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6500000019

第19章 中医中药(5)

金元医家学说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北方,彼此之间开展了热烈的争论,有力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在这种学术氛围之下,培养了四位著名的医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后世称他们为“金元四大家”。刘完素被称为寒凉派,治病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张子和被称为攻下派,最拿手的是使用汗下吐治病;李东垣被称作补土派,喜用补中升气之方治病,创外伤内感之辨惑法;朱丹溪被称为滋阴派,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方常以凉润滋阴。虽然,张子和师承刘完素,但他们的医学理论却不同,用药法则也不同。师承关系上,更妙的是,朱丹溪向罗知悌习医,而罗知悌受业于刘完素,且旁通李东恒、张子和等之所长。但使用的方剂与医学理论又不相同,每个人自成一家,都有一套医学理论。

刘完素(1120一1200),字守真,号通玄处士,金代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刘河间。他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医家,他和他的弟子组成了“寒凉学派”,是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寒凉派”的创始人。

刘完素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母亲身患重病,他四处为母求医,当时的医吏们嫌他俸金微薄不给他母亲治病,最后他母亲病死家中。从此他立志学医,年轻时就刻苦通读了《黄帝内经》。朝勤夕思,废寝忘食,十五年从不间断。相传他的这种做法感动仙人,因此仙人传授医术于他,极似扁鹊。他不爱做官,金章宗完颜景曾三度请他做官,但都被他拒绝。他一直在民间行医,深受当地人民的爱戴,现在在河间还留有他的遗址。

刘完素一生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三消论》、《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等,其中《素问玄机原病式》最能代表其学术思想。在他的学术思想中认为各种疾病因火邪致病者居多。因此在治疗上他主要主张使用寒凉的药物,因此为寒凉派的代表人物。

张子和(1156—1228),名从正,字子和,号戴人,金代睢州考城人(今河南兰考县)。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使用“汗、吐、下”三法之高手。家族三世行医,自其祖母韩氏开始,到张从正这一代已经行医近百年的时间。幼年随父学医,到20岁时就开始四处悬壶出诊。他在继承父业之后又拜刘完素为师。由于勤奋好学,很快就享誉医林。后来经过别人的推荐,在金兴定中期被昭进京做御医。但由于他为人放荡不羁,无威仪,喜好读书喝酒,其高标远旨的攻邪思想又不被当时的医家们接受,最后决定隐居。

隐居后张子和潜心行医,一生共写了6部著作,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只留下了两部——《儒门事亲》15卷、《张子和心境别集》1卷。《儒门事亲》注重阐发邪实为病的理论,倡导攻下三法治疗诸病。书中以六邪归纳诸病之因,以三法治之,名之为“六门三法”,此即为该书所创立的“攻邪论”的主要思想。在学术思想上,他在继承师傅刘完素的思想的过程中不拘泥于师傅的思想,而具有新的见解,可以说他是一个具有革新思想的医学家。主张“古方不能尽治今病”。他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病邪的外侵,所以必须攻邪外出,不能使它停留体内,否则就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后人称他为“攻邪派”。他强调在治病时应多用催发汗、催呕吐的药物。但他的观点遭到他人的反对,有的人说他是故弄玄虚。这就是他选择退出朝廷隐居的原因。

李东垣(1180一1251),字明之,名杲,金代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他出身于商人兼地主家庭,幼年时母亲身患重病,家人也为他母亲请了很多医生,但因医术不高,母亲医治无效身故。李东垣悲痛之余,深感一个良医的重要性,从此他立志学医。为了求师拜学,他不惜重金拜易州人张元素为师,由于他勤奋学习,其师尽传其术。

