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1000000009

第9章 《孙子兵法》(2)

12.《火攻篇》

《火攻篇》论述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等问题。孙武认为,火攻有五种形式:“火人”,焚烧敌军的营寨、人马;“火积”,焚烧敌军的粮草积蓄;“火辎”,焚烧敌军辎重;“火库”,焚烧敌军的军需库房;“火队”,焚烧敌人的行军队伍。这五种火攻方法必须变化运用,我军可以掌握,敌军也可以掌握,应该注意防备。火攻要有人员、物资准备,要选好气候条件,实施火攻还必须和士兵的进攻互相配合,这样才能发挥火攻的作用,达到夺取胜利的目的。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所以明主应慎战,要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13.《间篇》

论述间谍的意义、种类和使用方法。孙武十分重视间谍的作用,认为它是作战取胜的一个关键,要做到“知彼”,就要用间。孙武把间谍分为五种:因间,即利用和收买敌方境内的普通间谍;内间,收买敌方官吏而形成的间谍;反间,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效力;死间,是了解我方虚假情报后潜入敌境,又为敌人发现和捕获,供出假情报而被敌人斩杀的间谍;生间,是我方派到敌国收集情报后可以回来报告的间谍。在“五间”当中,反间最为重要,待遇也最优厚。

(三)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十三篇,运用“舍事而言理”的叙述方法,把用兵中的各个方面、各个枢纽,陈述得精密而周全,构筑了一个精美恢弘的兵学体系,饱含丰富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影响了后世兵学发展的方向,在传统兵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安国全军”的慎战思想

《孙子兵法》首篇《计篇》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不要轻启战端。为此,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但“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所以要积极备战,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战争指导者战前要认真比较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做到“未战而庙算胜”;要不惜重金使用间谍,以充分掌握敌情;要积极备战,“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要创造有利的战场态势,“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等等。正是出于慎战的考虑,孙子告诫:“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怪而致战。”

2.“兵贵胜,不贵久”的战争指导思想

孙武认为,兵事与经济关系密切,兵事要以充足的物质保障为基本条件。“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即土地大小决定物产多少,决定士卒数量,决定实力对比,决定胜利的可能性。孙武指出,出动十万军队作战,就需要“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加上粮饷、武器等各种费用,“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如此大的消耗,需要强大的物质保障,否则“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所以“兵贵胜,不贵久”,进行战争应力求速战速决。孙武还认为,欲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重视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也就是说,国家大政要在使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上下同心同德,这样在战争中民众就可以为国君去死,而不怕危险。

3.令文齐武的治军思想

孙武认为“士卒孰练”、“兵众孰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两个基本因素,提出在军队建设上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既要“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又要“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文武并用,恩威并施,不可偏废。孙武治军理论的核心是“令之以文,齐之以式”。对于军队,孙武要求做到“与上同意”、“上下同欲”、“与众相得”、“齐勇若一”等,认为唯其如此,才能维持军队内部的团结和步调一致。他还十分重视将帅的选拔和任用,认为“将者,国之辅也”,将帅是“生民之司命”,是国家“安危之主也”,一个“知兵之将”,必须“智信仁勇严”五德皆备,还要“知天知地”、“通于九变”,在品德上要“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他还特别指出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房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必须避免。

4.“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在战略上,孙武主张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提出“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也就是说,百战百胜,并不是好中最好的,不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好中最好的。究其实质,就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通过“伐谋”、“伐交”等一系列非军事手段使敌人屈服。孙武认为,善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不用直接交战,一定要用全胜的计谋争胜于天下,即“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这种全胜战略思想,构成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用兵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

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胜规律

孙武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他指出,只有知彼知己,在战争中才不会有危险。做到“知彼知己”,首先要预知胜利的方法,即“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其次,要知彼,主要靠用间来做到,用间为“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即知彼是军队行动的依靠。而“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即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去取得,不可用过去相似的事情作类比,也不可用观察日月星辰运行位置去占卜,一定要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去获得。做到知己知彼,就可以“先胜而后求战”。

6.重谋尚诈的谋略思想

(1)庙算制胜

孙武强调胜败取决于“庙算之多少”,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败见矣”。庙算就是要在战前详细测估各种主客观条件,多方面比较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与劣势,具体要做到“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开战前计算得高明即“算无遗策”就战之必胜,计算得不高明(或估计错误,或顾此失彼)就战之必败。

