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6900000022

第22章 拆除心墙,从小我迈向大我 (1)

小我思维,不会安逸

《孟子·告子上》上有这样一句话:“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意思是说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几千年前,孟子在面对生命与大义的选择,毅然发出了舍生取义的呐喊,这心灵选择激发出的先哲思想火花,遂成为一条亘古不变的训导。只有将义定义为人生大利的人,才能成为真君子、伟丈夫。

孟子不仅仅用这条标准来要求自己,他还用此来教化君王,他一直和梁惠王强调“亦有仁义而已矣”,只要有仁义就够了;主张行仁由义,极力宣扬仁义的美德。孟子所说的这种仁义之道,就是人生的大利。不管是什么伟大的义理,都是力行于义,才能成为君子,才能够活出人生的极致。

活出极致,就是融个人之“小我”于社会之“大我”中。小我思维,不会安逸。只有融个人之“小我”于公司之“大我”中,才算活得真实而有意义。

孙明在一家公司从事技术开发工作,一天突然被要求待岗,待岗比辞退稍微好一些,每月可以领取一些生活费。以前,他的工资一直都不高,没有什么积蓄,现在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了困境。

在他待岗在家的几天里,他一连接到三个奇怪的电话。电话里的人自称是孙明所在公司的竞争对手,希望孙明能给他提供一些公司的机密,他可以给孙明找一份工作或者给孙明10万元作为回报。第一次接到电话,孙明断然拒绝了。

第二次,对方将报酬提高到了20万元,孙明仍旧拒绝了。

第三次电话打来时,孙明正四处借钱以维持家庭开支,而这时,报酬已高达50万元,但孙明仍然拒绝了。从此,奇怪的电话再也没有打来,一切似乎都过去了。

一周后,孙明又意外地被通知去上班,老板把忠诚奖章发给了他,同时,老板还让他担任公司开发部经理。

原来,那三个电话都是老板安排人打的,根本就不是什么竞争对手,只不过是干部聘任前的一次考察而已。考察的目的是,一名勤奋工作的员工会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公司。孙明经受住了老板的考验,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以“大义”为重,没有为私利所动。

孙明经受住了公司的考核,获得了更好的晋升,员工只有自己的追求同企业的发展,同团队的目标结合,目标一致;把“小我”的职业前途融入公司“大我”的生存和发展,才能更好更快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小我思维,不会安逸。人的存在,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纵横交错,息息相关,如果每个人都因自私而不对他人行善,那么世界将是一片黑暗。抛开小我思维,融 “小我”于 “大我”中。

抛开自私,与人分享

一只青蛙想离开沼泽地,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生活。一番认真地考察之后,它把家搬到了后山上的一个小洼地里,那里长满了茂密的灌木丛,很阴凉,蚊子等小昆虫也很多,青蛙在这里衣食无忧,生活得很舒服。

然而好景不长,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青蛙的新居周围的环境也变得干燥无比,许多灌木忍耐不了持续的高温和干旱,都慢慢枯死了,地上甚至都要裂出缝来。

青蛙忍受不了这样的环境,就在它的新居里祈求老天爷:“老天爷啊,求你别再让我这个可怜的动物受罪了,我求你下一场大暴雨,把大地和这个山头都淹没,让我的新房子也永远湿润,这样我才喜欢。求上天可怜。”然而,天空依然晴朗,太阳甚至更加毒烈地炙烤着大地。青蛙一遍又一遍地祈求,却没落下一滴雨,最后,青蛙愤怒了,它破口大骂起来:“你这个狗屁破老天爷,你死了吗?你听不到我的祈求吗?你的眼瞎了吗?你的耳朵聋了吗?你真是枉为老天,却没有一点同情心,不明白一点事理,你看不见我都快被折磨死了吗?”

上天听见了青蛙的话,他严厉地批评了青蛙一顿,说:“你这只自私自利的青蛙,你怎么能因为你干渴,而要求我把其他的生命都下暴雨淹死呢?你不要再在这里吵吵嚷嚷了,如果受不了,你最好还是先滚回你的沼泽地去!”

青蛙为了自己舒服而全然不顾别人的死活,是个彻头彻尾的自私自利者。自私的人总把自己的利益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会不择手段,从而也暴露了自己的丑恶嘴脸。自己对待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你对别人太自私,也就不要指望别人与你分享。

自私是人的本性,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在社会中,就是社会性动物,没有谁能够独立生活。人与人之间少不了交往,我们也总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所以,不要吝啬分享你的东西,有时只是一杯水,都可以让你结交一个朋友。分享是架起人与人之间情谊的桥梁,用自己一颗宽厚的胸怀温暖每一个人的心,同时滋润自己,让自己心灵的后花园不再荒芜。

有一个农夫的妻子去世了,农夫邀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

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

无相禅师如实回答道:“佛法好像慈航,普度众生;好像日光,遍照大地。不只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从中得益。”

农夫不满意道:“我就知道是这样的。可是我的太太很娇弱,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不要回向给其他的众生,好吗?”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道:“分享是好事情。你看,天上太阳只有一个,但万物皆蒙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万千果实。你应该用你的善心点燃的这一根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的蜡烛,这样世间的光亮就会增加百千万倍,而且本身的这支蜡烛并不会因此而减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这样的观念,那我们每一个人,常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乐而不为呢?故我们佛教徒应该平等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想了想,知道无法说服禅师,只好让步说道:“好吧,这个教义很好。但是,但是……”

这个农夫吞吞吐吐地说道:“还是要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老赵,他平时老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忍不住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然是一切众生,哪里来的除外?”

