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8100000003

第3章 内①楗第一(2)

晏子说:“从前在宋国的盟会,屈建向赵武询问范会的德行。赵武说:‘他老人家家族中的事务井井有条;在晋国说话,竭尽自己的心力而没有个人打算。他的祝、史祭祀,向鬼神陈说实际情况不内愧,他的家族中没有可猜疑的事情,所以他的祝、史也不向鬼神祈求。’屈建把这些话告诉康王。康玉说:‘神和人都没有怨恨,他老人家辅助五位国君而作为诸侯的主人就是很相宜的了,。”齐侯说;“据和款认为寡人能够侍奉鬼神,所以要诛戮祝、史,您举出这些话,是什么缘故?”晏子回答说:“如果有德行的君主,国家和宫里的事情都没有荒废,上下没有怨恨,举动没有违背礼仪的事,他的祝、史向鬼神陈说实际情况,就没有惭愧之心了。所以鬼神享用祭品,国家享受到鬼神所降的福禄,祝、史也有一份。他们所以繁衍有福、健康长寿,由于是诚实的国君的使者,他们的话对鬼神忠诚信实。他们如果恰好碰上放纵的国君,里外偏颇邪恶,上下怨恨嫉妒,举动邪僻背理,放纵欲望满足私心,高台深池,奏乐歌舞,砍伐民力,掠夺百姓的积蓄,以这些行为铸成过错,而不体恤后代。暴虐放纵,随意行动,没有法度,无所顾忌,不考虑怨镑,不害怕鬼神。神发怒而百姓怨恨,在心里还不肯改悔。他的祝、史陈说实际情况,这是报告国君的罪过。他们掩盖过错,列举好事,这是虚诈欺骗。真假都不能陈述,只好陈述不相干的空话来向鬼神讨好,所以鬼神不享用他们国家的祭品,还让它发生祸难,祝、史也有一份。他们所以夭折患病,由于是暴虐的国君的使者,他们的话对鬼神欺诈轻侮。”齐侯说:“那么怎么办?”晏子回答说:“没法办了:山林中的树木,衡鹿看守它;洼地里的芦苇,舟鲛看守它;草野中的柴禾,虞侯看守它;大海中的盐蛤,祈望看守它。偏僻地方的乡巴佬,进来管理政事;邻近国都的关卡,横征暴敛;世袭的大夫,强买货物;发布政令没有准则,征收赋税没有节制;宫室每天轮换着住,荒淫作乐不肯离开。里边的宠妾在市场上肆意掠夺,外边的宠臣在边境上假传圣旨。

奉养自己、追求玩好这些私欲,下边不能满足就立即治罪。百姓痛苦困乏,丈夫妻子都在诅咒。祝祷有好处,诅咒也有损害。聊地、摄地以东,姑地、尤地以西,人口多得很呢。虽然他们善于祝祷,难道能胜过亿兆人的诅咒?君王如果要诛戮祝、史,只有修养德行然后才可以。”齐侯很高兴,让官吏放宽政令,毁掉关卡,废除禁令,减轻赋税,免除对公家的积欠。

七、齐宣王的王道

战国时,有一次齐宣王请求孟子讲述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只学仁、义、道、德,从来没听说过以武力称霸的事,所以我不会讲。不过,如果大王愿意听有关‘王道’的事,我会尽力讲好的。”齐宣王说:“您讲一统天下的事吧!”孟子回答道:“大王只要有同情心,就可以统一天下。”齐宣王笑了,说:“哪有这么简单的事,何况,同情心与统一天下又没有关系。”孟子接着说:“我听人说,有一天,大王坐在堂上,有人牵着牛从堂下经过,大王看见了,就问去哪里。那人说,准备杀牛用它的血祭钟。你就叫那人把牛给放了,并说:‘牛又没有罪,为什么要杀它呢?我不愿看到它被杀时那可怜的样子。’那人说:‘那祭钟怎么办呢?’大王就叫他用一只羊代替。由此可见,大王是有同情心的,正因为有同情心,才会爱护老百姓,爱护老百姓国家就会强大。”

