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5400000020

第20章 一言为重,千言无用(2)

遇谤不辩,遇事不怨。焦急的辩解源于内心的虚弱和浮动;无休止的抱怨来自内心的贪求和悸动。当这些失真之语统统化作心灵天窗上厚厚的尘垢时,灿烂的阳光又怎能照进我们的心田呢?

沉默之人,不会被埋没

云作袈裟石作身,岩前独立几经春。

有人若问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

——宋·汤思退《咏石僧》

佛门禅宗经常会提到这个“西来意”,即达摩祖师西来东土传教的真意。这是学者初参佛法时,心、口、意不知如何修、不知如何断,茫然无绪,便勉为其难地提一句话参问。禅师们往往因为看穿参问的人所提的问题并非修行上的实际问题,便会随意拿一句话堵住学僧的嘴和心,不让他们再继续妄想下去。所以关于这个“西来意”的回答,往往千奇百怪。有学僧问香林远禅师:“什么是祖师西来意?”他的回答是:“唉,坐久了,真感到疲劳啊!”由此可见一斑。

而汤思退在这里借“石僧”之口的回答则是:默默无言。既然高僧禅师们的目的只是堵住学僧们的无端妄想,倒不如用沉默的方式来回答,省得学僧又被禅师的随意之语误导,陷入另一种妄想之中。因此,只有默默无言,才能体现禅佛的真味。

有人也许会问,倘若不说,我们又如何知道这些禅师是否真的有水平呢?就像现代人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让自己“冒出头来”,生怕偶然间失去了自我推销的机会。但沉默不是指不说话、不表达,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最好的表达,一种隐藏在众人之中,不高声宣扬自己的表达。沉默着蓄力、精进,等水到渠成,我们要做的就只是顺流而下,平波万里。而那些还没完善自己就急着要说话的人,虽能很早“冒头”,但往往因为过于轻浮,而轻易被浪潮掀翻,在翻涌中渐渐沉沦,消失无踪。

急着说话的人,不妨学学雪窦禅师的做法。

曾经有一个叫曾会的学士,与珊禅师是多年的好朋友。一次学士外出,偶然遇到了雪窦禅师,于是他就写了封介绍信给雪窦禅师,让他到灵隐寺去找珊禅师。雪窦禅师欣然接受,然后拜别,继续云游去了。

这一别就是三年,一次,曾会学士因为公事,来到了灵隐寺。他突然想起了三年前曾介绍过雪窦禅师来这里,于是便问珊禅师:“雪窦禅师现在怎么样了?”

珊禅师疑惑地说:“没有这个人呀!是不是搞错了?”

曾会学士说:“怎么会搞错呢?我亲自介绍他来的!”

珊禅师十分为难,派人在寺中的上千僧众中寻找了个遍,可是找了一上午,也没有找到这个人。

曾会学士说:“你还记得拿我写的介绍信的那个人吗?”

珊禅师摇摇头说:“没有啊!我从来没有收到过你写的介绍信呀!”

珊禅师看学士那么着急想找到这个人,便和学士一起去找,可是找遍了寺中每个地方,就是不见雪窦禅师的踪影。直到天快黑的时候,才在一个很破的屋子里找到了正在打坐的雪窦禅师。

曾会学士高兴地喊道:“雪窦禅师!”

雪窦禅师见是曾会学士,也感到十分惊喜,他与珊禅师各自作礼。

各自寒暄了一阵,曾会学士问道:“三年前我亲笔写的介绍信你丢了吗?为什么不给珊禅师看呢?害得你住这样的房子!”

雪窦禅师从衣袖里取出原封未动的介绍信还给曾会学士,说道:“我只是一个云游的和尚,没有什么渴求,为什么要请人介绍呢?”

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参佛之人要的不是信徒称颂、万众敬仰,而是内心觉悟、智慧圆满,因此,何必要急着请人介绍,位列上宾呢?不如安下心来默默参禅问道,日益精进,这样的清净,反而是成佛的助力。倘若一开始就引人注目,那雪窦禅师还能有多少独自安心修行的时间呢?

不少人在春风得意时都极易喜形于色,夸耀自己;身处高位乃至认识一个身处高位的朋友,都易颐指气使、妄自尊大、目中无人,这种唯恐天下人不知的彰显心理不知害了多少人。保持低调行事作风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显山露水,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高出于人的那一面,这样既给了自己更多的学习、提高的机会,也更容易创造出辉煌。在不显不露中出头,才是最高明的表达,最智慧的选择。

伤人之语,如覆水难收

赠人以言,重于珠玉;

