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6800000006

第6章 文学(5)

小序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汉末建安时期,地点在庐江府,男女主角3人,焦仲卿、刘兰芝、焦母。人物关系,焦母独生子焦仲卿新娶妻子刘兰芝,婆媳之间、母子之间产生矛盾。实质是封建家长封建礼教与争取婚姻自由的年轻人之间的矛盾。焦母不容许媳妇“举动自专由”,把媳妇当牛马一样驱使,三天织五匹布还嫌慢,故意找茬不要刘兰芝做她的儿媳妇。结局是,焦母棒打鸳鸯散,刘兰芝被逼投水而死、焦仲卿上吊身亡。

中国社会,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制定了一整套封建礼教、封建法规,确立了君对臣、父对子、夫对妻的绝对统治地位。到汉末建安时期,由于社会巨大动荡,封建礼教发生了动摇,曹操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说:“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孔融甚至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宥物瓶中,出则离矣!”在民间,反抗封建礼教的冲突更是激烈。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反映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青年男女为争取婚姻自由,以死抗争封建家长制,具有典型意义和反封建意义。

《孔雀东南飞》不但以篇幅长著名(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称它是“长诗之圣”),而且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刘兰芝。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大方坦诚,当她受到焦母无理刁难迫害时,当机立断,“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被遣”是最没面子的伤心事,刘兰芝面对怒不可遏的婆母,从容镇定,不掉一滴眼泪,毅然辞别。回到娘家以后,兄长逼她改嫁,母亲又不肯做主。娘家也呆不下去了,她心怀死念,表面答应嫁人,摆脱家人提防,与焦仲卿相会,密定死计,在出嫁的黄昏后,“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刘兰芝以死反抗封建家长的迫害,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和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使刘兰芝足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光辉的女性形象之一。

焦仲卿身为府吏,受封建礼教影响较深,性格与刘兰芝比显得软弱一些。但他是非分明,忠于爱情,始终站在妻子一边,不为母亲的威逼利诱所动摇,在亲情与爱情的抉择面前,他选择了忠于爱情。他顾不上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教条了,在得知爱妻死讯以后,他虽然徘徊犹豫,最终还是抛弃了破坏婚姻的封建母亲,“自挂东南枝”,“令母在后单”。焦仲卿以死捍卫爱情,沉重地打击了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恶势力。焦仲卿也是人们所喜爱的文学形象。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诗的最高成就。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其诗“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东汉末年,许多五言诗的作者名字已经失传,晋代以来,这些年代久远、作者无从考知的五言诗称为“古诗”。其中有十九首被收入萧统编的《文选》,《古诗十九首》由此得名。

《古诗十九首》非一人一时之作。它的写作时代应在东汉后期社会动乱的数十年之间。其作者大多是属于中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在那个“选士而论族姓”的年代,求仕之路十分艰难。知识分子为了谋求出路,游学仕宦,漂泊他乡,备尝艰苦,功名不遂之际,怀着一腔的郁闷,愤怒地抒发真情实感。或歌唱失意不遇,感伤世态炎凉;或歌唱悲悯时光流逝,生命短促;或歌唱羁旅愁怀,闺门离情别绪。在韵味上具有文人诗的共同特色,在风格上大体一致,表现出《古诗十九首》的不同作者具有相似的人生际遇和相近的思想情怀。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大致有3类:

一类是思妇之辞。在十九首中占大部分。有《去者日以疏》、《明月何皎皎》、《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迢迢牵牛星》9首。二类是伤时失意之辞。有《青青陵上柏》、《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明月皎夜光》、《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7首。三类是热中仕宦之辞。有《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回车驾言迈》3首。

《古诗十九首》情致深婉,表达思想感情复杂含蓄。诗的作者对人生易逝、节序更替如流不仅伤感而且焦虑。《今日良宴会》说:“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回车驾言迈》说:“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青青陵上柏》说:“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生年不满百》说:“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借闺人怨别、游子思乡、游宦不成、追求行乐来抒发情怀。这些人就是诗中的所谓“游子”、“荡子”。他们背井离乡,抛妻舍子,对思妇而言,自然产生“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荡子行不归,空床独难守”的叹息。对游子而言,发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的感慨是人之常情。游宦破坏了正常生活,也影响了人的友情。他们虽然都有较高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又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学素养,但是,奔波四方,得不到帮助,不得“策高足”、“据要津”时,失意者便对得意人表示怨愤了:“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文人怀才不遇,“但伤知音稀”之后,眼见前途无望,于是就“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甚至“秉烛夜游”,消极落拓了。这是末世的人生表现。

《古诗十九首》长于抒情,往往用自然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两者密切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还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内心活动,抒情中有叙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突出。加之比兴手法的运用,精炼的语言。其诗含义丰富,余韵无穷。

