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4100000007

第7章 规矩方圆(1)

一个富于智慧的人总是善于把握自己行为的界限,使自己时刻处于恰如其分的状态。礼就是防止美德转化为恶习的手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原文】

【3.8】子夏问曰:“‘巧笑倩①兮,美目盼②兮,素③以为绚④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⑤也!始可与言《诗》⑥已矣。”

(《八佾第三》)

【注释】

①倩:形容笑的样子。②盼:形容目光流转的样子。③素:原为绘画的底色,这里比喻礼。④绚:绚丽多姿。⑤商:指孔子的弟子子夏。⑥诗:指《诗经》。

【译文】

子夏问孔子:“《诗经》上说‘甜蜜的笑容,流盼的眼神,必须得体且合乎礼仪,方显绚丽多姿。’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道:“这就如同绘画一样,各种颜色必定与底色合理相间,方才文采斐然。”子夏说道:“所谓底色也就如同礼仪对人的作用吗?”孔子一听,欣然叹道:“子夏呀,你悟性很高啊!和你说话我自己也很受启发呀。既然如此,我现在就可以和你开始谈谈《诗经》中高深的道理了。”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是两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上面我们谈到了仁德,这里我们说说礼法的意义。

所以说孔子思想中的仁和礼的精神是不分家的,原因就在于仁德的修养是从内心出发,由爱自己到将心比心,真诚地爱他人、爱万物。这种爱不是盲目将自己具体的爱憎强加于别人或者万物,而是在了解他人和万物生存方式的基础上尊重其选择,包容事物的个性特点,从而实现在共同的宇宙下和谐自然地发展。

《庄子》一书曾经围绕事物的是非、可知与不可知等问题深刻地进行了一番思索。它发现一个问题,即:鹤有着长长的腿,而鸭子腿却很短。究竟谁更好些呢?如果鹤或者鸭子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那么必然会出现争议。因为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准则,并且生活得很好。如果一定要统一起来那就有麻烦了。同样,泥鳅在潮湿的淤泥里十分自在舒服,人去了就不行。鱼在水里自在吧,有吃有喝,马在陆地舒坦吧,奔跑飞驰。掉个位置,你再看看,两个都活不成了。

《庄子》书中同样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弄到一只漂亮的鸟,爱不释手,精心侍候。弄个纯金的笼子养着,每天珍馐美味、甘泉玉露地喂着。结果时间不长,鸟就给折腾死了。可以想象连最某本安静的生活都无法保证,那还活个什么劲啊。甭说鸟,人都受不了!所以说,孔子讲爱人、修养仁德那是要讲究方法的,即应该在充分理解对方的前提下按照适合对方的方式去爱,这才是真正爱到点子上了。否则便是好心办坏事。《易经》中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么如何才能在各正性命的前提下实现仁德呢?这就涉及到礼的精神了。

所谓礼就是人在理解人与万物各正性命的前提下,对人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化。换句话说,就是在知道事物间的联系与区别后,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当一个人真正懂得顺应事物自身的方式去生活后,那么他的行为自然也就是合乎礼法的。仁是从内心情感讲做人的仁道关怀,礼是从人的行为准则上讲仁道关怀的具体合理实现。二者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根据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来判断他的内心道德修养如何,道理就在于此。

我们前面提到的吴起,虽然做人不合格,但却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位名将,很善于统兵打仗。一次作战,敌我双方刚刚摆开阵势,他的一个士兵便非常勇猛地杀出去,提了一个敌人脑袋回来。他满以为会得到封赏,然而吴起却把他杀了。为什么呢?他够勇敢没错,杀敌报国也没错,错就错在不听号令,不守礼法,忘了一个士兵基本的职责,结果就成了乱干。

如果一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即使他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会由于这种盲目的固执狭隘而背离仁德。因为这种盲目固执缺少礼法的约束是无法实现与他人、万物自然地沟通的。而不能与他人、万物相通,不能遵循其各自的生存之道,那必然导致任性胡为。别说实现仁爱之德,就是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从这个角度讲,遵守礼法乃是一个人成长的必要要求。它在于使一个人明确其自身的生命职责,通俗点儿讲,就是随时确定自己的身份,做好本职工作。