伤人以言,甚于剑戟。

——古代谚语

中国人历来讲究说话的智慧,各种警醒人们说话要留“口德”的谚语、俗语比比皆是:“伤人以言,甚于剑戟”、“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都是要小心批评别人,因为伤人之语,如覆水难收,一旦把这“甚于剑戟”的覆水泼了出去,两人之间的裂痕就永远形成了,因为你在别人心头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恶劣的言语在佛教的教义中是不被容许的,口出恶言被佛教当做是第六大恶行。证严法师曾说:“心地再好,嘴巴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弘一法师也常劝导信徒要忌恶语,他说:“恶口,常闻恶声、言多诤讼。”历史上的得道高僧虽然有的放浪形骸,有的狂妄恣意,甚至喝禅骂佛,但他们甚少讽刺、挖苦别人,因为前者是证悟证道后的无碍境界,后者却是嗔心未泯的可笑表现。

佛陀在只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开示道:

过去,健驮逻王在得叉尸罗城治国的时候,有一头母牛生下一只小牛。有一婆罗门就从养牛人家讨回那只小牛,并为它取名叫欢喜满。婆罗门把小牛放在儿女的住处,每天拿乳粥饭食等喂养它,爱护有加。

过了几个月,小牛长大了。它想:“这婆罗门曾费了许多心血来养我,现在我是全阎浮提牵引力最大的牛,正好让我来显一下本领,报答他养育我的恩情吧。”

有一天,欢喜满对婆罗门说道:“婆罗门!请你到养牛的长者家,告诉他说:‘我所养的雄牛能拖一百辆货车。’你就以千金跟他打赌吧!”

婆罗门就到那长者的家里,问长者道:“这城中谁养的牛最有力啊?”

长者先举别家的牛来回答,最后说:“全城中没有一头牛能及得上我所养的。”

“我有一只牛,能拖一百辆货车。”婆罗门道。

“哪里有这样的牛?”长者不相信。

“我家里就有。”婆罗门得意地回答道。

长者不服气,便以千金和他打赌。

婆罗门回去后,便在百辆车中装满沙石,顺次排列起来,用绳子从车轴上前后结住,为欢喜满洗浴,喂它香饭,将它装饰一番,驾在第一辆车的车轭上,自己坐上车,举起皮鞭叱道:“走呀!欺瞒者!拉呀!欺瞒者!”

这时,牛听到这话,觉得自己并非欺瞒者,为何今天受这种称呼呢?它不知所以,四只脚就如柱子般立着不动。长者看到这情形,就叫婆罗门交出千金。

婆罗门损失了千金,解下牛,回到家里忧郁地卧着。欢喜满回来后看见婆罗门忧郁地卧在那里,便走上前去问道:“婆罗门啊!你为什么躺在这里呢?”

婆罗门很不高兴地回答道:“千金输去了,还能睡觉吗?”

欢喜满再问:“我在你家这么久,曾经踏破或打碎过碗没有?曾经在别处撒过粪尿没有?”

“都没有。”婆罗门否定道。

“那么,你为什么要叫我欺瞒者呢?”欢喜满问道,“你这样称呼我,是你自己的错而不是我的错。现在你可以再去和那长者赌两千金,但这次你可不要再叫我欺瞒者。”

婆罗门听了牛的话,再去和长者相约打赌两千金。

依照上回的方法,把百辆货车前后系起来,并将装饰好的欢喜满驾在第一辆车子的前面。婆罗门坐在车上,用手轻轻地拍着牛背说道:“贤者啊!前进呀!贤者啊!往前拉吧!”果然,欢喜满把系着的百辆货车拉着前行,很快到达了目的地。

长者终于拿出两千金来,其他的人看到这情形也都拿出很多钱来赏赐欢喜满。

佛陀接着开示:“比丘们啊!恶语是谁也不喜欢的,就是畜生也不喜欢。”

佛陀斥责六群比丘以后,就制定戒律,指示弟子们应该说柔软语、真实语、慈悲语、爱语,不可说恶语,因为恶语不仅伤害别人,更伤害自己。

人的话语就如同一把利刃,可以伐木也可以伤人。古人常说:“人的嘴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世界上最坏的东西。”嘴能够说出世界上最好的话来,能润人心田、暖人心扉,给人以希望和信心;然而,它也能敞开地狱的大门,用怨毒、诅咒和挑拨使人伤心气愤、痛苦不已。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伤害我们身边的人,但是我们往往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对人恶语相向。实际上,恶语虽是一句,却十分伤人。一句或许在自己看来无关紧要的话,却可能会在听者心田划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所以,请管好自己的嘴,不要随意起了嗔心,口出恶言。我们的嘴,应该用来言出友善、说出温暖,宽慰自己和所有的生灵。

说与不说,都是为了心的快活

百结鹑衣倒挂肩,饥来吃饭倦时眠。

蒲团稳坐浑忘世,一任尘中岁月迁。

——明·行刚《孟夏关中咏》

柴米油盐,皆是禅机;鸟语花香,尽是佛语。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蕴涵着佛香禅趣,开悟之法也仅仅是“饥来吃饭倦时眠”,自然而然、快快乐乐地生活,并无更多的玄机和妙法。但就算是这简简单单的自然和快乐,也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