李东垣所处的时代是金元混战年代,民族矛盾极为严重,社会兵连祸结,各种流行性疾病四处传播,人民生活不安定。李东垣看到人民患病大多数是因为饮食没有节制,劳累过度所致。如果在治疗时一味地采用刘完素寒凉攻伐的药物,常常会耽误病情。为此李东垣广泛地推广“内伤学说”,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在治疗上擅长温补脾胃,因此后人称其为“补土派”或者是“温补派”的门人。他的一生著书《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而其中《脾胃论》即为他的学术思想的代表作。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亭,字彦修,元代婺州人(今浙江义乌),因家乡有小溪,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朱丹溪。丹溪幼年丧父,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幼年好学,对看过的书籍过目不忘,即能成诵。早年习举子业,30岁时有志于医学,36岁时又从许文懿学理学,有“东南大儒”之称。一天,许文懿对朱丹溪说:“吾卧病久,非精于医者不能以起之,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一提到学医,便引起了他痛苦的回忆,因为在他30岁时,母亲心脾疼痛,当时医生都束手无策,四方求治无效。回想起这一切,他就心胆俱裂,痛不可追。通过老师的开导。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精通一门技艺之后才有益于人,就算没做官,也就像做官一样普济天下,从此他便弃举子业,潜心学医。

元英宗至治三年,他来到杭州求学,得知罗知悌是刘完素的再传弟子,有真才实学,就决意从他学医。但由于罗知悌很难接近,朱丹溪在刚开始时多次吃闭门羹。但他依然心诚志坚,就这样竟然能恭候在门外长达三个月之久。他的这种求学的精神感动了罗知悌,从而授业于他。罗知悌果然名不虚传,不仅为刘完素的再传弟子,还旁通张子和、李东恒之学。朱丹溪虚心向他求教,从学多年,尽得其术而归,回到家中,他一举治愈了师傅的痼疾,因而名扬天下。

朱丹溪在治疗众多患者的临床实践中。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他提倡滋阴降火,故后世称他为“滋阴派”。

吴又可创始温病学

吴又可(1582—1652),名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震泽(今江苏省吴江县)人。一生从事中医传染病学研究,著有《温疫论》一书,阐发了传染病病因学说,为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以医为业,是明末具有创新精神的著名医家。

温疫,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讲的传染病,它对人类的危害性极强,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下可以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瘟疫流行时,发病迅速,症状剧烈,波及人数多,影响范围大,严重危害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

明末清初,连年战争,灾荒不断,各种传染病不断流行。吴又可59岁那年(1641),江苏、河北、山东、浙江等省,温疫流行甚剧,他的家乡吴县一带也不例外。据《吴江县志》记载:“当时连年瘟疫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幸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幸存者。”当时医家按经典方法治疗,多不见效,死亡颇多。吴又可沉痛而深刻地批判医界泥古不化的害人思想说:“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原无明论,是以投剂不效。”(遵守古代的医法,不切合今天的病情,把今天的疾病去同古代医书对号,根本得不出明确的论断,所以,这样开方给药就不见效。)病愈急,药愈乱。这“干村辟历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凄凉景象,使他感慨不已,愤然冲破习惯势力的桎梏,废弃仕途,不应科举,走上了研究医学的道路。他遇到的当务之急是“流行病”。他刻苦钻研前人及民间有关传染病的治疗经验。不怕传染,不辞辛苦地在病区、病家为患者诊治疫病。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和临床实践,他渐渐体会到以仲景之伤寒学说来论治当时流行的一些疾病,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事与愿违,遂产生了另创新路,以提高疗效的想法。他推究病源,创立“戾气”说,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一套温热病的论治方案,提高了疗效。他将这些经验经过整理著成《温疫论》一书。《温疫论》中所载传染病,包括伤寒、感冒、疟疾、痘疹(水痘、天花)、绞肠痧(霍乱)、疙瘩瘟(腺鼠疫)、虾蟆瘟(腮腺炎)、大头瘟、探头瘟、大麻风、鼠痿(颈淋巴结核)、流火丹毒、目赤肿痛(眼结膜炎、砂眼)、病瘅发黄(肝炎、黄疸)、斑疹、咽肿、疮疥疗肿等,内容广泛,是他亲历瘟疫流行,临床经验的总结。自此,不但瘟疫证治,有绳墨可循,而且又将温热与瘟疫,逐步合为一家,充实了中医学关于传染病的内容,为温病学说的创立起了奠基的作用。