孔子和子夏那番对话的深刻含义就在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得当,一幅绘画作品是好还是坏,需要合乎一定的规范,即要得体。一切美好事物的形成都是在发乎情、止乎礼的状态下实现的。可惜,生活中许多人在欲望的支配下,失去了作为一个人应有的自我反思和把持的能力,往往停留于动物本能的冲动上。相当一部分人爱就爱得死去活来,恨就恨得咬牙切齿,喜欢在两极冲动中去感受一种刺激的快感和痛楚,哪里还有美感可言。从这个角度说,还有很多人没有真正认识到人之为人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显示出礼法教养的重要意义。

情感比仪式更重要

【原文】

【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第二》)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八佾第三》)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第一》)

【译文】

孔子说:“人们祭奠的往往是自己的亲人,如果祭奠的不是自己的亲人,那往往是出于谄媚别人、企求福佑的目的。看到符合道义的事情,应挺身而出。否则便是懦弱,没有勇气的表现。”

祭奠祖先的时候,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就像祖先还活在那里一样。不要流于表面形式,敷衍塞责。祭奠神灵也是如此,要有恭敬之心。孔子说:“如果我亲自参加祭礼的话,那么我一定在内心保持恭敬之情。如果我不参加祭礼却让别人代替的话,不管怎么说,还是缺乏恭敬之心,那跟不祭祀是一样的。”

曾子说:“父母去世了,儿女要竭尽哀痛之情,办好丧礼。此外儿女还要按时追祭远祖,表达恭敬之心。这样天长日久,百姓感化其德行,民风自然淳厚。”

孔子一生虽然重视礼仪,但是他最讨厌那种虚情假意的人。那些人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仪表堂堂、八面玲珑、信誓旦旦,却是心怀鬼胎,另有图谋,言行不一的人。在孔子看来,这种不真诚的人所行的礼根本称不上真正的礼。因为真正的礼既不是用来装装样子的道具,也不是用来达到功利目的的手段,它是用来传达人的真实感情的。

当人的情感得到自然合理的表达,实现了与他人、与万物相沟通后,人的善性才会实现,礼才会显现出它的真正意义。那时人才会品味到一种发乎情、止乎礼、自然中道的审美愉悦感,领悟到一种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的责任和使命。从这个角度说,心怀真诚是遵行礼仪的必要前提。

古时人们为父母守孝是一种正常的礼。它有着许多具体的仪式和禁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人们对父母的那种亲情能够顺其自然地体现出来,这就叫尽人之情。如果没有真实情感的投入,那么儿女即便举行声势浩大的仪式,那也不符合真正的礼的精神。可见,孔子讲礼是以情为本的。中国汉代非常重视人的品格修养,尤其重视孝道。

汉代在一个时期里往往由地方官向上级推举地方贤良出来做官,其中推举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行孝道。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一个官员如果自身道德品质很坏的话,那么他才能越大,带来的社会危害也会越大。问题在于汉代官员对人的德行的考察往往流于表面。于是一些不良之徒为了当官便频频跳出来虚设礼法。例如,他们为了借助父母去世的契机来达到他们当官显贵的卑劣目的,便总是要将父母的葬礼搞得极其复杂而隆重。于是一些所谓的孝子出现了。

古人为父母守孝通常也就三年而已,但也有唯利是图的家伙动不动便发誓守个十年、二十年的。通常守孝期间是不许歌舞奏乐取乐以及行房事的,但他们在守孝期间往往熬耐不住,守孝结束后,往往已经是“子孙满堂”。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由此可见,礼在脱离了人的真情表露后,便直接失去了它的存在意义,反而成为一种为小人所利用、发泄私欲的工具。孔子在上面讲的关于丧礼的话,大意就是如此。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往往把交际公关作为一种单独的专业技巧来加以学习和修炼,这种想法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过于看中人们交往中的技巧,却忽视了真诚做人做事的主题。所以,我们每每可以在各种场合下见到那些职业性的微笑和关怀、体贴;年节和各种纪念日里,我们也可以收到各种问候的信函、贺卡。然而我们面对这些花样不断翻新的问候和关怀,却越来越麻木、冷漠。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同样,许多人在婚礼之日,仪式极尽奢华,搞得人疲惫不堪。然而奢侈华丽的典礼却往往成为婚后沉重压力的开端,越是如此,婚姻越是在后期显现出脆弱。只要人们细想一下个中缘由,就会明白原来此前所有的花样都是做给别人看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内容并没有。因此说,没有真情的投入,花样再多,礼仪再周到,也是繁华一梦!因为那并不是真正的礼的精神,仅仅是虚伪、浮华和做作。

有所为有所不为

【原文】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第一》)

