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600000006

第6章 先秦杂家主要著作考(2)

其二是“六年”说,宋人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清人孙星衍《问字堂集·太阴考》、陈奇献等均主此说。王应麟说:“岁在君滩”乃指申年,不合八年(乃王戌)之说,八年说乃算历者之差。”清人孙星衍说:“秦庄襄王灭周后二年癸丑岁至始皇六年,共八年,适得庚申岁,申为君滩,吕不韦指渭是年。”断定是秦始皇六年。陈奇献和王、孙二人不同之点在于,他虽赞同王、孙二人关于秦八年是指秦始皇六年的说法,但他认为《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成于秦始皇六年,《八览》和《六论》成于“不韦迁蜀”之后。

其三是“吕氏死后”说,明代的顾亭林和徐复观力主此说。明顾亭林《日知录》说吕书成于秦初,并三晋时吕不韦已死。徐复观说《吕氏春秋·安死》篇载:“以耳目所闻见,齐、荆、燕尝亡矣,宋、中山已亡矣,赵、韩皆亡矣,其皆故国矣。”指出此篇应是秦政二十六年以后所写,并由此推断《吕氏春秋》的初稿写于秦政八年,而其成书定本应该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其四是“七年”说。姚文田《邃雅堂集》、钱穆《吕不韦著书考》、田凤台等都从此说。钱穆认为:“吕书确有成于迁蜀之后,并有成于不韦之身后者。”田凤台认为《序意》所说“八年”是指庄襄王而言,吕书成书应在始皇七年。

除此之外尚有“迁蜀说”“四年”说等。笔者从“维秦八年”即是秦始皇八年的说法。

首先,《吕氏春秋》并非吕不韦亲著,是吕不韦集合相府门客中的才俊之士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分工协作完成的。

其次,《吕氏春秋》中的《序意》篇应是全书的序,并非如陈奇献等学者所说仅是《十二纪》第一部分的序。过去《吕氏春秋》曾被称为《吕览》,按照古人习惯,多以篇之前两字称呼篇名和以书之首篇名字称呼书名的习惯,《吕氏春秋》的《吕览》在最初之时很有可能是排在书之前,而非像今之传世本将《十二纪》放在最前。因此《吕氏春秋》才会被简称《吕览》。《十二纪》应该是排在最后,按古人著书之习惯,书的《序》多是放在书之最后,故《序意》排在《十二纪》之后完全符合古人之习惯。汉代以后的学者出于强调其书中阴阳五行学说的需要,才将《十二纪》编排在书前。

