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7400000002

第2章 “中国的月亮”曾经也很圆啊(1)

一 三纲五常 齐家治国

自《诗经·大雅》集录“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八字,中国作为地域、文明与民族共同体之称谓,已逾五千载。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即以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计,距今也有近三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

与世界上那些差不多与中华文明同时出现、也曾辉煌一时的古老文明(如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等)的发祥地相比,后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相继在历史长河中崩溃、沦亡,早已烟消云散,面目全非,如今多为盐碱泛滥、流沙纵横的不毛之地,成了野骆驼、黄羊的乐园。现在的印度、埃及,以及在原巴比伦那块土地上建立的伊拉克等国家,与古代的印度、埃及、巴比伦亦早不是一回事了。它们留下的只是一些断垣残壁,陈迹往事,供旅游者登临凭吊,发思古之幽情。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华文明却绵延不绝,穿过盛唐残色,大宋遗影,晚清暮钟,抗战血海——肝胆依热,精魂犹存,至今仍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由此,便带来一个问题:同样频繁遭受外族入侵,同样经受了无数社会动乱、兵燹,为什么只有中国没有走上这条万劫不复之路呢?

要回答这问题,先不得不归功于中国悠久而独特的传统文化,以及由它凝聚起来的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东方,创造出传承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除了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重要的是有其不可或缺的、坚实的思想基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之所在。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价值体系,是世界三大思想传统之一。它既不同于注重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古希腊思想传统;也不同于注重人与神之间关系的古印度思想传统。中国的思想传统,尽管也有“自然之道”、“终极关怀”等内容,但它更注重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指向人之所以为人的“做人之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的最大成就,在于通过运思与传习,寻找个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正确位置,从而能在环境与命运的各种变化与挑战前,做出相对从容、正确的应对,并努力保持心理上的淡定与平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的最终目的,在于个人精神人格和道德人格的自我树立与自我完成。正因为如此,人们常把这一思想传统称为人生哲学,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安身立命之学”。

中国早期奉行“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其后,随着春秋时期的官学垄断地位被打破,思想学术回到了民间,私人聚徒讲学、著书立说的风气日渐兴盛起来,哲人辈出和学派林立的时代来临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时代,兴起了诸子百家之学。在这基础上,“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统一文字,统一历法,统一思想,实行强有力的法家思想。汉初统治者起初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对消除秦政之蔽,恢复社会生产,安定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造成西汉王朝在内外政策上的姑息妥协,由此产生了许多不良后果。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国力的增强,黄老之学已不适应西汉政府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于是,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用儒家思想取代黄老之学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诏举贤良对策,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就是历史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来历。

经过汉武帝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将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作为统治思想的重大转折。从此,儒家经学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国学”,标志着中国封建时代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使得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制度因此得以建立起来,进而也使得中国封建时代的文官制度得以确立;也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第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的完成。

汉武帝时期建立的这种思想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就是“三纲五常”。

所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这两个名词,来源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则源于孔子。孔子早就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之后,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在孔孟的伦理学说基础上,董仲舒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他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三种关系最重要,符合阴阳之道,是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其中,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崇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下的地位。从此,董仲舒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将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按照现在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识“三纲”:即“君为臣纲”,讲的是政权;“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讲的是族权。在这里,国家是家庭的扩大,家庭是国家的缩影;国君不仅是国家的元首,而且还是全社会最大的“族长”。他既掌握国家的政权,又主宰家族的族权,使得天下的百姓除必须遵守国法外,还必须遵守宗法、家法。有了这种价值观念,人们就可利用亲族血缘关系而将“家”当成“国”来管理,从而出现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君父同伦”、“忠孝相通”、“事君不忠,非孝也;以孝事君,则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以及地方官是百姓的“父母官”等种种说法,行为中要求君国利益高于一切,在国家有难时,势必抛小家而顾大家,甚至毁家纾难;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势必首先考虑为国尽忠。这无疑加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族的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在他看来,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这是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坚持实施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从汉朝起,“三纲五常”价值体系,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多年来超稳定结构的超稳定理论,并为历代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同时,它作为专制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在家国一体的思想指导下,又被民间的宗族、家族、家庭尊奉,写入族谱、家谱、家训中,它是芸芸众生心中的莲花宝座、千年古刹,大观园里贾宝玉脖子上片刻不可摘去的那块通灵宝玉,亦是开封府里王朝、马汉手里拎的那把亮闪闪的虎头铡,在规范、整肃人们思想、行为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一直濡染、锻造着中国人的国民性。

