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用人是成功的关键,识人是用人的基础,没有识人的本领,所用非人,结果自然惨痛。但如何识人,世人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这其中的种种区别,主要源于识人者的个人阅历和学识修养。

真正善于辩识人才的人,不仅要有高远的志向、敏锐的感觉和深邃的眼光,还需要有“阅人多矣”的社会经验。而这些,其实可以统统归纳为一门辨识人才的专业知识,通过接受这方面的专门训练,完全能够强化识人的能力。

《人物志》就是这样一部专门强化识人、用人的专业能力的奇书。此书以古为鉴,纵论得失成败,专讲识人之术,素有“识人宝鉴”的美称。它融汇了儒、道、法、阴阳等诸家思想,集道德、仁义、才能、功利等多种观点,系统地阐述了鉴定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并对人性进行了深度剖析。

该书首先论述了人的才能的实质,提出从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等九个方面的外在表现,并由外及内,再由内到外,来察知一个人内在的性格特征。该书认为人的素质以“中和”为最可贵,主张神必须平淡、精必须坚刚、筋必须劲精、骨必须植固、气必须清和、色必须愉悦、仪必须肃正、容必须端直、言必须缓和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才能的人。

并且,《人物志》从人的体貌、禀赋、道德、职业等方面将人才分为兼德、兼才、偏才三类,并详细分析了各类人才的特点和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表现;又从观察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考察了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各种方法的得失,主张用人者不能要求手下的人各个多才多艺,而要注重挖掘其特长,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而用,量能授官。文中还论述了人的才性与事物内在道理之间的辩证关系。人观察事物时,由于思想方法、所处环境及所站的立场、角度不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片面性,因此识别人才的性质必须与常理相合。

究其本质,《人物志》的论人标准是基于传统的,认为人才品评当以“中庸”为上,“兼德而至,谓之中庸”,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人格理想。同时,此书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管理学思想,并且与现代管理学的许多观念有着深度的契合。

宋代的阮逸曾为《人物志》做序,用阮逸的话说:“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檠栝。”《人物志》这部奇书,既可以作为识人的工具,也可以作为修养的依据,阅读此书,将使您深藏心底的智慧迸发出来,让人生变得更理性,让事业更易成功!

第1自序人才之重

“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历史已然证实了人才的重要性。明确有效地识人、用人,可以使人才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优化分配,形成“主逸臣劳”的运作体系,从而成就事业。

【原文】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是以,圣人着爻象则立君子小人之辞,叙《诗》志则别风俗雅正之业,制《礼》、《乐》则考六艺祇庸之德,躬南面则授俊逸辅相之材,皆所以达众善而成天功也。

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由此论之,圣人兴德,孰不劳聪明于求人,获安逸于任使者哉!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人物之察也,如此其详。是以敢依圣训,志序人物,庶以补缀遗忘;惟博识君子,裁览其义焉。

【译文】

圣人贤哲认为没有什么比聪觉明察更美好的,而在聪觉明察中最可宝贵的品质,便是识人的能力。若果真能明智有效地识人,那么各种人才便会得到其应有的位置,各种事业政绩便会兴盛发达。

所以,圣人写“爻象”,以言辞确定了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地位;撰《诗经》表明意旨,区分风雅俗正之不同,以文章教化天下;制定《礼记》《乐经》,考察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以及恭敬恒守的道德;面南背北,亲临帝位,选拔才智超群、足以辅佐国家的人才,这一切,都是用来发挥众才之长,以成就天下大业的手段。

一旦因此天下笃定,大功告成,那么用人者与被用者就一起名垂青史。所以,唐尧以能明识才德出众之人而受称颂,虞舜因推举十六位贤才而建功勋,商汤因提拔伊尹而享盛名,周文王因举荐吕尚而受敬仰。这样看来,圣贤之人振兴德业,有谁不是使用聪觉明察的能力来寻求人才,并因合理运用他们而获得安逸的呢。

所以,孔子虽然未被推举,不得任用,却仍将他的门生按序排列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广泛论述各种人才以区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三等。又盛赞“中庸”这种至德,以突出圣人的德行,崇尚道德,以劝勉好学而可堪造就之才;用“愚”、“荡”、“贼”、“绞”、“乱”、“狂”六种弊病来戒除偏才之人的不足;深思激进和保守之人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冲动或拘谨的性情归于平和,以便各尽其能;憎恶看上去诚恳却不讲信用的人,以说明这种貌似忠厚者的不可靠。又提出考察的办法:看一个人素常安于什么,看他做事的方式,从中了解到他的行动始终。古贤对于人物的观察,达到了如此审慎的地步。所以我冒昧地依从圣人的教诲,对人物进行记录和排序,希望能补充辑集人们忘记的人物,也希望学识广博之士能来裁鉴品评本书蕴涵的道理。