曹操与《龟虽寿》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建安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少年便机警有权术,任侠放荡,20岁举孝廉为郎官,步入仕途。初任洛阳北部尉,后曾任顿丘令、济南相等职。为官不畏权贵,雷厉风行,有政治才干和魄力。在镇压黄巾起义过程中形成并发展了势力,此后讨董卓、灭袁绍,削平群雄,于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建都许都。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当时北方的实际统治者,为建立曹魏政权奠定了基础。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凭借权位,网罗文士,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他一生军旅倥偬,然而登高必赋,对酒必歌,“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意,缘事而发,自铸新辞,抒情写志,反映现实。

曹操反映汉末动乱现实的诗有《薤露行》,写何进谋诛宦官,董卓趁机作乱京师的史实。《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人写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苍凉凄楚,伤时悯乱之情自然生发。明人钟惺说此诗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而曹操的《短歌行》是其代表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蘋。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写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悲歌慷慨,忧郁之中激荡着奋斗的情怀。在《龟虽寿》诗中同样表达了老当益壮的志士胸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的诗现存20余首乐府诗,质朴本色,诗如其人,恰“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操是文人写作“拟乐府诗”的开创者,又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文章和诗一样富有创造性。他的散文不受当时辞赋的条条框框影响,而是用简洁朴素的文笔把要说的话自由地写出来,个性鲜明。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披露心声说:“设使国家无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豁达智慧的性格,反映在文风上,就是清峻通脱。充分表现了建安散文的新风貌。

曹植七步成诗

曹植(192—232)字子建,封陈王,死后谥号思。又称陈思王。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钟嵘《诗品》称他是“建安之杰”。

曹植是曹丕之弟,曹操之子。“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胸怀大志,深受曹操宠爱。由于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最后失宠。公元202年初,曹丕继位魏王、丞相。同年受禅让称魏帝。曹植因与曹丕争为太子,深受曹丕猜忌和迫害,一心要杀死他。曹丕刁难曹植,七步之内为诗,作不成就杀头。不得已,曹植踱步吟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不到诗成,曹植虽然免死,但是一直怀才不遇,在被打击与迫害中,心情抑郁,落寞寡欢,最后在愤懑与苦恼中死去,时年40岁。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他的文学创作也明显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乃父曹操在世,曹植过着受宠的贵公子生活,一心建功立业,在《与杨德祖书》中表示:“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求自试表》要“混同宇内,以致太和”。《薤露篇》表示:“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而《白马篇》是他前一段诗作的代表。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立志报国、视死如归的爱国壮士形象,充满着豪迈的乐观精神。“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后一阶段因社会地位和人生的不如意。文学创作内容一扫斗鸡走马、宴饮游乐的题材。取而代之的是反映受迫害被打压的忧愤之作。作于黄初4年(公元223年)的《赠白马王彪》最为有名。当年,曹魏诸王来洛阳朝会,与曹植关系密切的任城王曹彰暴死。七月各路侯王回归本国,曹植与白马王曹彪同路东归,曹丕派人禁止他们同行。被逼分手之际,“意毒恨之”,“愤而成篇”,遂作诗赠曹彪:“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面对现实“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之后故作豪言“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最后想到朝不保夕的人生“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无力与命运抗争,只好收泪上路。在痛苦绝望中辞别。

曹植的诗现存80余首,辞赋散文40余篇。而《洛神赋》是他赋作中的名篇。通过梦幻境界,写一个人与神恋爱的悲剧,极具艺术魅力。成为后世画家的创作题材。曹植在建安诗人群里文学艺术成就最高。他吸收了汉乐府诗和汉末文人五言诗的创作成就,描写事物细腻,词藻华丽,善用比兴手法,讲究对偶、炼字、用典,富有音乐美感。因此,钟嵘在《诗品》中评论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谢灵运说:“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同用一斗,奇才敏捷,安有继之。”

诸葛亮与《出师表》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汉琅砑阳郡(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名声淹没了他的文名,然而他的《隆中对》、《出师表》一直成为散文的名篇范文为人习诵,其诗《梁甫吟》堪称佳作,又有《诸葛亮集》流传于世,冠之文学家并非浪得其名。

三顾茅庐图诸葛亮出身官宦世家。先祖诸葛丰明经学,特立刚直,官汉司隶校尉。父诸葛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守。诸葛硅生3个儿子,长子诸葛谨,次子诸葛亮,三子诸葛均。母亲章氏与父亲相继去世,诸葛亮兄弟3人尚幼,皆由叔父诸葛玄抚养。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躬耕南阳,好为《梁甫吟》:“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诸葛亮身长八尺,《姓源韵谱》说:“诸葛亮身长八尺,形细面粗,犹如松柏,皮肤枯槁,文理润泽。”《襄阳记》说:“黄承彦者,高爽开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孔明自比管仲、乐毅,当时没有人赞许他,只有博陵崔州平、颖川人徐庶和诸葛亮友好,认为诸葛亮有将相之才。

