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5600000011

第11章 虚实三国(9)

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确实好,比拟适当,不必华丽,自见功夫。然而这首“煮豆诗”并非曹植所作,道理很简单,三国时期中国诗坛还未出现五绝体。

这首诗显然是后人改写的。

经考查,此诗最初见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篇》: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宋人《漫叟诗话》也说:“曹子建《七步诗》,世传‘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本云:‘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可见它的格式已是唐宋绝诗体了。此处《三国演义》采录,虽非《世说新语》版,但青出于蓝,似乎这改写后四句更佳,更易明朗上口。

【四八、张邰故事的繁简真假怎么看待?】

一向善于计谋巧变的张郃,作为曹军的良将,甚至连刘备,诸葛亮都对其有所忌惮,却被张飞一再用计,打得大败。

张邰是曹操手下最著名的五位良将之一。陈寿写《三国志》把这五将归在一组:张辽、乐进、于禁、张邰、徐晃。陈寿的评语是:“太祖(曹操)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三国志·魏书·张乐于张徐传》

张邰不仅是一员猛将,而且很会用计。史料上说他,“识变数,善处营阵,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三国志·魏书·张郃传》)。

刘备曾经率精兵万余,分为十部,乘夜急攻张邰于广石。张台率亲兵搏战,刘备未能克胜。曹营主帅夏侯渊后来败于蜀军而死去,当时,张郜在阳平(令陕西勉县西),被担任夏侯渊军司马的郭淮等众人推为军中的主将。用郭淮的话说,“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三国志·魏书·张郜传》)。曹操在长安(今陕西西安)遣使者授权表示同意。

张邰绝非无足轻重之辈。史书以及《三国演义》对张郜故事的记述,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有简约有繁复,有真实有虚假。因此,在张郃身上值得做一番探索。

先从精彩的地方说起。《三国演义》写张郃和张飞的瓦口隘之战,场面很精彩。张飞大战张部,连战连胜,最后迫使张郜弃马上山,从小路逃走,随行只有十多人,步行回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东)。这次战斗,张飞除了勇猛,主要是以计谋取胜,他一再用计,张邰一再中计。张飞利用有利地形,切断魏军之间的联系,歼灭敌主力。张邰却因孤军深入,地形不熟,吃了大亏。《三国演义》详写张飞智斗张郃的这个故事,显然是为了塑造猛张飞亦善用计的一面,张郜作为对手只能甘拜下风。这是罗贯中笔下关于张郃故事的详细的一面,尽管是反面的写法。张飞战败张邰的这段故事,是有史料依据的。陈寿写张飞一生,笔墨简扼,概括为三件事:第一,当阳长阪,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斥退曹军。第二,攻破刘璋的巴郡,义释严颜;第三,就是战张邰。“曹公破张鲁,留夏侯渊、张郃守汉川。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张)飞相拒五十余日。(张)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张琊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邰。邰弃马缘山,独与麾下十余人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这段记述占了整个张飞传记篇幅的八分之一。张郃这一败,在对手张飞的史料中,算是详细的记载。

对比而言,在张邰本人的传记中,写这件事只用了短短15个字:“进军宕渠,为(刘)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郏。”(《三国志·魏书·张邰传》)至于在曹操传记中,这件事写得更简单了:“(刘备)据巴中,逭张邰击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同样确有其事,但繁简程度差异很大。小说当然更是铺垫细述得厉害,情节跌宕起伏。张郜故事的典型性,不仅表现在史料和小说的繁简差异上,还表现在有真有假的方面。《三国演义》里写张郃一再中计,这对于史料记载中强调张郃的善于用计,显然是不顾其真了,目的还是为了突出塑造张飞形象,这容易看出真与假,且不说它。

