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9300000025

第25章 人性的优点(25)

当我离家之后,每年圣诞节我总会给我的父母寄一张支票,让他们买些比较奢华的东西,但他们很少这样做。当我每年的圣诞节前几天回家的时候,父亲就会告诉我,他们又买了些煤和杂货送给镇上那些“可怜的女人”,以及那些有一大群孩子却没有钱买食物和木柴的人。他们送出这些礼物时,也得到了许多快乐——那就是只有付出,而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的快乐。

我相信我父母有资格做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理想的人——也就是最快乐的人。“理想的人,”亚里士多德说,“以对人施惠为快乐,但却会因别人对他施惠而感到羞愧。因为能待人仁慈者会高人一等,而接受别人的恩惠,则代表低人一等。”

下面是我所要说的第四个要点:如果我们想获得快乐,就不要想感恩或忘恩,而只享受施惠的快乐。

几千年来,为人父母者一直为儿女的不知感恩而非常悲伤难过。就连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也叫道:“一个不知感恩的孩子,比毒蛇的牙齿还要尖利。”

可是,孩子们为什么要感激呢——除非我们教育他们应该那样。忘记恩德是人类的天性,就像野草一样;而感恩却如玫瑰,必须给它施肥浇水,给它教养、爱和呵护。

如果我们的子女忘恩负义,那该怪谁呢?也许要怪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从来都不教他们如何感激别人的话,我们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感激我们呢?

我认识一个人,他住在芝加哥。他常常抱怨他的两个养子对他不知感恩。他的抱怨当然有道理。他在一家纸箱厂工作,一个星期赚的钱不到40美元。他娶了一个寡妇,她要他去借钱供她的两个儿子上大学。他每周的薪水只有40美元,但要买吃的、付房租、买燃料、买衣服,还要偿还债务。他这样苦苦干了4年,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有没有人对他表示感谢呢?没有,他太太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而他那两个宝贝养子也这么认为。他们从来都不认为欠了养父什么人情,因此连一句谢谢也没有说。

这该怪谁呢?是怪这两个孩子吗?不错,可是这更要怪那个做母亲的,她认为不应该给她的儿子增加“负疚感”。她不想她的两个儿子“一开始就欠别人什么”,所以她从来都不曾告诉他们说,“你们的养父真是个大好人,他帮你们读完了大学。”她反而采取了这种态度,说:“这是他应该做的。”

她认为她这样做有利于她的两个儿子,可这实际上是让他们刚走上人生道路的时候,产生全世界都欠他们的那种观念,这是很危险的。这种观念的确很危险——因为她两个儿子中的一个曾想向他的老板“借一点钱”,结果被关进了监狱。

我们必须记住:子女的行为完全是由父母造成的。举个例子吧:我姨妈薇奥拉·亚历山大,就从来不会想到孩子们会对她“忘恩”。当我小的时候,薇奥拉姨妈把她母亲接到家里来照顾,同样也照顾她的婆婆。现在我闭上眼睛还能回想起那两位老太太坐在薇奥拉姨妈家壁炉前的情景。她们会不会给薇奥拉姨妈惹来什么麻烦呢?我想这是经常会有的。但你从她的态度上一点也看不出来。她很爱这两位老太太,所以她顺从她们,关爱她们,让她们过得非常舒适。除了照看两位老人之外,薇奥拉姨妈还有6个孩子。她从来都没有想到这样做有什么特别的,或者说接两位老太太来家里住有什么值得赞美的,这对她来说,是很自然的,也是该做的事,并且也是她希望做的事。

现在薇奥拉姨妈在哪里呢?她现在已经守寡二十多年了,而且5个孩子已经成年,他们分别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庭,全都争着要跟她住在一起,让她住他们家。她的孩子们非常敬佩她,都不想离开她,这是因为“感恩”吗?不是,这是爱,是纯粹的爱。在这些孩子的童年时代,就懂得了爱心的温暖,现在情形相反了,他们也能付出爱心,这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要教育出感恩图报的孩子,就一定要自己先懂得感恩。我们要记住“小兔子耳朵长”这个道理;我们还要注意我们自己说过的话,并且记住当我们下一次在孩子们面前想要贬低别人给我们的好处时,赶快打住。我们永远也不要说:“看,苏表妹送给我们当圣诞礼物的这些桌布都是她自己钩的,没花一毛钱。”这种话我们也许只是顺口说的,可是孩子们却在听着。

要避免因为别人不知感恩而引起的伤心和忧虑,下面是第四个规则:

不要因为别人的忘恩负义而忧伤,而是要认为这是一件自然的事。我们要记住,耶稣在一天之内治好了10个麻风病患者,而只有一个人感谢他。为什么我们希望得到比耶稣更多的感恩呢?