吴氏认为:瘟疫病的发生,既不是由于四时不正之气,也不是因为外感邪气,而是人体感染了一种“戾气”。他说:“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是天地间一种戾气所感。同时还特别强调提出这种戾气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物质的一种形式。”他说:“夫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肯定了气即是物,物即是气。他反对厚古薄今,墨守古法的医疗作风,在他的医疗著作里指出:“守古法,不合今病。”在这种注重实学观点指导下,吴氏潜心研究温病之病因、病证和传播径路,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温病都是感受一种“戾气”,而是许多种。所以又称之为“杂气”。他认为:“为病种种,是知气之不一也。”并且明确区分了伤寒与温病在病因上的不同,他说“伤寒感天地之正气,温病感天地之戾气”。同时指出戾气是可以防治的。吴又可关于瘟疫病病因的认识,最接近现代的微生物致病学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关于疫有九传的论述和对瘟疫病症候的详细观察,说明他充分认识到外感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使用达原饮力图直捣膜原、驱邪外出的治疗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对于外感热病的认识,至今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吴又可创造性地提出“戾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使人感染瘟疫,而是香致病,既与戾气的量、毒力大小有关,也与人体抵抗力强弱有关,科学地预见了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突破了前人关于“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笼统观点。吴又可的勇气,鼓舞了清代的温病学家,他们不仅吸取了外感邪气“从口鼻而入”的观点,而且也大胆地提出了外感热病的不同传变规律的新学说,终于建立起与六经不同的另外的辨证体系,丰富了外感热病的治疗方法。

吴又可还提出,瘟疫病有强烈的传染性,不论是年老体迈的老人还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都很容易感染瘟疫。并且在人和动物之间有着同等的机会感染瘟疫,有些瘟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来回的传播。导致这些瘟疫的戾气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戾气导致的瘟疫的临床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吴又可毕生从事医学,治愈了很多传染病患者,其中有难以治愈的疑难杂症,同时吴又可还往往是出奇制胜。相传有一天,来了一位患者,这位患者被认为是传染病患者,大便不通,脘腹胀满,疼痛难忍,四肢强直不能动,卧如塑,目闭口张,舌强,问话不能答,脉实有力,苔生芒刺。根据证候,是一派实热象,病情危重。据患者儿子代诉,三日来已服承气汤三剂,每剂大黄用至一两左右,病仍不减。一般医家,遇到此况,一定会考虑另立治法的。然而,吴又可则不然,他仔细权衡了患者的脉症,认为“下证悉具,药轻病重也”,不但不改方剂,反而将方中大黄增至一两五钱,连服半月而痊愈。吴氏用药之妙,可见一斑。

《温疫论》,成书于公元1642年,是吴又可惟一一部传世之作,共二卷。卷一载论文50篇,主要阐发温疫之病因、病机、证候、治疗,并从中参论温疫与伤寒的区别。卷二载论文30篇,着重叙述温疫的各种兼挟证治,还设立了多篇有关温疫的质疑正误及疫疠证治的辨论文章。

《温疫论》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清代一些著名医家如戴北山、杨栗山、刘松峰、叶天士、吴鞠通等,都或多或少地在《温疫论》的基础上有所发挥,有所创造。我国历代医家在与传染病斗争的实践中创造了温病学说。温病学说,渊源于《内经》,孕育于《伤寒论》,产生于金元,成熟于明清。在温病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温疫论》作为我国第一部治疗传染病的专著的贡献是很大的。直至今天,我国应用温病学说的理、法、方、药治疗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猩红热、痢疾等,取得了很高的疗效。

清代温病四大家

温病一词,最早出于《素问》,以后的《伤寒论》、《难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干金要方》等皆有记载。明代多次爆发大瘟疫。吴又可通过深入细致的临床体察,明确指出温疫并非伤寒,而创立一套辨证论治的方法,成为辨治外感温热病的新学术流派。清代中期以后,温病学派日趋壮大。叶天士、薛雪、吴鞠通、王孟英等成为该时期的代表人物,并称温病四大家。

叶天士(1667—1746),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晚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人,清代杰出的医学家,是温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叶天士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祖父、父亲都精通医术,尤其精通儿科。从12岁叶天士就开始跟随父亲学医,14岁时,他父亲辞世,于是拜他父亲的门人朱某为师,学习医术。十年的时间里,叶天士拜了17位老师,因为他懂得融会贯通。所以他的进步突飞猛进,开始以儿科为主,后因师从多人,从而扩展至各科。

