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8900000005

第5章 不做“填鸭式”家长,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1)

11

7±2效应:孩子上课不爱做笔记怎么办?

只有听懂了课,记下来的笔记才会有意义。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认为勤动笔才能记得牢。

但是很多孩子上课却不喜欢记笔记。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老师每节课都写好几黑板,如果忙着抄黑板,就没时间看书和做练习了。

所以,很多父母和孩子都觉得困惑:上课和读书到底要不要记笔记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您读一遍下面的一行随机数字:

7 1 8 6 3 9 4 5 2 8 4

然后合上书,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

现在再读一遍下面的随机字母:

H J M R O S F L B T W

然后用上述相同的方法,来测试自己的记忆。

假如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应该至少能回忆出5个,最多回忆出9个,即7±2个。

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7±2效应。这个规律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米尔顿观察到的。

他发现,如果将一把子弹撒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子弹。

到了1887年,雅各布布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被试能够回忆出的最大数量约为7个。发现遗忘曲线的爱宾浩斯也发现,人在阅读一次后,可记住约7个单词。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GeorgeA.Miller)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由此可见,人脑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极其有限的,需要有辅助的手段来帮助,才能记住更多的东西。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做笔记确实有益于记忆。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的科学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被试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是一篇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

他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

学习完文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那一组的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课本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但是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

原因也许并不在于笔记本身,而是因为做笔记这个动作本身,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同时,记笔记有助于把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记下来,不断积累,获得许多新知识。

但是做笔记并不是将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

但是,是不是要求每个学生上课都必须做笔记呢?

这倒也未必。首先我们要理解,课堂教学是由老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听课组成的。对学生来说,听课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他必须认真听课,积极主动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把老师讲的东西听进去并消化吸收。其次才是记笔记。只有听懂了课,记下来的笔记才会有意义。

有很多学生上课不做笔记,但是听得认真,而且听完就能抓住重点并且理解。这种思维能力是因人而异的,由此而养成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同的,不必强求一律。

所以说,上课是否做笔记,应该看孩子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如果不做笔记并不影响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就不必强求他一定要写笔记。

12

饥饿教育法: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学习?

稍微用一点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做引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引燃”其实并不难。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让孩子输在起跑在线”

成了一句流行的口号。很多父母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书和学习光盘,还有五花八门的智力玩具,几乎都把房间堆满了。

但是孩子偏偏逆反,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于是,有些父母就会采取各种方式,“强制”孩子学习。

但是,强迫学习,只会让孩子感觉沮丧和失败,是绝不可取的。强迫的身体锻炼,可能不会对身体有伤害,但在强迫之下获得的知识,是不会在头脑中保留的。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公元前360年,柏拉图就建议,不要向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应该有任何强制的教育。自由人不应该在获取任何知识时成为奴隶。”

有一次,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武汉大学讲演。他走上讲台从包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道陶先生要干什么。接着陶先生掏出一把米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按住鸡头强迫它吃米,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样才能让它吃呢?

他又掰开大公鸡的嘴,硬塞大米给它吃,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

这时,陶行知就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了起来。

学习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按牛头不喝水,强按鸡头不吃米,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怎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呢?

在这里,我想推荐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饥饿教育法”。

在铃木的教室里,经常有许多孩子被带来学小提琴。对于初次参加学习的孩子,铃木的做法是完全禁止摸琴,只允许在旁边观看其它孩子演奏。听到其它孩子奏出梦幻般优美的乐章,新来的孩子学琴的欲望被强烈地刺激起来。直到这时,铃木才许可孩子拉一两次空弦。

你也许不理解,为什么要限制孩子摸琴呢?其实这正是“饥饿教育”的奥妙所在:因为这样一限制,给孩子的传递的信息不是“要你学”,而是“你还没有学的资格”。这样一来,却使琴在孩子心目中的价值无形中提高了,对孩子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了。

说到底,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教育方法。从心理学上来说,它是完全符合人的学习心理的。