齐宣王听了,摸着头说:“现在想来,真有些不能理解,齐国虽小,也不至于连一头牛都没有,难怪老百姓说我吝啬。”

孟子说:“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只是老百姓不理解大王的情意。表面看,牛和羊都是死,大与小又有什么区别,但实质上却不同了。”齐宣王说:“我这种心情与王道有什么关系呢?”孟子回答道:“如果有人向大王报告:我的力量能举三千斤,却拿不动一根羽毛;我的眼睛能看清鸟兽的细毛,却看不清眼前的一车子柴火。大王相信吗(“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肯定不信。大王只要有同情心,就应该把同情心扩大到全国,这是大王能做到的。”

齐宣王最后说:“您说了这么多,但我还是不喜欢王道。”

八、秦穆公接待由余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的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但还会说晋国话。戎王听说穆公贤能,所以派由余来观察秦国的政绩成就。

秦穆公向他炫示华美的宫殿和积蓄的财物。由余说:这些东西如果是让鬼神造出来的,便是劳累了鬼神;如果是让人造出来的,也就苦了民众啊!”穆公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问道:“中原各国用礼乐诗书法律制度来治理国家,还是时常有祸乱,现在戎族没有这些东西,靠什么来治理国家呢?不是很困难吗?”由余笑着说:“这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原因。自从上古圣人黄帝创立礼乐法度,亲自带头执行,也仅仅使天下达到小治。到了后世,国君一天天骄奢淫逸。他们凭仗法度的权威来责罚督察下面的臣民,下面的人疲困极了便怨恨责怪上面不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彼此屠杀,甚至达到灭掉全族的地步,都是由于这类原因啊。戎族却不这样。上面保持着淳朴的德行来对待下面,下面怀着忠诚来事奉上君,一国的政事就好象一个人的事情那样治理得很好,却说不出治理得好的原因。这才真是圣人治理国家的方法。”一当下穆公返回宫中,问内史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是与它敌对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贤能,是我的忧患,准备怎么对付他呢?”内史廖说:“戎王处在偏僻的角落,没有听过中原各国的音乐。您试着送给他一批歌舞伎女,使他丧失志气;替由余请功,使他们君臣关系疏远;留下由余不送回,使他错过回去的日期。戎王感到奇怪,一定会怀疑由余。他们君臣间有了距离,就可以得手了。而且戎王爱好音乐,一定会放松政事。”穆公说:“好。”因而跟由余席子挨着席子亲密地坐在一起,菜肴装在同一个器皿中彼此传递着进餐,把戎族的地形与兵力情况询问得清楚,然后叫内史廖把歌舞伎女十六人送给戎王。戎王接受了,非常喜爱,整年迷恋,乐而忘返。这时秦国才送回由余。由余屡次进谏,戎王都不听从:穆公又多次派人邀请由余。由余便离开戎王,投奔秦国。

穆公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接待他,向他请教攻打戎族的形势。

九、指鹿为马的起高

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一秦朝时期的著名宦官。赵高是赵国人,出身卑微。其父因犯重罪,不仅自己被处以宫刑,而且也连累其母罚没为官家奴婢,后来其母与人野合而生下赵高。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规模充实后宫,嫔妃多达万人。庞大的后宫需要众多的服务人员,阉割去势的宦官由此广泛使用于宫廷,宦官制度逐步完善。当时为了补充后宫服役者的队伍,一些战败国的宦官也与宫中美女一样作为“战利品”归入秦朝宫廷。赵高就是在秦灭亡赵国后,作为阉宦被掳入秦的。由于他身体强壮,又粗通法律,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被任命为中车府令。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东郡落下一块陨石,上书“始皇帝死而地分”几个大字。不久,秦始皇的使者从关东夜经华阴时,突然有人持玉璧拦住使者说:“秦始皇今年将死!”然后放下玉璧倏然而去。连续发生的不测之事,使秦始皇深感不安,急忙命人占卜,卦辞说只有外出巡游方可化凶为吉。秦始皇听信了术士之言,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出京巡游,次子胡亥及丞相李斯陪同左右,赵高以负责皇帝乘舆的中车府令身份随驾出行。当车驾行至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南)时,秦始皇突患重病。他自感时日无多,急令赵高给长子扶苏发诏书,让其把所属部队交由大将蒙恬掌管,然后迅速赶往咸阳办理后事并继承皇位。诏书尚未送出,时年五十岁的秦始皇即病亡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县西北)。丞相李斯认为贸然宣布秦始皇的死讯恐怕会引发全国的混乱,决定秘不发丧,而命令车骑加快向咸阳进发。

