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200000003

第3章 吴起的武卒

(一)坎坷的一生

今天我们提起先秦的军事家,可能会很自然地想到孙武和他伟大的著作《孙子兵法》,其实在战国时曾有一位与孙武齐名的军事家,他就是吴起。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将领和军事理论家。他著有《吴起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称赞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永不会磨灭的人物”。

吴起出身于没有政治特权的“千金”之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富有的商人,早年累积了一些资产,但去世很早,少年吴起与母亲一起生活。从古至今,大凡英雄人物总是迫切地追求出人头地、有所作为,他们有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强烈梦想。吴起青年时期就怀有在政治上飞黄腾达的强烈愿望,但他并非将门世家出生,这注定了他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吴起自幼聪明异常,但却行为乖僻。他为了做官,出门四处进行游说,耗尽了父亲积攒的家产,却没有成功。失意的吴起竟然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多个毁谤他的乡邻,逃出卫国向东而去。他在与母亲告别时说:“我吴起不做上卿相,就绝不再回到卫国。”

此后吴起跑到鲁国拜儒家大师曾子为师,他潜心学习儒术,学业有成。曾子很欣赏吴起的聪明,没想到在吴起求学期间,他的母亲突然去世了。吴起由于自己对母亲立下的誓言没有实现,竟然没有回去奔丧。吴起的举动极大地违背了儒家关于孝道的传统,曾子因此很鄙视他的为人,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并将他逐出师门。儒术没学成,吴起干脆跑去从军。不久,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国君听说吴起有大才,便想拜吴起为统帅,出兵抵御齐国。但是吴起娶了齐国的女子为妻,鲁君对此放心不下。为了消除鲁君的疑虑吴起竟然杀了自己的妻子,以此来撇清自己与齐国关系。鲁君最终拜他为帅,大败齐国。虽然吴起大获成功,但其“杀妻求将”的恶行成了永远抹不去的印记,不仅遭到鲁国人的唾骂,最后连鲁君也觉得吴起心地歹毒,最终革了他的职。

彷徨中的吴起听说魏文侯求贤若渴,便去投奔他。魏文侯以吴起作为统帅攻打秦国,在战场上,吴起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军事天赋,连续攻克五座城池。此后,吴起又在在西河担任太守,政治改革成果显著。出色的表现使吴起遭到同僚的嫉妒,为了躲避灾祸,吴起离开了魏国投奔楚国。

楚悼王重用吴起,准许吴起在楚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谁料他的改革又触犯了贵族的利益。在楚悼王的丧礼上,仇视吴起的贵族向他发起袭击,吴起索性跑到楚悼王的尸体旁,伏在尸体上,作乱者却依然乱箭齐发,终将吴起射死,也把楚悼王的尸体射得千疮百孔。新王登基之后,将因射刺吴起而射中了悼王尸体的人全部杀死,因射刺吴起被诛灭宗族的竟达到七十多家。而吴起的尸体也早被车裂肢解了。吴起死时约60岁,在楚国共生活了四年。

(二)辉煌的业绩

吴起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吴起每到一国,只要国君重用他,他必然能使该国强大起来。吴起既是伟大的军事家,又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

吴起在魏国时,魏文侯命他攻打秦国,吴起不负所望,在两年的时间里,陆续攻占了临晋、元里、洛阴、郃阳等地,使秦军一直退守到洛水,这样,黄河以西至洛水的大部分地区,都归魏国所有。特别是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大的诸侯国。

吴起做将军时,和最下层的士兵同衣同食。睡觉时不铺席子,行军时不骑马坐车,亲自背干粮,和士兵共担劳苦。野营在外时,吴起作为一位大将军,仅仅以树枝遮体,微微抵挡一下冰霜雨露,从不搞特殊化。这种吃苦耐劳精神,使他堪称将领们的典范。

关于吴起,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为了不让士兵的伤口化脓而发炎,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为之感动。然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

有人奇怪地问:“你儿子不过是个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哭什么呢?儿子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啊!”

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在爱我的儿子啊,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奋勇冲锋在前,最终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我真是不知道这孩子什么时候就再也回不来了啊!”

