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7400000004

第4章 相声表演类别

(一)按演员人数分类

1.单口

(1)单口相声

单口相声是相声演出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一位演员进行表演。它从民间笑话、神话故事、评书等民间艺术中吸取精华,通过说笑话或滑稽问答的形式吸引观众,因其故事性强、情节丰富、人物生动等特点,往往使演出妙趣横生、出奇制胜,赢得了广大相声爱好者的好评。

(2)单口相声与评书的差异

评书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也是中华曲艺的一部分,由于和单口相声的表演人数同样都是一个,所以很多人将它们进行比较,下面我们通过简单介绍评书,来看看两者异同之处。

评书主要采用北方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调来进行演说。古代称为说话,以口头讲说为主要表演形式,在语言运用上,常通过第三人称进行情节叙述、人物景色描写、模拟事理评说,在艺术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演范式。传统的评书表演一般含有“定场诗”“开脸儿”“摆砌末”“赋赞”“垛句”或“串口”等程序。即先讲述一段小故事,以此进入正式表演,介绍故事的主要人物,并将其来历、身份、相貌、性格等等特征一一描述给听众,随即讲述故事发生的场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常会通过念诵大段落对偶句式的骈体韵文来赞美故事中人物的品德、相貌或风景名胜;如说演到故事的紧要关头,又往往会使用排比重叠的句式以加强语言表达的气势,突出演出效果。在故事的编排上,为了吊起听众的胃口,常常采用“关子”和“扣子”等结构手法来制造悬念,从而使整个故事离奇曲折、险象迭出、前后呼应、扣人心弦。

既然都是讲述故事,自然在表演过程中都会插入些许评论,但两者还是存在一些细微差异的,通过品读一些相声和评书段子,我们尝试比较两者不同之处:

第一,包袱是否一定存在。相声之所以为相声,其灵魂就是包袱,就是通常我们说的以“抖包袱”来出奇制胜,单口相声也是如此,因此单口相声往往必含包袱;而一个评书作品很有可能从头至尾都没有使听众发笑,只是围绕某个历史故事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述,有时候就不必一定要有包袱。

第二,表演中是否有赞。有句老话叫“听书听的是赞儿”,指明了“赞”是评书中的重要内容,非但如此,“赞”更是评书中的必有内容。相比之下,相声主要讲究“说”“学”“逗”“唱”,为的是让听众发笑,所以单口相声中“赞”就不成为必不可少的元素了。

第三,讲述故事的详略和侧重。通常评书对于“故事”都进行较为细致的叙述,而单口相声则相对“潦草”,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曲艺的表达目的不同。单口相声的主要任务是逗乐,因此侧重于包袱在整个叙述中的位置以及包袱周围的铺垫,这样也就决定了它没有必要在故事情节上赘言。观众听的是里面的笑料,故事即使描述得粗糙也是可以接受的,它的一切叙述都可以说是为笑料的抖出服务的。评书要尽量讲贴切故事,单口相声对这一点的要求则相对宽泛。有时候单口相声在故事讲述的贴切程度上没有评书那么高,甚至可以有明显的“假”的地方或者说是故意“假”的地方,这种“假”即是为了抖包袱而做的铺垫。听众并不关注故事的细节讲述得是否到位,而是将其视为一个玩笑,一个包袱,既然当“笑话”来听,其他方面就不会有那么多苛求。因此听相声的很少有人对故事的详略程度有什么异议,或是为故事的情节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而辩驳,因为对于笑话,无所谓合不合情理。如果一切都中规中矩,按寻常编排,相声的演出效果可能将受到影响。

第四,穿插的评论是否客观。评书的“评”,虽然也夹杂一些俏皮话,但一般较为客观;而在表演单口相声时,为了制造笑料,往往需要表演者通过凭借一些主观感受来调动听众的情绪,得出的评论相对不那么客观。

2.对口

对口相声,旧时也称作“双春”。一般为两人对讲的形式进行表演,演员为一捧一逗,男女相声,也是对口相声的一种。

双口相声是对口相声的别称,在早期的相声表演中,演员都在北京天桥等场所露天演出,也就是“撂地”。不同的表演形式,顺序也有先后之分,先出现的是“单口相声”,后来由于“逗哏”“捧哏”分工的出现,当时两个演员可以隔着一张桌子,各扮演一个角色,面对面地坐着说,故称“对口相声”。但是对口相声中,“逗哏”的话是应对“捧哏”的,而不单单是针对观众而设计的,所以在表演时常常要注意对方的反应,而适当地应对。随着相声社会地位的提升,表演者渐进入堂会、茶楼、剧场,演员从站在观众中间变成了站在舞台上,表演形式也演变成了两个演员都面向一侧说,因此又有了“双口相声”的说法。

