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7400000011

第11章 兔死狗烹 英雄遗恨

项羽被打败后,刘邦做主天下,开始封赏有功之臣。但是问题又产生了,韩信手握天下兵马大权,又位居齐国这样一个战略要地,如若造反,自己的地位就可能瞬间倾危。刘邦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取了齐王韩信的军权。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为此刘邦有自己的一段说辞,说一个人富贵之后如果不回自己的故里展现一番,就如同穿着华丽的衣裳走在夜路上,没人赏识。这样一来将韩信从齐地调往楚地,反倒成了体恤臣子,为韩信着想了。

韩信到了下邳,召见曾经分给他饭吃的那位老妪,赐给她黄金千斤。轮到下乡南昌亭亭长,就只赐给百钱,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召见曾经侮辱过自己、让自己从他胯下爬过去的年轻人,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诉自己的一干臣子说:“他不是老弱病残,当侮辱我的时候,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但是我杀掉他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只为杀了他解恨,自己再因此获罪,那么我又怎么能成就今天的功业?我的志向是做大事,怎能只因为与人斗气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呢?为了成就大业、一展所长,我可以忍受那样的屈辱。”从韩信对待上面三个人的态度我们不难看出,韩信是个头脑冷静、胸怀大志,又能知恩图报、不拘小节的人。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在战场上冷静应对各种变化,少犯错误;同时在是否背离汉王、自立为王的选择中,选择了报答汉王的知遇之恩,愿意为之效力以定天下。从这些小事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韩信的处世原则。而他可以约束自己的野心,却防备不了别人的疑心。

韩信初到楚国,由于自己设计逼死了项羽,而楚地还有人追思项王,局势不那么安定,韩信恐有人叛乱行刺,所以巡行所属县邑,进进出出都带着武装卫队,这就让人怀疑韩信是在借故偷偷操练兵马。汉六年,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刘邦疑心大盛,想要捉来韩信问问却又怕逼得韩信起兵造反,这时刘邦的谋臣陈平建议道:“您假托天子外出巡视会见诸侯之名,南方有个云梦泽,派使臣通告各诸侯到陈县聚会,说:“我要巡视云梦泽。”待到韩信觐见刘邦之时,借机将韩信捉拿,这样就不会旁生枝节了。此时还发生这样一件事:项王部下逃亡的将领钟离昧,家住伊庐,一向与韩信友好。项王死后,他逃出来归附韩信,韩信念在旧时情谊就收留了他。汉王因当年在战场上屡遭钟离昧劫杀而怨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诏令楚国逮捕钟离昧。这就给韩信出了个难题,自己明明无心造反,可刘邦疑心太重,加之刘邦周围有人想陷害自己,不断进言,自己在楚国的处境十分不利。而自己又收留了刘邦的仇人,到时真要对质起来还不好解释清楚。

眼看刘邦就要到楚国了,韩信也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这时有人对韩信说:“杀了钟离昧去朝见刘邦,刘邦一定高兴,这样还能证明您的忠心,就没有祸患了。”韩信去见钟离昧商量。钟离昧说:“汉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你想逮捕我取悦汉王,我今天死,你也会紧跟着死的。”还骂韩信说:“你不是个忠厚的人!”随后刎颈身死。韩信拿着他的人头,到陈县朝拜刘邦。刘邦命令武士捆绑了韩信,押在随行的车上。韩信说:“果真像人们说的‘狡兔死了,出色的猎狗就遭到烹杀;高翔的飞禽光了,优良的弓箭收藏起来;敌国破灭,谋臣死亡’。现在天下已经平安,我本来应当遭烹杀!”刘邦说:“有人告发你谋反。”就给韩信带上了刑具。到了洛阳,大约是查无实据,不久就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控制在京城。如果说韩信的性格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那么这段软禁京城的日子里,他一定想通了很多事。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韩信对刘邦善待自己已经不抱有幻想,自己已经在刘邦的掌握之中,就如同败军之将,何足言勇。

韩信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因为善于统兵而身居高位的,而现在降为淮阴侯,丧失了兵权也就没有了可以拿出来显示的资本,所以常常托病不参加朝见和侍行。本是开国功臣,却落到这般田地,想到自己现在和绛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韩信日夜怨恨,在家闷闷不乐,感到自己受到了羞辱。韩信曾经拜访樊哙将军,樊哙跪拜送迎,自称臣子,说:“大王怎么竟肯光临。”韩信出门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般人为伍了。”刘邦还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韩信总是委婉地说他们各有所长。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刘邦说:“那你怎么样?”韩信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在京城的日子里,韩信看着那些立功甚少却身居高位的人,又想到自己不世功业却落到被软禁、看人脸色行事的悲惨境地。这在一个文臣身上发生,可能会忧郁而终,但在武将韩信看来,却不能容忍。过惯了军营里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是难以适应宫廷权力角逐、畏首畏尾的生活的,韩信就是这样的人,他在等一个机会的到来。

