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8900000017

第17章 人性十六 强求公正:整天为自己鸣不平

人人心里都有一根弦,那就是处处谋求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平衡。他们在公平的道路上一路走来,逐渐认识到:就是纯洁而高尚的耶稣,也会遭到许多人的诘难和批评。所以,生活不总是公平的,也许这才是公平。

公正心十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内心充满公平感的人,到处为自己谋求公平,也许你也是其中之一。

公司里,也许抱怨别人与你干的一样多甚至比你少,但工资却拿得比你多。

认为那些著名歌星的收入太高,而自己连房子都买不起,这实在不公平,并因此感到恼火。

认为别人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时总是可以逍遥法外,而你却连一次闯红灯也溜不掉,因此感到十分不公平。

总是说:“我会这样对待你吗?”其实就是希望别人都同你一模一样。

总要报答别人的友善行为。你要是请我吃饭,我也应该回请你,或者至少送你一瓶酒。人们常常认为这样做才是懂礼貌、有教养。然而,这实际上仅仅是保持公平对等的一种做法。

即使自己不愿意,也会出于义务去做爱,因为没有一点合作精神太不近情理。这样,你就不是根据自己在具体情况下的意愿,而是根据公平对等的原则而生活。

对任何事情都要求前后一致、始终如一。爱默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味愚蠢地要求始终如一,是心胸狭隘者的弊病之一。”倘若你坚持始终如一地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就很可能属于心胸狭隘的一类人。

在争论时,非要辩出个明确的结论:胜利的一方就是正确的,失败的一方则应承认错误。

以“不公平”的论据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你昨晚出去了,今晚让我等在家里就太不公平了。”要是对方不接受你的意见,就愤愤不平。

做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带孩子上街玩、周末去父母那儿做客或给邻居帮忙),因为你担心不这样做会对孩子、父母或邻居太不公平了。其实,不要将一切问题都归罪于不公平的现象。应该客观地考虑一下你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适当的决定。

认为“如果他能这样做,我也可以这样做”,用别人的行为来为自己辩解。你可能用这种误区性理由解释自己的作弊、偷窃、轻佻、欺诈、迟到等不符合你的价值观念的行为。例如,在公路上开车时,一辆车把你挤到了路边,你也要去挤他一下;一个开慢车的人在前面挡了你的路,你也要赶上去挡他一下;迎面来车开着大灯晃了你的眼,你也要打开自己的大灯。实际上,你是因为别人违反了你的公正观念,而在拿自己的性命赌气。这就是在孩子们中间经常出现的“他打了我,所以我要打他”的做法,而孩子们则是在多次见到父母的类似行为之后才学会这样做的。

每每收到礼品,都要回赠对方一件价值相当的东西,甚至加倍报答。坚持在各方面与别人保持对等,而不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事物毕竟应该是公平对等的。”

上面就是我们在“公平”之路上可以见到的一些具体情形。在这里,你同身边的人都多少会受到一些震动,因为你们头脑中有一种完全不现实的概念:一切都必须是公平合理的。

生活不总是公平的

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经常可以听到有人如此发泄:“这简直太不公平!”——这是一种比较常见但又十分消极的抱怨。当你感到某件事不太公平时,必然会把自己同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进行比较。你可能会想:

“既然他们能做,我也能做。”

“你比我得到的多,这就不公平。”

“我没有那样做,你为什么可以那样做?”

……

强求公平是一种注重外部环境的表现,也是一种避而不管自己生活的办法。你可以确定自己的切实目标,着手为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具体步骤,不必顾忌不公平的现象,也无需考虑其他人的行为和思想。事实上,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别人的境遇如果比你好,那你无论怎样抱怨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境遇。你应该避免总是提及别人,不要总是拿望远镜瞄准别人。有些人工作不多,报酬却很高;有些人能力不如你强,却因受宠而得到晋升;不管你怎样不愿意,你的妻子和孩子依然会以不同于你的方式行事。然而,你只要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不去同别人比来比去,就不会因周围的不平等现象而烦恼。各种误区性的行为都有一个相同的心理根源——他们把别人的行为看得更加重要。如果你总是说:“他能做,我也可以做。”那你就是在根据别人的标准生活,你就永远不可能开创自己的生活。

生活不总是公平的。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确是实情。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为了自己或为他人感到遗憾,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总会公平的。其实不然,现在不会总是公平,将来也不会。

