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900000023

第23章 对孩子的真正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控制是自我控制(4)

有时大人忍不住要大发雷霆,但这种情况下最好还是克制自己,先了解一下孩子从哪里学到的这些粗话,以及他的情绪的由来。

孩子上学后,生活圈子已不止家庭。在学校、课外班,甚至是互联网,他都可以有自己的朋友。

在交往中,孩子可能会受不良风气影响,以为说粗话能获得认同,为了融入集体而说。也可能是孩子希望在交际中获胜,发觉讲粗口可以“威慑”对手,便会故技重施。也可能是孩子感到无人疼爱或受忽视,发现“不良行为”反而能吸引父母关注,也会乐此不疲。所以爸妈在找寻问题根源时,要跟进孩子的成长。

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情绪可能源于一些在大人看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他们从未遇到的冲击。

要耐心聆听,也让孩子在重述的过程中过滤及领悟事情。父母听完后,也可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或与孩子讨论应付方法,帮助他正面而切实地解决问题。

看到孩子讲粗口时,父母要马上向他表明你的立场,可以这样说:“我们家每个人都尊重别人,我们从不像刚才那样说话。”要告诉孩子,粗话不一定会吓倒、吓退别人,反而会给别人带来伤害,使人感到很伤心和生气,更会引起对方的鄙视,那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效果和希望塑造的形象呢?

要教孩子知道可以用其它方法处理不满的事,让情绪得到适当的排遣。比如听强劲的音乐、看短片、和父母一起讨论解决方法,都是一种发泄不满的方式。

59

附带学习:要不要禁止孩子玩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可能是导致成瘾的源头,也可能是很有效的教育手段。

从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街机游戏“SPACEWARS”被开发出来至今,电子游戏已经存在了40多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这种娱乐方式,因为玩电子游戏而犯罪的报道也屡见报端。特别是近几年来,有关电子游戏对于孩子的不良影响,也已经报道得够多的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电子游戏成了导致孩子犯罪的罪魁祸首。

那么,电子游戏是不是真的如有人所说是“电子海洛因”,必须禁止孩子接触呢?

对电子游戏的批评焦点之一,就是成瘾问题。美国心理学家弗吉尔·葛里菲斯(VirgilGriffith)曾经对387名12~16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他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玩电子游戏有潜在的成瘾可能,在一个8岁开始玩电子游戏的孩子比一个十几岁开始玩的孩子之间,它对前者更有害。”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位父亲找不到自己的儿子,就打电话问儿子的同学:“你知道小明在哪里吗?”

那同学简洁地回答说:“如果他有钱,就在玩电子游戏;如果他没钱,就在看别人玩电子游戏。”

除了成瘾之外,批评的第二个焦点问题是电子游戏导致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很多研究指出,玩暴力游戏的孩子与其它同龄人相比,表现得更加不友善、心胸狭隘,更容易对暴力习以为常。但是,有关电子游戏和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哪一项研究获得定论,而且多数研究只调查了短期影响,尚无人对玩家进行长期跟踪以做出更详尽的分析。

不过,玩电子游戏一旦成瘾,就可能如一位芬兰心理学家指出的,对他们的思维和感情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电子游戏也并非是一无是处。因为现代电子游戏已经成为一种复杂多变的娱乐方式,人们在玩的时候必须在多次失败中总结归纳出方法,建构有关游戏世界的系列假设,在遇到障碍时向其它玩家求助,解决问题和谜团,最终学会如何游戏。

对于不玩游戏的家长来说,可能会觉得这都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其实,玩家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快乐,同时也无意中自主学习了不少知识:他们得到了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能够同时处理大量的图形信息,在让人迷惑的立体空间中穿行中,其思维的协调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也就是说,电子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思考,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这就构成了“附带学习”,即从他们所参与的其它活动中无意地学习,而不是像通过阅读书籍那样有意获得显性知识。

同显性学习一样,附带学习也十分重要;虽然现在人们还没有意识到附带学习的重要性,但十几年后,当初通过游戏进行过附带学习的孩子,必定比单纯进行显性学习的孩子更加适应这个社会。