陈豨被任命为巨鹿郡守,向淮阴侯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左右侍从在庭院里漫步,仰望苍天叹息说:“您可以听听我的知心话吗?有些心里话想跟您谈谈。”陈豨说:“一切听任将军吩咐!”淮阴侯说:“您管辖的地区,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说:“我一定听从您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这个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谋划,令人假说从皇上那儿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要强打精神进宫祝贺吧。”韩信进宫,吕后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害了他。韩信被萧何引荐,登坛拜将,又因萧何设计,走向死亡,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为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韩信死后,吕后还下令诛灭韩信三族,以彻底消除韩信之死带来的隐患。

刘邦从平叛陈豨的军中回到京城,见韩信已死,又高兴又怜悯,高兴是因为韩信功高震主,本就该死,只是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这下他自己造反,可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了。他又很怜悯韩信,刘邦也知道韩信为自己今日的成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自己却没有善待他,于是就问:“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刘邦说:“那人是齐国的说客。”就诏令齐国捕捉蒯通。蒯通被带到京都,刘邦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剻通回答说:“是。我的确教过他,可韩信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韩信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刘邦生气地说:“煮了他。”蒯通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蒯通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一时天下英雄豪杰像乌鸦一样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杰都来抢夺它,于是才智高超、行动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跖的狗对着尧狂叫,尧并不是不仁德,只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当时,我只知道有个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况且天下磨快武器、手执利刃想干陛下所干的事业的人太多了,只是力不从心罢了。您怎么能够把他们都煮死呢?”刘邦于是赦免了蒯通。

之所以将蒯通的遭遇也讲述出来,是因为韩信在临死前的那句话,他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至被妇女小人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蒯通作为三分天下计谋的策划者,最终没有被处死,而当初拒绝蒯通三分天下的人,却遭遇了灭族之灾。这倒也就算了,为何韩信还将责任归结到“天意”上面去呢?也许从韩信的临终遗言上,可以对这位名将的身死做一下分析。

韩信后悔当年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这只是人为的决定,和天意怎么也扯不上关系。可见韩信只是借蒯通来说明自己没有造反这件事情,为当年的忠心找一个证据留给后人,也只有刘邦问讯蒯通的时候,才能让汉王见到自己当年的真实想法当年的韩信不会造反。为什么这样说,在前文也提到过,韩信的性格有两个时期,前期是在军营中为刘邦打天下,实现自己的抱负;后期则是身居淮阴侯之位,处处受到排挤压制,在京城里过着被软禁的生活。

相信刘邦在问讯蒯通的时候会想到韩信吧,这是一个对刘邦疑心韩信造反的有力回击,要是想造反,当年的机会一定是最好的,可韩信没有那样做。可如今却要在刘邦的地盘造反,这完全是被刘邦逼的,就算是造反失败被杀,韩信也要把这个讯息传达给刘邦,传递给后人,这就要讲到这位名将口中的“天意”了。

天意,即非人力所及,是想改也改变不了的规律。韩信曾经多次拒绝部下劝其自立为王的提议,总是以刘邦带自己不薄,背叛会不祥之类的话拒绝。但我们也能看出他在做出这个决定时,不是斩钉截铁的拒绝,而是有些犹豫。大将军征战四方、雷厉风行,又怎么会这般拖沓?其实他在考虑一个天道循环的规律,就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如果自己当初自立为王,三国相抗,那么必然导致战火的不断蔓延,百姓始终会生活在三国战火离乱之间,士兵也会面对更多的战役,死伤无计。这样的惨烈,也许只有韩信这样的统帅才能看得最清楚,因为他经历了太多的战争,所以更明白战争的真意,想要阻止战争的发生。举个例子来说,统一的国家很少发生战争,也会尽力阻止战争的发生;而分裂的国家各诸侯国就会唯恐天下不乱,伺机寻找理由发起战争,以图主宰天下。而在韩信当时所处的形势下,战火燃烧已久,百姓期盼和平,迅速解决战争、安定天下的办法就是帮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统一的大汉帝国。而这个选择是冒险的,是对自己不利的,徘徊于个人与天下的利益取舍之间,所有人都会有所犹豫的,但至少韩信最终相信了天意,选择了分久必合的归宿,斩断了自立为王的念头。这是一个征战四方、胸怀仁义的将军的选择。而直到韩信临死前,也只是笑“天意”如此,可见他对当时的选择无怨无悔。