一、人才毕竟宝贵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智解】

明确有效地识人,可以使“众材得其序”,使人才找到自己的位置,达到人力资源最优化,成为有机的整体,然后该做的,就只是上帝的那轻轻一推,整个宇宙就会自动自发地运作起来。这样一来,做领导的,就可以轻松轻松,享享“主逸臣劳”的福了。

唐太宗将一生治国心得凝聚成《帝范》,整部文章讲的也只是“人才”二字,“大厦靠众材而成千间之广,大鹏借羽翼可扬万里之远”,大唐气象,正是由无数入其“彀中”的英才撑起来的。

当然,若时机不对,如诸葛武侯生逢斯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自也是满怀无奈,唯有千古一叹。

【事篇】

尧识舜的“霹雳手段”

禅让之初,尧向下属征询意见:放齐推荐尧的儿子丹朱,认为他头脑活络开明,然而尧认为他品行不端,加以排除;兜推荐管水利的共工,认为他工作得力,然而尧认为他貌似恭谨而心怀不轨,不可重用;最后众人推举了舜,于是,尧便开始对他进行了一番近乎苛刻的考察。

舜原本苦心维持着家中的秩序,与自己的家人(糊涂的父亲瞽叟,傲慢的弟弟象,以及恶毒的后母)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彼此相安无事,这已然难能可贵。而为了考察舜的理家之道,尧又雪上加霜: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且赐予舜粮仓、牛羊等财富,用物质利益来刺激舜的家人,以看舜是否有能力守成。

接下来的故事便是历史了:舜凭着智勇,在仓顶滑翔脱险、从井下挖洞逃生,避过了家人的暗害,并以诚意化解了他们的野心。总之,舜让整整一家子人在荒僻的妫水湾里过得安心而又快乐。

然后尧让舜讲解五伦,人们很爱听;派舜担任公职,也很出色;叫舜迎送宾客,宾客都肃然起敬。

最后尧还将舜放置在原始密林之中(大约近似于特种兵的野外生存训练),而舜“烈风雷雨弗迷”,虽然经历了风雨雷电的重重考验,却始终没有迷失方向。

经过这番“霹雳手段”的考察,尧才认定舜是个人才,将位置禅让于他。于是,“尧”与“舜”,识人者与被识者一同名垂千古。

孟尝君的“猛士”

孟尝君派公孙弘到秦国,晋见秦昭王。

昭王说:“孟尝君的薛国,土地有多大?”

公孙弘说:“百里。”

昭王说:“方圆百里,却想为难寡人,能吗?”

公孙弘说:“孟尝君好士,他的宾客其中根本瞧不起天子、诸侯的有三个人。够格当管仲、商鞅的老师,能使国君称霸于诸侯之间的人才有五个。一旦出使,受万乘国君的羞辱,告退之时自刎,也定要血溅国君的衣裳,像我敢这么做的,有七个人。”

昭王于是谢罪说:“你何必如此呢?我会善待孟尝君。”

人才之重,足令君主折腰。

人才“生意”经

1945年,盟军攻占柏林。在苏联忙着搬运德国的机械设备之时,美国政府却派飞机赶赴德国,将大批德国高级科学家与工程技术人员运回国内,经考核后以高薪聘用。这一举措,成为战后美国科技突飞猛进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从1946年到1974年,美国从国外重金招聘进口高级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高级人才”共24万人。在这笔进口“生意”中,据美国助理国务卿豪兰德透露,美国从中赚了世界各国120亿美元(一个人在美国接受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政府要付出5万美元的经费,24万人就是120亿)。

善用人才,使得美利坚成一庞然大国。

二、孔子的人才理念

——是故,仲尼不试无所援升,犹序门人以为四科,泛论众材以辨三等。又叹中庸以殊圣人之德,尚德以劝庶几之论。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悾悾而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又曰: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

【智解】

欲识人,先要明了“人性”二字,解释起来,可就包括了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等学问,其复杂精微之处,足以让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怕到老还是没学好。