美国福特汉姆大学(FordhamUniversity)针对中学生所做的一个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研究的内容是上手一款新游戏对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何影响。他们发现:“电子游戏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和知觉能力。某些电子游戏有利于提高玩家的灵敏程度,也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结论不仅对学生适用,对外科医生也适用。”

在一次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道格拉斯·詹蒂莱(DouglasGentile)展示了一些研究结果,其中包括33起在电子游戏影响下的腹腔镜检查手术。

研究显示,在进行腹腔镜检查手术的外科医生中,经常玩电子游戏的与不玩电子游戏的相比,完成一些难度较高的手术时,速度平均要高出27%,出错率则低37%。

研究人员还提出,有的孩子虽然玩电子游戏,但是所玩的游戏是亲社会的而不是反社会的。这部分孩子在学校很少惹事,乐于助人。

从原则上来谈论是否禁止孩子玩电子游戏毫无意义,因为电子游戏存在着十几个不同类型,每一个类型都有上千种游戏。电子游戏在几个方面影响着孩子:游戏内容、游戏方式、游戏时间。这也就意味着,不能用“好”或“不好”来简单评价电子游戏。

电子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可能是导致成瘾的源头,也可能是很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取得不少出人意料的效果。控制得当是天使,控制不当是魔鬼。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认知情况,帮助他选择,并且有节制地玩。

60

印刻效应:看电视会让孩子变蠢吗?

动画片把故事中的角色模式化了,这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的大脑变得更加懒惰。

我的朋友S有一个“诡计多端”的孩子,经常和家长斗智斗勇。孩子下午4点就放学回家了,父母要求他不要看电视,先做作业或者练琴。可孩子却趁父母没回家时偷看,等父母快下班时把电视关上。过了几个星期他爸才发现,只好通过摸电视机后面热不热来监督他,才管住他。

可是有一天S下班,却发现电扇很奇怪地放在电视旁,才明白孩子在他下班前先用电扇把电视机吹凉,再拿起书本做学习状。于是,S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又变成了摸电扇后面热不热!

孩子的表现,说明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受到电视太多影响。

不过,他还是要小心。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英国奇幻小说家罗尔德·达尔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面所说的:“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孩子,靠近你的电视,最好是别购买、安装这最最愚蠢的东西。”

这句话看似极端,但却是有一个心理学结论做依据的:

孩子花在屏幕上的时间越多,他们的注意力问题越多。根据爱荷华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6至12岁的孩子中,每天花费超过两个小时看电视者,在集中注意力方面会遇到困扰。

英国儿童和媒介消费研究的专家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思进行了一项研究,对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关于孩子习惯的调查,并发现在屏幕前耗时多的人,有较严重的注意力问题的可能性,几乎是其它孩子的两倍。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印刻效应”。它是由德国习性学家海纳罗特和洛兰兹提出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先入为主”。婴儿出生后一个半月左右,耳朵基本上能听到声音,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如果这时就给他长时间看电视,到两三岁时,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的倾向来:

(1)不会说话;

(2)不能注视母亲的视线;

(3)活动剧烈,无法安静;

(4)喜欢电视中的广告,爱哼唱广告音乐;

(5)独立能力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6)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事情;

(7)喜欢机械类的东西,并能较早地学会操作;

(8)显示出很广的知识面。

2007年,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的5岁以下儿童易患行为疾病。同年新西兰学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儿童每天看2小时以上电视,在青春期出现注意力障碍的几率增加约40%。

这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电视节目画面转换迅速,容易“过度刺激”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使他们觉得现实“没劲”。心理学家克瑞格·安德森指出:“在屏幕前可能最具伤害的,是那种电视观众或游戏者不得不做出许多快速决定的状态。”

其二,看电视占用了大量原本有利于培养注意力的活动时间,如阅读、运动、游戏等。

玛丽·埃文斯·施密特等美国学者,选取50名年龄分别为6个月、1岁和3岁的婴幼儿,发给他们各种玩具,让他们玩耍一小时。前半小时中,研究人员打开电视,播放广告和婴幼儿难以理解的成人娱乐节目。后半小时则关闭电视。