承认生活中充满着不公平这一事实的一个好处便是:它激励我们去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伤感。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承认这一事实也会让我们不再为他人遗憾。每个人在成长、面对现实、做种种决定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难题,每个人都有感到成了牺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承认生活并不总是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变整个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而怜悯自然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失败主义的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比现在更糟。但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会对他人也对自己怀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种由衷的情感,所到之处都会散发出充满爱意的仁慈。当你发现自己在思考世界上的种种不公正时,可要提醒自己这一基本的事实。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它会将你从自我怜悯中拉出来,采取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总之,我们承认生活是不平等的客观事实,并不意味着一切消极的开始,正因为我们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才能放平心态,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定位。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可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许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面对不公平的批评

1929年,美国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教育界的大事,美国各地的学者都赶到芝加哥去看热闹。在几年之前,有个名叶罗勃·郝金斯的年轻人,半工半读地从耶鲁大学毕业,当过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师和卖成衣的售货员。现在,只经过了八年,他就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他有多大?三十岁!真叫人难以相信。老一辈的教育人士都大摇其头,人们对他的批评就像山崩落石一样一齐打在这位“神童”的头上,说他这样,说他那样——太年轻了,经验不够——说他的教育观念很不成熟,甚至各大报纸也参加了攻击。

在罗勃·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个天早上我看见报上的社论攻击你的儿子,真把我吓坏了。”

“不错,”郝金斯的父亲回答说,“话说得很凶。可是请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了的狗。”

不错,这只狗愈重要,踢它的人愈能够感到满足。后来成为英王爱德华八世的温莎王子(即温莎公爵),他的屁股也被人狠狠地踢过。当时他在达特莫斯学院读书——这个学校相当于美国安那波里市的海军军官学校。温莎王子那时候才十四岁,有一天,一位海军军官发现他在哭,就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起先不肯说,可是终于说了真话:他被学校的学生踢了。指挥官把所有的学生召集起来,向他们解释王子并没有告状,可是他想晓得为什么这些人要这样虐待温莎王子。

大家推诿拖延支吾了半天之后,终于承认说:等他们自己将来成了皇家海军的指挥官或舰长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够告诉人家,自己曾经踢过国王的屁股。

所以,如果你被批评,请记住,那是因为批评你会给他一种重要感,这也说明你是有成就,而且是引人注意的。很多人凭借指责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来得到满足感。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我曾收到一封一位女士批评救世军创办人威廉·布斯将军的信,因为我在广播节目中曾赞扬布斯将军,这位女士就写信告诉我,布斯将军曾经将救助穷人的800万美元纳入私囊。这种指控当然是极为荒谬的。不过这女士的目的也不是想找出真理,她只想攻击比她优越得多的人。我把她的信丢入废纸篓,很庆幸没有娶到像她这样的女人。她的信不能影响我对布斯将军的看法,倒是让我认识了她的人格。”

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而得意。”

如果我们为了不合理的批评而烦恼时,以下是理性面对的最重要的原则:不合理的批评往往是掩饰了的赞美,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

当受到不公平的批评时,记住:“就是纯洁而崇高的耶稣,也会遭到许多人的诘难和批评。”也许,但丁的那句名言,最能代表明智的做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同类推荐
  •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一书对中国自古以来有关智谋韬略的经典历史案例和著名故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甄选了数百个最具典型性的智谋故事,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中华谋略文化的全貌,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在治国理政、行军打仗、外交谈判、应对危难及处世交往等方面的智慧与谋略。希望本书不仅能成为读者增长智谋的参考书,更能成为读者在实践中运用智谋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书。
  • 感动学生的名人奋斗故事

    感动学生的名人奋斗故事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名人的殿堂中我们必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学习他们高贵的品质和性格,汲取他们成功的经验以成就自我。智者善于借力打力,愚者只会望洋兴叹。在名人面前,你一旦摆正了心态,从妒火和失落中解放出自己,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大步一个偶像可以影响一生,一种思想可以影响一生。这关键在于:你如何读懂思想,如何理解偶像。请一起走入影响人类的世界巨匠的奋斗人生,把他们变成成功的优秀榜样,激活自己增长更多获得成功的能量。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效能定律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效能定律