对口相声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贯口

对口相声中常见的表现形式,也叫“背口”。“贯口”的“贯”字,是一气呵成、一贯到底的意思。演员在说的时候,要注意调整语气的迟缓、顿挫,尽量保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既要带动听众的情绪,又不能太快而引起听众心理的躁动。常见的段子如《报菜名》《地理图》《挖宝》等。

(2)文哏

相声表演风格之一,起源于先前俳优的“优孟衣冠”“言非若是”和西汉东方朔的机智巧辩,以文学作品为基本内容的段子,以叙述为主要表演方式,说起来比较文雅,传播一定的知识信息。马三立、苏文茂的很多作品都属文哏,如《批三国》《大办喜事》《论捧哏》等, 著名相声演员苏文茂以其精湛的表演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相声界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哏作品,因而被赋予了“文哏大师”的美誉。

(3)平哏

一般以叙述某事或谈论某一事为主,一般都是一头沉的叙述方式,捧哏起辅助作用。中间没有大段的贯口,不涉及太多的包袱,也没有激烈的冲突,主要依靠铺平垫稳的叙述来推进情节,展开包袱,包袱一般位于结尾处。常见的作品有《万人迷》《批生意》等。

(4)子母哏

指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代表作品有《百吹图》《蛤蟆鼓儿》。

(5)倒口

倒口是相声里的说功,指相声演员模拟特定人物的家乡方言,以反映当地的风俗人情、地方风貌等,对于相声演员运用语言的能力要求较高,要通过各地语音特色来展现当地方言,从而显现地方文化。经典段子有《绕口令》《找堂会》《拉洋片》等。

(6)柳活

相声中学唱类型的段子,一般学唱戏曲叫“戏柳”,学唱歌叫“歌柳”。具体来说,它属于相声说、学、逗、唱中“学”的范畴,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晚期的“全堂八角鼓”。经典段子有《杂学唱》《戏迷》《学歌曲》等。

3.群口

群口相声,三人或三人以上演出的相声,过去叫“三人活”,解放后称为“群口相声”“多人相声”。其经典作品有《四字联音》《五官争功》《四管四辖》等。

群口相声从左往右名称依次是:逗哏(使活的)、腻缝儿的、捧哏(量活的)。在群口相声中与其他相声表演形式不同的是,除去逗哏演员和捧哏演员外,还有一种演员叫腻缝儿的,这个演员的任务是平息逗哏和捧哏之间产生的矛盾纠葛。如群口相声《扒马褂》,逗哏是借出马褂的,捧哏是跟他聊天儿的,而腻缝儿的就是借人家马褂的。在群口相声表演中,要求演员在学会逗哏的基础之上,把握好所演人物的性格、剧情中人物的关系,使故事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同时也要掌握好段子中包袱的尺寸、筋劲儿,恰如其分地铺平垫稳,抖响包袱,这就需要腻缝儿演员有深厚的相声艺术表演基础、功底以及临场发挥能力。

(二)按内容功能分类

1.讽刺型

相声艺术最为显著的特色之一是幽默讽刺,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在内容上以揭露某些社会的黑暗面、上层社会的奢华腐败以及底层贫民的困苦生活等为核心,囊括社会百态和不同人物的人生起伏,以讽刺的手法贯穿表演内容始终。讽刺型的相声占据了相声的很大部分,其经典段子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等。

2.歌颂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适应客观形势和艺术发展的需要,相声界也开始形成新的表演类型。各地相声演员纷纷上山、下乡、下厂,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掀起了第一个歌颂相声的高潮。

1958年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集中体现了这方面的成就。会演以后,将编选曲艺节目结集出版。当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小立本的《社会主义好》、老舍的《试验田》、海政文工团的《水兵破迷信》、中国广播说唱团集体创作的《活动之家》、李维信与于世德、赵春田的《天上与人间》。

这样,进入新的时代,以歌颂为主的相声不断涌现,歌颂逐渐成为相声的三大功能之一,确立了与讽刺、娱乐型相声并驾齐驱的地位。其经典作品有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侯耀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等。相声演员马季和夏雨田在歌颂型相声创作方面,所作的贡献及产生的影响比较突出。