回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是要启发求知人学习的兴趣,也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明代的王阳明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强调,一定要顺应孩子的性情,激发他的兴趣,以诱导启发来代替督责。他形象地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宋代着名的三苏——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有一副对联形容他们的文学成就,说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无人能比。

但是据记载,苏轼和苏辙并非天生神童,小时候也非常顽皮,贪图玩乐而不爱读书。父亲苏洵并没有采取“棍棒教育法”,而是采用了我们开头所说的“饥饿教育法”。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书房里面读书,有时还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儿子跑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

孩子们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读书。

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稍微用一点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做引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引燃”其实并不难。

你可以拿起一本书,声情并茂地讲述,待把孩子的兴趣引到高潮后,停住不讲并把书“不经意”地放进抽屉,或放回书架较高的位置。

这个动作好像在告诉孩子:这本书虽然有趣,但太深奥,你还看不懂。孩子出于好奇心,一定会爬凳子找书看,阅读的趣味也会倍增。找书来读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次冒险游戏一样充满刺激,他自然会乐此不疲。

13

聚光灯模型:应该放纵孩子看卡通片吗?

孩子的大脑还没完全发育成熟,他为了专注要费很大的力气。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他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经常是眼睛盯着老师,但没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处在发育当中,不够完善,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好转。可是小学要求学生上课要坐半小时以上,所以不能被动地等待孩子的自我发育的完善,否则将影响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

所谓注意力集中,实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专注。它是在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观察对象或思考对象时,大脑清晰而生动地牢牢抓住其中一个的状态。它的本质是意识的聚焦和集中,这就意味着舍弃一些东西,以便更有效地处理所专注的事情。

威廉·詹姆斯曾经用一个“聚光灯模型”描述专注:如果世界是一个大舞台,那么我们只注意到聚光灯照亮的小圈子范围内的事物。聚光灯照亮的区域以外,一片漆黑。正如詹姆斯指出的,这是因为人们的专注行为与视而不见交织在一起;专心于一件事情,就意味着无视除此以外的其它一切。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

人类专注的能力,即仅仅注意舞台上的聚光灯下那一小块地方的能力,是由额叶皮质(前额背后的脑叶)决定的。

但是额叶皮质,直到青春期后期才能完全形成。这意味着,孩子的大脑还没完全发育成熟,他为了专注要费很大力气。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哈根,设计了一个记忆任务。他给孩子们一副牌,并一次显示其中的两张牌。

他要求孩子记住右边的牌,无视左边的牌。毫不奇怪,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记住的牌比较多,因为他们能够聚焦他们的注意力。然而,年龄小的孩子往往记住一些应该忽视的左边的牌。

显然,如果成人的注意力像一束探照灯光,那么婴幼儿的更像是一个灯泡,光芒一视同仁地普照四面八方,感知和接受一个更广阔舞台的刺激。

虽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是婴幼儿一项极其重要的资产,使他们能注意到身边的一切,并因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全部事物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为了那些需要专注力的学习,还是要加以引导和培养。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

这项研究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第一种方法是玩扑克游戏。

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

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

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第二种方法是玩“开火车”游戏。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它人参加,那就更好了。为了叙述的方便,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

比如,父亲当作北京站,母亲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

“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

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

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个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会乐此不疲。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舒尔兹表格”进行注意力训练。

舒尔兹表格,是将一系列数字随机放在表格中,让孩子按顺序找到这些数字,记录孩子每次用的时间,每天玩一到两次,比如:1到25这些数字随机放在5×5的表格中(如下图),孩子就要从1依次找到25,数字可以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多。为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孩子可以和家长比赛,或者和自己比赛,记录每次所用的时间,有进步就给予表扬。

(5×5舒尔兹表,随着孩子越玩越厉害或者孩子年龄增大,可以玩6×6、7×7、8×8……的)