我们要记住,找到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对人施恩勿望回报,只为施惠的快乐而施惠。

我们要记住,感恩是“教育”的结果。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子女能知道感激,我们就要培养他们这样去做。

做别人高兴的事情

如果你遵照我开的处方去做的话,你的病会在两周之内治好:就是每天想一想你怎样才能让别人高兴。

我在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提出了200美元的赏金,以“我如何快乐起来”为题,征求一则对人最有帮助,也最能激励人心的真实故事。

这次征文比赛的3位评审委员,是东方航空公司的董事长艾迪·雷肯贝克、林肯纪念大学的校长史德华·麦克柯里南博士,以及广播新闻评论家卡坦波恩。但我们最后征收到两篇非常好的故事,连3位评审委员也没有办法选出第一名来。于是我们让两名作者平分了这笔奖金。

下面就是得到一等奖的故事之一——作者是住在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的波顿先生。

“我9岁时没了母亲,12岁时又没了父亲,”波顿先生写道,“我父亲死于车祸,我母亲在19年前的某一天离家出走,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见过被她带走的我那两个小妹妹。直到离家7年之后,她才给我写了信。我父亲在母亲离家3年之后死于一次车祸。他和一个合伙人在密苏里州一个小镇买了一间咖啡店,这个合伙人趁他出差的时候,把咖啡店卖了,然后卷款潜逃。一个朋友给我父亲发去电报,叫他赶快回家。我父亲在匆忙之下,在堪萨斯州沙林那城的一次车祸中丧生。我有两个姑姑,她们又穷又老,而且病魔缠身。她们把我们5个孩子中的3个带到她们家里去。没有人要我和我最小的弟弟,我们只好依靠镇上的人帮忙度日。我们都很怕被人家叫孤儿,或被人家当孤儿来看待,但我们所担心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我和一个贫民家庭在镇上共住了一段时间,但日子很艰难,那一家的男主人不久又失了业,他们没有办法再供养我。后来罗福亭先生和他太太收留了我,让我住在他们一个离镇子11里远的农庄里。当时罗福亭先生70岁,得了俗名‘缠腰龙’的带状疱疹,躺在病床上。他告诉我说,只要我不说谎,不偷窃,能听话做事,我就可以一直住在那里。这三项要求成了我的圣令,我完全遵照它们。我开始上学了,可是第一个星期我就像一个婴儿似的躲在家里号啕大哭起来。其他孩子都来找我麻烦,取笑我的大鼻子,说我是个笨蛋,还说我是个‘小臭孤儿’。我伤心得想揍他们一顿,可是收养我的罗福亭老先生对我说:‘你要永远记住,能走开而不打架的人,要比打架的人伟大得多。’所以我一直没有和人打过架。最后,有一天,有个小孩在学校的院子里抓起一把鸡屎朝我脸上扔来。我狠狠地揍了他一顿,结果交上了好几个朋友,他们都说那家伙是自找苦吃。

“我非常喜欢罗福亭太太给我买的一顶新帽子。有一天,有个大女孩把我的帽子扯了下来,在里面装满了水,弄坏了帽子。她说她之所以往里面装水,是想让那些水弄湿我的大脑袋,好让我那玉米花似的脑筋不要乱爆。

“我在学校从来没有哭过,但我常常回家之后号啕大哭。然后,有一天,罗福亭太太给了我一些忠告,使我消除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并使我的敌人都变成了我的朋友。她说:‘罗夫,只要你对他们表示感兴趣,而且注意观察你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来捉弄你,或叫你“小臭孤儿”了。’我接受了她的忠告。我开始努力学习。虽然我不久就得了第一名,但从来没有人妒忌过我,因为我总在尽力帮助别人。

“我帮过好多男同学写作文,我还为好几个男同学写过完整的报告。有一个孩子不愿让他父母亲知道我在帮他,所以常常告诉他母亲,说他要去抓田鼠,然后跑到罗福亭先生的农场来,把他的狗关在谷仓中,让我教他读书。我还替一个孩子写过读书报告,还花了好几个晚上的时间帮另外一个女孩子学习数学。

“死神很快就来到我们附近:两个年纪很大的农夫都死了,另一位老太太的丈夫也死了。在这4户人家中,我是唯一的男人,我帮助那些寡妇们度过了两年的日子。我上学放学的路上,都会去她们的农庄,帮她们砍柴、挤牛奶,给她们的家畜喂饲料喂水。现在,大家都很喜欢我,不再骂我,每个人都把我当成他的朋友。当我从海军退伍回来时,他们向我表达了他们对我的真正感情。我到家的第一天,有200多个农夫赶来看我,其中还有许多人甚至从80里以外开车过来。他们对我的关怀非常真诚,因为我一直很高兴帮助其他人,所以我没有什么忧虑。而且,13年来再也没有人叫过我‘小臭孤儿’了。”