观察发现,电视处于打开状态时,婴幼儿似乎并不在意节目内容,每分钟最多看一次荧屏,每次看荧屏时间只持续几秒钟。但他们明显受到影响:玩耍总时间缩短,注意力难以集中。

这种影响不仅仅和孩子待在屏幕前的时间有关,和孩子从中看到的内容也有关系。

今天的孩子看电视除了动画片,基本上就是一些少年儿童节目。即使是动画片,也可能对孩子有不良影响。

有心理学家曾经把一群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孩子是听老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组是看白雪公主的动画片。然后,让两组孩子画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听了故事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他们会根据想象,赋予白雪公主各种形象、装束和表情;而看了动画片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样,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

过了一段时间,研究者又让这两组孩子再画白雪公主。

听故事的孩子,这次画的和上次的又不一样,因为他们又有了新的想象;而看过动画片的孩子,画的和上次还是一样的……

这个例子的结论是什么呢?动画片把故事中的角色模式化了,这束缚了孩子的想象力,使孩子的大脑变得更加懒惰。

所以,即使是优秀的动画片,也需要家长陪着孩子看,而且要在看的过程中与孩子交流互动,不要让孩子独自地、长时间地看。

美国国家身心健康研究会曾经围绕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展开讨论,并书写了一份题为《电视与孩子》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不只是武打镜头,就连动画片也会导致孩子们行动上的粗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非常赞同这一观点,它说:“大多数十几岁的男孩子看完武打片后,都学会了打架。”其实,被变得粗野的又何止是男孩呢?

三岁的女儿缠着爸爸讲故事,爸爸搔了搔脑袋说:“今天就讲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吧。”

小女孩非常开心,撒娇说:“爹地,你来当灰太狼,我当红太狼好不好?”爸爸刚“嗯”了一声,“啪”的一声捱了个大耳光,只见女儿叉着腰朝他怒气冲冲地吼道:“还不赶快去给我抓羊!”

诚然,电视的主要作用是“娱乐”,而不是教育。但对于孩子来说,教育与娱乐两者之间很难区分。一些具有教育性的节目,事实上可能会益于孩子们的学习。因此,屏幕的影响,并不能意味着把电视或电脑跟孩子绝对隔离。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英国的华德福教育专家马丁·洛森说:“如果你能让孩子在十一二岁之前不看电视,他们终生都将获益。”我们也许做不到这一点,但却可以听从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每天只允许孩子们在屏幕前待一至两个小时。

我们要告诉孩子,电视就是电视,它不是真实生活!真实生活中,所有人都必须离开电视去运动和工作!他没必要总是待在屏幕前,很多户外项目都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我们应当清楚地掌握自己的孩子在看什么节目,以及他们看了多长时间。应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多和他们交流感受,在需要时对节目加以解释,而不能让孩子自己被动地去看。看完电视后,还应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把电视节目变成激发思考的一个工具。

同类推荐
  • 爱和陪伴(第二版)

    爱和陪伴(第二版)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其实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孩子让父母时刻要反省自我,重新认识自我,这样才能给予她好的榜样;孩子让父母不断唤醒自己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一起创意生活;孩子让父母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一起通过小事来成就自我;孩子让父母用开放的心态带领她一同学习接纳、尊重自己和他人;孩子让父母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并持续学习,一起发现新的美好……
  • 做一个幸福的全职妈妈:全职妈妈美好生活必读

    做一个幸福的全职妈妈:全职妈妈美好生活必读

    本书不是一本教科书,是一本传递智慧与快乐的心灵读本,也是一本分享灵感和技巧的实用百科。本书融合了社会问题、心理问题、育儿问题、创业问题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书中有短小的案例,也有实用的攻略,它有专业提醒,也有温馨贴士,它包含着写给妈妈的话,也蕴藏着妈妈们应该去学习的技能。该书用温暖的语言唤醒了每一个全职妈妈对生活原本保有的热爱,它教会你“爱孩子的妈妈也要学会爱生活”,它也告诉你“爱生活的妈妈才能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
  •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孩子,为你自己读书