所以刘邵也不禁叹着气说:“把握人性这种本事,也只有人老成精或是圣明聪察才办得到的。”不过,难办并非办不到,按他的说法,圣人们就有这种修为,达到了这种传说中的境界。

“圣”的本义,便是指明了解自心、征服自我,比“明”更上一层次。圣人们素来是和“自心”不停较劲的(英雄们要征服的是外在的世界,圣人们要征服的是内在的心灵),一如行者海客览过千山万水,自然经验颇丰,所以他们对于人心有着超乎常人的了解。

了解了自心,就好办得多了。因为“万物皆备于我”,每个人都承载着人类的全部情感和性格的信息,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便可去了解人性,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以及怜悯。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全人类。世界由人构成,了解了人性,便掌握了人的行为趋势,也便掌握了整个世界。

所以圣人们口气都颇大,自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小事,皆可手挥目送,轻松搞定。而实际上,这些倒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有很深的道理在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谙熟人情、洞察世故的人,有本事把握住对方的情绪,预测出对方的行动,在社会上是可以无往而不利的。

圣人们在人间历练过后,留下了一些观人的心得,这对我们颇有帮助,免得自己还要辛苦摸索。孔子就有一套以“中庸”之道为标准、“察其所安,观其所由”的识人之法。

孔子认为自己看人态度是有过转变的,当初是别人怎么说就怎么信,后来就多一番心眼,传下了这番话“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出自《论语·为政》)。首先看一个人做事的动机,有时好心办坏事,有时坏心办好事;看他做事的条理和方法,条理是否清晰,方法属于主、客、奇、正的哪种,喜欢正道直行,还是奇兵制胜;看他素常于何处安心。有人以读书为乐,平常手不释卷。有人则以工作为乐,一旦闲暇,反而无处安心。

一般说来,安于平淡的人为上品。“咬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他将门生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以品德著称的是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外交辞令的是宰我、子贡;长于处理政事的是冉有、季路;在文学方面有造诣的是子游、子夏。

他又将人才分为三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认为一等人有宿慧,从前生带来智能;(清朝诗人赵翼也说:“少时学语苦难全,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就是说他到老了才发现写诗原来要靠天分。)有些人通过学习而得到了智能;还有些人为现实所迫,方才学习。(这里的“学”应该指的是学如何做人,将智能应用到自己身心上来,而不是专指技能的学习。否则我们当代这些不断充电以应对不断更新的工作的人,都得算做末等了。)

孔子又提出:“中庸”作为圣人的道德标准是传统的一种道德境界,“极高明而道中庸”。认为应折中调和,无过之而无不及。并用这个标准来激励后学之士。

【事篇】

带着整套“国家班底”到处跑的孔子

孔子门生中藏龙卧虎,门下三千弟子,据说每一个都是当时各国中的精英。

有人笑谈其弟子足以组成一个国家的领导班底:慷慨好义、颇具军事之才的子路可做大将;饶有外交本领的公西华可做大使;政治、外交、经济样样皆通的子贡可做宰相;更过分的就是气宇如王、“可使南面”的冉雍可做君主。

当初楚昭王想把有户籍登记的七百里地方封给孔子时,楚国的令尹子西阻止说:“大王派往各诸侯国的使臣,有比得过子贡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左右辅佐大臣,有比得过颜回的吗?”昭王说:“没有。”子西又问:“大王的将帅,有比得过子路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还问:“大王的各部主事官员,有比得过宰予的吗?”昭王回答说:“没有。”子西接着说:“现在孔丘宣扬的是三皇五帝的治国方法,要重振周公、召公帝王师的事业,大王如果用他,那楚国还能有明天吗!当年文王在丰邑、武王在镐京,仅凭百里之地,便占有天下。现在您却给孔丘七百里,再加上那些如狼似虎的天才弟子辅佐,这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呢?”昭王懂了,就马上取消了这一举措。

难怪圣人一生不遇,志不得酬,若谁敢用,只怕整个领导班子都要被孔门弟子统统替换掉,这不啻将自己江山拱手相送,试想,又有哪个君主敢收纳他老人家。

同类推荐
  • 口才学(下)

    口才学(下)

    口才是一堂人生必修课,口才是一门学问,好口才可以通过练习得来,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出言不慎就是祸,老实人也要有口才,修辞技巧在口才中的运用,身体是重要的语言工具,让表情为语言锦上添花。
  •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