如果孩子在上课听讲时容易走神,就要训练他的听力注意力。

可以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文章,读完后要他回答书中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提高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长给孩子念一组数字,或一组词语,让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来,比如“3698”,倒背就是“8963”,逐渐增加数字和词语的长度。

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注意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

还可以每天回来追问一下每天上课的内容,让孩子把每天每节课的内容复述给家长们听,这样也能无形中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最后一点,也是父母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不要让孩子看太多快节奏的卡通片。

卡通片情节生动、内容丰富、画面鲜艳,许多年轻爸妈都喜欢拿来当孩子的“小老师”。然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李拉德(AngelineS.Lillard)近期却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看《海绵宝宝》一类快节奏卡通片的儿童,在一系列有关逻辑能力、记忆力和判断力的测验中表现不佳。

她认为,如果长期观看此类卡通片,可能有损孩子的注意力等认知能力。

另外,有些孩子在学习时喜欢突然开小差,问父母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比如晚上吃什么,或者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搭腔,因为你一搭腔,实际上就是默认孩子写作业时可以走神了,又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

最好告诉孩子,有什么事待她作业做完后再问。

同类推荐
  • 我给孩子当秘书: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

    我给孩子当秘书: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

    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真不少,但翻览过后,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还是不多。而可操作性,又是与细节密不可分的。只有每一个环节的细节都基本掌握了,才会具备可操作性。做父母的,在“应该帮助孩子”这个问题上,应该说并无异议,更为关注的是“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哪怕是吃什么、喝什么这样的小事,只要是人家做了,且收到效果了,就应该老老实实向人家学习。或许,正是这么一件很小、很具体的细节,你做了而别人没做,从而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本书精选了助学指导中父母应知的135个教育细节,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全方位服务。
  • 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

    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

    3岁左右的孩子,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集体生活——幼儿园。如果说三岁之前的家庭生活重视的是孩子的自然成长,那么上了幼儿园之后,家长就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心理、能力、品格、学习等方面的开发了。只有在幼儿园阶段将孩子的各项素质都培养起来,孩子上小学,乃至将来的人生才会轻松一些。《3岁入园期,陪孩子顺利走进幼儿园》针对当下很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如一去幼儿园就哭、不睡午觉、不和其他孩子玩、总是尿裤子、不会吃饭、胆子小……凡此种种情形,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引导孩子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汇集了近四百年哈佛顶尖的教育理念、哈佛家训的成功案例、哈佛家训的精华训言,并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妙语连珠地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本书一共分为七篇,分别从正确的人生观、优秀的品质、杰出的本领、克服人性弱点、激发灵活思维、成为社会财富、能力培养七个角度解释了哈佛教育的精髓,并挖掘了丰富的人性内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人们对社会、人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还可以帮助人们取得新的突破,使他们见微知著,不断超越自我,为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 培养孩子人格魅力的66种方法

    培养孩子人格魅力的66种方法

    许多父母意识了人格的培养对孩子一生的深远影响,但都缺少高效实用的教育方法。有鉴于此,我们编写了此书。本书精选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成长故事,将这些故事与理论生动地相结合,从目标、自律、乐观等不同层面与角度,向父母们诠解了人格对于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并为此提出了培养孩子完美人格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人生路上多风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失败,愿本书能帮助父母引导孩子养成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坚强等完美人格,能坦然面对人生的意外,用人格魅力赢就幸福人生。
  • 实用胎教知识一本通

    实用胎教知识一本通

    本书将向您阐释在胎教中不知道的、想知道的、应该知道的所有领域的启蒙教育和人格培养,内容丰富,实用性、科学性、指导性强。阅读本书有助于年轻的准父母们能轻松地解决十月怀胎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打消顾虑,使其变成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美好经历。
热门推荐
  • 吃货丹仙

    吃货丹仙

    一个精致的伪吃货,一路种种田,养养鸡,炼炼丹,当然少不了一路吃吃吃的佛系修仙路。
  • 穿越异世三百天

    穿越异世三百天

    好运附身的姜姒堇,被选进参加一个名为“异世三百天”的游戏内测活动。然而这神奇的游戏内测竟然让她进入到了游戏的世界?!!!刚穿越的姜姒堇一脸懵:喵喵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医娇妻:离婚,请签字!