吴起在军中是很得人心的。吴起爱兵,是他治军的一个特点;而他治军的另一个特点,则是严刑峻法。

在一次对秦作战中,一个士兵没有接到命令就奋勇进击,斩获敌人两颗首级。谁知吴起不但没有赏赐,反而命令立即将其斩首。

负责执行军法的官吏为之求情:“将军,不能杀,这是勇武的士兵啊。”

吴起说:“是勇武的士兵不假,但是不遵守我命令的士兵,就必须处死。”

吴起的爱兵和严法,使士兵既感恩又服气,使军队更便于指挥,更有战斗力。

吴起一生为鲁、魏、楚三国建立了巨大的功勋。他在魏国建立的制度,使得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头号超级大国;入楚后又实行变法,他强调以法治国,废除人浮于事的职位,剥夺豪门贵戚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满足军队的需要,加强军队的建设,让第一线士兵有更好的生活保障。这样,在吴起的治理下,楚国短时间内就强大起来。凭借国力的强盛,吴起又收服了众多的少数民族部落;兼并了陈国和蔡国,挡住了三晋的南侵;向西讨伐了强大的秦国。一时间,各诸侯国都敬畏强大起来的楚国。令人遗憾和不平的是,楚国在吴起的治理下虽然强大起来了,但楚国的贵族们却因自身利益受损而对吴起咬牙切齿,这导致了后来吴起的惨死。

可以说,吴起的才华胜过了孙武,吴起智慧过人,胸怀远大,既能治兵又能治国,但他因为不奔母丧、杀妻求将等劣迹,而在品德上沾染了巨大的污点,这也就是吴起的名声远逊于孙武的原因。《吴起兵法》是继《孙子兵法》之后的又一部珍贵的军事著作。吴起虽为人有缺陷,然而并不能影响他以杰出军事家的身份在青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三)武卒与阴晋之战

吴起治军主张兵不在多,而在“治”。“魏武卒”就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是我国军事史上第一支职业化和具有专业化性质的军队。魏武卒与吴起一样具有传奇色彩,是当世的步战士兵中最为精锐和剽悍的。

吴起在镇守西河期间,首创了考选士兵的方法:穿上全套的铠甲,手执一支长戈,身上背着五十支长箭和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粮(这一套东西要百十多斤),连续急行军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并享受优厚的待遇。为了提高军队的作战速度,吴起开始训练将士们骑马作战,于是,一个兼有战车和步卒优点的新兵种—骑兵应运而生了!吴起再一次走到了时代的前面,这一举措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先进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对领先的。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训练,武卒成为了一支“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的强悍铁军。

公元前405年,一支在后来的二十几年中威震列国的军队—“魏武卒”在西河正式诞生了。正是这样一支精锐的军队,在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中,以五万的数量击败十倍于己的秦军,谱写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魏文侯在位时,国力强盛,曾经派出大批军队攻取了秦国河西地区,使秦军退守洛水一带。秦国失去河西战略要地,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经过数年的准备,秦国开始进攻魏国,先后与魏国交战于汪和武城,企图夺回河西要地,魏国军队则全力与秦军作战。公元前389年,秦国再次调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进攻秦国东进道路上的重要城邑阴晋。秦军在阴晋城外布下营垒,形势十分危急。魏国在河西驻守了一支精锐军队,那就是武卒。时住西河太守的吴起为激励军队保持高昂士气,请魏武侯来参加军队的庆功宴,使宴会达到了最高的规格。他又根据军功的大小和有无,在座位、餐具和食品等方面严格加以区别。立大功的坐前排,使用金、银、铜制的贵重餐具,可以吃到猪肉、牛肉、羊肉;立次功者坐中排,贵重餐具和食品都相应减少;无功者坐后排,不允许使用贵重餐具。宴会结束后,吴起还在大门外论功赏赐有功者的父母妻子。吴起每年都慰问阵亡者的家属,并派人赏赐他们的父母。如此治军三年,士兵无不争相立功。这次秦军一进攻河西,武卒立即有数万士兵不待命令就自动穿戴铠甲,要求作战。面对这次秦军的大规模进攻,吴起请魏武侯派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人为步兵,由自己率领反击秦军。武侯同意了,并加派战车五百乘、骑兵三千人。战前一天,吴起向三军发布命令说,诸吏士都应当跟他一起去对敌作战,无论车兵、骑兵和步兵,“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然后,吴起率领武卒在阴晋向秦军发起反击。武卒人数虽少,却个个奋勇杀敌,以一当十。武卒经过反复冲杀,大败五十万秦军,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同类推荐
  • 逐鹿江山之争霸天下

    逐鹿江山之争霸天下

    异界大陆,风起云涌,秦汉吴三足鼎立,司马家族布控天下,开启一卷不一样的争霸天下。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1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 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大明1629

    大明1629

    公元1644,华夏文明史上最大的劫难,竟由蛮夷统治中原大地!1629年,辽东尚有蛮夷虎视眈眈情势危急,山陕又起流贼攻掠州县如蝗虫泛灾,天灾人祸不断百姓如处水火;当此时局,却无人可力挽狂澜于即倒,框扶大厦之将倾。一支强军于大同破土而出,驱女真、平贼寇、转战南北,使华夏再度屹立世界之巅,看穿越者的明末成军路。这是一本由小人物书写的历史传奇。----------------------------新书《扫明》正在连载,更精彩的故事,另一个传奇画卷,已肥可宰!
  • 大汉王朝2

