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5500000006

第6章 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荀子“人定胜天”论的现代意义(3)

荀子说:“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意思是说君子重视自身的修养努力,而不指望得到天的赐予,因此日益进步,小人放弃自身的修养努力,而指望得到天的赐予,因此日益落后。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人与人并无多大区别,可是有的成了君子,而有的则论为小人,这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进行自我调控。

自古以来那些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都表现出心理弹性大和心理空间大的特点。这种特点的实质,就是人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心理结构,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

人在世界上生存、发展,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压力和困境。当一种压力突然降临时,脆弱者可能精神崩溃或人格变态,而善于调控的人,就会积极应变,暂时收缩,忍受打击与挫折,排遣痛苦,蓄势待发。一旦压力消失,就能够马上恢复原状,从而使其个性更为鲜明。

人的性格无论是刚而不柔还是柔而不刚,都会造成人生悲剧。中国历史上西楚霸王项羽,自以为“力拔山兮气盖世”,攻无不克,轻用其锋,刚烈有余,柔韧不足,终致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边。

而汉代的张良,可以算是善于进行自我调控的一个人,他辅佐刘邦打天下,等到汉朝大业已定,便毅然急流勇退,隐居陕南山中,进退之间,悠然自得,将他本人的命运掌握得游刃有余。但是,最初的张良并非这样一个善于进行自我调控的人。秦国吞并了韩国以后,身为韩国宰相后人的张良,年轻气盛,刚而不柔,雇请力士刺杀秦王,以报灭韩之仇。事未成功,却遭秦兵追捕,逃亡到下邳。在这里遇到黄石公,才改变了他的性格和命运。或者说,在这里,张良学会了自我调控,成为一个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当日张良散步到桥边,遇到了一位老头。这个老头衣着平常,貌不惊人,却有点古怪。他看张良走到桥上时,故意把鞋扔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小伙子,给我把鞋拾上来。”张良既惊讶,又生气,真想掉头离去。后来想到老头年纪大了,不必与之计较,便强忍住气,把鞋子捡了上来。不料那老头得寸进尺,又说:“给我穿上鞋吧!”张良又想发作,却又觉得既然已经忍气把鞋拾上来了,就好事做到底吧,就跪下给老人把鞋穿上。老头抬起脚让张良穿好鞋,诡秘地笑了一下说:“年轻人,你算是个可塑之才!五天后天亮时在这里等我。”张良心里有点纳闷,不知何意,但还是跪下答应说:“好的。”第五天天刚亮,张良赶往桥边,老头已先等在那里,老人先发制人说:“与老年人相约,为何来得如此晚?”说完扬长而去,边走边说:“过五天再来!”到了第五天,公鸡刚刚打鸣,张良就赶去了。可结果老头又先到,又训斥了张良一顿,让他再过五天再去。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去了,等了一会,老头才来,老人高兴地说:“年轻人就应当这样。”说完,就拿出一本书,对张良说:“你拿回去仔细研读,将来必成为帝王之师。”说完就离开了,此后张良终生也未见到这位不仅教他兵法,更教他善于调控的老人。

老人给张良的书就是《太公兵法》。后来,张良熟读此书,终于帮助刘邦平定天下。

苏轼在《留侯论》中发表议论说,桥上老人并非神怪,而是秦代隐士。他认为张良有盖世之才,却缺乏深谋远虑、以柔克刚的大志,逞一时之勇,干出荆轲、聂政等刺客所作之事,差点送了命,实在可惜。所以老人就故意用傲慢无理的行为来考验张良,如果张良能忍,将来就可以成就大事。其实,送书不是主要目的,老人有意挫挫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他不再锋芒外露,忍小愤而成大业也是最终的想法。因此老人要做的,是改善张良的情绪,减少一点刚,增加一点柔,达到刚柔相济的水平。苏轼认为,古来豪杰之士的节操,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自我控制,是柔的一种表现。项羽不能自我控制,而刘邦却能自我控制,所以,项羽输给了刘邦。而刘邦的自我控制,是受张良耳濡目染的结果。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也是个善于自我控制的人。在威风凛凛的秦王和虎视眈眈的众臣面前,为了维护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他怒发冲冠、张目斥敌,刚烈之气震慑秦国君臣。而面对廉颇的有意挑衅,为顾全大局而再三回避,甘心忍让。该刚时刚,该柔则柔,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好外交与内务,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完璧归赵,又将相和好。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工作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可能一点不变。身处顺境,我们自然求之不得,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身处逆境,如失败、犯错误、降级等等,主观心理期待与现实处境反差极大,不善于调整自己,就会命运不济,一生不幸。而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等待、寻找新的发展途径,就会创造美好的命运。儒家讲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在人生到达两种不同的境界中调整自己的智慧结晶。