【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泰伯第八》)

【译文】

有子说:“行礼贵在顺人情,合于自然,此为先前圣王之道。如果大事小事皆拘泥于礼法的话,则会有所偏废。而如果一味追求顺行人情,不以礼节制的话,也是不可行的。”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想要立身成德的话必须先学《诗经》,这样才懂得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然后还要学习礼法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在雅乐中获得精神的自由愉悦。”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和礼是相互包含的。礼如果没有仁心贯穿其间,便只能是虚礼。仁心不以礼节制,则又不足以成为善,即好心未必办好事。仁和礼的结合则往往就会体现为一种很高的人生智慧,即在生命实践中即时体察天地万物的生存之道,成己、成人、成物,进而实现仁德的理想境界。由此来看,为人既要明礼,为人所应当为之事,不拗人物自然情理,同时又要显露真情,不矫揉造作。当一个人真正发乎情、止乎礼、从容不迫,随心所欲不逾矩,知晓天命,成就仁德后,他也就进入了和乐的、自由的、愉悦的精神境界中。

孔子本人是很喜欢诗的,据说他曾删编《诗经》三百。在孔子看来,诗言志,并且和于礼,正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对人而言,它恰恰体现了情礼的自然中和,顺势而为。

《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首诗细腻地描述了青年男女相恋时的那种心潮起伏、朝思夜想的情景,书写得十分传神。可是我们别忘了,尽管这里面求爱者思慕未得,但他也仅仅是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而已。他既没有抢亲或者无赖般纠缠,也没有抹脖子上吊以死相威胁,更没有肆意污蔑、败坏对方名誉,这种行为就叫发乎情,止乎礼。反观现在,一些人在谈恋爱、处理家庭问题时做法往往失于偏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要么全凭一时冲动,把爱理想化或者干脆不去细想,草率行动,缺乏必要的反思和节制;要么就是功利至上、死要面子。总之是容易偏激,难得中和之道,其结果自然是苦涩不堪。

孔子讲丧礼同样强调子女要体现真情实感。但孔子认为这种对父母去世的哀痛之情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本着适度的原则,不能伤身。这就是合乎礼的要求。因为一旦伤身的话,那就会令父母牵挂,反而违背了孝的精神。所以孔子既反对丧礼大操大办走形式,也反对一味陷溺于整日啼哭,哀伤得不能自拔,以致伤害身体。就现代生活而言,许多人无论是在婚礼节日上,还是在服丧、失意、挫折时,态度都很容易走极端。他们往往在狂喜与悲凄的两极上颠来倒去,缺少合理的节制,这都不合乎正道。因为这仅仅停留在生物的本能欲望发泄上,对人所应当有的反思智慧和成仁的责任还缺乏认识,离仁者心境贯通、自然无争的境界更是相差很远。

中国传统京剧曲目中有一出描写包公秉公执法、有情有义的大戏。大意是说包公查案时发现自己的亲侄子贪赃枉法。若论礼法,当处斩;若论私情,包公自小由嫂子带大,小侄子是大嫂一生的寄托,这里面的亲情关系很深厚,包公应该多加关照才是。要么徇情枉法释放侄子;要么铁面无私,不徇私情。结果包公先铡了亲侄子,再向嫂子请罪陪情。

现在世人多谈论包公的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的一面。可是包公公正廉明并非不尽情理,而是他对自己之情进行了合理约束,这样才能和众人之情相通,从而在社会上立足。所以执法者不是不要通情理,相反他要深通情理,这样才能张弛有度。

所以单纯地强调包公铁面无私的一面是不对的,他是人不是神,礼法也是体现人情的。因此我们还要看到他情深义重的一面,即向嫂子陪情请罪。没有这一环节,那包公也就不会那么可爱、深入民心了。

有钱了并不等于有德行

【原文】

【3.4】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八佾第三》)

【3.17】子贡欲去告朔①之饩羊②。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八佾第三》)

【注释】

①告朔:指用生羊在朔日告祭祖庙,人君在此日听视朝政。 ②饩羊:在行告朔之礼时,所使用的牺牲、祭礼。

【译文】

林放向孔子询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很感慨地说:“你这个问题问的好啊!礼从根本上讲,与其注重奢华的形式,不如节省一点。丧礼与其失于和易,还不如显露真情、哀伤一点好。”

