙通制礼,虽不能如三代,然亦因时施宜,有补于世者。鲁二生非之,其言未必皆当,通以谓不知时变,亦宜矣。然谨按扬子《法言》:昔齐鲁有大臣,史失其名。或曰,如何其大也?曰,叔孙通欲制君臣之仪,聘先生于齐鲁,所不能致者二人。由此观之,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然后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若与时上下,随人俯仰,虽或适用于一时,何足谓之大臣为社稷之卫哉!狄山论匈奴和亲

轼谨按,汉制,博士秩皆六百石耳。然朝廷有大事,必与丞相御史九卿列侯同议可否。盖亲儒臣,尊经术,不以小臣而废其言。故狄山得与张汤争议上前。此人臣之所甚难,而入主之所欲闻也。温颜以来之,虚怀以受之,犹恐不敢言,又况如武帝作色凭怒,致之于死乎?故汤之用事,至使盗贼半天下,而汉室几乱,盖起于狄山之不容也。

文宗访郑公后得魏謩

轼观唐文宗览贞观事而思郑公之后,亦有意于善治矣。虽然,唐室凌迟,未易兴起,非高才伟人,无足以图之。而信训、注之狂谋,几陨宗社。良可叹已。至于奖魏謩之极谏,愿处于无过之地,亦贤君之用心也。

张九龄不肯用张守珪牛仙客

轼窃谓士大夫砥砺名节,正色立朝,不务雷同以固禄位,非独人臣之私义,乃天下国家所恃以安者也。若名节一衰,忠信不闻,乱亡随之,捷如影响。西汉之末,敢言者惟王章、朱云二人,章死而云废,则公卿持禄保妻子如张禹、孔光之流耳。故王莽以斗筲穿窬之才,恣取神器如反掌。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惟张九龄一人。九龄既已忤旨罢相,明皇不复闻其过以致禄山之乱。治乱之机,可不慎哉!颜真卿守平原以抗禄山

轼以谓古者任人,无内外轻重之异,故虽汉宣之急贤,萧望之之得君,犹更出治民,然后大用。非独以历试人材,亦所以维持四方,均内外之势也。唐开元、天宝间,重内轻外,当时公卿名臣,非以罪责不出守郡,虽藩镇帅守,自以为不如寺监之僚佐,故郡县多不得人。禄山之乱,河北二十四郡一朝降贼,独有一颜真卿,而明皇初不识也。此重内轻外之弊,可以为鉴。

汉武帝唐太宗优劣

轼以谓古之贤君,知直臣之难得,忠言之难闻,故生则尽其用,殁则思其言,想见其人,形于梦寐,可谓乐贤好德之主矣。汉武帝雄材大略,不减太宗。汲黯之贤,过虞世南。世南已互,太宗思之。汲黯尚存,武帝厌之。故太宗之治,几至刑措,而武帝之政,盗贼半天下,由此也夫!

讲筵进记

书韩维读三朝宝训

秘书监侍讲傅尧俞始召赴资善堂,对迩英阁。尧俞致谢,上遣人宣召答,曰:“卿以博学,参预经筵,宜尊所闻,以辅不逮,”尧俞讲毕曲谢。上复遣人宣谕:“卿讲义渊博,多所发挥,良深嘉叹。”是日,上读《三朝宝训》。至“天禧中,有二人犯罪,法当死。真宗皇帝侧然怜之,曰:此等安知法?杀之则不忍,舍之则无以励众。乃使人持去,笞而遣之,以斩讫奏。又祀汾阴日,见一羊自掷道左,怪问之。曰:今日尚食杀其羔。真宗惨然不乐,自是不杀羊羔”。资政殿学士韩维读毕,因奏言:“此特真宗皇帝小善尔。然推是心以及天下,则仁不可胜用也。真宗自澶渊之役却狄之后,十九年不言兵而天下富。其源盖出于此。昔孟子沦齐王不忍杀觳觫之牛,以为是心足以王,今恩足以及禽兽而不及于百姓,岂不能哉?盖不为耳!外人皆云:皇帝陛下仁孝发于天性,每行见昆虫蝼蚁,违而过之,且敕左右勿践履,此亦仁术也。臣愿陛下推此心以及百姓,则天下幸甚。”轼时为右史,奏曰:“臣今月十五日侍迩英阁,窃见资政殿学士韩维因读《三朝宝训》至真宗皇帝好生恶杀,因论皇帝陛下在宫中不忍践履虫蚁,其言深切,可以推明圣德,益增福寿。臣忝备位右史,谨书其事于册。又录一本上进,意翠陛下采览无忘此心,以广好生之德,臣不任大愿!”