叶天士是清代众多温病学家的代表,被誉为“温热大师”,他创立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治疗杂病方面成绩也很突出,他提出的许多新见地和治法方药,在今天的临床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由他口授、学生顾景文记录整理的《温热论》是为温病学奠定学科基础的重要著作。

在《温热论》一书中,叶天士首先阐述了温病的致病因素、感邪途径、邪犯部位、传变趋势和治疗方法,他明确提出了导致温病的主要原因是感受了温邪,突破了历代医家“伏寒化温”的认识,从而真正摆脱了热病皆伤寒的束缚,这就从根本上把温病和伤寒区分开来。叶天士把感受温邪的途径概括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他又提出“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和“辨舌验齿”等温病独特的诊断方法,从而形成了较完整的温病学理论诊治体系。

叶天士毕生医案很多,有《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医案存真》、《未刻本叶氏医案》。但都不是他亲笔著述,大都由他的门人整理而成。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医案和著述托名于叶天士,可考的有《景岳全书发挥》、《叶氏医衡》、《医效秘传》、《本事方释义》、《女科症治》等等。

薛雪(166-1750),字生白,号一瓢、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与叶天士是同乡且与之齐名,但是二人常相互抨击,所以薛雪称自己的住所为“扫叶山庄”,称自己为“扫叶山人”。

薛雪自幼好学,很有才气,后来因为母亲多病,从而潜心研究医学,他一生的著作很多,有《医经原旨》、《湿热条辨》、《扫叶庄医案》、《温疟论》及《日讲杂记》等,他对温病中的湿热病症很有研究。在著作中专门对湿热病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特别是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从而进一步充实、完善了温病学的内容。

同类推荐
  • 中国梦员工读本

    中国梦员工读本

    本书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细致地阐述了“中国梦”“企业梦” “个人梦”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着重讲述了奉献精神、优患意识、诚信品格、忠诚爱岗、团结协作、感恩成长、学习创新、执行力、落实力等员工修炼铁律,是一本适合新时代、新形势下企业员工精神提升的规范性读本。
  •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湖北人既豪爽又谨慎,既热情又小心,既善于经营世俗人生,又崇尚精神生活。他们可以披肝沥胆,无私助人,也可以小处计较,谨慎处世;他们可以争强好胜,兼济天下,也可以超然物外,独善其身。本书是第一本诠释湖北人性情的精华本,是洞悉湖北人行为特性的全面攻略。本书着重描写了湖北的地理特点、文化和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本书中,编者突出表现湖北人在经济、教育、社会、性格、人文况味、语言等领域所呈现出的性情特征。其中,尤其对“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这句俗语,做了细致的解释。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道德论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古罗马神话(上)

    古罗马神话(上)

    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文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罗马神话丰富了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动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热门推荐
  • 短线炒手:散户致富的秘诀

    短线炒手:散户致富的秘诀

    短线操作是股票投资的重要活动,也是广大散户赢得利润的重要手段。任何买卖行为都必须在动态盘中进行。在炒股的过程中,只要了解并灵活运用短线的相关战术与技巧,就能在股海中博得生机。本书通过讲解短线操作过程中的细节,配以短线实战、技术、心态,必能给广大股民带来实用的指导。本书不是投资知识的入门类读物,更不是走马观花似的随便描述,而是通过化解复杂的计算公式和深奥的专业术语,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把原来复杂而难以表述的图形冠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名称,从而使不同文化层次的股民乐于接受、容易理解、方便记忆和操作实践。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
  • 空投黑洞

    空投黑洞

    天空突现无数黑洞,遮挡住全球大部分的阳光。末世降临,气温骤降,大量动植物死亡。能源危机、食物短缺,人类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黑洞并没有扩大或者吞噬附近空间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投下一些奇怪的东西。“奇重无比的药水。”“没有重量的背包。”“会逃跑的卡片。”“.......”直到黑洞投下无数红色粉粒,弥漫全球每一个角落,数天后消散于天地间。这次空投,直接改变了吕顺的命运。让本应该平凡的吕顺,每次入睡后就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发现“没有重量的背包”能把现实世界的东西带入梦中世界,同时也能把梦中世界的东西带到现实世界。于是他在梦中世界开辟荒野、凿石成渠,搞起了种植。直到有一天他捡到了一条巨蟒尸体。他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开始打造防御依次解决防御、水源、电力、武器。“......”让本应该倒闭的蔬菜工厂成为了神秘禁区。世界首富是这里的搬运工。无敌战神在这里当保安队长。倾城绝貌的小姐姐们挤破头颅想来种菜。这是一个捡到一本说明书,在梦中世界培育宠兽搞种植的故事。
  • 送梦王妃别黑化