不可否认,三纲五常也有其负面、消极的作用,如从维系专制统治、压抑人们正常的自然欲求,到提倡男尊女卑、主张等级制等。但是,在建立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道德、构建人际关系准则、树立理想信仰方面,它确实是一块饱经风浪、弹压颠簸的压舱石。

在中国古代,“三纲五常”这个价值体系的核心之外,还衍生了一些盘曲的虬枝,从不同的角度、层次,丰富了这个历经风霜、古色苍然的主干。

例如“立德、立功、立言”。这来源于《左传》,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价值,最高层次为道德方面树立榜样,第二层次为国家建立功勋,第三层次为传播思想学说;只要实现其中一项,此人所建立的功德便如北斗七星,即使时光流逝千年万载,也不会被废弃、湮灭,这就叫永垂不朽!毫无疑问,这是激励人们积德行善、建功立业、著书立说,形成高尚进取、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念。

又如“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来源于《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传播美德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要将家管理好的人,先要修养自我;要修养自我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完善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了,然后家庭管理有序;家庭管理好了,然后国家安定;国家安定了,天下也就平定了。

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尊崇的人生律令。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几千年来成为无数读书人的最高人生理想。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成就者少,失望者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座右铭。因此,“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彼此补充,互为激荡,对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产生了悠久而深远的影响。

此外,还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中秉持的嵚崎器宇、蕴含的冰雪气节与爱国主义情操,熏染、教化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成为他们的人生信条与行为准则,鼓舞、激励他们“学好文武艺,货于帝王家”,为国为民建功立业;其中,涌现了许多倚天照海、风姿朗出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他们或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或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壮烈,其感天地、泣鬼神的英勇事迹,至今在遍及全球的华人社会里耳熟能详——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楚怀王后受小人挑拨,疏远屈原,终将其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攻破楚国国都,屈原对前途顿感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投汨罗江自杀。死前留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长吁浩叹,至今还在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廊上萦绕不散。

汉朝的苏武,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名士。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准备出兵攻打匈奴,匈奴却派使者来求和。汉武帝为回应匈奴,特派中郎将苏武手持旌节出使匈奴。匈奴单于却背信弃义,扣押苏武,并逼迫苏武投降。起初将苏武幽禁在大窖中,他饥渴难忍,以雪和旃毛为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苏武仍然不为所动,在荒寒飞雪里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坚持十几年,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私忠诚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永远被后世景仰。

颜真卿是著名书法家,亦是一位值得人们崇敬的爱国节义之士。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胡人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他联络堂兄颜杲卿起兵抵抗。德宗兴元元年(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颜真卿虽年过古稀,不计个人安危,前往劝谕,结果被李希烈拘禁。他被拘后,不为威胁利诱所动,凛然呵斥李希烈叛乱行径,结果不幸遇难。半年后,李希烈被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护送回京。德宗皇帝下诏举国悼念,并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一生为:“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岳飞与文天祥是宋朝两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岳飞从小就牢记母亲勉励他“精忠报国”的教诲,英勇抗金,写下了“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壮丽诗篇,以及“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的名言。他率兵收复黄河流域大片国土,并准备直捣金兵老巢——黄龙府。但在昏君、奸臣的陷害下,岳飞功亏一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宋元之交的宰相文天祥,有“浩然之气”,在民族危难之际,他投笔从戎,英勇抗元,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他的队伍弹尽粮绝为元军所败,他本人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在缧绁大都(今北京)的3年里,他经受了残酷的肉体折磨,抵御了诱人的高官厚禄,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1月9日在柴市被害,时年47岁。在他的囚禁地、后人辟为北京文丞相祠的庭院内,至今仍存一株传说是他手植的枣树,虽老态龙钟,却枝繁叶茂,金秋时节还能结出累累果实,且枝干向南自然倾斜,大约与地面成45度角。站在这北方的枣树下,参观者们莫不以为它深情留住的,是文天祥那一片至死不忘南方故国的魂魄。