可问题又产生了,为什么韩信最后又要起兵造反呢?就连司马迁也这样评价韩信说:我到淮阴,淮阴人对我说,韩信即使是平民百姓时,他的心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了,家中贫困无法埋葬,可他还是到处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让坟墓旁可以安置万户人家。我看了他母亲的坟墓,的确如此。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不会有被杀的下场。他在汉朝的功勋可以和周朝的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后世子孙就可以享祭不绝。可是,他没能致力于这样做,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之前也说过韩信性格有两个分期,后期虽身居淮阴侯之位,但处处受到排挤压制,在京城里过着被软禁的生活。这样对待韩信显然是不公平的,韩信自己也没有想通为什么会过上这样的生活。犹如一名战败的将军,可以面对敌兵的森森寒刃,一死罢了,却难以忍受敌人的羞辱,苟活余生。让我们细看韩信在被软禁时期的遭遇,真是英雄末路,让人垂怜。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韩信作为统兵多年的将领,更清楚自己取胜的把握有多大,在他爆发的一刻,也就到了灭亡的一刻,如焰火一瞬、昙花一现。千秋功业,留待后人评说。

同类推荐
  •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有个绍兴帮

    民国时期的浙江绍兴,思想激越,人才辈出。蔡元培、许寿裳、周氏兄弟、孙氏兄弟、经亨颐、夏丏尊,这就是出自绍兴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王金发,这些又都是辛亥英烈。俞秀松、宣中华、叶天底、梁柏台,又都是献身革命的红色战士。再加上沈定一、刘大白、邵力子等在各个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民国画卷,更具体地说,就是民国有个绍兴帮。
  • 画坛大隐李琼久

    画坛大隐李琼久

    中国画史自隋、唐至宋、元,历代大师巨擘辈出,到明、清却每况愈下。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在批判自审中,苦苦探索、寻找出路,创新浪潮袭来,终于为中国画的复兴带来历史机遇,但“穷途末路论”、“笔墨等于零论”等的出炉,又似乎宣告了中国画百年改革的失败。然而请记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单薄而巨大的身影从蜀地走来,以他的奇才演绎的峨眉神话,一夜间震动了巴山蜀水,尔后名震京师,享誉大江南北,以他的杰出才华表明了中国画生生不息,与时俱新,可以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这样一个事实,像一块磁铁般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帝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哈拉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权力!本书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康有为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康有为评传(国学大师丛书)

    本书是一部从思想学术角度描述康有为一生的传记。内容包括突破传统的藩篱;“貌孔心夷”的“今文学家”;一个先知的悲剧。
热门推荐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 莫负寒夏遇骄阳

    莫负寒夏遇骄阳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她和他蓦然相逢,又淡淡转身。蓦然回首,她已消失在人群。一个不经意的遇见,牵动的是他平静许久的心。世间的重逢亦是蓄谋已久的相遇。没遇到他之前她从未想过原来世间还有如此完美的人。他清冷,高贵,冷漠如斯,疏离,但却对她不同,外人只知道他冷酷无情,对人毫不手软,却不知道他把仅有的温柔都给了她。那些藏在心底年少的秘密被戳破,一切过往随之浮现,她是否还有一如既往的去奔向他。飞蛾注定扑火,而她注定与他有着无法了断的缘分。从别后,忆相逢,用时光,去等待。
  • 捕风捉影

    捕风捉影

    莎翁喜剧写作最成熟时期的创作,内容热闹欢乐,并富哲思。比起莎翁的其他喜剧。本剧的特征是场景和语言都较为接近真实生活。克劳狄奥爱上希罗,但又害怕被拒绝,结果好友唐·彼得罗出手相助,安排一个别开生面的化装舞会撮合他俩。当大家满以为一切都可有个完满的结局时,唐·约翰却从中作梗,让克劳狄奥误认为希罗另有所爱。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克劳狄奥发誓复仇,于是,一对鸳鸯的爱情磨难开始了……
  • 落跑王妃遇见温凉如玉