歌颂型相声创始之初,相声界存在着不同看法。马季认为,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不仅要熟悉生活,而且要分析生活,他强调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因此长期以来坚持深入基层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探寻创作相声的题材与灵感。随后他又通过研究、丰富相声理论,将其与实际创作紧密结合,自学探索,百折不挠,并大胆开创,将新生事物融入相声表演,终于开创了歌颂型相声的路子,为相声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既有创作成果,又有理论建树,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夏雨田是相声界不多见的具有大学学历的艺术家,理论知识扎实,并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些都为其创作歌颂型相声积累了有利条件,其创作的《女队长》《公社鸭郎》等代表作品在相声界享誉颇高。对于这两篇作品,王先霈在《真善与“丑”的结合》一文中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指出:“从《女队长》到《归国记》,主要是歌颂性的,但已不只是一般的歌功颂德,而是把真善和“丑”结合起来表现,这就使他的作品具备了一种现代意识,比较符合现代意识,比较符合现代审美特征。也使作品更加真切自然,富有人情味。”何祚欢对于夏雨田的创作也曾给出评价:“夏雨田创作看似轻松、顺手拣来,实际上他作了充分的准备。他从事曲艺创作之前和同时,已有对各种艺术的尝试,因此在创作上有非常强的复合性,使他的作品既是曲艺又不是曲艺,是用曲艺的包装,运用其他艺术手法最后完成的作品,这是很值得曲艺创作者借鉴的。”这样,在夏雨田孜孜不倦的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成果颇丰。

3.娱乐型

娱乐大众是相声的主要功能之一,过去的娱乐性相声大致可以分为技巧类和笑话类。技巧类相声凭借超凡的相声功底娱乐大众,主要集中于“学”和“唱”,同时也通过运用绕口令、一气呵成的铺陈等语言手段和技巧,增强娱乐效果。笑话类常常依靠高度夸张的语言和赏心悦目的幽默,出奇制胜。当然并不是完全依仗诙谐、滑稽的表演,也涉及歌颂和讽刺,如高英培、范振钰表演的相声小段《钓鱼》,则将三种相声类型结合一体,创造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与旧时代相声一样,新时期的相声依然通过灵活运用语言手段进行相声编辑,同时侧重所述故事情节的曲折性和戏剧性,在继承相声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新时期的娱乐型相声逐渐展现出自己的特质和风貌。

(三)按著作年代分类

1.传统型

解放前产生并表演的相声作品,我们一般视为传统相声,大致保留了三百多段。

传统相声一般反映的是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由于相声演员自身大都来自于生活的底层,所以其所关心的生活热点、描绘的生活领域、揭发的美丑现象、判断的是非功过以及赞扬和嘲讽的对象,不仅指向贪官污吏、封建皇帝,还集中于展示市民阶层尴尬处境、世态炎凉和市侩行径等。这些作品甚至可以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相媲美,都深深地打上了阶层社会的烙印,相声表演的内容也由此具备了强烈的群众性特点。

2.新相声

1949年之后,所有反映新政权、新生活的相声被我们视为新相声。

随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相声从旧相声中逐步脱离出来,在旧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营养、茁壮成长,依据新时代的新生活、新观念、新趣味,形成自己的艺术风貌,以崭新的作品和全新的笑料,进一步赢得观众的喜爱。

在旧时代,相声演员的出身相对不高,其文化水平有限,而进入新时期,相声演员整体素质大大提升,自觉地把知识性引入相声,在相声表演中也会探讨学问,宣讲知识。不再自谦为“记问之学”;同时也开始涉及科学方面相关内容,如侯宝林根据同县业余宣传队改编的《种子迷》,即开创了科学相声的先锋,令人耳目一新。在技巧上,新时期的相声也逐步提升到精、新、绝、巧的新高度,为广大相声爱好者创作了更好的相声作品。

3.当代相声

根据年代划分,当代相声一般指1980年后的相声作品,这与我们目前的生活更为贴近,大家对这一段的相声名段也较为熟悉,在此我们不作过多的介绍。

同类推荐
  • 手艺的思想

    手艺的思想

    《手艺的思想》于2000年初版后,不到一年即再版,于是又有了另外一个封面的重印版,但书的内容没有变化。新书上架不久,即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当时还叫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学术畅销书排行榜连续三周位居前几名。书中文章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发表于各大报纸和专业刊物,有的在发表时还曾经引发讨论,在编辑过程中,作者将它们分门别类整理,并形成作者的“手艺的思想”的思路。每篇文章后面均注明了最初发表的出处,这样读者可以结合发表的年代来整体思索手艺思想与时代变迁的关系。此次修订版删去了几篇现在看来不甚成熟的文章,又增加了若干作者近年来的新作,以期更完整地展现作者思考的脉络。
  •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胡考必胜:影视高考速成攻略