6.性格决定命运

【原文】“人之命在天。”

【大意】人的命运在于如何对待天。

人生在世,很多情况下,命运并不能够如想像的那样一帆风顺。但荀子认为:“人之命在天。”什么意思呢?其实,荀子主要是强调人对待天的态度,即人的命运在于如何对待天。而人对待天的态度则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我们认为,成功与失败最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机遇,另一方面就是个人的性格决定的。不能说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没有机会,正如有人所说的,机会对于我们大家都是均等的。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就能够抓住机会,取得人生成功,而大多数人却抓不住机会,常常抱怨命运不公?这就是个人性格问题。

性格决定命运,这并不是夸大其辞,人的命运主要归结为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而不是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一个人幸福还是悲伤,主要是自己的性格因素决定的。那么究竟什么是性格?性格又是怎样形成的?只要认识了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具体而言,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比如人在环境中由认知、情绪、意志活动而构成的对事物的看法,稳定下来的、经常的、习惯性的行为举止等。比如有些人热爱生活,有些人对一切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有的人默默无闻但悉心体贴,有的人性格张扬但锋芒毕露。

性格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结构,复杂的原因就在于它包含太多的内容,从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看,我们可以说某人的性格正直、诚实、勤劳、谦虚、积极或者相反;从意志方面来说,性格特征往往表现为对自己行为的调节水平和行为获得方式,例如独立性、自制力、毅力和恒心以及果断等等;从性格的情绪特征看,主要表现为情感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心境的平和等等;从理智方面看,性格表现为有人善于深思熟虑,有人浅尝辄止,有人善于分析综合,有人善于浪漫想像等等。性格的这些方面,在一个人身上以其独特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个性面貌。所以“性格”是我们经常使用而没有被人真正理解的名词之一。即使有些心理学家在给这个词下定义时,都像瞎子摸象一样。一个瞎子确信大象是一条大蛇;另一个瞎子认为象是一根树干;第三个瞎子则自信另外两个人是真正的瞎子,因为象实际上是一堵墙。那么我们自己的性格又真正像什么呢?我们扮演的角色、玩的游戏及装扮的外表后面,我们真正是什么?

在我们了解自己性格的过程中,无论是我们自己,或者其他的人,我们都像瞎子描绘大象一样,只有当每个瞎子的观察都集中在一起的时候,这些综合的图像才能提供一个对大象完整的描述。事实上,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一些缺陷。正确认识自己的性格,就应该承认这种现实,不要求全责备、追求完美,否则,只能给自己增加痛苦。

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心理学家将性格的形成归为以下几点:

首先,父母兄弟姐妹的交往从决定意义上影响了个人性格的形成。由于那些对我们很亲密的人通常是我们的父母兄妹,同他们交往使我们学习到:①我是谁,也即自我概念的形成;②什么对我们最重要,也即我们的价值观;③如何满足某种需要,即我们的动机;④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思维;⑤对待我们感受的方式,即情绪。这些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现在表现出的性格。可见,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完美或者病态都与家庭有很大的关系。

只要大家留心一下,把自己性格深层次的东西拿来与你们的爸爸妈妈相互细细分析比较一番,就会发现自己身上有父母的因子,兄弟姐妹有相似之处,对此你是否有些同感?

其次,我们的基本性格结构形成得很早,可能在人生最初5年之内。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的性格会原封不动,永久停留在同一个的位置上。恰恰相反,在环境不断变化、接触的信息不断转换过程中,我们的性格也呈现出不同的面目等。但是,人生早期的生活对性格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旦形成某种性格,改变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即使我们个性的大部分心理特征开始得很早,后来的生活经验仍对我们的行为起着影响。有时候一件严重的事情,如家庭成员的死亡,或者生活中的失败或成功,都可能在性格模式上带来激烈的变化,多数心理学家把个性解释为生长着的有生命的实体。人类的命运是完全可以自由选择的,也是可变的,而人的生物学方面,却很少能自由改变。如果把人的身体比作是设置的一个舞台,那么心理性格就是可以在上面创作和一再创作人类的戏剧。