再说史料中,张郃的事情也颇有真假混淆,令人难辨是非。可以举两个例子,说明两种类型的问题。

第一个例子,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对于张部究竟何时从袁绍军中叛离出来,投奔曹操这件事,发现史料中有着很大差异,《三国志》在《武帝纪》、《袁绍传》和《张邰传》三人的传记中,写张郃投操的时间不一。操传和绍传都说,张邰听说袁绍军将领淳于琼在乌巢被曹操攻破,遂来降,(袁)绍众于是大溃。这是张郃先降,然后袁绍军溃败,但在郃传中,却写袁绍军先溃败。郭图对袁绍说了张郃的坏话,张郃然后才投奔曹操的,这是一种类型,即裴松之发现真假井存,难辨谁是谁非,姑且存疑。(《三国志·魏书·张邰传》裴注)

第二个例子,即使当年陈寿本人,对于张郃的事迹,也已经感到材料不足,真假难辨。《三国志》写张辽、张郃等五将传记,张辽、徐晃二人材料较多,写得详备。乐进、张郃材料少,写得简约,最后,陈寿在评语中说:“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晓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或注记有遗漏,未如张辽、徐晃之备详也。”陈寿的意思就是,张郃既然善于用计,能巧变,甚至使得刘备、诸葛亮等都对他有所忌惮,但这样的提法跟张郃的实际行为,真实表现相比较,又并不符合,所以,陈寿也只能估计,是张郃的史料有遗漏,这也是三国人物及其事迹难辨真假的又一种类型。

从张郃故事,看出真假类型有三种:一是陈寿写史时已奠辨真假了。二是陈寿记载真假混淆,裴松之将三处记载比较后,仍不明真相,只好真假并存了,三是后来小说中的虚构情节,以假演真,虚实间杂,目的为了更加故事化。

《三国演义》把张郃塑造成一个勇将,有胆量,却缺乏头脑,而且将他的英勇战死,归纳为性格暴躁,自寻死路,难道真是这样的吗?且看下文。

【四九、张邰是怎样战死木门道的?】

张邰有勇有谋,富有战斗经验,又因久在对蜀战场上,知己知彼,对诸葛亮的战术也应知晓,他的战死

诸葛亮北伐,几次出祁山与否,都遇到了曹魏虎将张郃,而且为张邰所挫,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就是街亭之失。

张邰正是诸葛亮劲敌。

《三国演义》说张邰最后死于木门道(甘肃礼县东北),是追赶诸葛亮退军时遇伏战死的。罗贯中的这段文字写得非常精彩,栩栩如生,但却旨在叙述张郃不听司马懿劝阻,执意要追赶而丧命:

“懿大喜曰:‘孔明已退,谁敢追之?’先锋张郃曰:‘吾愿往。’懿阻曰:‘公性急躁,不可去。’邰曰:‘都督出关之时,命吾为先锋。今日正是立功之际,却不用吾,何也?’懿曰:‘蜀兵退去,险阻处必有埋伏,须十分仔细,方可追之。’郃曰:‘吾已知得,不必挂虑。’懿曰:‘公自欲去,莫要追悔。’郃曰:‘大丈夫舍身报国,虽万死无恨。’懿曰:‘公既坚执要去,可引五千兵先行,却教魏平引二万马步兵后行,以防埋伏。吾却引三千兵随后策应。’张邰领命,引兵火速望前追赶。”(第一百一回)

罗贯中美化了司马懿,但字里行间,仍凸现司马懿别有用心,即明知前面有险,却命先锋上将冒险前进,如稍有不虞,则损失难以弥补。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裴注所引《魏略》大为不同:

“亮军退,司马宜王使邰追之。郃日:‘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邰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太平御览》卷二百九十一引《汉末传》也称:“亮棺尽引军还,至于青封木门,郃追之,亮驻军削大树题曰:‘张郃死此树下。’豫令兵夹道,以数千强弩备之。郃果自见,千弩俱发,射邰而死。”