策问

私试策问八首

问:入主莫不欲安存而恶危亡,然而其国常至于不可救者,何也?所忧者,非其所以乱与亡,而其所以乱与亡者,常出于其所不忧也。请借汉以言之。昔者高帝之世,天下既平矣,当时之所忧者,韩、彭、英、卢而已。此四王者,皆不能终高帝之世,相继仆灭,而不复续。及至吕氏之祸,则犹异姓也。吕氏既已灭矣,而吴、楚之忧,几至于亡国。乃韩、彭、吕氏之祸,惟恐同姓之不蕃炽昌大也。然至其为变,则又过于异姓远矣。文、景之世,以为诸侯分裂破弱,则汉可以百世而无忧。至于武帝,诸侯之难少衰,而匈奴之患方炽。则又以为天下之忧,止于此矣。及昭、宣、元、成之世,诸侯王既已无足忧者,而匈奴又破灭臣事于汉。然其所以卒至于中绝而不救,则其所不虑之王氏也。世祖既立,上惩韩、彭之难,中鉴七国之变,而下悼王氏之祸,于是尽侯诸将,而不任以事,裁减同姓之封,而黜三公之权,以为前世之弊尽去矣。及其衰也,宦官之权盛,而党锢之难起,士大夫相与搤腕而游谈者,以为天子一日诛宦官而解党锢,则天下犹可以无事。于是外召诸将,而内胁其君。宦官既诛无遗类,而董卓、曹操之徒,亦因以亡汉。汉之所忧者凡六变,而其乱与亡,辄出于其所不忧,而终不可备。由此观之,治乱存亡之势,其皆有以取之欤?抑将不可推,如江河之徙移,其势自有以相激,而不自知欤?其亦可以理推力救而莫之为也?今将使事至而应之,患至而为之谋,则天下之患,不可以胜防,而教化不可以胜变矣。则亦将朝文而暮质,忽宽而骤猛欤?意者亦有可以长守而不变,虽有小患而不足恤者欤?愿因论汉,而极言其所以然。

问:昔三代之际,公卿有世而为之者,士有至老而不迁者。官有常人,而人有常心。故为周之公卿者,非周、召、毛、原,则王之子弟也。发于畎亩,起于匹夫,而至于公相,则盖亦有几人而已,士之勤苦终身于学,讲肄道艺,而修其廉隅,以邀乡里之名者,不过以望乡大夫贤能之书。其选举而上,不过以为一命之士。其杰异者至于大夫,极矣。火周之世,诸侯为政之卿,皆其世臣之子孙,则夫布衣之士,其进盖亦有所止也。当是之时,士皆安其习而乐其分,不倦于小官,而挈为之,故其民事修而世务举。及其后世不然,使天下旅进而更为之,虽布衣之贤,得以骤进于朝廷,而士始有无厌之心矣。官事之不修,民事之不缉,非其不能,不屑为之也。先王之用人,欲其人人自喜,终老而不倦,是以能尽其才。今以凡人之才,而又加之以既倦之意,其为弊可胜言乎!今夫州县之吏,有故而不得改官者,盘桓于州县而不能去,久者不过以为职官令录,仕而达者,自县宰为郡之通守,自郡之通守以至郡守,为郡守而无他才能,则盘桓于太守,而不得去。由此观之,是职官令录与郡守四者,为国家弃材之委,而仕不达者之所盘桓而无聊也。夫以太守之重,职官令录之近于民,而用弃材焉,使不达者盘桓于其职,此岂先王所以使人不倦之意欤?嗟夫,盖亦有不得已也。居今之势,何以使天下之士各安其分,而无轻于小官?何以使此四者流徙不倦,而无不自聊赖之意?其悉书于篇。