当时刘备屯兵新野,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很器重徐庶,徐庶举荐孔明。于是,刘备屈驾三往才见到诸葛亮。刘备与诸葛亮单独交谈: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回答说:“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同类推荐
  •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重构人的精神生活

    本书基于对精神生活质量的理论研究,回答了什么是精神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多维度探索了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衡量尺度和发展规律,结合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精神生活质量问题的实践,通过对改革开放与社会变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文化、高科技发展等社会际遇下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突出问题的大胆探索,有针对性地指出培育改革共识、增强全民法治和德治观念、坚持社会主义文化主导与发展多样文化相结合、培育人与科技互动中的主体性、做高科技时代真实存在的自我等应对措施,进而提出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提升总体对策研究,从目标、原则、方式、路径几方面提出具体的思路。
  • 以孝侍亲(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侍亲(中国孝文化丛书)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支撑点,也是传统中国人得以屹立于世的重要价值观。中国古人重视养老,国家也把养老制度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古代政府对养老的关注与投入,有一种近乎于天然的职责与自觉。本书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古代孝与养老的关系——养老战略与老人福利、养老与救济机构、家庭养老与养生、退休官员的养老、养老法律保障。
  •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先秦卷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先秦卷

    本丛书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民族道德传统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弘扬为基本线索,按不同的历史时期深入考察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历史。
  • 趣生活

    趣生活

    这是写给都市青年的一本生活励志书。觅趣,不是让年轻人握着拳头,热血沸腾地喊一句口号,也不单单是为了猎奇、寻趣,更为打开生活多扇门之时,看到成长过程中,不曾领略的风景,见证不走寻常路的人生的诸多可能。书中的人和事是具体的,一纸文字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启发有多大,思想行多远,这不需要问别人,只需看自己,是否有一个知道去哪里、怎么去的头脑,一双拿得起放得下的手,和一颗能走出去走回来的心。
  • 中华美德4

    中华美德4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热门推荐
  • 穿越之教坊使女

    穿越之教坊使女

    比辍学打工苦逼的是被剩下了,比被剩下更苦逼的是莫名其妙穿了,比穿越还要苦逼的是居然被卖到教坊了!我去,我上上辈子到底做了多少孽啊!去死算了!
  •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

    韩愈与柳宗元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头上顶着光环的人物,其文章不但在古代而且在今天都是学生的必读范文。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反不容易见到其真面目。有光环的地方,就有盲从,就容易放弃理性的思辨与探索。时至今日,普通学子对韩柳的认识又比古人深刻多少呢?
  • 狂天帝

    狂天帝

    一艘水晶小船,至那恐怖而又诡异的血荒飘荡而来,一声婴儿的啼哭,打破了一个被诅咒了数以万载的古老部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犬类人

    犬类人

    作为大一新生,燨燨那该死的好奇心作祟,想加入了一个校园神秘组织。于是,她手贱地点了一下接受测试,被带到100年后的人类末日,与她曾经饲养的爱犬King重逢了,但是这不科学啊!谁来告诉她,她的爱犬怎么会变成人?还是这个世界的七大区大BOSS之一……
  • 征服全次元

    征服全次元

    从今以后!只要在公共场所见到我和我的兄弟你必须叫一声爷,否则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笙磬和声

    笙磬和声

    作为一个即将升仙的渡劫期修真者,杨菱有囊括世间万物的随身空间,也有感知一切事物的强大神识,更有毁天灭地的无上法术,虽然这些都是过去式,并从一个准仙子沦落为一个真村妇,且婆家人没一个省油的灯,但她依旧云淡风轻,运筹帷幄......
  • 亿万甜妻:偏执帝少宠翻天

    亿万甜妻:偏执帝少宠翻天

    只是那一眼,贺楠竹便再也忘不掉她。他费尽心思将她留在身边,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目的。某男邪魅一笑,“老婆,你怎么可以拒绝我!!!”某女缩了缩,“我们之间是有协议的……”“没关系,我付违约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白沫的幸福生活

    白沫的幸福生活

    大多数的人在撞了南墙之后,都会捂着自己的脑袋乖乖的回头另寻出路,但是白陌不一样,在她的人生信条里就没有回头二字!哪怕是磕得头破血流,伤得体无完肤,撞得头破血流她也要把那南墙拆了继续往前走。白沫以为这个世界没有能够难住她的事儿,直到一个名叫萧墨白的男人出现在她的生命里,白沫终于明白拼命撞墙有多疼。好吧,人生信条不管用了,白沫签了离婚协议,回了家。这次,这堵南墙她不拆了,知道疼了,认命了。萧墨白想,烦人的白沫消失之后自己的生活应该能恢复平静了吧,但事情似乎在往他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