住在华盛顿州西雅图的已故博士佛兰克·陆培也是一样。他因为患有风湿病而在床上躺了二十三年之久,但是《西雅图报》的记者史德华·怀特豪斯写信告诉我说:“我曾访问过陆培博士好几次。我从未见过哪个人能像他那样不自私,那样好好地过日子。”

像他这样躺在床上的废人,怎么能好好地生活呢?我让你猜两次。他是否一天到晚地埋怨和批评别人呢?不是的……他是不是充满了自怜,想让他成为所有人注意的中心人物,要求每个人都来照顾他呢?也不是。他的做法是把威尔斯王子的名言“我为人民服务”作为他的座右铭。他搜集了许多病人的姓名和住址,给他们写充满快乐、充满鼓励的信,使他们高兴,并激励他自己。事实上,他创立了一个专供病人通信的俱乐部,使他们能够彼此通信联络。最后,他创办了一个全国性的组织,即“病房里的社会”。

他躺在床上,每年平均要写1400封信。而由别人捐赠给他所创办的“病房里的社会”组织的收音机和书籍,为成千上万的病人带来了快乐。

陆培博士和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就在于他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有一个目标,有一项任务,知道自己是在为一项高尚而重要的理想服务,并从中获得快乐;他不会做一个像萧伯纳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又病又苦的老家伙,一天到晚地抱怨这个世界没有好好地使他开心”。

八、如何从实际行动中受益

凡事三思而后行

只靠情绪、偏见而匆匆忙忙地采取行动,而不分析事实,这是不成熟的表现,这和小孩子“现在就要”的任性欲望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那些做事喜欢冲动的人来说,“知而后行”是最好的指导思想。一定要先“知”!从作决定到决定去做事,这正是走向成熟的过程,但做事之前必须小心谨慎地分析论证,以掌握和你的决定有关的一切因素。

“三思而后行”以及“投资之前先调查”,这并不表明我们已陷入犹豫和彷徨,而是要求我们应该抽出时间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以避免采取违背事实的仓促行动。这好比医生还没有对病人进行确诊就给病人做紧急手术,所以结果就难免不理想了。的确,类似这种事情,直接行动非常必要,但行动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医生的前期诊断。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西奥图·E·考斯夫人住在墨西哥州阿尔布魁克市。几年前,为了维持卧病在床的母亲的医药费用,她曾伤透了脑筋。一直在经济上资助她们的舅舅曾打来电话,问考斯夫人能不能缩减开支,比如减少两位护士的薪水。但考斯夫人认为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她告诉舅舅,说她需要考虑一会儿,并对他深表感谢,也愿意减轻他的负担。

“我善于把思考的内容写出来,”考斯夫人说,“我将母亲的收入列成了一张表,包括那些有价证券的收入,以及我舅舅资助的钱;我又将她的一切支出列成另一张表。我发现母亲在吃和穿方面的开支并不大,但她有一幢大房子,加上两位护士,还要支付其他的一些费用,如税金、保险费等等,因此支出非常惊人。显然,这幢房子应该处理掉。

“我唯一的顾虑就是母亲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我担心移动她会对她的身体不利,况且她也不愿意离开她那幢房子到别的地方度过余生。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去找一位医生朋友,请他帮我出出主意。他建议我去找一家私人疗养院的女主人,她离我自己的家很近。

“这个女人既仁慈又能干,她接受了我预算之内的价格,答应照顾我母亲。于是,我决定将母亲送进这家疗养院。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母亲一直不知道她已住进了疗养院,还以为她仍住在家里;而我也能天天而不是一个星期才去看她一次,她被照顾得很好,我舅舅的财务困难也很自然地解决了。这是我的经验,一旦遇到了问题,我就将它写在纸上,进行分析,然后努力去解决。我一直在使用这个方法。”

同类推荐
  • 左脸比右脸诚实

    左脸比右脸诚实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谎言?因为我们对金钱充满着强烈的渴望。所以看见中大奖的值息会兴奋不已;因为爱情至上,遇见别有用心的人也不知道设防;因为嫉妒心理强烈,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成为别人欺骗的棋子;因为不辨是非,上了居心叵测小人的当。我们怎么捕捉谎官线索? 识破谎言的线索可能出现在说谎者的表情、情绪上;识破谎言的线索可能出现在说谎者的身体,手势、动作等,也可能是他的说话方式出卖了他;识破谎言的线索更有可能出现在事情的来龙去脉中;抑或在你与说谎者的行为互动中就该对对方产生怀疑。
  • 读书学习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读书学习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钱意识:聊一聊99%的人都忽视的秘密