再者,社会和文化对个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的文化(特别是我们所生活的集体)对我们的行为有着一种巨大的影响,比如像教会、政治和经济的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等仍在性格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人的性格正如行为学家、社会学理论家和环境学家所强调的,常常为情境所塑造。

最后,性格是整体的,实际的行为被看做是变化的个性和情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结果。在发展的每一个和每一个特殊情境中,性格是以一种巨大范围的(Tyler)和一种甚至更大数量的选择表现出来的,因为人类能够使用无限的、独特的和创造性的方法来解释和联系外在的实际。

从以上理论的阐述来看,一个显而易见的真理摆在我们的面前:性格是后天形成的,而且是具有可塑性的——只要你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努力寻找完美的性格模式,那么你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7.不要听从命运的安排

【原文】“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大意】放弃人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努力,而一心向往对天时地理的依赖,那就是太糊涂了。

荀子说:“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简单地说,就是放弃人治理自然和社会的努力,而一心向往对天时地理的依赖,那就是太糊涂了。的确,人都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力。很多情况是你做了,或许你也无法改变什么;但你不做,就什么也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在于自己对人生的把握,我们一再强调,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你是屈从于命运,还是做命运的主人呢?在荀子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屈从于命运的人是愚者所为,一个有志之人,是绝不能依附于命运的安排,只要能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一些人“混”日子,他们只是满足于混一天是一天,混到月底将工资混到手,然后下个月接着再混。这些人可能私下里认为自己很聪明,不用好好地工作,就能将单位或老板的钱混到了手。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人,因为他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混日子,混的不是别人,混的是自己的前途、命运。因为他混得久了,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定式:人生就是来混的,混也就成为自己的命运,这也就是荀子所强调的“太糊涂”了。

当一个人落魄到“混”的程度时,根本谈不上什么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了,他的一生就由命运来安排,而不是自己安排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不想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白白浪费掉,那么,在你的人生中、工作中,你就要为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会影响甚至决定你以后的生活。因为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你将你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只定位于混一碗饭吃,那么,你可能一生都在为了“混一碗饭吃”而“奋斗”着,也很可能就连这“一碗饭”也混不到嘴里。

1998年,27岁的王凤英成了下岗女工。这个出生于长春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常常凝视着天空发呆,其实,她是在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经过了一段时间后,王凤英经人介绍,到了一家宾馆做了一名客房部的服务员,开始了每天叠被子、打扫房间的工作。

王凤英家里有老人、有上学的孩子,花销很大,而她每个月只有400元的收入,这种情况常常让她感到生活的巨大的压力,但王凤英从未感到灰心绝望,她常常这样激励着自己:上帝对她关闭着一扇扇大门,一定是想引导她到那扇成就自己命运的窗口前。

1999年的一天,王凤英像往常一样,清扫着宾馆的走廊地毯,一位客人叫住她,让她帮忙到街上买一块香皂。王凤英心里一惊,以为是自己粗心大意,忘了给客人房间配放一次性香皂了,她急忙向客人道歉。但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客人告诉她:“房间里已经有一次性香皂了,可我讨厌用那种小香皂,体积太小了不好拿,容易掉,质量也太差。”王凤英帮助客人买回了香皂。

第二天,这位客人走了。王凤英在收拾客人的房间时,看到昨天帮客人买的香皂只用了一点点,招待所配送的一次性香皂因为客人已经打开了包装,也不能再用了。在将一大一小两块香皂丢进垃圾桶的时候,王凤英突然心里一动:客人出差在外,都喜欢方便,不愿意携带大块的香皂,而宾馆酒店提供的香皂又因为体积小、质量差等原因不能让客人满意。这难道不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契机吗?

王凤英分析了客人不喜欢小香皂的原因:一是质量较次,二是难拿难握,洗脸时缺少舒服的感觉,三是宾馆酒店方面出于利益考虑也不可能为了满足客人的喜好而增加经营成本为客人配备大香皂。能不能作出一种折中的香皂,既能满足客人的需要,可以增大体积,让客人好拿好握、同时,又不影响质量,不造成浪费,不提升成本呢?