其三,《吕氏春秋》成书之时,也就是《序意》篇的作者写序的时候,再粗心的作者也不会将作书的年代在行文中写错的。何况是吕不韦如此重视的一部书,又是集体所创作,那么多双眼睛都盯着,这种错误出现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对于以王应麟和孙星衍等为代表的“六年”说的坚持者,学者赵年荪的考证颇见功力。他说孙星衍的考订有误,孙星衍说的始皇六年庚申岁是由“四分历”推算得出,而“四分历”最早推行于汉代。用四分历岁次向上推数,自秦二世三年至秦始皇八年,与当时实际所用岁次已相差一年,加之汉高祖元年岁次应该是“癸巳”,但为超用“甲午”所隐蔽故而成为虚次。由于四分历溯算时相差二年,因而误定秦王六年为申岁。也就是说,秦始皇八年才是申岁。赵年荪据此论断《吕氏春秋·序意》篇所载见之秦代纪年岁次,明确无误。通过以上分析,作者以为《吕氏春秋》成书在于“维秦八年”即秦始皇八年的记载根本没错,其书为一次完工,完工之后即布于咸阳市门而悬千金其上。至于有的学者认为《吕氏春秋》非一时一次编成而是分部完工的说法,并依据《史记》“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的记载说《吕氏春秋》部分篇章成于吕不韦罢相迁蜀之后,实不可信。试想,一位倒势了的相国不可能再豢养众多门客著书立说,何况书中许多论点和秦始皇王朝的政策多不相合甚至是对立,吕不韦在台上时兴许有门客仗着相府的庇护敢于自由放言,吕不韦倒台后是不会有了,即使吕不韦有这个胆,他大多是没有这个思想文采和心境了。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在杂家,《隋书·经籍志》及后代的史书典籍均沿袭之。但是自从东汉高诱为其作注并撰序一篇评述《吕》书之后,试图找出它主要的学派倾向,进而欲把它归入其他学派的后世学者不乏其人。首先就有学者根据高诱为吕书作注所写的序,推衍出《吕氏春秋》为道家著作。高诱的《序》中如是说:“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以忠义为品式,以公方为检格,与孟轲、孙卿、淮南、杨雄相表里也,是以著在《录》、《略》。”句中的《录》指的是刘向的《别录》,《略》是指刘歆的《七略》,刘歆的《七略》是据其父刘向的《别录》作成。而《汉书·艺文志》又是根据刘歆的《七略》编撰而成。高诱的意思是《吕书》很杂。而汉代也一直是将《吕氏春秋》属之于杂家类的,从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到《汉书·艺文志》都将吕书列为杂家。许多学者根据高诱的《序》的前两句“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认为《吕氏春秋》是道家著作。然而他们却忽略后两句《吕氏春秋》是“与孟轲、孙卿、淮南、扬雄相表里也,是以著在《录》、《略》”。高诱提到孟轲可能是指《吕氏春秋》思想有来源于孟子之处,孙卿、淮南、扬雄则是有显著融合百家特色的思想家,高诱说他们“相表里”主要是为了说明《吕氏春秋》“杂合”百家的特色。持此观点的学者有任继愈、熊铁基、牟钟鉴等人,任继愈说:“《吕氏春秋》用老庄哲学构造自己的理论原则,用阴阳、儒、墨、法名家的思想,构造自己的历史、政治、道德、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观点。”并认为它是“秦汉时期道家思潮的开始”。