    落跑王妃遇见温凉如玉

    她此生最后悔的便是救了眼前这个男人,她不顾一切地逃跑,不惜换了容颜。她此生最幸运地便是遇到了身后这个男人,她愿放下一切追随他,哪怕是她的命。
  • 香秘

    香秘

    在藏族传说里,“香巴拉”作为与“秽国”相对的净土概念,乃是人人向往的完满福庆、至善至美的理想王国。普通人是不可能靠近香巴拉的,因为那是“神仙居住的地方”。1933年英国作家希尔顿的小说《失去的地平线》出版以来,人们对于香格里拉(香巴拉)的找寻,一直没有中断过。《香秘》小说故事发生在1944年,我乘坐一架飞虎队战机去滇西执行特殊任务,不幸在穿越喜马拉雅大雪峰时失事坠毁。幸存的我被雪山丛林中一个石洞屋里的老人所救,他告诉我,这里是通往香巴拉王国的大门,他和一批神秘的人都是香巴拉王国大门的守护者。我在这里养伤治病,经历了种种神奇事件,特别是老人用石洞里魔镜一样的冰墙,向我展示了一个在暴风雪里迁徙的牧牛部落的九死一生,寻找生存之地——仙境般的肥美牧场的故事。他们正是为了寻找到那个传说里的丰美草场而迁徙的。他们走出了雪灾,战胜了狼群的袭扰,走向了新的草场。我终于弄懂了,香巴拉不在天上,而在人的心底。每个人心里都藏着自已的一片净土,那就是理想之国香巴拉。只有一颗真诚向善、不屈不挠追求理想的心,才可能到达。
  • 马尔菲公爵夫人

    马尔菲公爵夫人

    悲剧作家约翰·韦伯斯特所作的《马尔菲公爵夫人》恐怖而令人心碎。该剧的故事充满了血腥。寡居的公爵夫人,因与管家秘密结婚,惹怒了她的兄弟斐迪南德公爵及主教。他们让公爵夫人受尽精神和肉体折磨后将她杀死,并掐死了她的两个儿子。最后,公爵发疯,一位曾经参与折磨公爵夫人的仆人幡然悔悟杀死了主教。
  • 只属于公主的田螺骑士

    只属于公主的田螺骑士

    单纯得对校园生活一无所知的女主角韩千金,在15岁的时候终于摆脱家教迈进了校园。即使是扮丑的样子,依然吸引了校草崔允浩以及同桌姜熙元,再加上家人派来的卧底老师玄又彬,注定了这次的校园体验生活不平静。体贴的玄又彬,霸道的崔允浩,变态的姜熙元,校园风波一浪接着一浪的打来。当身边的男孩一个一个的离千金而去时,她又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遇到了多嘴又罗索的尹明哲,意外的是两人竟是将来的校友。在美国的MZ中学,千金竟然又遇到了曾经离她而去的崔允浩,新学校里有了崔允浩和尹明哲,又是一场风浪……真正的王子到底是谁,公主长大后就会发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黑.月

    黑.月

    房间里很暗,只有台灯依稀亮着。破旧的桌子上散乱地摆着档案袋和文件夹,上面的标签已经模糊不清了,但那里面记载的每一宗案件我都记得清清楚楚——分配到秦淮警局的案子,总是有那么点儿惊悚和诡异,让人很难忘却。就比如现在我手中拿的这份。照片上,一名30岁左右的女人平躺着,双眼上翻,头部有一道明显的伤痕,从深度看已经足以致命。而最骇人的,是在女人左胸到左腹的范围内,有一道直径15厘米左右的弧线型伤口,内脏和鲜血全部从死者体内充盈上来,散乱地绽放在伤口边缘,同已经发暗的血液混凝在一起。
  • 邪皇霸宠女祭司

    邪皇霸宠女祭司

    莫名其妙地被一场大火烧身,却又天降神雨;稀里糊涂地成为螭国女祭司,从此身陷宫廷。九洲狼烟四起,她在战火中妖娆绽放。诸侯因她而战,天下有她而太平一统。这一生,注定要过得轰轰烈烈、跌宕起伏。这一生,无意中成为引英雄竟折腰的草原女王!他的霸道,他的温煦,让她忍不住把心渐渐地沉淀!可她要的只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承诺,他是否给得起?她想逃避,想隐匿,可他总是不放手!她渐渐地迷失了方向…这个命运之结,究竟该如何解开?片段一:他说:你若是空谷幽兰,我愿做那株守护你的修竹!她答:兰心非凡,修竹未必守得住!他怒:纵使粉身碎骨,也要护得你一生一世周全!她笑:眉眼挂着淡淡的忧伤…片段二:螭国皇帝拓拔浩:为了你,我宁愿放弃皇位夏国单于墨哲:为了你,!我甘愿赴汤蹈火!凉国太子伊洛:为了你,我什么事都做得出!片段三:他高大的身影堵住了她的去路,淡淡的月色洒在他镶着银色边的长衫上,就像是疏离的梅枝,错落有致。“一定要走吗?”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喑哑,像是不胜疲惫的样子。“他又熬夜了?”她心里有过心疼,可是旋即就压下了,抬眸紧望着他的,久久都不收回。“是的,我一定要走!”她鼓足勇气说完这句话,就低下了头。耳边传来他带点鼻音的声音:“既然你心意已决,朕…就成全你吧。”仿佛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轻松,卸下了一块大石头般。她的心头蓦地涌上淡淡的失落,他不应该挽留自己吗?或者是她还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