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0000000008

第8章 家谱的起源与发展

(一)家谱的起源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文化中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家谱是中华民族珍贵的人文资料,对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古往今来,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居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家族,他们都有着各自共同的祖先,是血缘关系将他们牢固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家族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为了能使统治得到延续和稳定,权力更替和财产的继承能够平稳实现,不致落入外人之手,无论是国家还是各个家庭都十分重视血统的纯正。为此,记录血缘关系和血统世系的谱牒就应运而生。早在中国进入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夏朝,王室就有了记录自己世系的谱牒,这就是夏王的家谱。商、周王室也都有自己的家谱,后人曾加以整理,编成《五帝德》《帝系》《五帝系牒》《世本》等通代谱牒。司马迁在创作其不朽的史学著作《史记》时,就曾参考并仔细研究过这些资料,写成《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楚世家》和《三代世表》,完整、系统且具体地记录了五帝的世系和夏、商、周三代王室及楚王室由始祖而下的本支历代世系。同时,司马迁还根据春秋时期各国国君的家谱,编成《十二诸侯年表》。

关于家谱的起源,虽然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但从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碑文等中国早期文字,及史类文献对家谱起源的考证,家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

家谱的起始与士族门阀制度有重要的关系。自魏晋以后,谱牒之学大盛,一些士族门官都以此互相夸耀。但隋唐及其以前的谱牒早已亡佚殆尽,宋、元及明朝的家谱也幸存寥寥。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家谱。家谱的名称很多,大体唐以前都称家谱、家传的,宋代又有宗谱或族谱之谓。到了明代,特别是清代以后,名称更多,如宗谱、世牒、世谱、家谱、家乘、家志、谱录等。

(二)家谱的发展与演变

夏商以来,不仅王室有家谱,诸侯及一些贵族也都有自己的家谱,专门记录家族世系。政府设专门机构管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官居三闾大夫,其主要职责就是掌管楚国昭、景、屈三族的三姓事务,编制三姓的家谱。春秋时期,有人对这些家谱进行整理,编有《世本》15篇,集中记录了从黄帝至春秋时期帝王公侯卿大夫的家系。相传,荀子也曾编有《春秋公子血脉》,此书今已佚,可“血脉”二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家谱的本质。汉代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十分重视家谱并大量参考了春秋以前的各种谱牒资料,用《太史公自序》的语言是“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史记》所记述的上古以来的政权更替和诸侯贵族的家系历史,是我们今天了解上古历史的权威著作。

春秋时期,皇帝的家族事务由政府专门设置宗正来管理,当然也包括皇帝的家世记载和家谱编行,民间的家谱基本处于自流阶段。秦代的家谱,现在已不见记载。汉代家谱,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帝王诸侯世谱》20卷,《扬雄家牒》《邓氏官谱》以及颍川太守聊氏所作的《万姓谱》等。此外,还有一些碑刻实物,也记载了家脉的传承。

东汉时期,政府选拔人才的途径之一是“察举”,即根据社会议论来判别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然后量才录用。评论必须由社会头面人士进行。而他们自然不会注意到普通人家的子弟,目光只能在同阶层的圈子里,这样,门第和家世就逐渐重要起来。三国时代,魏国实行了九品中正制,分九个等级从士人中选官,它以士人的籍贯、门第作为主要标准,这种选士方法,当时被称为门选。根据门第来选官的最终结果是强化和保证了门第等级的尊严,防止低门第者通过认宗、联宗、联姻等方式挤入高门第,分享特权和既得利益。因此,为了选官便利和身份证明,无论是政府还是豪门,都非常重视家谱的纂修。家谱在政治、婚姻方面作用的递增给家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谱牒由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政府设置“谱局”,专门编修谱牒,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均设“谱库”一类机构,收藏谱牌,以备不时查验。

为了能使家族等级区别清楚,南北朝时除了编有本家族的谱牒之外,也编有如《百家谱》之类的郡姓、州姓谱,将本州、本郡的大小家族,三六九等地区别记录各自的世系,据萧梁时期阮孝绪的《七录》记载,当时的谱牒著作就达一千余卷。那时的寒门素族,如果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除了与士族攀婚之外,只有伪诈高门,诡称郡望了。

南北朝时,家谱如此重要,因而,一切能证明家族身份、氏族等级的文件、资料都一定要有世系的内容,流传至今的一些墓志铭和史书也不例外。尤其是北魏收所撰的位居封建时代二十四部正史之一的《魏书》,更是一部家谱式的正文,每一列传后,均附有子孙名字、官爵,最多的竟达百余人。南北朝时期的家谱现在已基本亡佚,这些史书为我们保留了一批相当完整的谱系资料。此外,南北朝时的一些注书也曾大量引用当时的家谱资料,如裴松之《三国志注》引用19种,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用达36种,由此亦可见当时谱书之盛。