明朝末年,清兵铁蹄南下,“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可谓赤地千里,流血漂杵,但当地民众坚持抗清,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其中白衣少年夏完淳,不仅英勇投身抗清战斗,还喋血写下多首诗词,抒发了他“今生已矣,来世为期”的冲天豪情及“家国之仇未报”的遗恨。他被俘后深知死期将临,再也无法报答母爱,又在狱中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狱中上母书》。夏完淳就义于南京西市,临刑时,他立而不跪,神色不变,刽子手战战兢兢,不敢正视,过了很久,才持刀从喉间断之而绝。

若说天下板荡之时,英雄豪杰之身,还不足以说明一般常态下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信条,那么,我们还可看看承平年月里诸多民间人士的情况。

乡镇乃社会的基层,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社区。乡镇志,乃地方志书的一个品种。它与基本奉命官修的省、府、州、县志不同,多系私人撰修,可以说是地方乡绅自治思想之产物。根据当时的官员管理制度,官员退休后,原则上都必须回到原籍。加上本地原有的绅士,明清时期各乡镇聚集了不少地方乡绅,他们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一个社会阶层,他们的状况及其活动,在各地的乡镇志中皆有具体而详细的记载。

明清地方乡绅,多愿参与或主持地方事务。如清道光《白蒲镇志》载乡绅标榜:“出而羽仪皇路,处而矜式乡闾”。大意为:如做官,则为朝廷尽职;如回乡,则以身作则,应为百姓表率。明隆庆《桃源志》表白乡绅之愿曰:“夫天下之大,责在天下;一郡之广,责在一郡;独是一乡之间,宁无有任一乡之责者?!”明确表示老骥伏枥,余热不息,愿为地方发展殚精竭虑。

事实上,他们就是如此做的。

如敦风厉俗,维护治安。盘龙镇士绅在清光绪《盘龙镇志》中呼吁:“迩年富家渐涉浮华,即贫民亦习游惰,所当仿《蓝田吕氏乡约》例,为训俗型方针也”。提出制订民规乡约,加强对百姓的教育、管束。马陆士绅则对当地治安十分留意,清嘉庆《马陆志》载:“市井恶少呼朋聚饮,习为拳勇,流为打行,……更有黠者,鼓簧起衅,煽惑生波,滋扰良善,此讼端所以难息也。是所望于司风化者,提撕而警觉焉。”希望地方政府重视当地社会治安,整治流氓团伙。

同类推荐
  •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与魔鬼作斗争: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

    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三个人都被卷进了一个毁灭性的激情旋涡中,过早地终结于可怕的精神错乱、致命的感官迷醉以及疯狂或自杀中。他们与时代毫无联系,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如流星般闪耀着短短的光芒迅疾地冲迸了他们的使命的暗夜。他们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几乎从不接触现实世界。某种超乎人性的东西作用于他们内心,这种力量超越了他们自身的力量。他们感觉到自己完全陷入了它的控制中:他们不是听命于自己的意志,而是变成了依附奴隶,成为一种更高之力——魔鬼之力下的中魔之人。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这本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试图提供一个正式的定义或完整的答案。作者从哲学的批判性和建设性这两个概念着手,将哲学比喻成一条小溪,自己在溪边看似毫无章法却又条理清晰地漫游,通过对客体本质的讨论,进入因果联系和变化的讨论,接着是目的和道德行为,判断、真理,以及形而上学的最终问题。《哲学九讲》从约翰·洛克、勒内·笛卡尔开始,沿着两位欧洲伟大思想家的足迹,顺着意识与存在这一基本问题,逐层深入,不仅讨论了哲学本身,更对人性进行了探讨,比如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哲学九讲》也高度提炼了学术史上众多知名哲学家的观点,同时提供相关参考原著名称,使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进一步涉猎相关知识。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整体结构严谨合理,体系完整,材料丰富,论证翔实。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作者首先梳理了伯林思想发展的过程和背景及国内外关于伯林思想研究的现状。第二章研究了伯林的历史观,在分析了历史决定论的历史形态和产生根源之后,从决定论与自由选择、决定论与责任两方面批判地研究了伯林的历史决定论。第三章研究了伯林的自由观。作者将马克思与伯林在自由观上的异质性作为比较性研究的讨论平台,首先指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并非伯林首先提出,消除了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误解,进而分析了伯林形成两种自由概念过程中两个阶段(即“自由”与“浪漫”、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自由观念。第四章研究了伯林的价值多元论思想,分别从价值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辩护与背离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的探讨。最后两章分别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如何超越伯林的自由理论。
  •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2017卷