熊铁基认为,《汉书·艺文志》把《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两部书著录在“杂家”之类是很不恰当的,而应该归入秦汉之际的“新道家”,即有别于先秦老、庄“道家”的新道家。他还指出,《吕氏春秋》不是所谓“杂家”之始,而是“新道家”最早之代表作。熊铁基所说的“新道家”,其实就是黄老道家。黄老道家并不肇始于《吕氏春秋》,在吕书之前尚有许多黄老的代表性著作,如《文子》和《黄老帛书》等,因此所谓的“新道家”并不是汉初突然就出现的,《吕氏春秋》也并不能作为“新道家”最早的代表作。此外牟钟鉴先生也认为,《吕氏春秋》和《淮南子》是秦汉之际的道家著作。他认为两书的基本思想倾向一致,都崇奉老庄哲学,并以其为主干,融合、贯穿各家学说,构建成一种综合性的理论。这种理论的综合性,恰巧就是秦汉道家的特点。牟钟鉴先生显然是只看到秦汉之际学术思想的融合,而没有注意到从战国晚期就已存在着学术思想融合的思潮,以及此思潮下的一些先秦思想家及其作品。其次,对于《吕氏春秋》还有“儒家说”“阴阳家说”“墨家说”“儒道兼畸说”等等不一而足。元代的陈皓说《吕氏春秋》有浓重的儒家色彩,《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更是认为吕书“大抵以儒家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墨子、曾子言”。现代的学者也有主张此说,如张智彦、金春峰、修建军等人。持阴阳家说者乃是《吕氏春秋校释》的著者陈奇献,他说:“《吕氏春秋》虽说是杂家,集各家各派之说而成,但细读其书,很自然地会注意到,阴阳家的学说是书的重点,这从书中阴阳说所据的地位与篇章的多寡可以证明。”卢文弨持墨家之说,他认为吕书“大约宗墨氏之学,而缘饰以儒术,其重己、贵生、节丧、安死、尊师、下贤,皆墨道。”持“儒道兼畸说”的主要是郭沫若、杜国痒、张双棣等人。郭沫若认为该书主要是对于儒家、道家采取尽量摄取的态度,而对墨家、法家则加以批判。杜国痒则认为吕书“与其说是偏爱儒家,毋宁说是兼畸儒道”。张双棣则说,《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被改造了的道家思想为基础,兼采各家对它有用的成分融合而形成的吕氏独特的政治思想。笔者以为,历代的学者之所以企图从《吕氏春秋》中找出其他家派的倾向,甚而将吕书划归其他学派,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因,即吕书自身的原因,《吕氏春秋》把兼摄诸子融合百家作为其思想体系构建的理论方法,但书中各家各派的思想融合不足,很容易区分出书中思想成分来自何处,这使得后世学者很轻易就能根据其论点的需要在书中找到所谓的吕书属于何种思想倾向的证据。也即是说吕书以自己的话论述与诸子相同思想观念的地方摄取的痕迹太明显,对于诸子思想消化不足,以致给后世留下纷争的口实。另一个外因,即如前文所述,历代都有一些学者根本不承认先秦杂家的存在,或者心中存在的对“杂”和“杂家”的偏见使他们仅仅将杂家作为类似于类书性质的“杂碎”“杂撰”之学,不愿去深入研究,从而妨碍了他们对于杂家和先秦杂家的客观判断。孟天运说吕书的思想倾向之争“分歧这样明显,本身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吕氏春秋》中并没有明显地倾向哪一派,没有明显地以哪家为主导的问题”。笔者完全赞同此分析。《吕氏春秋》在兼摄融合百家之学时对于诸子百家是平等看待的,它本就不打算以哪家思想为主去汲取其他诸家。