(春秋时期的鲁国自文公开始已经不举行告朔这种古礼了。但是用于告朔之礼的牺牲——羊,还一直保留着。)子贡觉得这样做没必要,礼都已经废除了,还留羊干什么。孔子听了子贡的想法后,很不高兴地说:“子贡呀,你吝惜这只羊,我却更重视告朔之礼。没了羊,更是无从见礼了。”

现在有些人写文章搞艺术越弄越玄。譬如论文越写越是让人看不懂,好像很专业、很高深,其实真弄明白了,道理也不过就是那么一回事。只不过由于他自己理解不到位、表达不出,所以只好拉个架子在上面唬人。其实那些真正的高手是通达、看得开的。他们于生活中随处见功夫,嬉笑怒骂皆是文章,就像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武功高级境界——不必刀剑,以神御气,摘花飞叶皆可伤人。

同类推荐
  • 趣民国

    趣民国

    本书从饮食、穿衣、居住、出行、娱乐、情感等方面,通过有趣的名人故事和社会事件,配以百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现了民国时期的生活,尤其是文人的生活。作者把碎片化的真实故事,进行了有序的组合,每个故事都有主题性,给读者展现了民国时期的代表性服饰、经典菜肴、居住状况、出行方式、娱乐项目、情感特点等,着重表现了民国生活中有趣、风雅、真性情的一面。
  • 大运河传

    大运河传

    大运河的长度是世界运河之首,它纵贯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联结了五大水系。作为一条人工开凿的长河,它见证了春秋、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它曾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经济、文化和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大运河的生命之路曲折漫长,它曾是国家的生命线,维系着封建王朝的兴盛,也浸透着黎民百姓的苦难;它更是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从它由繁华转为衰落的过程中,可以观照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大运河传》挖掘与大运河相关的纷纭史料,站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发展史的高度予以审视、整合,以“时间篇”“空间篇”的结构,完整地勾勒出了大运河两千多年来从开掘到更道的军事史和漕运史。
  •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东方神韵:长白山(文化之美)

    长白山不仅拥有天池、瀑布、温泉、大峡谷、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也是一座资源丰富的自然宝库和底蕴丰厚的文化宝库。其中蕴含着长白山区各族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农耕、渔猎、游牧相结合的物质文化,质朴耐劳、民族交融的民俗文化,拼搏奋斗、开拓创业、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等。
  • 陶唐氏之论

    陶唐氏之论

    《陶唐氏之论》以期实现完善社会管理的目的。从夏商周时期,古代国家管理者都十分重视对人民言论的征集和采纳,专门设立负责采风的官员收集民间歌谣,用做国家对人民心声的倾听,类似于现代社会中对基层的调查研究工作。季札称赞的《唐风》中有一首《蟋蟀》,其情真挚,其思殷切,当称季札之赞美。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热门推荐
  • 首席追妻:总裁前夫,求放过

    首席追妻:总裁前夫,求放过

    三年前,她将一纸离婚协议书甩在他面前,他毫不犹豫的签字离婚。三年后,她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小员工,他却成了雷厉风行的商界帝王,呼风唤雨,无所不能。本以为就此形同陌路,没想到有一天传说中冷酷无情、手段狠厉的钻石单身汉会堵在她门口求复合,小萌宝从后面钻出来,冲着她眨着星星眼喊道:“妈妈。”司乐桀表示一脸懵逼,她什么时候有孩子了?……【男女主身心健康√】【女主不白不绿√】【女主性格不定型√】
  • 法师的极道之旅

    法师的极道之旅

    一个被系统抓了壮丁的十六岁少年在各个世界历经冒险逐渐成长变强的故事===========作者简介废,主要看故事
  • 谍影风云

    谍影风云

    一个平凡普通的公务员,机缘巧合回到了1936年,寻找地下组织,追查日本间谍,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为祖国,为民族的解放与复兴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开始了他传奇的谍海生涯。谍影风云书友1群833528943,谍影风云书友2群879936725谍影风云舵主940510849
  • 傻王的代嫁丑妃