    《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一、二辑)出版以来,受到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认可,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近年来,大陆新儒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学术界对大陆新儒学的研究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为了对大陆新儒家的思想做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及走向做出准确判断和科学定位,我们编辑了《大陆新儒学评论》(第三辑),重点收入2010年至2017年相关领域学者评论大陆新儒家的学术论文、访谈、讲座稿等近30篇。作者主要是方克立、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学者。这些文章或从宏观上对大陆新儒家展开回顾与反思,或对儒学复兴、政治儒学、大陆新儒家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加以专题研讨,客观全面地呈现了学术界近年来有关大陆新儒家的研究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客观现状及基本走向。
热门推荐
  • 还好嫁给你

    还好嫁给你

    唐倩和林东阳从小就被两家父母订下了娃娃亲,但他却不喜欢她,百般刁难她.可唐倩一如既往地对他好,直到他与别人有了孩子才死心,但她成了他表哥的妻.
  • 秋夜闻笛

    秋夜闻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美人殁

    美人殁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墨染:“你有什么心愿吗?”若初:“愿……”天堂无你……
  • 和大佬分手之后

    和大佬分手之后

    乔早月这辈子倒霉的事就是暗恋着唐权赛车队里的许原生,从高一到高三。她曾问过他:“你觉得我什么时候可以谈恋爱?”许原生一眼都没抬,漫不经心的:“起码大学吧。”这一句话她记了三年。大一入学那天她站在许原生面前,鼓足了勇气,“我大一了,可以和哥哥谈恋爱吗?”-然而这场恋爱最终只维持了五个月。医院里,乔早月用冷水洗了把脸,水滴到许原生的鞋子上,她站在他面前,低着脑袋,依然是用了很大的勇气,“分手吧。”他站的端正,掩在发梢下的双眸深谙不明,良久,才艰涩地吞吐出一个字,“好。”-再见面,他成了退役赛车手,她是当红偶像歌手身边的助理。某一天,热情和善的邻居阿姨邀请她到家里做客,刚进门就看到洗完澡出来的许原生。他站在楼梯上,头发潮湿着,眯着眼笑问:“怎么看到哥哥也不打招呼?”
  • 百年过客

    百年过客

    1949年3月,解放前夕,南西县城,土匪作乱,到处烧杀抢掠。一天夜里,李夕家遭土匪抢劫。土匪搜刮尽家中仅有的一点财产。李夕的母亲为夺回一张虎皮褥子,遭土匪毒手去世。李夕的父亲苦熬几年后也随夫人而去。未成年的李夕,送走爷爷,送走娘,又送走爹。在一次次的送别中,从高宅大院的小少爷,变成一无所有到处打杂的流浪儿。后遇到妻子张云华才安稳下来,结婚、工作、生子。度过他传奇、辛劳、幸福的一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有情深不负

    总有情深不负

    【此文没有写完,只有上部,请谨慎选择】她家破人亡,倾城的容颜被大火尽毁,自此,她用冷眼看世界。他父母被害,亲人反目,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光芒,他挣扎惶恐过,却用卓绝的能力再一次征服了世界。他大婚当日,她临盆在即,新娘却不是她。“孩子不是你的。”“可你是我的。”—————————————————男主实力宠爱,女主不傻白甜,怼起人来毫不留情面,容颜一开始就恢复了哈,始终漂漂亮亮的。
  • 超级愿望树

    超级愿望树

    赵鹏,一个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面对残酷的社会,正在举步维艰时,无意间得到了一棵愿望树。随着愿望树不断的茁壮成长,能实现的愿望也越来越惊人。看赵鹏如何利用这棵奇异的愿望树,生出无限创意,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迈向世界的巅峰。本故事轻松搞笑,诙谐幽默。书友群:578010513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