《吕氏春秋》作为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其产生及形成是和当时战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及秦国的政治文化现实分不开的。战国末期,秦国一统天下的形势已非常明朗,作为秦相国的吕不韦积极地为即将出现的封建统一大帝国做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其中也包括思想理论方面的设计。元人陈澔说:“吕不韦相秦十余年,此时已有必得天下之势,故大集群儒,……将欲为一代兴王之典礼也。”杨宽在《吕不韦和&lt;吕氏春秋&gt;新评》中说:“吕书综贯各派之长形成一套封建统治理论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在大一统局面出现前后,地主阶级为寻找封建大一统的思想武器,有过探索的过程,之中吕书是有先行的历史贡献,应在思想史上给这名杂家应有的地位。”陈、杨两位对吕书的历史背景和著作目的已说得很明白了。孙人和在《<吕氏春秋>集释序》中通过分析吕书的思想更进一步地说:“尝谓《吕氏春秋》一书,……盖以秦势强大,行将一统,故不韦延集宾客,各据所闻,撰《月令》、释《圜道》,证人事,载天地、阴阳、四时、日月、星辰、五行、礼仪之属,名曰《春秋》,欲以定天下,施政教,故以《序意》殿其后焉。”以上所引几位学者的精辟论述,不仅将吕书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得很清楚,而且指出吕书的写作目的是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服务的。这和《汉书·艺文志》说杂家“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是完全符合的。《吕氏春秋·序意》说:“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有学者认为“其‘十二纪’,实际是为新天子的统治所设计的一个年度施政计划;‘八览’、‘六论’则是总结过去的经验,为新的天子行政提供了一种指导思想和批判是非善恶的价值体系。”因此,可以说《吕氏春秋》的写作目的和书中所体现的思想主旨也是一致的,即杂家的“王治”,《吕氏春秋》的“王治”思想正是围绕当时天下的封建统一而展开的。《吕氏春秋》兼摄诸子融合百家是围绕着“王治”这一思想主旨和最高目标构建其思想体系的。在这一过程中,《吕氏春秋》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方法,《用众》篇自述其方法说得很清楚:“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立大功名也。”句中的“白”指的是各家关于“王治”的理论。吕不韦就是想通过集合众家众派思想所长,在思想学术上做成一件“粹白之裘”为大一统的帝国所用。这是一种打破各学派门户之见,去粗取精,平等对待,集合众长的理论方法。如果从理论方法的运用上来说,高诱评吕书“大出诸子之右”,是一点也不为过的,经笔者粗略统计,《吕氏春秋》中儒家思想主要在《劝学》《大乐》《侈乐》《适音》《古乐》《音律》《音初》《制乐》诸篇中;道家思想主要见于《贵生》《重己》《情欲》《尽数》《审分》诸篇;墨家思想主要在《当染》《审时》《高义》《上德》《去宥》诸篇;《月令》(包括《十二纪》中各组文章首篇)保存了阴阳家的思想;兵家的思想主要在《振乱》《禁塞》《怀宠》《论威》《简选》《决胜》《爱士》等篇中;农家的思想则见于《上农》《任地》《辨土》等篇。从《吕氏春秋》一书的篇章思想成分的组成来看,各家思想所占分量大致相近。笔者以为这不是一种刻意所为,只能说明著作者真的是兼采诸家而不以任何一家为主。这种打破学派门户而又不带任何偏见融合百家的理论方法,诸子之中确实没有任何一家能及得上。这正是杂家区别于诸子各家独特的理论方法。《吕氏春秋》也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吕氏春秋·序意》说:“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即要贯通天道、世道、人事三个层面。吕书的结构也是这样来安排的,《十二纪》是配天时的,《六论》是配地利的,《八览》在天、地之间是配人事的。“天、地、人”相配合的思想可能与《易传》有关。《系辞上》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五”指的是一、三、五、七、九这五个奇数,其中数为“五”,因此《十二纪》中每“纪”安排五篇文章;“地数五”指的是二、四、六、八、十等五个偶数,其中数为“六”,故而《六论》与地相合,每“论”安排六篇文章;《八览》与人事相配来源于八卦之数,每“览”安排八篇文章。《系辞上》有:“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下》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两句话合起来理解意思是八卦之中蕴含了圣人之意和人事的情伪,“八览”就是要览圣人之意和人事之情伪。“天、地、人”相合是贯穿《吕氏春秋》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其理论框架的支柱。而吕书《月令》(《十二纪》中各组文章的首篇)的阴阳、五行思想,则在天、地、人各层面予以展开,构成吕书理论大厦的砖、瓦、墙和屋顶。“《吕氏春秋》是以天、地、人和阴阳、五行两种模式构建起来的。”“这座大厦既有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又有阴阳、五行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宇宙观。”笔者以为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思想体系,吕不韦及其《吕氏春秋》发诸子所未发,在这方面也可以说是大出诸子之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吕氏春秋》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建构也区别于诸子各家,体现出杂家兼融的特色。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吕氏春秋》的思想主旨是“王治”;其理论方法是兼摄诸子融合百家,平等地对待各家,不主任何一家;其思想理论体系的构建也体现出兼融的特色。因此,《吕氏春秋》只能是先秦杂家的著作,绝不会是诸子中的任何一家。