相传张郃是中诸葛亮发明的连弩箭,而死于非命的,而张郃之死,盖因木门在祁山北、青封在祁山南,所以任乃强先生认为,当时张邰膝中箭,非致命之地,当是郃于木门被箭,仍督军进攻祁山,井追亮至青封,战败死”(《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他并非自寻死地。

张邰是宿将。作战行阵经验颇为丰富,他凭长期战斗实践,懂得“穷寇勿追”,“追者防伏”这些军事常识,可是主帅司马懿逼之前往追赶,张邰迫于军命,终于战死木门。

【五十、司马懿一生中有哪些亮点?】

有谋略,有手段,善于韬晦,善于决断,司马懿的能耐,世所少见。

三国智谋型人物多如云集,最杰出的当然非诸葛亮莫属。能够跟诸葛亮势均力敌的人物,那就只有司马懿一人了。

司马懿一生大概情况如何呢?他出身于世族家庭,比诸葛亮大两岁。年轻时就很有名,曹操想要罗致他为己所用,但他看不起宦官家庭出身的曹操,假装风瘫。后来曹操威胁如不出山做事,则要采取过激行为,他才勉强从事,担任曹丕的教师,后升为军中主簿。

起初,他并不怎么出彩。公元219年,关羽从荆州攻魏,包围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威震四方,曹操为避锋芒,曾考虑迁都。司马懿这时提议,于禁等乃为水所淹。不是因战争受挫。对于士气没有什么损害。而刘备,孙权二家貌合神离,关羽得志,孙权必定不高兴,可以拉拢孙权。解樊城之危。曹操欣然照办。果然扭转战略格局。

司马懿比曹丕大八岁。由于关系密切,曹丕称帝时。任他为尚书仆射,不久升为抚军大将军。公元226年,曹丕病危,以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受遗诏辅佐曹叡。明帝即位两个月后,东吴诸葛瑾、张霸攻打襄阳,司马懿率军大破吴军,斩张霸。司马懿任负责荆州、豫州军事的都督,年48岁。

第二年,新城太守盂达反叛,司马懿当机立断,不经请示朝廷就急速出兵,攻占上庸城,平定叛乱。这是关键一招,显示了司马懿的果决。

次年,魏明帝发兵分两路攻吴。曹休带领的一路被陆逊打败,曹休不久病死。另一路由司马懿率领,顺利班师。

过了十年,司马懿60岁那,年,率军攻讨辽东的公孙渊,长期割据辽东的公孙氏势力遂告结束。

公元2 3 9年,36岁的明帝曹叡病危,请司马懿和曹爽一起辅佐8岁的齐王曹芳。61岁的司马懿第二次接受魏室的重托。为顾命大臣。

接着。曹爽控制局面。剥夺司马懿兵权。受排挤的司马懿,极善忍耐,宠辱不惊。他十年韬晦,等待机会。

他70岁那年,发动高平陵之变,以太后名义罢免曹爽等人官职,继而杀曹爽等数千人。此时,司马氏势力已经在与曹氏势力的争夺中稳操胜券。

【五一、司马懿是怎样对付诸葛亮的?】

司马懿确实与诸葛亮对阵。诸葛亮亦视他为头号劲敌。

三国史里诸葛亮从没有直接指挥军队与曹操对垒,这是因为刘备在世时,诸葛亮主要负责后勤。刘备在前线,他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兵员和给养,使之无后顾之忧。刘备死后,诸葛亮才来到第一线。

诸葛亮是在刘禅主政后统抓军事的。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从此拉开了长达七年的“六出祁山”。《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司马懿能耐,故意捏造了诸葛亮搞反间计,让曹叡罢了司马懿实权。目的是为了让司马懿与诸葛亮能面对面对仗,即把初出祁山的失街亭、空城计,都记在司马懿的功劳簿上,用司马懿来衬托诸葛亮。