    傻王的代嫁丑妃

    她是西楚国丞相府不受宠的庶女沐心冉,天生丑颜成笑柄,受虐多年含恨终;她是现代的顶级杀手,亦是妙手神医,却因一枚硬币,魂入异世,重生在沐心冉身上,睁开双眼,未及适应,已被塞入花轿代妹出嫁。*新郎是谁?是年仅十三岁便成为天下四公子之一的西楚睿王爷!难不成天上掉馅饼?错错错!曾经的天才王爷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傻王爷。丫的,还奇怪她这个爹不疼娘不在的庶女一朝成凤了,原来是只被拔光了毛的落魄凤凰!靠!姐为一毛硬币舍身忘我,一个偌大的王府竟然给姐吃咸菜稀粥?还有这些比主子还嚣张的狗奴才打哪里来的?老虎不发威,千万别当是病猫;拔毛的凤凰那也是凤凰,岂是尔等小杂碎能欺压的!治恶仆,惩毒妹,进了宫里找皇上,干什么?算账呗!“皇上,这是您十年来欠王府的账!”掏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字。钱有了,奴才听话了,闲来无事捣鼓捣鼓草啊药的…嗯,生活似乎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娘子——”一声软软的呼唤传来。擦!忘了还有个傻王爷夫君没甩掉!*“娘子,我要和你一起。”某男抱着枕头过来。“滚回自己窝去。”某女小脚一踹,某男瞬间滚到床角下。“娘子——”某男从地上爬起来,两眼泪汪地叫道。某女很霸气地吐出一个字:“滚!”“娘子,管家把门锁了。”某男无奈地叹了口气。某女沉默了一会儿,掏出九根金光闪闪的长针,“要在这也行,先让我在你身上扎几针吧。”某男抽了抽嘴角,小心翼翼地瞟了眼她手上耀武扬威的金针,忽的嘴角一扯,笑得好不灿烂,“行!等我把他叫醒,扎完了再换回来。”【简介小白文不小白,请看正文。】
  • 惊悚幻境室

    惊悚幻境室

    这是一个冥神和带着系统穿越的少年拯救世界的正经故事。这里有惊悚的逃生游戏;有惊险的末世危机;有恐怖的恶灵附身;……当地球恐怖游戏和单纯的异世界人民扯上关系,再一次体验尖叫和惊悚——
  • 修仙女配不恶毒

    修仙女配不恶毒

    一睁眼,竟穿成了修仙文中的恶毒女配白若!拥有逆天资质,不亚于女主的气运,修仙路上的天之骄子。却因为男配表哥沐羽而黑化,无限迫害女主,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堕入魔族,囚禁男配,追杀女主,最后被女主男主和男配们合力绞杀。香消玉殒前翻然悔悟,如果自己没有喜欢表哥,如果没有碰到女主,自己就不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如果可以重来,她一定不会重蹈覆辙……看着眼前的这些人,她绝望的闭上了眼睛。一声歇斯底里的低吼,魔族少主辛九抱起白若的尸体,眼底阴寒至极,一一看清了眼前之人,转身飞走……在一切还没有发生之前,白希认为自己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也算代替原主白若重活一次,绝对不能重蹈覆辙,利用好自己绝佳的自身优势,好好走一回修仙之路……
  • 我在超神学院的旅途

    我在超神学院的旅途

    【我希望有个不一样的结局】凉冰能够复活,三王能够聚首,小伦的感情能有个结果,刘闯在守卫地球的路上能够有个伴侣,蕾娜与耀文已共同携手建立新的德诺,卡尔的毕生追求能够实现..........友情提示: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诸天流小说,第一个副本《诛仙》,准备写《神鬼八阵图》,《将夜》……略过了《魔剑生死棋》、《风云》。姑且算是无敌流吧!新人第一次写书,有什么不合理的多多包涵!用爱发电中,也不打算太监,请多多支持!目前第一卷的重写已经完毕,这完全可以证明作者用爱发电不太监的决心,所以请放心入坑!
  • 妖妻甜甜哒,傲娇凌少真会宠

    妖妻甜甜哒,傲娇凌少真会宠

    人人都说凌冰是个恶霸,凶狠蛮横不讲理,星儿觉得他贤良淑德,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人人都说凌冰嗜血残暴,灭绝人性,星儿觉得他温柔体贴,是个宠妻爱女的好榜样。人人都说凌冰喜好女色,圏养无数美貌少女,星儿人前稳如泰山。人后彻夜驯夫:你知道吗?我的绿帽子都可以绕地球一周了。分你几顶怎么样?凌冰求饶:夫人莫听谣言,你是知道的,我中了你的咒,根本不能碰任何女人啊!星儿一脚踹了过去:谁知道他们是不是男扮女装的。男女双洁1*1甜中带酸。
  • 斩衣大陆

    斩衣大陆

    白,黄,紫,黑,红,绿,蓝,银,金。九种级别,九种斩袍。男主杨玖,女主方琴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