“秘不发丧”为赵高实施偷梁换柱的冒险计划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他深知为人正直的长子扶苏一向对自己不屑一顾,手握兵权的大将蒙恬又与扶苏关系亲密,蒙恬的弟弟蒙毅更在言谈举止间时常流落出对自己的厌恶。相反,胡亥却跟随自己学过书法与法律,一旦胡亥能够继位,自己必将得到重用。赵高思来想去,决定冒险扣留秦始皇遗诏,进而谋划胡亥继位,以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为了达到目的,赵高首先鼓动如簧之舌争取到大权在握的丞相李斯的支持,然后与李斯、胡亥一道,诈称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恶毒地伪造了令扶苏与蒙恬自杀的遗诏。为人忠厚的扶苏与三代功臣蒙恬接到诏书后被迫自杀,稀里糊涂地成了赵高“沙丘之谋”的牺牲品。

偷梁换柱得逞后,赵高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咸阳,随后向天下宣布了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胡亥宣布即皇帝位,称秦二世。赵高作为拥戴秦二世上台的头号功臣,理所当然受到了胡亥的宠信,被任命为中书令,身居列卿之位,成为朝中的实权人物。为了堵住众大臣与诸皇室公子对矫造诏书的怀疑与不满,赵高与胡亥对众人展开了残酷无情的诛杀。继扶苏、蒙恬之后,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等大批功臣都纷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而且还有难以数计的人被株连。与此同时,赵高与秦二世对皇室诸公子、公主也不放过,十二位公子“戮死咸阳市”,“十公主死于杜”,公子将闾在被逼自杀前仰天大呼“我无罪”,然后与其兄弟三人流着眼泪拔剑自杀。自此以后,大臣凡是进谏者均以诽镑罪论处,更有甚者,百姓面色不好也要治罪。整个国家,人人自危,天下处于一片恐怖之中。

每杀死一名大臣,赵高便安插自己的亲信补缺,很快许多要职都为赵高的亲信所把持。在赵高的愚弄下,本来安于享乐的秦二世更加纵情酒色、怠于政事,进而为赵高胡作非为、欺上瞒下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朝廷统治腐败,百姓的赋敛、徭役相当沉重,加上阿房宫之类庞大工程的修建更使民穷财尽,陈胜、吴广起义随之暴发。可秦二世在赵高的蒙蔽下对岌岌可危的局势一无所知,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腐朽生活。

秦二世荒淫愚昧,而手握重权的丞相李斯还是清醒的。李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及其后建立封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功劳,因而备受秦始皇的重用。李斯又是“沙丘之谋”的参与者,秦二世对他颇为宠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李斯基于对秦朝统治的忠心,曾多次上书进谏但毫无成效。赵高一方面担心秦二世了解朝局后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将李斯视为其专擅朝政的唯一障碍,因而便把矛头对准了他。对秦二世的性格了如指掌的赵高设计了一个陷害李斯的绝妙圈套。他先对李斯说,如今盗贼猖狂,我很想劝谏皇上,但因为皇上深居皇宫,我没有劝谏的机会。李斯也表示自己很想找机会劝谏皇帝。赵高表示他负责给李斯制造劝谏的时机。于是,赵高特意找一些秦二世玩兴正高、最烦人打扰的时机让李斯进谏,如此再三,二世开始与李斯产生了嫌隙。赵高见时机一到,就诬蔑李斯因未能分土称王而心存不满,诬蔑李斯的儿子与陈胜等起义军有关连。秦二世偏听偏信,赵高又操纵了对李斯的刑讯过程,最终如愿以偿地把李斯父子腰斩于刑场,李斯三族以内的人也因受株连而被尽杀。