其实,当时曹魏在西方抵御蜀汉的总指挥官是大将军曹真,前线司令官、攻打街亭是右将军张郃、攻打附近列柳亭的是郭淮。以后几次战斗也是曹真挂帅印。司马懿呆在京城没有参加。

司马懿和诸葛亮直接接触。始于魏太和四年(230年),那年魏以大将军曹真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司马懿为大将军。这年秋天,他们三路攻蜀,司马懿出西城、张郃出子午谷、曹真出斜谷,因连日大雨,伐蜀计划未能实施,因而诸葛亮也没有与司马懿碰头。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病死。司马懿替代曹真,从而成为西线第一司令官,也就从此时始,他才领兵到祁山前线。

《三国演义》里写诸葛亮每次北伐都与司马懿交锋,其实不准确。包括魏太和三年(229年),所谓司马懿和诸葛亮争武都、阴平两郡一役。事实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直接对垒只有两次:一次是太和五年(即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围祁山,用术牛运粮;在上邽(甘肃天水)击败郭淮、费曜军,并东进阻拦司马懿主力一司马懿扎营扼守不出,后在诸将要求下出战。为蜀汉将军魏延,高翔、吴班打得大败(《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有生动的描绘);诸葛亮在回军途中,杀死追军张邰(第一百一回)。此段史事,《演义》将它拉开,说成是太和三年(建兴七年)至五年的事。给读者造成的印象是似乎这次战争时间相当长,大约相持了三年,中间还穿插有建兴八年曹真、司马懿领军主动向汉中进攻,为大雨所阻,诸葛亮减兵添灶,陇上妆神等事;第二次是魏青龙二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出斜谷,始以木牛流马运粮,扎营于渭水南岸五丈原。“将此渡渭,帝(司马懿)遣将军周当屯阳遂以饵之。数日,亮不动。帝日:‘亮欲争原,而不向阳遂,其意可知也。’逭将军胡遵、雍州刺史郭淮共备阳遂,与亮会于积石,临原而战。亮不得进,还于五丈原。会有长星坠亮之垒,帝知其必败,遣奇兵掎亮之后,斩五百余级,获生口千余,降者六百余人。”(《晋书宣帝纪》)半年后诸葛亮病死。

可见演义与史事有很大出入,但两人确有直接交锋,在五丈原时,还有书信往来。诸葛亮以女服气耻笑司马懿不敢出战,司马懿亦深知诸葛亮情事,“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日:‘天下奇才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他俩真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五二、《三国志》为何不写司马懿传?

司马懿一生的活动和曹氏政权四代人都有关联。他是魏国唯一可以跟诸葛亮叫板的人物。

司马懿一生十分了得。无论其战略和谋略手段,都堪称三国时期顶尖级人物。

然而,曹操在世时,对他总不肯重用,可能是曹操当时手下名士如云,司马懿运气欠佳。也可能曹操对他最初不肯接受征辟,装病固辞,仍有所保留;更可能曹操因他出身望族又具有非凡才智,产生本能的嫉妒。

至于有人说,曹操曾指出:“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这话真假如何值得推敲。

那么,陈寿在《三国志》中为何不专列司马懿的传文呢?看来并非和人物的重要与否及故事多少相关连,而是另有原因。

司马懿一生活动,跟曹氏政权四代人有关。

最初经苟或推荐,任曹操的相府文学掾。后任主簿。关羽攻樊城,曹操打算要迁都,将在许都的刘协(汉献帝)转移。司马懿提议联络孙权,以解樊城之围。

曹丕即位为文帝,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后与曹真等共四人为顾命大臣,辅佐曹散(明帝)。

明帝病危,又由司马懿与曹爽一起辅佐8岁的曹芳(齐王)。

高平陵之变,司马氏集团挫败曹氏集团,就开始控制魏国政权。司马懿七十多岁病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控制政局。

就在司马懿死后12年,公元263年,其孙司马炎建立了晋朝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