有四个和尚为了修行,结伴去参加禅宗的“不说话的修炼”。

四个人当中,有三个道行较高,剩下那个道行较浅。由于该修炼必须点灯,所以点灯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浅的和尚负责。

“不说话的修炼”开始后,四个和尚就盘腿打坐,围绕着那盏灯,进行修炼。几个小时过去了,四个人都默不做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灯中的油越燃越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负责管灯的那个和尚,见状大为着急。此时,突然吹来一阵风,灯火被风吹得左摇右晃,几乎就要灭了,管灯的和尚实在忍不住了,他大叫说:“糟糕!火快熄灭了。”

其他三个和尚,原来都闭目打坐,始终没说话,听到管灯和尚的喊叫声,道行在他上面的第二个和尚立刻斥责他说:“你叫什么!我们在做‘不说话修炼’,不能开口说话。”

第三个和尚闻声大怒,他骂第二个和尚说:“你不也说话了吗?太不像话了!”

第四个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终沉默静坐。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就睁眼傲视其他三个和尚说:“只有我没说话。”

为了一盏灯,四个人先后都开口说话了。最好笑的是,三个得道的和尚在指责别人“说话”时,都不知道自己也在犯下“说话”的错误。

其实,“不说话的修炼”只是一种修习内心清静的方便法门,完全无须拘泥于形式。内心清净并不是真的要一言不发,心中不起纷争,才是真的清净。相较而言,那个道行浅的和尚是因为灯火要灭才本能地发声,另外三个道行较高的和尚却是为了指责别人、抬高自己才说话,他们究竟孰高孰低,已经不言而喻。

这种“不说话的修炼”源自佛陀“拈花微笑”,不言而教的传说,虽令人心驰神往,但我们不必因此就强迫自己用不说话的方式来悟道。说与不说,都应该依随自己的内心,因快乐而说,也因快乐而不说,这才是佛陀的真正教化。所以,迦叶那会心一笑,不仅是智慧的一笑,更是快乐的一笑。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言语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禅师的智慧令人佩服。在面对羞辱、误解、背叛的时候,选择沉默其实就是选择自心的清净和快乐。只是对于一个世俗人来说,这种沉默是一种煎熬,会让自己憋得很难受。但对于悟道的人来说,这种沉默是一种快乐,因为他的沉默是真的不关心、不接受,而不是世人那种耳朵接收到了,但心里接受不了。

同时,禅师的沉默也是对那个人的一种不言之教。沉默,不予还击,就是对那个人的宽容,这种无言的宽容要比苦口婆心的劝诫有时更加有效。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宽容、教化都应该无言地进行。我们说与不说,是为了自心的快乐,也是为了别人的快乐。具体如何选择,要灵活地视情况而定。

一天晚上,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这位老禅师也不声张,他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着。一会儿,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落地的时候,才发觉自己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呆若木鸡般地僵立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禅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小和尚一定会知错明过,所以用一句关心代替了训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夜里越墙出去闲逛了。

这就是老禅师“说”的智慧,他没有选择大声呵斥,让弟子羞愧,也没有选择沉默,让弟子惶恐,而是用一句温暖的关怀,让弟子在感动中翻然悔悟,从此自律自戒。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有时是别人讥谤我们,有时是我们教训别人,究竟怎么回应、如何表达,一直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我们不妨学学这些得道禅师,每种选择都以自心的清净快乐不被打扰,他人的尊严人格不被践踏为标准,那样我们就会一路走得更加快乐而从容。

同类推荐
  •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

    《静心的智慧》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压力日益增大,金钱、权力、欲望等诱惑不断考验着人类脆弱的灵魂怎么能够离开静心的智慧?在不断地求索与挣扎中,人们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本性,陷入人性的沼泽。人的心灵犹如一间仓库,需要时常打扫和维护,拂去心灵上的尘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一种宁静祥和的状态。掌握静心的智慧,便能摆脱所有的喧嚣与无奈,让自己活在一个无比清新的世界里。用睿智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静心的智慧感受生活,给焦灼的人生寻找一片宁静的栖居地,找回迷失的自我,感悟生命的真意,享受生活的甘甜与快乐。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追踪与溯源: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吴云贵有关当今世界伊斯兰教热点问题的专题论文集,集中探讨了当代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伊斯兰教与国际政治、伊斯兰教法等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文章论证严谨,评价公允,代表了中国学者的立场与观点。
  •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作者用简洁思辨的文字,给我们以启示,协助我们转化心性。指出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烦恼的根源。通过开启心智,让困惑的自己获得自由,找回内心本来清净的自己。快乐不是一蹴而就,获得快乐自由需要降伏内心。通过重拾人伦道德,先做个善良的人,之后成办利他。放空自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重新发现自己的生命之光。慈善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意行为,慈善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温暖快乐的源泉。
热门推荐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凰妃凶猛