赵高杀死李斯后,官拜中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裁决。起义军距咸阳已不足百里时,秦二世才认识到形势的严峻。他任少府章邯为统帅,率在酾山服徭役的二十万刑徒强行编入军队,用以镇压起义军。这些缺乏训练,又深怀不满的刑徒们一击即溃,章邯率军投降,秦王朝的武装基本瓦解。

面对秦王朝即将垮台的危险局面,当权者赵高不仅不思挽救之策,反而想乘势取秦二世而代之,进而体验一下帝王之尊的荣耀。为了检验群臣对他篡位的态度,他导演了一出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丑剧。

有一天朝会,赵高牵来一只鹿献给二世,并说这是马。二世以为赵高开玩笑,询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慑于赵高的淫威,有的说是马,有的沉默,也个别的说是鹿。事后,赵高把说鹿的大臣都杀死了。从此,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伎俩层出不穷。

农民起义已严重危及到秦朝的统治,怠于政事的秦二世对此有所察觉,对长期专权的赵高产生了不满。坏事做尽的赵高害怕二世追究他的过失,决定先下手为强,利用自己掌握的宫内外大权派亲信强迫秦二世自杀,然后操纵政局,欲立秦二世之子公子婴为秦王。

秦王婴认识到赵高的险恶用意,经过周密的策划,在赵高督促其到宗庙受玺的时候,令早已埋伏好的手下人挥剑杀死了赵高,结束了赵高罪恶滔天的一生。随后子婴素车白马,手捧玉玺向刘邦投降,至此秦朝灭亡。

一〇、刘邦与民约法三章

秦二世荒淫残暴,宠信赵高,陷害忠良,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不久后,江东项羽、丰沛刘邦也举起义师,拥立楚王孙心为怀王,建都盱眙。这时楚军上将军为宋义,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刘邦则自领丰沛起兵的军队,隶属于楚怀王。不久,刘邦封为沛公。

同类推荐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正义从哪里来

    正义从哪里来

    熊逸围绕正义话题,分章从不同侧面阐述了: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伟大的嫉妒心……他以缜密的思辨,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关思想,比如中国的儒家、道家、墨家,还有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蒙田、斯宾诺莎、卢梭、亚当·斯密、罗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罗尔斯等;并列举大量历史案例和文学经典,层层深入,探讨何谓正义、正义从何起源及如何实现正义。这部足以撼动人心的作品,以通俗生动甚至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带我们进入一个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在与各位先哲对话的过程中,获得思辨的快感与智慧的启迪。
  • 庄子公开课

    庄子公开课

    中国的哲学源头可追溯到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其中尤以儒、道两家为主流,而庄周的《庄子》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和儒家强调积极入世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相反,道家崇尚出世,由老聃的“无为而治”到庄周的“无为而无不为”,庄周在这条路上走得比老聃更远。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曹卫东学术文集)

    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曹卫东学术文集)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摆渡人曹卫东学术散文自选集。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赫尔墨斯的口误(增订)》是作者的学术译文合集,涉及形而上学批判、话语政治、文艺理论等,收录了霍克海默、哈贝马斯、伽达默尔、克吕格、巴尔塔萨、罗曼·茵伽登、顾彬等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章。译文难度较大,可见译者译笔矫健,这些文章也为学术界提供了颇具学术价值的成果。
热门推荐
  • 妖王心宠枭雄王妃

    妖王心宠枭雄王妃

    女王穿越成废材?还要替嫁?好替嫁就替嫁!反正不用留在宰相府!!!什么?要嫁给陵安王,那个民间传说是个嗜血妖王?这不是去送死吗?切!送死也要去打死她也不留在宰相府!哼!
  • 至死方休无关记忆:忘爱

    至死方休无关记忆:忘爱

    失忆后的恋爱,能否还能得到神的祝福,放开爱的手还能否有再次牵起来的机会?伊澈失忆后四年,邂逅了程安。她不知道程安是否真的是自己命中的恋人,她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她只爱程安一人……仅此而已。——灰姑娘的故事如果到了真实的世界,究竟是荒谬的假说,还是从头至尾的骗局?程安如果真的是他的命定情人,到最后她能得到她的爱情吗?
  • 山河策之采薇