问:古者师出受成于学,兵固学者之所宜知也。今关中之事,又诸君之所亲履而目见者。昔者六国之世,秦尽有今关中之地,地不加广也,而东备齐,南备楚,近则备韩、魏,远则备燕、赵,有敌国之忧,而无中原之助,然而当是时也,攘却西戎,至干馀里。今也天下为一,独以关中之地西备羌戎,三方无敌国之忧,而又内引百郡以为助,惴惴焉自固之不暇。以百倍之势,而无昔人分毫之功,此不可不论也。古之为兵者,戍其地则用其地之民,战其野则食其野之粟,守其国则乘其国之马,以是外被兵而内不知,此所以百战而不殆也。今则不然,戍边用东北之人,籴粮用内郡之钱,骑战用西羌之马,是以一郡用兵而百郡骚然,此又不叮不论也。昔者卫为狄斩灭,齐桓公以车三十乘封文公于楚丘,及其末年,至三百乘。故其诗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马来牝三干。”以为资之四夷,则卫之所近者莫若狄,当是时也,狄与卫为仇雠,其势必不以马与卫,然则卫独以何术而能致马如此之多耶?今欲使被兵之郡自用其民、自食其粟、自乘其马,而不得其术,故愿闻其详。

问:三代之祭礼。其存者几希矣,其全固不可以一日而复。然今天下郡县通祀社稷、孔子、风伯、雨师与凡山川古圣贤之庙,此其礼尤急而不可阙者也。武王伐商。师渡盟津,有宗庙,有将舟。将舟,社主在焉。则是社稷有主也。古者师行载迁庙之主,无迁庙则以币玉,为庙不可一日虚主也。一日虚主犹不可,若无主而为庙,可乎?是凡庙皆当有主也。今郡县所祭,未尝有宅,而皆有土木之像,夫像安出哉。古者祭莫不有尸,《诗》有灵星之尸,则祭无所不用尸也。祭而不用尸者,是始死之奠也。不然,则是祭殇也。今也举不用尸,则如勿祭而已矣。儒者治礼,至其变,尤谨严而详。今之变主为像与祭而无尸者,果谁始也?古者坐于席,故笾豆之长短,篮簋之高下,适与人均。今土木之像,既已巍然于上,而列器皿于地,使鬼神不享,则不可知,若其享之,则是俯伏匍匐而就也。鬼神不能谆谆与人接也,故使尸嘏主人。今也无尸,而受胙于虚位,不亦;鄙野可笑矣!夫今欲使庙皆有主,祭皆有尸,不知何道而可?愿从诸君讲求其遗制,合于古而便于今者。

问:《易》之为书,要以不可为必然可指之论也。其始有画而无文,后世圣人始为之辞,盖亦微见其端,而其或为仁,或为义,或小或大,则付之后世学者之分。然世益久远,则学者或入于邪说,故凡孔子之所为赞《易》者,特以防闲其邪说,使之从横旁午要不失正,而非以为必然可指之论也。是故其用意广而其辞约,窃尝深观之,孔子盖有因爻辞而申言之,若无所损益于其辞之义者甚众。《比》之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小畜》之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损》之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大有》之上九,白天佑之,吉,无不利。象曰:大有上吉,自天佑也。夫既言之矣,而孔子又申言之,使无所损益于其辞之义,则孔子固多言也。乃孔子则有不胜言者。故愿与诸君沦之。

问:古之为爵赏,所以待有功也。以为有功而后爵,天下必有遗善,是故有无功而爵者,六德六行以兴贤人,是也。古之为刑罚,所以待有罪也。以为有罪而后罚。则天下必有遗恶,是故有无罪而罚者,行伪而坚,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是也。夫人之难知,自尧舜病之。惟幸其有功,故有以为赏之之名。惟因其有罪,故有以为罚之之状。而天下不争。今使无功之人,名之以某德而爵之;无罪之人,状之以某恶而诛之。则天下不知其所从,而上亦将月毛乱而丧其所守。然则古之人将何以处此欤?方今法令明具,政若画一,然犹有冒昧以侥幸,巧诋以出入者,又况无功而赏、无罪而罚欤?古之人将必有以处此也。

问:圣人之言,各有方也。苟为不达,执其一方,而辄以为常,则天下之惑者,不可以胜原矣。昔者孔予以为丧欲速贫,死欲速朽。而有子以为非君子之言,乃孔子则有所由发也。善乎,有子之知孔子也。《语》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易》曰:“观,盥而不荐。”《语》曰广吾岂匏瓜也哉!安能系而不食?”《易》曰:“以杞匏瓜,有陨自天。”是二者其言则同,而其所以言者,可得为同欤?王弼之于《易》,可以为深矣,然因其言之适同,遂以为训,使学者不得不惑。亦不可不辨。