晋王朝开国皇帝虽是司马炎,但创业开拓,奠定大位的却是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炎乃是坐享其成。

陈寿出生在三国时期的蜀国,他的主要活动是在晋朝。写《三国志》时,许多人物与事件都跟司马懿父子有关。为了避讳,陈寿不能直接写他们的名字,而必须以特别称呼代替,所以《三国志》里面,称司马懿父子就用“司马宜王”、“司马文王”的谥号。

同类推荐
  •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是图灵诞辰100周年纪念版,本书是世界共认的最权威的图灵传记,据此改编的电影《模仿游戏》获得2015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艾伦·图灵是现代人工智能的鼻祖,在24岁时奠定了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二战期间,他为盟军破译密码,为结束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战后,他开创性地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恋问题事发,被迫注射激素,后来吃毒苹果而死。作者是一名数学家,也是一名同性恋者。他对图灵的生平有切身的体会,并实地走访调查图灵生前亲友,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写就此书。
  • 心爱的树

    心爱的树

    本书收入蒋韵的中篇小说《心爱的树》《朗霞的西街》《晚祷》《完美的旅行》《行走的年代》等。“失去、生命悲情、苦难”这是蒋韵几十年来不断书写的文学母题。
  • 求婚·纪念日

    求婚·纪念日

    本书包括两部安东·契诃夫的经典独幕剧,题目分别是《求婚》和《纪念日》。两部剧均可以看做讽刺剧或喜剧,情节曲折,出人意料。
  •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塞尔玛·拉格洛芙唯一为儿童而写的长篇童话,它是根据瑞典教育部的要求,作为一部学校地理教育读物而写的,不料它在以后竟成为了世界文学艺术的珍品。在瑞典,现在有一项最重要的儿童文学奖,就是用尼尔斯这名字命名的。这是一本伴随全世界一代又一代孩子成长的图书;一本和作者同时被印在纸币上的书;一部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作品。
  • 我的1977

    我的1977

    那一天,深秋十月的阳光清澈明媚,我心里却装满无边的空虚和恐惧,感觉有一种阴险的力量扼着我的咽喉,要把我从这个世界上扔出去。在青莲嫂子家的大门外已经站了很久。他们一家老小头埋在老碗里,奋力往嘴里扒饭,那“呼噜呼噜”的声音美妙如天籁。口水像泉水一样从我的嗓子眼往外喷涌。我咳嗽、跺脚,制造动静,又不能过分。已经两天了,水米未沾牙,头重脚轻,真害怕哪天睡梦里就去阎王爷那里上班了。我才20岁,属于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美丽的身体和生命都含苞待放。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独霸帝尊

    独霸帝尊

    天让我死,我便塌了这个天。地让我亡,我便灭了这个地。少年叶凯,横空出世,傲视苍穹,天地不容。
  • 恶魔校草:小甜心,傻白甜

    恶魔校草:小甜心,傻白甜

    她,是韩家小姐。他,是封家少爷。他们因为娃娃亲而同居,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作者是学生,不定时更新)
  • 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八正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半欢

    半欢

    情至深,缠至绕。半欢想,大概自己确实配不上情之一字。不知自己身世时,这四海八荒的无一不嫌弃自己的;知道自己身世后,不过是多惹了个九重天的厌恶,罢了……
  • 我的老婆,你惹不起
  • 从沙盒游戏开始

    从沙盒游戏开始

    异界版生存探索游戏,家园、驯兽、打怪、钓鱼,莫名穿越到初始群岛的楚南表示,飞龙很好抓阿,我只不过钓了七天鱼!ps:创魔、方舟、指环王、艾泽拉斯、暗黑,元素繁多,欢迎入坑!
  • 绝世凰神在都市

    绝世凰神在都市

    三十年一场夺取成神机缘,江奕与人死战,一身修为几乎残废,在这都市中如何生存,一时心软救下他人炉鼎,收为侍女,却卷入一场阴谋当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