    山河策之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如果要评选天下最悲惨公主的话,燕聆雪大抵也是榜上有名的。先是摊上个恋爱脑的母亲,又被迫拥有了眼里只有权势的父亲,兄弟是不怎么友爱的,姐妹也不尽是和谐的;天降了一个相公,看着英姿飒爽一表人才,却是个软心肠,最喜欢做烂好人,连累她也跟着受罪。不过不打紧,燕聆雪是全越国骨头最硬,也最记仇的女人,让她吃亏,可是要等着受百倍报复。“从今天起,我正式成为你的师姐,你要乖,有好东西要记得先献给师姐,明白?”“明白的师姐,我会努力学习,早日成为你的师兄,哎哎别动手嘿……”搞笑的相遇并不能影响燕聆雪白捡一个好夫君,但是命运从来不会给她好脸色。她的一生,就是征战与麻烦并存的一生。精疲力竭,将踏上归途,还有重重责任等她去担,但是燕聆雪会是靠谱的人吗?“再议,都再议哈,嘿嘿,我先歇着去了……”
  • 异世邪君的妖孽娇妻

    异世邪君的妖孽娇妻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药王”,可却一不小心就穿越了,咦,原主这吗参?老被欺负?好吧,我会帮你复仇的……(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唯仙者尊

    唯仙者尊

    人?兽?仙?魔?看似是四个不同的种类,其实不过都是一类,皆是生存至上,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罢了。之所以存在区别,只是各自都觉得自身最为优越,仅此而已。
  • 萌妃很狂很嚣张

    萌妃很狂很嚣张

    这是一个天才少女沦为草包废物后的强者觉醒史,阴谋阳谋,宅斗宫斗,魔兽萌宠,召唤契约,打架斗殴,杀人越货,占山为王……有些是没有的(~o~)~zZ被人毒打致死,抛尸荒山野岭?邂逅妖孽美男,回头挑拨离间,坐看恶女掐架!没实力,修为低?毛!蝴蝶炸,神龙骂,喷火葫芦烧,吸星大法耗,姑娘无敌!遭郡主算计,往闺房丢流氓?姑娘有公主撑腰,屋里那个是她,你引火自焚啦!渣男太子负心,一脚将之踢飞——又查出二十年前宫廷秘闻,这哥们竟然是……可惜,这样腹黑毒舌狂到嚣张的折腾女,竟被一个好看的欠揍无耻的掉渣的妖孽男给吃住了。“鄙人今年十八,敢问姑娘芳龄?”“我……。”上辈子十九比他大!“男大三,金银山,看来薇薇还是富贵命啊。”“我靠!哪有刚见面就说这茬的?你脑子进过水?”“是啊脑子进过水,不过比水浓,是蜜。”“求解释。”“宠我的薇薇用嘛!”“o(╯□╰)o!”“墨非寒!亏我还当你是高人,你就不能规矩点,注意形象!”“呃,形象离家出走啦,薇薇陪我把他找回来好不好?”“难度好大……别瞪别瞪,我和他是纯洁的男女关系!”“男女关系还纯洁?”“你不自信!”“我这叫因为爱的深所以盯的紧!”林浣薇无语望天。
  • 末世重生之白灵

    末世重生之白灵

    女猪脚和一群逗比队友的故事……前世的女猪脚被妹妹坑了一脸,这一世的她能远离这个妹妹就远离这个妹妹……啊,还有,可爱的男猪脚从高冷到高甜……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

    洞玄灵宝丹水飞术运度小劫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

    《世界简史》(又称《韦尔斯世界简史》)是英国著名作家H.G.威尔斯撰写的一部颇具特色的世界史,内容上溯人类文明的开端,下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古代埃及、古代希腊罗马、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都有独到的叙述。对东方文化,包括儒家和道家,均有所涉及。威尔斯以作家身份著史,文采蔚然,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