问:古之作者,苟非圣人,皆有所偏。徇其偏则已流,废其长则已苛。二者皆非所谓善学也。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有所未正也。既以正人,又反以正己。此所以寡过而成名也。昔者韩子论苟、扬之疵,而韩子之疵,有甚于苟、扬。荀卿讥六子之蔽,而苟卿之蔽不下于六子。班固之论子长也,以为是非谬于圣人,而范哗之论班固也,以为目见毫毛而不见睫。自今而观之,不知范氏之书,其果逃于目睫之论也欤?其未也?而莫或正之。故愿闻数子之得失。非务以相高而求胜,盖亦乐夫儒者之以道相正也。

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

问:昔汉受天下于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唐受天下于隋,因隋之制,而不害为唐。汉之与秦,唐之与隋,其治乱安危至相远也,然而卒无所改易,又况于积安久治,其道固不事变也。世之君子,以为善人为邦百年,可以胜残去杀。病其说之不效,急于有功,而归咎于法制。是以频年遣使冠盖相望于道,以求民之所患苦。罢去茶禁,归之于民,不以刑狱委任武吏,至于考功取士,皆有所损益。行之数年,卒未有其成,而纷纭之议,争以为不便。嗟乎,此特其小者耳。事之可变,将复有大于此者。今欲尽易天下之骄卒,以为府兵,尽驱天下之异教,以为齐民,尽核天下之惰吏,以为考课,尽率天下之游手,以为农桑,其为拂世厉俗,非特如今之所行也。行其小者,且不能办,则其大者又安敢议。然则是终不可变欤?将变之不得其术欤?将已得其术,而纷纭之议不足恤欤?无乃其道可变而不在其迹欤;所谓胜残去杀者,其卒无效欤?愿条其说。

国学秋试策问二首

问:所贵乎学士大夫者,以其通古今而考成败也。昔之人尝有以是成者,我必袭之,尝有以是败者,我必反之。如是其可乎?昔之为人君者,患不能勤。然而或勤以治,亦或以乱。文王之日昃、汉宣之厉精,始皇之程书,隋文之传餐,其为勤一也。昔之为人君者,患不能断。然而或断以兴,亦或以衰。晋武之平吴,宪宗之征蔡?苻坚之南伐,宋文之北侵,其为断一也。昔之为人君者,患不信其臣。然而或信以安,亦或以危。秦穆之于孟明,汉昭之于霍光。燕哙之于子之,德宗之于卢杞,其为信一也。此三者。皆人君之所难,有志之士所尝咨嗟慕望旷世而不获者也。然考此数君者,治乱、兴衰、安危之效,相反如此,岂可不求其故欤?夫贪慕其成功而为之,与惩其败而不为,此二者皆过也。学者将何取焉!按其已然之迹,而诋之也易;推其未然之理,而辨之也难。是以未及见其成功,则文王之勤,无以异于始皇。而方其未败也,苻坚之断,与晋武何辨。请举此数君者得失之源所以相反之故,将详观焉。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八千湘女上天山

    八千湘女上天山

    五十年代初,新疆和平解放,新中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垦荒屯田,扎根新疆,立志改变自古以来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以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在党中央建设新疆的号召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参军狂潮席卷了湖南三湘四水,一时间,激情澎湃的湘女们蜂拥古都长沙,报名参军。
  • 活得有趣,就是一个人永远的好天气

    活得有趣,就是一个人永远的好天气

    这是一本现当代名家幽默有趣的散文作品集,作家们在书中贪吃、贪看、贪玩儿,在他们的笔下,所有的吃食都是人间至味,所有的花草树木天气都渗透着诗意与情味,忽然发现,原来那个年代的人,并不是“老古董”,他们是文学家,更是“生活家”。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要永远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心,永远有一分任性,生活才会永远有趣。书中精选了汪曾祺、梁实秋、丰子恺、老舍、朱自清等文学大家的经典散文,弄猫、养花、喝茶、散步……明明是很普通的事情,却被他们写出了盎然的趣味,读一些他们的散文,你会更爱这个世界。
  • 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