    读书,是一件苦差事。大多数孩子都在抱怨,读书苦、读书累,甚至常常感到迷茫。其实,孩子有这种想法,大都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读书,或者说认识不到读书的重要性。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产生厌学、叛逆的行为,从而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不已。 《孩子,你在为谁读书》针对孩子的读书问题阐述了科学的观点,告诉孩子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为你自己读书!孩子在学习上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成就明天的辉煌。《孩子,你在为谁读书》旨在从读书志向、兴趣、方法等引导孩子如何读好书。
  • 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心灵解密:走进典型初中生的心灵花园

    本书遴选了16类典型初中生,每种类型的体例分为“典型案例”、“案例解读”、“理论拓展”三个部分。“典型案例”约占篇幅的一半,它情节曲折、语言简洁、叙述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它来自现实生活,材料鲜活,既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同事提供的经验,既有城市的,也有乡镇的;“案例解读”是依据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观、教育教学理念、心理健康标准和以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等对案例中的学生、教师、家长的做法进行分析探讨,以利读者分清是非,吸取经验和教训,启迪自己的未来。
  •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课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课

    本书讲述了老卡尔·威特如何将出生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清穿之太子妃

    清穿之太子妃

    简单的说就是穿越太子妃努力培养丈夫,生孩子逗包子的故事!她在一次行动为救人而死去,穿越到了清朝,成为太子妃瓜尔佳氏,她表示压力甚大!成为太子妃好处没有,每天过的比原来还忙还累!上要讨好公公婆婆们,家里要斗丈夫斗小妾逗包子,出门要斗弟弟斗弟媳斗侄儿侄女,岂是一个忙字能诠释的?为了不让丈夫再被废,为了不让自己跟孩子们成为悲剧,势必要培养她家太子爷成为明君!
  • 我在万界卖保险的日子

    我在万界卖保险的日子

    我在万界卖保险,第一个客户是唐僧,从此以后唐僧不念经,嘴里叼根烟,拿着AK打妖怪
  • 总统夫人的求生欲

    总统夫人的求生欲

    温暖锦这辈子怎么都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再跟霍霆琛有什么关系。七年前她接某个任务,中间出了点问题,生下一个小恶魔,不管是谁问她都不说孩子是谁的。小恶魔一天天的长大,五官越来越像某人,温暖锦才知道,纸终究包不住火。只是她没有想到,自己在遇到霍霆琛竟是在他的婚礼,而自己却是这次秘密保护总统任务的带领人。多年以后被霍霆琛问起当年看着他跟别的女人结婚,是什么感觉,温暖锦很认真的思考半天,完全不顾及他已经阴沉的脸,“没一点感觉。”霍霆琛伸手捏抬起她的下颚,迫使她看着自己:“现在呢?温暖锦眼睛微眯,嘴角上扬冷笑一下,抬腿抵上他的小腹,咬牙的:“我剁了你,再去找一个!”“你敢!”
  •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司马迁之志:《史记》之“继《春秋》”辨析

    撰《史记》的缘由,司马迁自己在《史记》末篇表述得很清楚,即是承父志而继《春秋》。于此,历来论家多无异议。然而,在今天看来,《史记》的根本著述动机并未因此显明,仍存在需要澄清、辨析的地方。本书从文质之辨、君臣之际、《论六家要指》的意义等角度,详尽辨析了《史记》之“继春秋”说。
  • 混迹天涯

    混迹天涯

    你有你的规矩,我有我的道理。没见过,谁知是善是恶;悠悠口,管他谁对谁错。活一个叫无悔,混一个叫无忌。不是因为人在江湖,而是因为,年少本该轻狂。
  • 火影之鬼面

    火影之鬼面

    一封神秘的邮件将空泽带入火影的世界。“这个世界需要和平。”一位斩魄刀,身披灰白色披风的说道,眼睛闪出异样的色彩。
  • 他日江湖救个急

    他日江湖救个急

    女主版:(超简洁)问我为何行走江湖?当然是因为行的远,见得多,江湖儿女岂能拘泥于一处,自当江湖快活!男主版:武痴谢泽遇到了平生最大的难题,干什么以及中午吃啥。虽然学成下山出师,每天不用被师父追着打,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然而谢泽却不知道自己该干啥。于是当有人问他要不要一起闯江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想下贼船怎么那么难!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八零好福妻

    八零好福妻

    干啥啥不会,吃啥啥不剩。偏偏活得任性又滋润,只因为——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