同类推荐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庄子

    庄子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共三十三篇。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自由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是一部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散文集。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与哲学家一起思考:七天哲学课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格哈德·恩斯特教授的经典哲学入门书籍。书中以对话的形式向读者阐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问题、经典作品、重要人物。书中保留了古典哲学的传统,涵盖西方哲学多个流派。书中内容共分七章,分别论述七个重要哲学论题——用一周的时间,一天一个论题。无论是哲学门外汉还是专业人士,本书都是系统了解哲学的适合选择。
热门推荐
  • 摇曳在风中的纯白

    摇曳在风中的纯白

    忆起他们的青春,陌生的人,却在机缘巧合或者命运的安排下,相识相知,有着同样的欢乐,同样的落寞,同样的灿烂,同样的迷惘,也同样有自己心里的未来。却总有那么一天,各自要奔向自己的世界,心里构造的那个未来,不管彼此之间的种种,落下的印记有多么的深刻,海誓山盟,天长地久,都会有分开的那么一天。但,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能取代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直到淡忘,甚至遗忘。时间总是静悄悄的,让人觉察不到它又流失了多少,窗外的雨依旧不停的下,依稀可看到纯白的杯底,她才察觉到她在这里坐了将近一下午。他说,“我知道你一直钟爱这里,我便与你买下了这里。”他说“我怕你找到这里后,不确定又走掉,我便没有改名字,”“我一直栽种这解语花,因为你说过,这花还叫思乡草”,他说“你是解语花,便一定思乡。而我则在这里等你的归来。”她静静听他说。嘴角浅浅笑意。却已经泪流满面。
  • 我可能是假背景板

    我可能是假背景板

    顾白: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但我真的只是萌新。这是一只热衷于搞事的伪·萌新,真·大佬混在各种小世界里当“背景板”的故事。[作者:注意(敲黑板!)前段时间,作者因为一些事要处理所以选择了断更,现在事情搞定了,但是本文的剧情也忘的差不多了。所以,作者果断选择了自己再看一遍,看完后......发现了N个bug(笑着活下去.)为了和之后的剧情对上,作者要开始修文了,嗯......就这样。2019.5.28不脑残,不种马,不坑,但作者特别特别懒,更新慢的一匹。]
  • 戒不了的爱

    戒不了的爱

    “两岸文学PK大赛”一段感情的结束是不是意味着另一段感情的开始?当你努力的想抓起一片雪花的时候,往往抓不到,当你摊开手,他就会自己落到你的手心中,只是落到你手心中的那片雪花,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戒不了她的情,戒不了她的爱,可是,如果戒不了,那么到底该如何开始另一段感情?
  • 家有妻主超凶的

    家有妻主超凶的

    推荐新文咸鱼妻主要翻身时一,杀手界第一,一场离奇的穿越,她成了他的入赘妻主。司长歌,飞月国无数男女崇拜喜爱的对象,他拥有嫡仙般完美的外表,雷霆的手段,却命不久矣,而她的出现,却让他黯淡的生命中如同出现的光。一场离奇的境遇,将两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剧情一男人轻咳着,嫡仙般的外表浮起抹醉人的微笑,往日清冷的声音却是透着魅惑,“妻主,我们的人生大事还未完成呢,妻主这是想去哪呢?”时凌一看着半斜靠在床上的清冷男人,犹豫再犹豫的上前。而后,便是落在一个充满清香的怀抱里。剧情二俊美,气质尊贵的男人一脸痛苦的看着面前的女子,“我是你的夫呀,你忘了吗?”时凌一闻言,无比冷淡的拉过身旁风华绝代的男人,“你认错人了,他才是我的夫。”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命帝后倾君心

    天命帝后倾君心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爱情的最初,原本就是一场心甘情愿的等待,等你遇到我,等你发现我爱你,等你发现原来你也同样爱着我。等待之初,她奉师命每日守在王府门口,感动王府众人:追求王爷的女子中,她是最执着的一个!执着你妹!传说南拓瑾王宛若谪仙、温润如玉,某女45°仰望天空,骂道:弥天大谎!自己不要脸也就算了,姐很宝贝的脸也被他丢光了!甜宠爱恋,爆笑经典,腹黑情深,共谱一曲倾城之恋!敢不敢,奋不顾身的爱一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重生之媳妇有点凶

    重生之媳妇有点凶

    前世,白素曼活的糊涂,死的委屈,因为撞破丈夫跟掏心掏肺相待的妹妹在床上的丑事,被逼到跌落而死,一尸两命。重活在世,白素曼发誓,她要拿回,她失去的一切,她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报应不爽。湛问天说:我从未想过伤害你。重生的白素曼浅笑道,“那就用你的命,来证明吧。”
  • 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惊涛骇浪:世界大海难揭秘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选取了世界海难史上十个著名的海难事件,以事件发生时的史料为基础,挖掘海难背后的故事,力图表现人类在面临灾难时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光辉。并附1912年以来主要海难事件概览和遭遇海难自我避险小贴士,使读者在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得到灾难避险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