连续几天,王凤英都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一天,王凤英无意当中被孩子们玩的塑料球吸引住了。她暗想:如果塑料球的外面就是一层香皂,即设计一种空心的香皂,这样,既能增加香皂的体积,让客人好拿好握,好擦洗,又没有增加香皂的用量和成本,一举两得,这种香皂一定会得到顾客和酒店的欢迎。

同类推荐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 跟孔子学智慧

    跟孔子学智慧

    本书分为十五章,主要内容包括孔子的人生智慧、孔子的养生智慧、孔子的知命智慧、孔子的仁义智慧、孔子的忠恕智慧、孔子的知人智慧等。
  •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道德进步是如何发生的?社会是如何摒弃那些长期沿袭的不道德习俗的?在《荣誉法则》一书里,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探讨了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改革动力。阿皮亚审视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并且对当代反对残忍习俗的运动作出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习俗与荣誉发生冲突之后,不道德习俗才会最终消亡。阿皮亚拥有讲述故事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讨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从满人废止中国古以有之的缠足习俗,到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在伦敦与废奴运动领袖们的会晤,《荣誉法则》一书揭示了道德革命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盛唐风月

    盛唐风月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四年,大唐帝国如日中天,京兆长安恰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没有之一。姚崇、宋璟、李白、王维、张旭、吴道子、颜真卿、公孙大娘、裴旻、郭子仪……当此一时,盛唐的天空群星璀璨。生逢盛世,作为一介江郎才尽泯然众人矣的神童,杜士仪担心的不是天下大势,而是如何在这第二次人生中活得更精彩。盛唐风月,有的是雄风傲骨,有的是自信从容,有的是出将入相,有的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八年笔耕,九部作品,继《朱门风流》、《奸臣》、《冠盖满京华》、《富贵荣华》之后,2013府天新作《盛唐风月》,带你领略一个真正的盛世大唐!
  • 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半山一眸,世界真奇妙

    这是一个需要静心的时代,远处的喧嚣和近在咫尺的焦躁与急迫,已经让我们不能正常呼吸。进入这本书所描写的场景,可以让你静下来,慢慢发现身边那些生活的美。
  • 离地一厘米的飞翔:在平凡的日子里长出翅膀

    离地一厘米的飞翔:在平凡的日子里长出翅膀

    这是一本倡导在平凡生活中,感受生活之美的书,不过它的涉猎范围更广,从经典电影中、从经典的书籍中,以及平常的生活中的点滴感悟来阐释与美有关、与不慌不忙地生活有关的内容。学会理解不同,学会在生活中做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这也是在有意识地倡导的一种精神行为,女人借由这些不同于自己生活的书籍和电影来成长,学会理解,学会热爱生活的途径。
  • 凤凰羽翎

    凤凰羽翎

    上古一战,旷古一恋。前生,她为神,他为魔。她为了天下亲手将心爱之人封印在罗刹阵中,凤凰翎是爱,亦是孽。今世,她为妖,他为仙。斩妖台上,她颤着声音问他:“妖又如何,仙又如何,你的心又为何?”他寒眉冷对:“妖者,杀无赦。”盘古斧下,神识初醒,她由爱他变为恨他,殊不知他由恨她变为爱她。一切过往皆被掩藏在寒冰湖底,消逝的记忆被唤醒,一个是九天帝姬,一个是万古魔君,又何得以长终?缘归何起?缘归何灭?当一切尘埃落定,相对释怀一笑。你看,我带来万水千山,只为你一人安!
  • 穿越变成了花

    穿越变成了花

    某女正在电脑上码字,结果天空突然电闪雷鸣,一道雷直接劈中了她。
  • 比较与鉴别: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流派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比较与鉴别: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潮流派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本书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研究了五四时期对中国影响较大的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四大社会主义思潮。
  • 腹黑将军请走开

    腹黑将军请走开

    她是沈家不受待见的二小姐,却因一连串的变故她死而复生,男扮女装,流落军营。不想竟然遇见了前任未婚夫,那鼎鼎大名的慕容将军视她为眼中钉,处处针对。她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出众的智谋,让他对她刮目相看,悄无息的占据了他心底的每个角落。
  • 佛说须摩提经

    佛说须摩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鹰记(4)

    魔鹰记(4)

    少年林峰,巧逢魔缘,使他反出圣门,如魔脱囚笼傲扬魔界。从此,这位被称为“魔鹰“的少年亦魔亦道,沉浮于正邪之间,却因其怀魔宝异学,几度徘徊在生死之间。而当情与义使他再度重生之时,一场酝酿已久的阴谋,把他与整个江湖再次推向生存与灭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