    凰妃凶猛

    朵朵新书《掌家娘子的团宠日常》已经发布,希望喜欢!在古代有一个当外交官的爹是什么体验?是不是觉得很拉风,很有面子?然而---乱世起,风云变!对于一个柔弱的,还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而言,美貌是一种罪过!所以,柳云歌很忙,忙赚银子,忙屯粮食,忙……PS:朵朵已有完结作品,《傲娇萌妻嫁到》《凶猛娇妻来撩》《国民影帝太会撩》已经完结,肥美可宰,不容错过。封面版权,切勿模仿。
  • 白岐

    白岐

    白岐王三一,自幼便在白岐山习得道法,十九岁那年,跟着师父下山除尸除魔一系列等等,后来因师父死了,而这种种原因都是因为这四方会帮,便灭了这四方会帮。
  • 绝地求生之战神系统

    绝地求生之战神系统

    【恭喜宿主打开黄金宝箱,获得999999RMB!】【恭喜宿主打开至尊宝箱,获得技能狙击枪精通!】G神:“怎么又匹配到林枫,这游戏没法子玩了!”大司马:“什么?是林枫?那我赶紧的,先自雷!”韦神:“玩绝地求生我只服一个人,那就是林枫!”【书友群,群聊号码:913942028】
  • 学校的骄傲:程玮教育小品文

    学校的骄傲:程玮教育小品文

    《大夏书系·学校的骄傲:程玮教育小品文》分为四辑:学校的骄傲、家是你的港湾、理性的声音、生命的尊严。收入了作者定居德国20多年的教育小品文,既有对德国教育的考察、反思,亦有她反观国内教育、直陈利弊的赤忱之文。她还将自己游历欧洲的经历写成一篇篇绝妙的短文,有异地文化、风土人情,有益教师拓展视野。此外,还有她教育孩子的感悟之作,对教师教育学生以及自己的孩子,也会有不少启发。
  • 从异世界归来的强者

    从异世界归来的强者

    一个被遗忘的人一起非凡的经历归来之后,从此不再平凡!【这是一个披着悬疑皮的都市文,为什么?我爱子良啊!】
  •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如何做人是一门学问。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要真正做到不较真、能容人,也不是简单的事。做人和做事是相辅相成的。学会了做人,其实也就学会了做事,就知道了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由此我们的工作交往就会快乐,我们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大家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 魔妃无霜

    魔妃无霜

    新书《邪王要入赘》火热更新中,求收藏求推荐^O^夜无霜:未来的自己穿越回来算计我,怎么办?在线等,不是很急!夜魔妃:穿越回来取代另一个自己总是失败,怎么办?在线等,超急!面对着成谜的身世,神秘的传承,诡异的守将,以及那来自于未来、处处暗算自己的夜魔妃,无霜只想大吼,你快滚出我的世界!本文先紧张,后轻松,有无CP,后面你们说了算……欢迎加入安妮普通书友群,群聊号码:697934386
  • 跑到盛唐挖墙角

    跑到盛唐挖墙角

    752年,大唐王朝的盛世达到顶峰,边境上,哥舒翰压得吐蕃人不敢过临洮,安禄山磨刀霍霍直指契丹;朝堂上,李林甫奄奄一息,杨国忠跃跃欲试;兴庆宫,明皇抱着美丽的儿媳夜夜笙歌,看起来,既无内忧也无外患。752年,地跨亚非欧、全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波斯人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复兴,新生的阿拔斯王朝正致力于巩固和平叛,从埃及到叙利亚,从巴格达到呼罗珊,到处都充满了阴谋和算计。752年,一度被阿拉伯人打到都城之下的东罗马帝国获得了喘息,君士坦丁五世联同他们的姻亲可萨汗国的达干可汗开始了计划之外的反攻,却在小亚细亚和高加索两个方向上摇摆不定。752年,法兰克王国进入加洛林王朝时期,欧洲大陆从来没有这么统一过,矮子丕平和他那个伟大的儿子,已经看到了复兴罗马帝国的曙光,跨越比利牛斯山而来的异教徒,不过是成就伟人功业的踏脚石而已。752年,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却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刘稷来了。哥的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倒。
  • 我也曾为你痴恋一场

    我也曾为你痴恋一场

    许萌爱莫铖爱了十年,耗尽所有的青春时光,终于换来一场梦中的婚礼。可这一切,竟然从始至终都是一场虚妄。“许萌,为什么死的不是你!”“这世上没有地狱,我便亲手为你造一个!”在这场爱的牢狱中,许萌一败涂地,挫骨扬灰。都说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可莫铖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心像缺了一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