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9600000007

第7章 范成大(2)

范成大的一生,约略可以分为五个时期:由十四五岁初为诗文、连遭亲丧起,十年不出,为第一个时期。从习举业、中进士、初做徽州四户司户,这十年左右,为第二个时期。入杭州做京官以下,约十年,为第三个时期。外任镇帅,亦约十年,为第四个时期。从建康告闲退休,亦约十年,为最后一个时期。而他的诗歌作品,也正由于生活上的变化,大致可以按照以上五个时期来划分。

比起同时代齐名的诗人陆游、杨万里和尤袤,范成大自编的诗集中存诗的开始时间算是最早的。最初期,他在艺术风格上还未十分成熟,内容也欠充实,我们看到的,是孤独寂寞的情怀,悲观消沉的心境,所谓“青鬓朱颜万事慵”;虚无、厌世情绪,所谓“吾将老泥蟠”;道家思想很早就在他诗歌中露出根芽。这与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并不相称。对农村风物的描写,也已有了开端,可是,他此时笔下用力写的尚是自然景物,除了“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以外,他还不能对其他重要问题深入探究。总之,这一时期的诗还是比较肤浅的。但是他写出的“莫把江山夸北客,冷烟寒水更荒凉”,不仅反映出当时江南残破的真实情景,也表达出了这个少年对南宋政府的批评以及他忧国爱国的思想,这是非常可贵的。

大约在二十五六岁以后,范成大的诗转入另一阶段。虽然还正在发展期,却不容忽视。和前一阶段比起来,内容明显丰富了,在艺术风格上也更为成熟、变化更多了。对国家的关心有了更多的表现,或因祖国景物、地理形胜而发,或以咏史的形式来表达,或用更深婉的“比兴”手法而咏叹。例如写建康,说“拂云千雉绕,截水万崖奔”“赤日吴波动,苍烟楚树昏”,上句写反顾江南,下句写前望江北(楚,这里不是一般常指的湖南、湖北,或宋人所指的江西地,而是指淮南一带乃至更北的陷金地区,宋以淮安为楚州),说明此地扼南北宋金之冲要;而“赤日”“苍烟”“波动”“树昏”,从字面的背后,也透露了更深刻的内涵;由此,在结到“向无形胜地,何以控乾坤”的主旨,隐隐提出应当建都于此地的正确主张,就非常有力。像《胭脂井》这首小诗,尖锐地讽刺了赵构这个荒淫皇帝。另有一首小诗中写道:“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说与江梅须早计,冯夷无赖欲争春!”这里隐含着向朝廷提出的警告和期望,是诗人生活在黯淡苦闷的岁月里所发出的呼声,提醒南宋朝廷早作打算,盼望早日打破那个沉闷、窒息的“和议”局面。

由于“少孤为客早”,范成大这时大概为了生活或其他缘故,已经开始各地奔走流转,为了科考,他也不得不驰驱于建康、临安等地。行旅虽然使他厌倦,但却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生活,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人民。因此,他这时期写行旅、写风土、写名胜,都有很好的作品。写大雨中农民劳作不息,说:“嗟余岂能贤,与彼亦何辨?扁舟风露熟,半世江湖遍;不知忧稼穑,但解加餐饭;遥怜老农苦,敢厌游子倦?”可见对农民的辛苦,以同情和自惭的心理,写来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期的只于对农村风物的“赏心”了。不久,四首仿效王建的《乐神曲》《缫丝行》《田家留客行》《催租行》就又向前跨进一大步,由单写农民体力劳苦而深入到“去年解衣折租价,今年有衣著祭社”“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了。范成大一向有“田园诗人”的称号,多指他在晚年作的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其实他的早期作品已经开始关心农民疾苦与生活了。

在这个时期,范成大写他个人的诗,仍然有“孤穷”“霜露”的悲痛情绪。厌恶仕宦利禄的思想,在诗中表现得特别强烈。自幼多病,也增加了他的痛苦和苦闷,以至有“化儿幻我知何用,只与人间试药方”的叹息。另一方面,也有时流露一些个人的“抱负”,说“我若材堪当世用,他年应只似诸公”,说明那个时代环境给他身心带来的种种痛苦和矛盾。

第三个时期,即主要是在杭州做京官时的作品。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这个时期的诗显得暗淡无力,远不如上一时期的作品能吸引读者。内容大多是和士大夫同僚的唱和,或游湖,或赏梅,或听音乐。“应制”体也开始出现,说明了生活决定创作的真理。