隋唐两代的统治者都出身于豪门士族,因而,对于谱牒维护统治利益,巩固政权的作用非常清楚。隋唐时期,门阀制度也很盛行,但与南北朝时有所不同,一是隋唐取士大多通过科举制度,与门第关系不大;另外,经过隋末农民起义的冲击,南北朝时的一些士族衰落、消灭了,另一批军功贵族崛起,产生了一批新的豪门,构成李唐王朝的统治基础和主体。为了维护整个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巩固统治基础,唐王朝的谱牒修撰权基本为官府所垄断。政府设置了专门机构,不惜花费巨大代价,一次又一次地组织编写了数部大型的谱牒著作。唐代政府修撰的谱牒,均为政治作用明显的姓氏谱和衣冠谱,比较著名的有《氏族志》《姓氏录》《姓族系录》《元和姓纂》《皇室永泰谱》《唐皇玉牒》等,都是皇皇巨制。官修谱牒,成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政治工具。以谱牒形式将各派政治力量的既得利益固定下来,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关系。

谱牒在唐代政治生活和婚姻中仍有相当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婚姻方面。因而,不仅官府修谱来评定姓氏高下,私人自修家谱的情况也很多。据《新唐书·艺文志》的不完全记载,经过唐末及五代战乱所余的各类家谱仍达一千余卷。同时,还涌现了一批谱学家,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发挥着作用,只可惜唐代的各类家谱除了敦煌石窟中保留有若干残页外,早已荡然无存。

唐末黄巢起义彻底摧毁了贵族门阀制度。五代时期,征战不已,权贵者多是靠战功而升迁的,基本上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值得夸耀,再加上贵贱变化无常,更替很快,权贵者既不愿意,也不可能抽出时间来摆家世,排门第,魏晋以来的政府谱学也就自然消亡了。

宋朝建立后,取士继承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婚姻很少注重门阀,唐朝以前谱牒所能起的政治作用已基本消失,巩固统治用不着这个政治工具,政府没有必要再来编修或收藏各种家谱。家谱曲纂修,一时衰落了,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宋仁宗皇祐、至和年间才得到改变。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苏洵不约而同地编写了各自的家谱。并提出了编修原则和具体的方法、体例,使得家谱以另一种面目逐步走向繁荣。

欧阳修在主持编修《新唐书》时就十分重视谱牒,专门在《新唐书》中设置了《宗室世系》《宰相世系》,用以记录李姓皇族的世系和唐代369名宰相的世系。修订《新唐书》后,他发现自己的家族世系族人们都不太清楚,为了使族人和子孙能够了解祖先遗德,他采用了史书的体例和图表方式,将五世祖安福府君欧阳万以来本家族的迁徙、婚嫁、官封、名谥、享年、墓葬及其行事等编成一部新型家谱。几乎与之同时,苏洵也编成《苏氏族谱》。二人都是使用“小宗之法”,都是以五世祖作为家族始祖的。这是由于五代以来,整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经济地位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家庭很少能够世代富贵,倘若追溯五世以上的祖先事迹时,往往会碰到几世贫贱,族人脸上无光。因此,一般家族只好采用“小宗之法”。至于皇族,则可追溯数十百代,采用“大宗之法”来编修家谱。两宋时代,很多士大夫都为自己的家族编写家谱,同时,还出现了一些理论著述,最著名的就是郑樵的《通志·氏族略》,这些理论和实践,指引着两宋私人修谱事业蓬勃发展。

辽、金、元三代的家谱,如今已全部失传,见于目录记载的也非常少。明清两代的家谱编修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人家谱大都是明清两代纂修的,明清两代家谱编纂的目的与宋代一样,主要是为了记录家系、和睦家族、教育族人以及提高本家族在社会中的声望和地位。因而,明清两代的家谱内容比宋代增加了许多。为了抬高和标榜家族高贵,很多家谱采用了“大宗之法”。动辄上溯几十代,上百代,必定以古帝王或名人为先祖。除将家族世系排列清楚外,又增加了传记、著述、祠堂、家规、家训等方面的内容,人物的记述也增加了子女、婚嫁等方面的情况。为了隐恶扬善和保持血统纯正,还规定了各种人物不准入谱的限制。行文重视文采,为了使家族世系的延续得以永远记录下去,还规定了续修家谱的年限。所有这些,使得明清时代的家谱纂修更系统,价值更高。

同类推荐
  •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

    《20几岁要知道点文化常识》是一本用小标题形式解读中外文化常识的书籍,本书从风俗礼仪、文学集萃、影视戏剧、绘画歌舞、饮食、服装服饰、医学医药、名胜古迹和天文历法等多个方面,分类讲述中外的文化常识,让读者开阔眼界,多方面了解文化常识,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明清卷

    论述明清两朝初建时期道德生活的变化;明代中叶市民道德兴起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对社会道德生活的作用;明代专制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明清之际民族矛盾与社会道德生活;满族道德生活与中原道德生活的相互作用与融合;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道德生活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定型与民族融合中的道德生活,揭示这一时期道德生活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
  • 诗意福安