    本书从考试的实战需要出发,从考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对考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都进行了坦诚的、直言不讳的、一针见血的分析,对广大考生调整考前心态具有耳目一新的启迪作用和益智效果。本书是一部不循常规的备考战略和战术的总汇,也是一部对考生进行短期强化训练使之成功考入高等艺术学院实际过程的深度纪录。本书提供的成功经验与应变智慧,对于广大考生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条件下“临阵磨枪”,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本书所阐述的独具一格的影视评论与影视故事的写作理念与技巧,对于高等艺术院校影视专业的在校学生以及专业影视工作者或业余影视爱好者,也富于参考价值。
  • 中国书法全集3

    中国书法全集3

    本书所收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总计一百卷。立卷分两大类:一、断代卷;书家卷。各卷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
  • 油画:知道这些就够了

    油画:知道这些就够了

    这本书介绍了成为真正油画大师的步骤和策略,而且这些步骤和策略都经历了实践的检验。参照本书秘籍,加之你在绘画、油画以及艺术方面的天赋,创作出如大师级般的惊艳画面和肖像指日可待。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音乐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音乐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音乐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国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病娇王爷狠追妻

    病娇王爷狠追妻

    她唯一的目的就是接近他,勾引他,再上…咳。他唯一的目的就是被她接近,追她,狠狠的追她,再…哼!-------他是大盛皇朝的七皇子,传闻称其为皇帝宠爱之子,却残暴不仁,唯独对她感“兴趣”。她身世成谜,却是不死之身,且已历经百年,深藏目的,勾引他,却被他反盯上了。从此过上…“死不如生”的日子。她只得叹息道,被某只妖孽给反缠上,真的是十世修来的…孽缘。-------病娇很严重,得女主来治!
  • 凡生奇笔录

    凡生奇笔录

    这一生她本来是想要平凡安逸的过一生倒是因为他的到来而结束了
  • 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

    汤显祖与明清文学探赜

    本书是作者研治明清文学部分成果的结集,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汤学探赜”,收论文14篇;第二部分是“红学一束”,收论文7篇;第三部分是“明清文学”,收论文13篇;第四部分是“书评之页”,收入论文7篇。文中收录的论文多为国际性、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而写,发表在各种期刊、论文集和高校学术报上。
  • 芳邻

    芳邻

    1945年,美国的农业部推广部主任威尔逊在给杨懋春先生的著作《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的导言中说:杨博士这本书,通过把乡土中国放在它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一个村庄中,提供了乡土中国的生动描述。这里,就是对一个世界的陌生,让威尔逊读出了乡土中国的生动。或许对于任何一个个体,他者的世界多多少少都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样一个陌生的世界,本是让人产生接近和了解的欲望的。这样陌生的世界,大约是令人心存了无限想像和向往的。
  • 伤寒总病论

    伤寒总病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嗜血亡妃:妖娆王爷恋上瘾!

    嗜血亡妃:妖娆王爷恋上瘾!

    她是蛮族部落女王冷如寰,聪慧、痴情,因出生时天象异常,而被认定为灾星。幸得蛮族先皇冷颜拓偏爱,她终于获得传位。幸得蛮族夜墨尘施手相救,她转体重生至晋国重生至晋国丞相卫俊萧的庶女、自幼痴傻的卫锦绣身上,而后在卫府却被层层陷害,步步成长,最终使得蛮族东山再起,肃清异心之人,重回女王!
  • 江河湖

    江河湖

    新中国成立之前,爱国民主人士甄超然及其儿子、女婿——两位留美水利专家甄垠年和沈福天,都选择留下为祖国效力。随着新中国水利建设轰轰烈烈地展开,他们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命运沉浮……《江河湖》是著名作家刘继明潜心五年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计五十万字,视野广阔、气势宏大,全景式书写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刻画了甄超然、甄垠年、沈福天和沈如月等几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堪称一部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 曾有深海携光来

    曾有深海携光来

    我终归还是要走的,在某个春意盎然的早晨,某个清风暖阳的午后,某个星海温柔的夜晚。总之不会是风雪阴雨天,要是你突然难过,那就不好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