(2)避实击虚孙武以虚实理论为作战原则,并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虚实。虚实的含义广泛,包括构成战斗力的各种因素,如兵力的优劣、众寡、强弱、分合;部队的劳逸、饥饱、治乱;部署的严松、坚瑕;士气的高低;心理的勇怯;处境的安危、险易、利害,等等。孙武指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他认为,将领要正确运用谋略,巧妙地调动敌人,造成决战战场上我实敌虚的态势,从而达到以实击虚、胜于易胜的目的。

(3)诡道制胜

孙武认为“兵者,诡道也”,用兵打仗应以诡诈为原则。用兵打仗本身就是一种诡诈行动,它的使用范围涉及到了战争的全部实施过程。战前要用欺骗的方法迷惑敌人,达到实施己方作战计划的目的。对此,孙武提出“诡道十二法”。他说:“故能而示之下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职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诡道的应用,在于通过隐蔽自己真正的企图来造成敌方的错觉和失误,我方却能够顺利地实施战略战术部署和用兵计划。对此孙武总结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四)地位和影响

《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军事学专著,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孙子兵法》寓意精邃、论理精微,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亲自整理前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简明的“略解”,在《孙子序》中他赞扬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宋代《武经七书》中,《孙子兵法》列居第一,充分说明了它兵学经典的地位。明代的茅元仪在其编撰的《武备志》中高度评价:“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早在唐代,《孙子兵法》便传入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等国,并出现了不少注疏之作。1772年,法文版《孙子兵法》在巴黎出版,开始了在西方的传播。时至今日,《孙子兵法》一书已以近3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近现代的战争使用许多新式武器,与古代战争的条件大不相同,但《孙子兵法》所论述的战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都没有因战争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仍然受到军事家们的普遍推崇。除了在军事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外,《孙子兵法》中的很多思想、原则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体育竞赛等诸多领域,尤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和日本的许多大公司都把《孙子》作为培训企业经理人员和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必读教材。美国管理学家乔治在《管理思想史》中说:“你若想成为管理人才,必须读《孙子兵法》。”在现代社会中,《孙子兵法》仍然熠熠生辉,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同类推荐
  • 考古发现

    考古发现

    本书站在科学的立场,以考古发掘为依据,以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为分界点,对世界考古的重大发现进行生动传神的解说,力求重新再现历史文明,再次演绎古老传说,帮助人们揭开了地下沉睡千年的秘密。阅读本书,读者即可重读先人的思想,透视发达的古代文明,又可收获到心灵的愉悦与知识的富足。
  •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华丽血时代两晋南北朝人的另类历史

    中华盛世的胎动期——两晋南北朝的华丽血时代如果能有部历史回放机,我们按“返回”键,搜索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的历史,肯定会在这315年间中华历史上称作“两晋南北朝”的时间段上发现许许多多惊心动魄、叹为观止而又骇人心目、荒诞离奇的“场景”。场景一: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国一统天下,飘飘然之余,这位…
  • 三国大航海

    三国大航海

    李宗吾云,刘备厚,曹操黑,孙权又厚又黑。面对这个又厚又黑的叔叔,作为孙策的独子,孙绍表示压力很大。他隐忍,他藏拙,可是无数的牵挂让他无法独善其身,超出时代的眼界让他无法遮掩自己的光芒,没有实力就没有尊严,面对厚黑叔的步步紧逼,孙绍拍案而起,誓与厚黑叔战斗到底。东风吹,战鼓擂,要比厚黑谁怕谁?水密舱,螺旋浆,本来就领先世界的大汉水师如虎添翼,纵横四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国际反法西斯的大好局势与日本投降(1944年1月—1945年8月)

    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国际反法西斯的大好局势与日本投降(1944年1月—1945年8月)

    四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由著名抗战史权威学者张宪文教授领衔,组织民国史中心集体编写,洋洋百万言,完整叙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14年抗战的烽火历史,编织了一幅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抗战图卷,是一部全面系统、客观科学的抗战史巨作。《中国抗日战争史》第四卷时间跨度为1944年1月—1945年8月。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之际,转而在中国大陆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攻势——“一号作战”。洛阳守城战、四守长沙、衡阳鏖战、反攻缅北滇西作战……1944年战局的发展给中日两国都带来了至关重大的影响。1944年春至1945年夏,敌后战场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局部反攻,予敌沉重打击。与此同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末日的到来。
  • 三国之群雄逐鹿