    《男人“出人头地”一定要有的心眼与“手腕”》讲述了:做人多一点“心眼”是搞好关系的基础;做事多一点“手腕”是左右成功的关键。一个人能不能在人际关系上随机应变,重要的是看他做人有没有活“心眼”;一个能不能在社会上尢右逢源,重要的是看他办事时有没有活“手腕”。男人多一点“心眼”与“手腕”,并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背后出手,而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在人生中立于不败之地。此书告诉我们,掌握了做人的“心眼”、做事的“手腕”,就会做人轻松,做事有成。
  • 畅行天下的女人社交书

    畅行天下的女人社交书

    拥有好人缘的女性,不仅修养佳、EQ好,外貌不重要,人情世故占第一。社交是一门艺术,需要每一位女性从外在修饰到内在涵养,从知己到了解他人心思、博得人心,进而赢得信任及好感。
  • 心宽路就宽

    心宽路就宽

    本书从心宽一寸,受益三分;命好不如心态好;学会放松,人生轻松;控制情绪,就能掌控局势;用平常心,面对平凡的生活;创造快乐,把幸福抓在手中;理智地选择,潇洒地放弃;相信自己,自信的人生最美丽;藐视困难的人,才能战胜困难这九个方面,用深入浅出的道理和一个个富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向读者朋友阐述了怎样开阔自己的心胸、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情、怎样创造快乐、怎样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生机勃勃……
  •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练习

    每一天,都是放手的练习

    我们每一天都是在选择与放弃之间成长。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难以抉择。要想在一生中要所得,就不能让太多太杂的东西诱惑自己,就必须简化自己的人生,就要学会放手,丢掉那些让自己的生活繁杂和内心烦乱的东西。放手,是选择,不是放弃,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调整。放手,不比坚持来得容易,它需要直面艰难抉择的勇气,以及权衡得失的智慧。理智地放手并不意味着失败,卸下你的负累,甩掉不必要的包袱,轻装上阵,从容地等待生活的转机。
热门推荐
  • 珀尔修斯的迦勒底之旅

    珀尔修斯的迦勒底之旅

    简介:简略版:名为珀尔修斯的男人在迦勒底的一些列故事。
  •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的“新大陆”

    人性问题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就有很多先哲展开争论。在西方,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波,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论述过有关人性问题。
  • 走向神的领域

    走向神的领域

    一个梦穿越了十亿年,陆天的灵魂在不同时空节点上的两个意识被连接起来,为了能活下去,必须前往未来救援自己,于是借助未来的意识,推动人类科技爆发,提升人类文明等级,遨游宇宙,跨越时空……
  • 战舰:世界王牌战舰暨海战实录(军事系列图书)

    战舰:世界王牌战舰暨海战实录(军事系列图书)

    为了让世人了解20世纪以来战舰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以及当今世界各国战舰的基本概况,《战舰:世界王牌战舰暨海战实录》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利用十一个章节,用详尽的资料透视战舰走过的漫长历史,用真实的笔触还原战舰亲历的经典战役,用丰厚的图片展现战舰的威猛庄严。同时,我们还可通过不同战舰的辉煌和没落,感受海战武器的迅猛发展,明确海战理论和作战形式的不断变化,领略海战经验对战争格局和方向的巨大影响。
  • 名门甜妻请签收

    名门甜妻请签收

    她穿梭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资力平平的她,却突然有次难得的机会,偏偏让她许晓筱碰上,接下来面临着各种不顺,好不容易踏了演艺圈,她原以为后来的日子会好过些,没想到结果是进了另一个坑,各种甜蜜招数接踵而来
  • 斗罗大陆之百级成神

    斗罗大陆之百级成神

    华夏天才破碎虚空遭遇乱流,肉身变成孩童坠落到斗罗大陆,自此一个天才重新修炼破碎虚空成神。(此作品前四十章节奏非常快,严重超速,到了后面节奏才会慢下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心安之处是故乡

    心安之处是故乡

    《心安之处是故乡》是一位海岛养兰人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数十篇散文,内容多是对于身边人、情、事、物富有哲理的思考记录,耐人寻味。无论是花鸟虫鱼、海边风物、自己的童年,抑或是身边亲人,在作者笔下无一不透露出淡定、智慧和心安,这是一种与现实都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安宁与快乐。
  • 西域要冲:阳关

    西域要冲:阳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升邪

    升邪

    九天之前,太阳落下后再没有升起。第十天,苏景名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