农夫茫然,若有所失。

佛法高深之处就在于它能普度众生,岂有为一人超度之理?农夫的自私终于惹怒了禅师。

谁都会有私心,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这种缺陷,并不是无药可救的。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因为自私而不对别人行善,那别人的善心也不会与我们分享。

自私是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但还不是邪恶。贪婪才是邪恶。但是这种坏的行为习惯如不加以克服,则很可能从损害他人的利益开始,到损害社会和国家的利益,最后发展成贪婪。所以我们自觉地克服这种自私心理,化自私的欲望为奉献的愿望。

奉献就是学会给予和付出

有位名人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学会付出是人类光辉灿烂人性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即使你拥有金钱、爱情、荣誉、成功和刺激,也许你还不会有快乐。快乐是人生的至高追求,只有给予和付出,你才能实现这一追求。

国外一位作家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

同类推荐
  • 这都不叫事儿

    这都不叫事儿

    这本半回忆半玩笑的新书主要以延参法师与弟子的对话写成,它选择了一个“卖萌”的方式展开,从最爆笑的对话,到不留情面的自黑和神补刀,口头禅、流行的人和事,到寻常的喜怒哀乐惧,大到时间、生命、轮回,都被化解为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和文艺有爱的小哲理,传播着阳光、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许,这才是他真正的本意。
  • 挺住,意味着一切

    挺住,意味着一切

    《挺住,意味着一切》是网络红人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赵星)的一本青春奋斗笔记。记录了作者对人生、奋斗、成长、职场的思考。在这本书里,涉及了年轻人奋斗期的三个阶段,求生存,求发展,求幸福感。一方面,作者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为读者提供“在绝望的黑夜里相信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在个人成长,职场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普遍性的困惑、难题的解决办法。鼓励当下的年轻人,寻找内心的“不可替代”的领地。把自己所获得的、所付出的,真正的转化成人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并以一种永远在路上的精神,努力不停,寻找更加辽阔的远方。
  •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心若没有栖息,到哪儿都是流浪

    这是一本让人重获归属感、安全感的心灵修炼手册。它从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出发,介绍了静心安心之道,谈生活,论人生,话工作,说家庭,字句如珠,点醒了都市中迷茫不安的年轻人,教他们懂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无论身处何地,处境如何,如果心不再漂泊,哪里都是我们的家。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为自己的心找到归宿,心安,到哪里都不再孤单。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永远心安地活着,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淡定从容,平安喜乐。
  • 价值的自我实现

    价值的自我实现

    是否可以这样说,实现价值的真正动力是基本需要的满足。由于它一直被忽视,我们确实有必要承认它至少是这类因素中的一个,并且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在摩尔的著作中详细描述了需要的满足和挫折决定兴趣的几种方式。
  • 影响人一生的习惯

    影响人一生的习惯

    本书全面阐述了人一生要养成的成功习惯、工作习惯、思考习惯、说话习惯、生活习惯,提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方法和窍门,内容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主题选择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性,对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一位哲人说过:“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在人生中取得成功,就要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当你翻开本书,了解了这些重要的人生习惯后,再根据书中的指导,持之以恒地去培养好习惯,改正坏习惯,相信一定能收获高效能的工作和高品质的生活,你的人生也会因此而改变。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叔之混在娱乐圈

    大叔之混在娱乐圈

    中年大叔林南穿越平行空间......为了早日回地球勇闯娱乐圈,他真的还能回去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红柳荡

    红柳荡

    骏马,要看一双眼睛;勇士,要看走过的脚印!都为自己打算的人群里, 啥时候都不会出现英雄!——哈萨克谚语。豹子啊!你快来看看吧,家里出事了!太阳刚刚挂在远处的乌孙山梁子上,奶茶还在铁皮炉子上熬着呢,艾尼瓦尔就匆匆穿上警服,骑着他那匹腿脚不灵的跛马,向红柳村赶去。电话是舅舅打来的。舅舅在电话中心疼地说,昨晚还在圈里吃草的马,一早就不见了,日怪得很呢,那匹马的肚子里,可怀着小马驹呢,下崽的事情,就在这几天呢!
  • Door into the Dark

    Door into the Dark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69, Seamus Heaney's Door into the Dark continues a furrow so startlingly opened in his first collection, Death of a Naturalist (1966). With the sensuosness and physicality of language that would become the hallmark of his early writing, these poems graphically depict the author's rural upbringing, from the local forge to the banks of Lough Neagh, concluding in the preserving waters of the bogland and a look ahead to his next book, Wintering Out (1972).
  • 武道巨擘

    武道巨擘

    人有九极,武分九境,天地异变,武者复苏!少年顾墨尘偶得蛮荒龙坠,从此踏足武道,一步步走偏,成为……武道大魔头!
  • 小儿嗽喘门

    小儿嗽喘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很棒

    人生很棒

    我,作,矫情,自强。内心一击就垮。外表看似强大。实则敏感脆弱。我突然不知道活着的意义。我只知道活着而已。你说,这是不是有病。明明不喜欢这一切,却是死撑着赚取最后的尊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教观纲宗

    教观纲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