    潘家洵译易卜生戏剧

    这本《易卜生戏剧选》,从易卜生的全部剧作中精选出六部剧作,均在国内外多次出版。是一位影响深远的挪威剧作家,被认为是现代现实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玩偶之家》演出后引起了激烈的反响。
  •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

    《守望精神》是由郭运德编写,《守望精神》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历史遭遇娱乐潮》、《打造文化产业的菱形结构》、《尴尬的文艺批评》、《从风光到文化的深刻置换》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热门推荐
  • 归来

    归来

    《归来》是石评梅的小说作品集。石评梅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是“五四”时期有名的作家。其情感经历、文采才干与绝代风华都一直吸引着广大读者。她的文字读来让人在哀婉和冷艳中感受故事。石评梅与萧红、庐隐、张爱玲一起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本书选编了《弃妇》《祷告》《红鬃马》《被践踏的嫩芽》《白云庵》《流浪的歌者》等小说作品,语言凄婉,具有文学价值。
  • 石来美人付白首

    石来美人付白首

    我生来石身,无心亦不知情,却偏偏惹了他,他待我极好,要什么给什么,事事皆依着我,起初,是怕的,这万事万物皆有其命数,一得必定有失,他给我情爱,我无心还不了情爱,那还什么呢?原是命,你这一情,我接不起,还了你这一命可好?“王,石音喜欢你,待到功成那日,王娶了石音可好?”
  • 混沌仙逆珠

    混沌仙逆珠

    魔雾山脉,一道黑光闪过,随后一团团金光紧随而至,靠近,金光深处一道道由光汇集而成的长矛飞射而出,随后金光汇成网状将黑光团团包裹,黑光骤停,光芒渐弱,魔气渐渐消散,一身黑色赤色相间道袍,手持拂尘,一身仙师道人的穿着,但却散发着阵阵魔气,眉间一道玄异复杂的印记。金光即至,一个个身穿金炮战甲的神将显现,随后一道更为玄眼的光柱从天而降,身穿赤红色战袍,眉宇间剑气萦绕,向前一步,:''魔道子,你已受伤,交出天珠,饶你一命。
  • 雷魄丹尊

    雷魄丹尊

    地球少年异世重生,公爵府内搅动风云。三魂七魄丹符双绝,苍茫宇内我主沉浮。闯绝地,虐天骄,战苍穹,谁与争锋?本书稍稍慢热,杨磊武徒境蓄力十万,才渐入佳境!雷魄丹尊书友群:108920364
  • 文心雕龙集校

    文心雕龙集校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虞美人穿越万年

    虞美人穿越万年

    他,才华横溢,性格却非常古怪;她,貌美如仙,却刁蛮任性,有点痞子的可爱。这个性格完全与外貌不匹配的小女人,却让他左右琢磨不透。两人相遇竟是惊天动地!这对欢喜冤家的故事,除了精彩没别的。
  • 梦的禁区

    梦的禁区

    一个普通的男孩,机缘巧合下进入了梦的禁区,遇见截然不同的三个女孩,改变了她们的命盘,见证了她们在天地间画出的传奇。
  • 她是一只猫头鹰

    她是一只猫头鹰

    来自月亮的猫头鹰少女苏夜在人间寻找丢失的月魇之茧,意外成为某高校一品校草的宠物。从此开启了保护校草,为校草洗衣做饭,打梦魇的女仆生涯。但是好心没好报……
  • 往世难书

    往世难书

    ???????玉楼人坠雀金台,恍然已经七百年。???????从前灵洲国坠楼而死的帝姬已然飞升为帝君座下司战仙姬,但随着故人的一个个不经意登场,姜思蘅却发现事情并非如她所想。???????追溯渺渺灵洲,在河清海晏,钧天齐乐之下究竟多少权力暗潮汹涌,多少话语意假情真????????命运的齿轮却运转不停,到底是命运?还是人为?????????一段尘封已久的山河往事,一段痴缠难解的花月传奇。“殿下,我们说好,生生世世。”“我将徘徊寻找你永生永世,只因我曾因你踏入轮回。”【温柔善良真仙子姜思蘅VS阴狠凶戾伪奶狗鬼域少主苏攸】女主成长向×轮回×男主他什么都记得求收藏?
  •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本书堪称当代国外学术界少见的博学之作。它把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重要主题置于现代性这一概念的总体框架中加以考察,可以说确立了现代性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