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得越少,得到的就越多
一个农民独自在原始森林中劳动和生活。他收获了5袋谷物,这些谷物要使用一年。他是一个善于精打细算的人,因而精心安排了5袋谷物的计划。第一袋谷物为维持生存所用。第二袋是在维持生存之外增强体力和精力的。此外,他希望有些肉可吃,所以留第三袋谷物饲养鸡、鸭等家禽。他爱喝酒,于是他将第四袋谷物用于酿酒。对于第五袋谷物,他觉得最好用它来养几只他喜欢的鹦鹉,这样可以解闷。显然,这五袋谷物的不同用途,其重要性是不同的。假如以数字来表示的话,将维持生存的那袋谷物的重要性可以确定为1,其余的依次确定为2、3、4、5。现在要问的问题是:如果一袋谷物遭受了损失,比如被小偷偷走了,那么他将失去多少效用?
这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论述边际效用时讲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这位农民要做的,就是用剩下的4袋谷物供应最迫切的4种需要,而放弃最不重要的需要。最不重要的需要,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边际效用最低的部分。庞巴维克发现,边际效用量取决于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要求满足的需要越多和越强烈,可以满足这些需要的物品量越少,那么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就越重要,因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就越高。反之,边际效用和价值就越低。经济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执著地追求幸福,就是因为幸福能给人带来效用,即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满足。
农夫拥有的5袋谷物,就好像是幸福能为我们带来的不同层级的效用——有健康,有美食,也有精神的享受。我们追求幸福其实就是为了追求需求的满足,幸福效用的实现。不过,幸福终究逃不脱边际效用递减的厄运,好不容易实现的幸福很快就会让你不满足,追求幸福的道路因此注定永远没有尽头。曾经有一个笑话说,仙女答应一个凡人会给他实现一个愿望,不过只能是一个。凡人思虑良久说,好吧,我的愿望是:让我拥有无数次许愿的机会。可惜人生没有实现无数个愿望的机会,那么,好好地珍惜现在拥有的。
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这个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祷告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我们就成了欲望的奴隶了。有些时候,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不是越多越好,凡事要适可而止。懂得适可而止,欲望会带给你快乐;不懂得适可而止,欲望只能成为你的包袱。
有一个印第安人酋长对他的臣民说:“上帝给每一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体味生活。”生活确实就是一杯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你有权力加盐、加糖,只要你喜欢。你有欲望,不停地往杯子里加水,或者加糖,但必须适可而止,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啜饮的时候,你要慢慢地体味,因为你只有一杯水,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活中,很多人为了让自己那杯水色香味俱佳不停地往里面加各种各样的调料。诸如爱情、友情、金钱、喜、怒、哀、乐,等等,所以都感觉活得非常“累”。其实,只要你需求得越少,得到的快乐就越多。
减去不需要的东西,为心灵留出空间
一个人在自己觉得不堪重负的时候,应当学会做“减法”,减去自己一些不需要的东西,有时候简单一点,人生反而会觉得更踏实。
一个带着过多包袱上路的人注定不会走得快,只有卸下身上的包袱才可能走得更快,我们总是让生命承载太多的负荷,这个舍不得丢掉,那个舍不得丢掉,最终被压弯腰的是我们自己。放下太多的虚荣,放下太多的功利,放下金钱的压力,为我们自己的肩膀减负。
生命之舟需要轻载。当你觉得生活中不堪重负时不妨学会“卸载”:将自己的烦恼和包袱一一勾销,让自己的心态“归零”。
年轻的时候,李丽比较贪心,什么都追求最好的,拼了命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拥有13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事情都是双方面的,所谓有一利必有一弊,事业愈做愈大,相反压力也愈来愈大。到了后来,李丽发觉拥有更多、更大不是乐趣,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她的内心始终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笼罩着。
后来,“灾难”发生了,她独资经营的传播公司被恶性倒账四五千万元,交往了7年的男友和她分手……一连串的打击直奔她而来,就在极度沮丧的时候,她甚至考虑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面临崩溃之际,她向一位朋友求助:“如果我把公司关掉,我不知道我还能做什么?”朋友沉吟片刻后回答:“你什么都能做,别忘了,当初我们都是从‘零’开始的!”
这句话让她恍然大悟,也让她勇气再生:“是啊!我们本来就是一无所有,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怕的呢?”就这样念头一转,没有想到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她连续接到两笔很大的业务,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又重新动了起来。
历经这些挫折后,反而让李丽体悟到人生“无常”的一面,费尽了力气去强求,虽然勉强得到,最后留也留不住;反而是一旦放空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能量。
她学会了“生活的减法”。为了简化生活,她谢绝应酬,搬离150平方米的房子,淘汰不必要的家当,只留下一张床、一张小茶几,在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生活。
李丽忽然发现,原来一个人需要的其实那么有限。朋友不解地问她:“你为什么不爱惜自己,过得好一点?”她回答:“我现在是从内在爱自己。”
减法生活倡导的是一种简约的生活。它主张我们减去人生旅途中不必要的行李,以使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工夫去欣赏沿途的风景,能够更轻松地享受旅程的乐趣。在这里,简单背后还需遵循一个法则,那就是我们在简化生活的同时要注意聆听自己内心的真正需要,“去伪存真”。
简单不是乱减一气,而是在对事物的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之后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个雕刻家,能把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变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像,因为他胸中有丘壑。如果你抓不住重点,找不到要害,不知道什么最能体现内在品质,结果只能是将不该减掉的东西减掉了。
在服装界有“简洁女王”之称的简·桑德说:“加上一个扣子或设计一套粉色的裙子是简单的,因为这一目了然。但是,对简约主义来说,品质需要从内部来体现。”她认为,简单不仅仅是摈除多余的、花哨的部分,避免喧嚣的色彩和繁琐的花纹,更重要的是体现清纯、质朴、毫不造作。
简单是一门艺术。越复杂越容易拼凑,越简单就越难设计。
对世间不厌不求,对欲望不拒不贪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每天同样拥有二十四小时,有的人活得很惬意,有的人却过得很苦恼。如何随性洒脱生活?星云大师为困惑中的人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感情要不执不舍,对世间要不厌不求,对欲望要不拒不贪,对生死要不惧不迷。
“幸为福田衣下僧,乾坤赢得一闲人;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这是百丈怀海禅师曾做的一首禅诗。在乾坤天地之间,有一个清闲自在的人,沐浴阵阵清风,仰观缕缕白云,随性而来,随缘而去,多么潇洒自在!此中情境,令人向往。
什么是真正的自在?看看呱呱坠地的婴儿,生下来都是两手紧握,仿佛想要抓住些什么;看看垂死的老人,临终前都是两手摊开,撒手而去。命运是何等的弄人?当他双手空空来到人世的时候,偏让他紧攥着手;当他双手满满离开人世的时候,又偏让他撒开手。
既然如此,不如将一切放下。
唐代有一位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的声音,他寻声望去,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为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做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一个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最为莫逆,因为寒山贫困,拾得就将斋堂里吃剩的饭用一个竹筒装起来,给寒山背回去。
有一天,寒山问拾得说:“如果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恶厌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问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躲避别人恶意的纠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