    神医娇妻:离婚,请签字!

    从享誉全球的神医苏妙手,变成豪门总裁的冲喜小新娘苏颜表示,我的婚姻我做主!结婚当晚,她便甩给豪门老公一纸合约:“签字吧,治好了你的病,我们就离婚。”谁知过了几个月,她旧事重提的时候。某人却翻了个身“你说什么?我突然听不见了,宝贝要不要赶紧给我治治……”
  • 火爆狼夫萝莉妻

    火爆狼夫萝莉妻

    进来的亲们请注意,如果您相信格格,请收文!排队站好,看格格带您走进妖的世界,感受妖的霸道,妖的可爱,妖的温柔,妖的痴情!本文很雷,入坑请穿好防弹衣,请自带避雷针~简介:让一只狼拐穿了!可恶的是,他居然说,穿错了…回不去了,我忍着穿去了妖界,四处妖精当道,我也忍可是,他居然叫我人妖!是可忍孰不可忍!*“从今往后,你要时刻跟在老子身边。尤其不能红杏出墙,否则老子杀了你!”我站在他身后,憋屈地看着他,该死的狼妖,等他在我面前自称“我”,而我自称“老娘”的时候,相信我的好日子来了。只是,那一天好远。*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类如何在这霸气冲天的妖界生存下去?格格首次尝试写单男主路线,本文男主明确,一只不知来自何方的狼,脾气火爆,语气火爆,典型的欠揍型~男配多多,且都非常强大,暂且保密,亲们,惊声尖叫吧,啊哈哈~在这种穿越成风的日子里,要穿便一次穿个彻底,且看【穿越】+【反穿】+【错穿】,格格倾情之作《火爆狼夫》献给大家!◆介绍格格自己的文文:《妃斗》已完成!《寡妇,不当》已完成!《太监也疯狂》连载中!《穿越之良人筹》完结公众文!
  • 续易牙遗意

    续易牙遗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她故事:女人一生最应感悟的103种真情

    她故事:女人一生最应感悟的103种真情

    微笑着流泪的爱情、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两个人、轻触柔软的心灵、一生相随的友谊、女人心中永远的宝贝、倾听岁月的心声……本书为您讲述真实、感人的“她故事”,探微新女性的精神世界,追索新女性的幸福法则。
  • 旧德堂医案

    旧德堂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良宵渡

    良宵渡

    谢家有女,贞静淑良,到头来却换得黄土一柸,身首异处,家破人亡的结局。回顾前世谢宵温婉贤淑一生,事事秉持着母仪天下的皇后架子,做足了姿态。这辈子谢宵再不想这样,怎样肆意怎样来,去他的仪态万千。——重生后美男多多,昨个和曹状元下棋,今儿同柳探花品茗,后个约了席将军瞧戏……日子好不痛快。谢宵发誓,她只想安安静静的同美男喝茶谈心,但偏偏有人要叫她不如意。英国公姬辞,美艳绝伦,只是性格冰冷,是个杀人不眨眼主。谢宵欲哭无泪,姬辞这个祸害为何偏偏缠着她不放!英国公我真的不想和你一起赏花赏月赏风景啊!——一个放飞自我的皇后娘娘和一个风情万种的妖娆国公爷的故事愿喜
  • 那个人

    那个人

    咪咪是个多好的孩子呀,我们从心底里爱他。而且,老鹰的罪孽,不应该由他的孙辈来承担。杀死他,就已足够,虽然他的死,远远不能,远远不能弥补我们家庭以及无数个向我们一样的家庭从天堂跌入地狱的苦痛,以及这三十年来的沧桑巨变——我的母亲因对我过度的思念,而身患严重的抑郁症,于我八岁那年跳楼自杀,抛下了孤零零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