    大汉王朝2

    这个帝国人文灿烂,科技发达。它发明了纸,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完成了农具与兵器的铁器化。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农、天、算四大学科,均在这个帝国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 盐道枭雄

    盐道枭雄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清廷积疾难返,官吏腐败,衰弱日显,民不聊生,以通州知府陈之道为首的一批正直志士,不畏权贵,与贪官污吏、恶霸进行坚决、巧妙地作斗争,拯救灾民于水火,最终打败对手,情节跌宕起伏。反映了在封建社会,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奋勇抗击的悲壮故事。
热门推荐
  • 还我陛下

    还我陛下

    杨玉欢对男友李杰爱得执着,却被其父亲阻拦。而她的执恋触动了某个不知名法师的咒语,穿越到大唐幻境。皇上与李杰长得一样,玉欢试图唤醒皇上成为真正的李杰,与其长相厮守回到现代……
  • 漫漫长路莫相随

    漫漫长路莫相随

    仇恨让人失去爱人的勇气,也散失被爱的机会。爱恨原本冤家,徐曼的恨终究需要莫斌的爱来化解,释冰的过程很苦,可是结果很幸福。期待这对冤家擦出不一样的火花!想与作者零距离交流书中细节,请进群:183843015
  • 落与尘埃

    落与尘埃

    祖山的人一出生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程泺也不例外。在她5岁那年,回到祖山祭祖后,命运就此改变。她被族人视为圣女,在她18岁成年时就会被送回祖山完成使命。
  •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集神州三宝感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活出一个人的精彩,再与全世界相爱

    活出一个人的精彩,再与全世界相爱

    《活出一个人的精彩,再与全世界相爱》是一本励志暖心散文集。作者把自己和身边朋友经历的事情写成动人的故事,启发读者用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感情,给年轻人传达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时下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迷茫,以抚慰心灵的笔触,感动读者,让读者感同身受,并学会勇敢面对。作者的每篇文章都有寓意,用娴熟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如一股清泉,滋润读者的心灵,文学性和可读性强。过简单的生活,早晨醒来微笑且知道有目标,食物清淡节制却有利于健康,和亲人朋友相聚欢喜不在乎言多言少,爱一个人真心幸福拥抱着欢笑。这样的时光,若你想要,便是日日晴好。
  • 跳马

    跳马

    古又今教授55岁生日宴会摆在杭州西湖边的“楼外楼”餐馆,整整六张圆台面,在座的除了教研室和系里同事,便是他在本地商学院六年中带过的十几名硕士研究生。多年前古教授在上海F大学任教时已身为博士生导师,调到杭州后,无奈任职的商学院未能申报上博士点,于是古教授只好降格当硕导,想想实在是蛮委屈的。现在好了,六年牢笼熬出头,与商学院聘用合同即将期满,古教授眼看就要恢复自由身了。这场生日酒席,也被古教授夫妇视为与同事及学生们的告别宴。酒菜早已布满圆桌,却不闻主人开席令。古教授夫妇俩轮番去门口张望,好像还有重要客人未能到场。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那些闪电指向你

    那些闪电指向你

    台湾中生代代表诗人林婉瑜,关于爱的代表作《那些闪电指向你》简体版出版!《那些闪电指向你》共收录79首情诗作品,林婉瑜描喻了爱情里的各种样态:相遇、单恋、热恋、想念、分离……直抵爱情中的本真和纯粹。林婉瑜的诗常有慧黠创意、迷人想象,诗风具现代感,取用当代流行元素,做出精巧的变造与响应,反应出时代特质,情感别致,意念鲜活。
  • 初长成

    初长成

    在我十八岁那年的冬天,一个雪后初晴的午后,母亲午睡醒来,说,我梦见春泥了。当时我正坐在窗前看外面的雪,不由转头道,我也正想春泥呢。说罢,我和母亲相视而笑,母亲掀开被子坐起来,揉搓着双腿,说,梦里面春泥还是那样新鲜,葱苗一样。我起身给母亲倒了杯温水,顺势坐在她身边,并不回话,又把目光望向窗外,我还是相信,春泥仍如当年般站立在那里,释放着芬芳。六年前,这个小镇迎来了入冬以来最凶猛的一场雪,不只挡住了门,还差一点爬上窗台,径直进到屋子里面来。父亲早早起床,从厨房的后窗跳出去和邻居们一起清理院内的积雪。
  •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

    精华荟萃的世界教育

    教育一直是我们大家所重视的。全书汇聚了教育的精华,讲述了古代的教育、中世纪的教育等不同时期的教育,以及世界著名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