    诗意福安

    本书主要内容为: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福安风情。
  • 海上文脉

    海上文脉

    浓密的梧桐树叶,掩映着一幢幢历史优秀建筑;激昂的交响乐曲,演奏出一曲曲华彩乐章;宁静的藏书楼,珍藏着一本本百年典籍;耸立的龙华塔,见证了一页页申城演变史。徐汇区古属昆山县,唐、宋代隶华亭县,元、明、清代为上海县辖地。1945年后,分为常熟区、徐家汇和龙华区。1956年,常熟区和徐汇区合并,定名为徐汇区。1984年龙华乡、漕河泾镇和长桥地区划入后,形成如今54.93平方公里的区划范围。海上文脉,俯仰古今!历史学家论言:谁要了解十七世纪迄今的中西文化交往过程,谁就会把目光投向历史上的徐家汇。徐家汇也越来越成为近代中国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首处空间中心。徐汇的文物和建筑就是一部中国的文化史和革命史。作为海派文化气息和经典建筑品质最具特色的城区之一,“海派文化,人文徐汇”的鲜明地标,如今一个个出现在新时代的徐汇版图上。《海上文脉》带你走进徐汇……
  •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管官(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重点论述了历代的丁忧制度。例如,秦朝为了强化对人民的精神禁锢,曾号令天下臣民一律戴重孝为天子守丧三年等。而丁忧制度真正普及开来,是在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认可,成为国家正统思想之后。如在唐代法律中,丁忧制度被加以确认,形成了对官员丁忧行为的礼制和法制层面的双重约束。而到了清朝又施行了满汉不同的丁忧制度。
热门推荐
  • 轻松管出好课堂

    轻松管出好课堂

    本书分为三篇,由近70篇文章组成,结合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对美国教育的各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点评。
  • 国内童话:钓上天的小姑娘

    国内童话:钓上天的小姑娘

    一篇好的童话,具备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深沉的哲理有趣的故事诗样的语言五个要素。《偷梦的妖精》获1989年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童话组二等奖,《少年文艺》1989年好作品奖;《阿雪的世界》获《儿童时代》1981年童话征文优秀作品奖;《绿门》获全国儿童短篇科幻小说优秀作品奖;《看不见的油画》列入重庆出版社王泉根主编《中国最美的童话》;《飞的花》列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伴随几代人成长的中国经典童话》;《国内童话:钓上天的小姑娘》和《偷梦的妖精》中其他一些作品列入内地和台湾地区许多选集。
  • 瀛海录之芙蓉花开

    瀛海录之芙蓉花开

    定北侯府二小姐玉似潇重生归来,仍改不了只看脸的臭毛病。可她喜欢的是棱角分明的爷们儿类型,却不想莫名其妙被太后赐婚给了长的跟个女人还阴阳怪气的孟三。好在她和姐姐一道重生这一世,为了改变全家惨死的命运,必须要保住同样在前世被灭门的滕王府孟家,便打定主意到时候以此要挟孟三悔婚,只可惜......十年后的玉似潇——真香。
  • 文娱从综艺开始

    文娱从综艺开始

    新书:我开发了一个武侠世界——重活一世,方景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中参加变形计,那个被广大网友称为富人的游戏,穷人却当真的节目,重点是自己居然是穷的一方……群号:950247232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唐朝东游记

    唐朝东游记

    一起出去逛逛,旅游一番如何?好啊,往哪里去?向东。
  • 我家住在七侠镇

    我家住在七侠镇

    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同福客栈,你梦想中的理想港湾,本店正在举行月末大酬宾,凭帅脸可享受8至5折优惠。还等什么?快上车,帅比作者带你飞……
  • 全球战武

    全球战武

    凶兽入侵,妖魔横行,全球战武。战争一触即发,局势岌岌可危。且看方奇,手刃凶兽,保护地球,热血沸腾。
  • 找到你了

    找到你了

    宁洛第一次以某人为原型写下一部小说的时候,却那么凑巧被发现。当某人看见小说里面荒诞情节的那一刻,便注定宁洛逃不掉。她百般掩饰她就是那个作者,他各种试探怀疑,最后逮住她的那一刻。“你写了,难道就不需要负责吗?”“怎么……负责”。
  • 余生的执着都给你

    余生的执着都给你

    肖安是一名小有名气的设计师,她曾经暗恋过一个男生七年。谁都不信,肖安曾经是个学渣,但她暗恋的那个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学霸,所以,肖安为了能和他齐平,央求妈妈报各种补习班提高成绩,那几年是肖安最开心也最煎熬的几年。那个他学习好,人也好,他并不高冷,再加上长得帅,所以深得班里女生的喜爱。后来肖安上了大学,成功的和他在一座城市,一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