    三国之群雄逐鹿

    他,穿越至三国成为八岁孩童被童渊收养,与赵云,张任和张绣称兄道弟,于洛阳凭借卓越的见识获得蔡邕赏识,并成为蔡邕的门生,在虎牢关之战与吕奉先大战两百个回合,从此声名鹊起。他麾下谋士猛将无数,能与当世枭雄曹操一较高下。他终将成为统一天下的帝王,且看李元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热门推荐
  • 迷失大陆之起源

    迷失大陆之起源

    一款游戏竟然关系地球文明的命运?一位贪图安逸的少年莫名成为知名私立女校的队长,踏上了一条光怪陆离的道路。千年宿命,恩怨情仇,少年该如何抉择?
  • 台湾政党政治发展史

    台湾政党政治发展史

    本书以时间为线,分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八九十年代、二十一世纪初五个时期分别论述了国民党退台之后台湾政党政治演变的进程,对每个时期台湾政党政治展现的主要特点、发展变化的原因、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做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对于了解台湾今天的政治现状以及预测台湾政党政治的发展趋势都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 绝色傲骨女子:相思焚城

    绝色傲骨女子:相思焚城

    宁若自小父母双亡,为躲避婚约而立下誓约——一年为期,身无分文游历江湖。期间,易容改貌偶遇翩翩公子简宁枫,心生爱慕却被伤透了心。幸得温润如玉的天下第一公子沈昱照顾,并一同经历了三个美人悬疑故事——花神祭,雪不渡,不死鸟。三卷故事,每一个都动人心魄,暗藏杀机与秘密,也深埋着最虐最泣血揪心的过往……美人倾国倾城,相思焚心焚骨。宁若与沈昱经历重重险象,次次错过又重逢,深谙彼此心意,不料十年前的青冥宫噩梦来袭,漫天遍野的青蝶缠绕在澹台家,混乱的梦境里,父母死去的真相,宁若辨不清的真假,她与他在明白彼此后是否能走到最后?
  • 邪恶计划:过招美男团

    邪恶计划:过招美男团

    他说:女人是这世界上最麻烦的生物。她说:前面的那个男人在放屁。校园轻松斗,斗智斗勇斗美男。神秘学生会,美男成灾,她悄悄的来,悄悄的走,挥一挥匕首,不留一个活口……
  • 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

    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

    一闪而过的流星、哗哗作响 的潮水、看不到尽头的星空……我们身边这些美妙的 自然现象其实蕴含着奥妙无穷的天文知识。《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适读于10-15岁)》 将把你带进神奇的天文世界,让你知道恐龙为什么会 灭绝,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地球有多少岁了,为什 么月球是个麻土豆,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这些妙 趣横生的天文故事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让 你轻轻松松爱上天文、学会天文。
  • 不能继续挥霍自己

    不能继续挥霍自己

    倾注生平感悟点滴积累汇聚成这全篇经典语录。但求能给迷途大众指点二三个人处世哲学。
  • 妖孽纵横行天下

    妖孽纵横行天下

    “狂歌狂笑狂做神,虚无缥缈非贤人,喜风与竹傲天笑,涅槃重生冲登尊”是什么改变了她的命运,又是什么让他一再沉沦,是命理使然,还是让遭人算计,是陷阱还是魔域...是自己主宰一切还是命运由别人主宰,混沌世界不一样的纠结...
  • 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即使遭遇不幸,我们仍然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要能活着,一切还都可以重新再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问:是以单纯应对社会的复杂,还是将自己也变得复杂起来?是守住一颗平常心,还是野心勃勃、面目全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有傻福”的例子俯拾皆是。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懂得带上智慧行走的人,就是愚蠢的可悲的人。
  • 送安律师

    送安律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忽如晴天忽如雨

    忽如晴天忽如雨

    秦天,商业帝国时代集团的三公子。因为在美国间接把夏晓雨男朋友送进监狱,弄得夏晓雨对秦天恨之入骨。一年后,秦天回国,遇上了刚刚要出国的女流氓夏晓雨。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夏晓雨用惯用手法诬陷秦天非礼自己。因为这一闹,把两人的命运之绳连在了一起。秦天,被夏晓雨误会成美国黑帮成员。秦天也没有反驳,反而以这个身份进入了夏晓雨所就读金马大学,和同学们相处的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