    送梦王妃别黑化

    [宠文+重生]她是一个被上天赐福的人,却被一个雷劈回了古代。从此之后,她发现自己除了做梦成真之外,还多了一项送梦成真的异能,这让她惊讶之余又有些兴奋。裴婉音:谁敢欺负我,我就让你做噩梦。来来来,推我下水?……那就做梦梦到……掉到臭水沟沟里,然后嘛……水上泡着死老鼠,死猫,其他的也都可以了,尽管发挥你的想象。即墨云祁:爱妃,你还是单纯点好,这样好让为夫存在的有点价值啊!某女摸了摸他的头安慰道:你负责对我好就够了,那就是你存在的价值啊!
  • 聪明女人这样说话办事交朋友

    聪明女人这样说话办事交朋友

    《聪明女人这样说话办事交朋友》从女性的视角出发,通过聪明女人成长、成功的过程,剖析聪明女人的心路历程,以轻松睿智的笔触为女性阐释说话、办事和交朋友的方法与诀窍,让广大读者在了解她们这样说话、办事背后的自我提升方法的同时,能联系自身。让我们向聪明女人看齐,着手改造自己,让自己在说话、办事方面有所获益,成为左右逢源、从容自信的魅力女人。
  • 抢只麒麟做夫人

    抢只麒麟做夫人

    别的神仙都养猫养狗养狐狸,勾陈帝君褚渊偏偏与众不同——他养麒麟!别人家的宠物又萌又可爱,撒起娇来蹭着主人的脚背各种发嗲。勾陈帝君家的宠物呢?一句话总结就是:超、大、只!还动不动就冲主人呲牙!神仙们都表示看不懂:帝君养这玩意儿到底图个什么?夙梨拍桌子瞪眼睛:“劳资不是宠物!老子是爱徒!爱徒懂不懂?”褚渊:“爱徒,乖,告诉为师,‘劳资’是谁教你的?”夙梨无比天真无辜且理直气壮:“是胥火神君!”胥火小神君瑟瑟发抖:“帝君不是我,帝君你听我解释,真的不是我!”————————————————————————本书又名《逆天》、《我家帝君玩儿养成》、《三只神兽一台戏》,欢迎跳坑~小贴士:褚(chǔ)渊夙(sù])梨(别看成凤梨啦啊喂!)
  • 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

    本书是一本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汽车基础知识和汽车文化教材,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汽车基础知识,感受、传播和弘扬汽车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作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教材。本书讲述了汽车史话、汽车魅力、汽车博览、汽车风姿、汽车会友、汽车改装、汽车赛事、汽车展望及汽车服务人才等知识。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更全面的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本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合于职业教育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及培训班的师生使用,也适合于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驾驶员以及汽车爱好者参考阅读.
  • 石屏传

    石屏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石屏传》以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为背景,记录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屏追求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重点介绍了石屏寄情祖国航空事业,立足本职工作,设计了K—8和教8飞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出口的神话,改写了中国空军飞行员训练体制等内容,反映了石屏一生浓浓的航空情缘。
  • 在时光里与你携手

    在时光里与你携手

    十六岁的相遇,让她们彼此相识,从此她们的目光就锁在彼此身上。十年之后,他站在她笑着面前说:“我回来了,让你久等了”
  • 朱门弃女

    朱门弃女

    她出生时,家人遗弃、养母厌恶。只是她不肯认命,更期盼有个人能与她同甘苦、共患难。深情男配,暖心“小情敌”,接踵而至。偏他姗姗来迟。她问他:君可曾记得妾?他打量着她绰约的身姿、如画的脸颊:满身泥巴,哭相极丑的你,我倒记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