这个时期的使金绝句,特别值得称道,内容饱满,也是范成大诗集里最好的组诗之一。这一组诗,按内容分,大致有几类:第一,针对沦陷地区的景色、地理而写的爱国诗,瞻望收复河山的心怀;第二,借古人而抒发感慨、批评政府的错误;第三,写沦陷区人民盼望祖国恢复;第四,描写金国的风土、习俗以及种种落后、残破、野蛮的景象;第五,诗人自己报国的决心;第六,借古迹而抒发情感。这类诗,就南宋的腐朽昏庸的若干具体事实,沉痛地指责了卖国、误国者的罪恶,读来令人义愤填膺,无愧史笔。范成大这些诗,完全运用十分平易近人的、像“竹枝词”式的绝句小诗,精彩地收摄了每一个有意义的镜头特写。

第四个时期,即在外面做四任边区大吏的阶段,作品数量庞大,竟然占了全集三十三卷中的十卷之多。虽然并不是范成大最重要、最出色的手笔,但是却构成了其山川行旅诗的特点。由于他西至四川、东至明州、南至桂林、北至建康,实际上是走遍了南宋疆域的四极之地,反映面是十分广阔的。祖国的山川形势,人民的风土生活,都得到了描写,而且写得都很真切、细致、清新、丰富,总的感觉就是充实。

《夔州竹枝歌》描写了背着孩子采茶叶的妇女和“买盐沽酒”的水果贩,另一面则写官僚吃好米,穷人吃豆粟,“东屯平田秔米软,不到贫人饭甑中”以及“绣罗衣服生光辉”的大商贾的“当筵”荒乐。这无疑是南宋封建社会各阶层生活的缩影。《黄罴岭》,写深山中农民的穷苦生活。《潺陵》《荆渚堤上》写湖南农村遭到破坏以后的惨状。《劳畬耕》,着重写了吴农的受尽剥削,由于官府的苛虐强夺,胥吏的贪婪凶狠,地主的私债逼迫,以致逃田弃屋,室无炊烟,“晶晶云子饭,生世不下咽(咽喉);食者定游手,种者长流涎”,十分深刻地揭露剥削者的残忍,社会的不公平。关心民生疾苦成了范成大作品中的一贯主题。

第五个时期也是最末一个时期,范成大退居田园。从57岁到68岁,他的暮气似乎显得重了些,爱国之心却未完全忘怀。开始出现了一些描写花鸟虫鱼的诗作,这是以前绝未有过的。大约从淳熙十二年(1158年)起,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作显著增加。这一时期也产生了至为重要的几组作品,有些诗以农村景物、习俗和农民生活为题材,写得别具一格。代表作当属《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范成大也是因此获得了“田园诗人”的称号。

在这一组诗中,范成大对自己所观察、了解和体会到的农村情况、农村生活作了多方面的描绘,既描写了农村的自然景色,又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和劳动,还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如“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送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这是一幅紧张而又艰苦的抗旱图景。“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是一支忙碌而又欢快的秋收乐曲。这样的诗,虽说未免有失客观,不是“劳者歌其事”,但仔细体味,作者的忧乐还是融会在其中的。诗人还在这组诗中写到了农村生活的其他一些侧面,而且清新可喜,一直流传至今。如《夏日》诗中的两首:“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是写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情景。“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农家漱井香。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这是写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感情。范成大的田园诗,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结合自己的体验而创作出来的。有陶渊明以“返自然”为趣和以“躬耕”为乐的一面,但突破了个人的小圈子,使境界开阔了;也有王维、储光羲描写农村安闲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一面,但突破了“羡闲逸”的个人情趣,对农村的观察、更深了解更细了。

阶级的局限和佛家思想无疑对范成大产生了影响,又由于他做过近臣、任过高官,同时在官场上也屡遭波折,所以他的诗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应酬唱和(其中“次韵”诗特别多)、山川行旅、叹老嗟悲或兜售佛典禅理之作。今存《石湖居士集》及《石湖词》等。