    百余年来有层出不穷的企业管理理论。尽管纷繁,最终却只围绕一个问题:效能!“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做最多最好的事情?”本书告诉你最终答案。精心选取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条效能定律,结合理论,详细地介绍运用效能定律的成功亮点,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创新,收获。
  • 哈佛:名校是怎样炼成的

    哈佛:名校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采用哈佛式案例分析的方法,力图回答广大读者心中的诸多疑问,如:哈佛如何培养世界精英人才?哈佛的财力为什么富可敌国?
  • 生活工作好口才

    生活工作好口才

    成功学家研究发现,在众多的成功因素中,口才举足轻重。现代社会离不开交际,可以说,没有一副好口才办什么事都难以得心应手。《生活工作好口才》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对应用口才进行了较为系统和详尽的解说与应用点拨,是提高口才综合素质和锻炼各方面口才的好助手。
热门推荐
  • 执掌神秘

    执掌神秘

    被主神选召,一次无限后迎来的是穿越?沼泽丛林,肉虫列车, 疯狂小镇, 一次次任务冲击着仅剩的理智。穿越后的世界也不再是电子科技。蒸汽。 机械。炼金。发条装置。斯特林发动机。偌大的浮空艇,横行的钢铁巨轮,工业世纪的蒸汽列车,还有一条条空轨,古怪的机械城,生物与炼金高塔...再来一次的话...还是选择穿越吧。摇晃着某瓶药剂,宋维轻声道。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封神飞仙录

    封神飞仙录

    洞房花烛之夜,命丧黄泉,是判官的失误还是一场阴谋?破风山上神秘胎石引发各方风云涌动,到底谁能笑到最后?看小小土地,逆转乾坤,从最弱小的阴神一步一步最终站到三界的至高点!
  • 孽债

    孽债

    若不是老婆来了那个莫名其妙的电话,徐城西今晚是横着还是竖着走进家都不好说。徐城西和公司的两个副总正在魅力大酒店陪着对自己有用的高官喝得兴致勃勃。按说包间里开着空调,就算是在酷暑,也不至于大汗淋漓。可是,他今天高兴,市里那个让几大家建筑公司馋得红了眼的广电大厦让他给拿下来了。他一改往日的沉稳,边喝边大声嚷:“喝!今天哪个要是清醒着回家就不够朋友!”一仰脖,一大杯啤酒进了肚。手机响了。
  • 夏凌异世记

    夏凌异世记

    夏凌因为一道闪电莫名到了凌天大陆,还有一个系统。夏凌本以为日子就这样了,但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 吃货联盟的恐龙牧场

    吃货联盟的恐龙牧场

    阿雷是瑞亚星舰三号大陆上的045号肉联厂的普通年轻工人,当肉联厂发生恐龙暴动时,他用大口径猎枪轰翻了两头挡路的恐龙,然后爬过恐龙的尸体,往工厂深处的飞船发射井跑去。可惜他晚了一步,发射井里的六艘飞船都已经升空,只留下浓烟弥漫的空井……阿雷破口大骂那些没义气的同事,然而生产线被破坏的坍塌声淹没了他那不堪入耳的斥骂,一头体长五米多的恐龙突然跳到了他面前!阿雷举枪射击,不料恐龙非常灵活地避开了他的枪口,咆哮的子弹打穿一根冷却管,哗啦啦的液氮喷洒着白雾倾泻而出,恐龙的动作因此慢了下来。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英模篇1

    本书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自1950年至2013年国务院授予的航空工业历次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及部分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同时,列入党中央、国务院14次表彰大会之一的全国科技大会表彰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也一并收入,共计l38位的生平、工作业绩与突出贡献。真实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本书内容翔实、内容丰富,实为记录航空英模的全面生动的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注中国航空工业的人员阅读。
  • 诸天万界之最强掌门系统

    诸天万界之最强掌门系统

    穿越了?还有一个掌门系统!看我当任掌门,带领门成为史上最强门派,不对!容我一看,我草!我的门派怎么这么多绝色少女,还全是门下弟子!好吧,我就勉为其难收了你们吧!我的门派,圣人遍地走,准圣不如看门狗!
  • 夺爱99次:周少追妻忙

    夺爱99次:周少追妻忙

    “这么多年了你的琴艺还是这么好。”“嗯,这么多年了我还爱你。”一个纷乱复杂的社会,一段虐心的爱情故事。我们不停的寻找最干净的地方,找了半生才发现。他才是自己的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蓱沙王五愿经

    佛说蓱沙王五愿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