同类推荐
  • 雷军:在风口上顺势而为

    雷军:在风口上顺势而为

    “互联网”时代,江湖烽烟四起,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金山软件董事长雷军终于在不惑之年领悟到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并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站在风口上重新开始,从0到1,创造了小米神话。“雷布斯”成功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使得小米公司估值5年翻了300多倍,成为全球商业史上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作为互联网和创业圈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雷军的投资和创业经历一直备受关注。本书通过对雷军及雷系企业成长史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为你诠释为什么小米自面世以来,每一款产品的投放,都能引起米粉的尖叫和轰动;为什么金山一夜之间濒临倒闭又能绝处逢生;为了打造小米生态圈,雷军做了哪些布局?
  •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

    名人传记丛书——沃尔特·迪士尼——动画世界的创造者:“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十全天子:乾隆

    十全天子:乾隆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十全天子:乾隆》就是该丛书之一。它图文并茂地介绍了乾隆皇帝。《十全天子:乾隆》文字优美生动,语言简明通俗,适合广大读者阅读使用。
  •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

    《图说世界名人:牛顿(人类理性主义的旗帜)》介绍了,艾萨克·牛顿,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伟大、最有影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晚年醉心于炼金术和神学。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这四条定律构成了一个统一的体系,被认为是“人类智慧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成就”,由此奠定了之后三个世纪物理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为人类建立起“理性主义”的旗帜,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热门推荐
  • 捉妖还能这么玩儿

    捉妖还能这么玩儿

    没有金手指,没有系统,只是一个运气超级棒的落魄军人,因为某些原因被迫复原,成为一个死肥宅,在一次等待藤训爸爸的游戏成为让他重回巅峰的人生转折,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不懈努力,带着妖灵转战诸国
  • 西方哲学简史

    西方哲学简史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数学家伯特兰·罗素的代表作之一,记述了从西方哲学萌芽的古希腊哲学一直到二十世纪早期期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 少年派之彼时之彼

    少年派之彼时之彼

    【纯属虚构,勿上真人!!】从校服到婚纱,从青丝到白发,从稚幼到成熟,从彼时到尽头……林妙妙可能永远不知道,填志愿的那个晚上,有个男孩拼命地想把她写进他的未来,可最后,他们彼此还是分居异地,只是换回了钱三一拜托江天昊的一句:“照顾好她……”全世界都知道钱三一喜欢林妙妙,可唯独林妙妙不知道……【PS:本书有零钱的悲伤,也有高甜,有钱三一对林妙妙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有林妙妙对钱三一感情的认知……文笔不好,请多海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女尊盛恋

    女尊盛恋

    又一次重生,她觉得不能再像以前一样生活了,毕竟她是古武世家穿越来的,这一世就让她好好大展身手吧……[女尊1v1,不喜勿入]
  • 绝色郡主:好运临门

    绝色郡主:好运临门

    一朝穿越,她成了天韵国百姓口中,无所事事,花天酒地的官语遥—官家大小姐。居然有六位相公?“大夫君,今晚是初一,该你侍寝了”官语遥一副嬉皮笑脸淫笑着。“噢,好,我睡床上你打地铺,我都帮你准备好了,你看那”男子风华绝代的笑着指着桌底下,喝着铁观音。“夫君,我弹首曲给你听吧。”官语遥的手慢慢的伸向那把绝世好琴,正要触及时。“你敢碰我的琴,我舍了你的手”男子拿着一本书,悠悠的开口着。“官人,我身体有恙,你能帮我看看吗”官语遥轻轻扯着某男的衣角,可怜兮兮的说着。“确定吗”某男冷哼了一声,从身后拿出一块布,轻轻一甩,数百银针,闪闪发光。……众多夫君,且看她如何一个个收拾!
  • 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行状

    大唐故大德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不空三藏行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请叫我主角克星

    请叫我主角克星

    我这么努力的搞事情,不是因为我骚,而是为了捍卫我生小baby的权利!你问我为什么非要盯着主角们怼?我也不想啊,谁让我看上的妹子全特么挂着女主角的称号啊?!男主角配女主角天经地义?呸!能拆一对是一对,不拆我怎么有机会?!要怪就怪给了我能力的人太臭不要脸了!非女主角想满足和我生baby的条件实在是太困难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好不好!Ps:非穿越文。
  • 周易阐真

    周易阐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教育七律

    教育七律

    《教育七律》是一本介绍、考察教育诸要素及教育与学习过程的经典之作,全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七大重要因素。本书在1884年首次出版,此后一度被有志从事宗教教育的年轻人用做教科书,也被教会学校的教师用做实用手册,帮助很多人在教学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