    钱意识:聊一聊99%的人都忽视的秘密

    你心里有多喜欢钱,你就会多有钱,你相信吗?很多人说自己喜欢钱,只是嘴上喜欢,并不是心里喜欢。只有在心里真正喜欢钱的人,才会成为有钱人。嘴上说喜欢钱的人,喜欢在理财方法上下功夫,这是在意识层面喜欢钱,往往收效甚微。心里喜欢钱的人,愿意从心态上下功夫,这是在潜意识层面喜欢钱,真正的有钱人都是这么做的。本书作者从与借钱、赚钱、花钱和存钱四个方面相关的潜意识层面入手,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身边的真实案例来说事,彻底揭示一个人应该如何以正确的姿势走上成为有钱人之路。本书作者严肃提醒:你的钱意识里藏着你一生的财富。
  •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推荐给青年们的一本励志经典。作者马登在该书中列举了很多经典案例,由细节入手,探讨了如何依靠自己取得成功。
  • 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

    做最好的自己:认识你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古老话题。性格是命运好歹的先决条件,命运是性格导演的人生结果。相对而言,人们似乎更在意自己的命运,而非自己的性格。只有在晓得二者存在着如此密切而且非常内在的关系时,才开始对自己的性格格外关注和重视起来,这可能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势力心理使然。
热门推荐
  • 玄祭楼

    玄祭楼

    十年前,浑身血痕的紫瑶拜师玄祭,大病后忘记前尘,同时忘记年少时相遇男主。之后一起历练江湖,却一再被卷入阴谋内。一场武会的转折,女主恢复记忆,和男主决裂。彼此以新的身份对立,周旋于那些阴谋。辗转许多年,重逢西域,历经沧桑。“紫瑶,我们还能回到从前吗?”“不能。”转身瞬间,身后传来她淡然的声音“但,可以考虑重新来过。”一
  • 玄医暖婚之腹黑靳爷追妻忙

    玄医暖婚之腹黑靳爷追妻忙

    渡劫失败咋办?穿越附身呗!毁容身死凉凉?灵魂融合呢!修真大佬穿成现代豪门弃女,从此,一代玄医绽放光芒,星光璀璨,扶摇直上。医术界,银针刺穴,医世无双;玄学界,铁口直断,判人生死;商场界,点石成金,叱咤风云;武道界,飞花摘叶,吐气伤人。原以为报仇找真相,解开不解之谜是一场孤军奋战,却没想有人冲锋在前,鞍前马后。原以为流血不流泪,冷心冷情修道是一次孤独前行,却没想会落入情网,心悸心动,慢慢上瘾。
  • 流泪的百合花

    流泪的百合花

    《流泪的百合花》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
  • 繁花锁之魔君在侧

    繁花锁之魔君在侧

    这一生的前两千年,她在天境过得顺风顺水,每日吃吃睡睡养养羊,玩玩逛逛聊聊天,日子过得颇为滋润直到遇见了他第一次见面,她错认他为天境谪仙,险些被拧断了脖子第二次见面,他丢出一颗桃核来取她性命,杀人杀得很不走心第三次见面,他使出了焚极术,焚损了她的三观五识第四次见面,他的白光罩子把她挤成臭虫又挤成蚂蚁第五次见面,她被制成了他的药引子,命不久矣坎坷如她,终于明白了在极方之境的生存法则:珍爱身命,远离魔君魔君说,药引子若离得太远便失了功效,于是她搬到了魔君寝居隔壁魔君说,近日越发气力不济,需些猛药调补,于是她又担起了为魔君渡气的差事魔君还说,调补了这么些时日还不见好,大概需要寻个女身冲冲喜她本想着能有杯喜酒喝喝也是美事,怎知魔君寻了一圈竟寻到她身上魔君猖狂如斯,定是不知,她不反抗的时候似个死人,反抗起来那便是要吓死个人几般腥风血雨之后,她方知晓,魔君竟还有一个她连翻一百八十个跟头也触不到衣角的身份成了他的死仇,此番怕是要十死无生了…
  • 活人寿衣

    活人寿衣

    白灯笼,红腰绳,黑寿衣,这是我儿时对村里人最深的记忆。在我的老家有个怪异的习俗,便是活人穿寿衣。在我28岁这一年,爷爷去世了,回村里奔丧,却发现惊天秘密……
  • 观经

    观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谷粒多燕麦牛奶

    谷粒多燕麦牛奶

    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谷粒多燕麦牛奶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宋词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词至两宋,神韵兼备,名家辈出,于是各种选本层出不穷。《宋词三百首》为上彊村民选编,初版于民国甲子年(1924年),原是为子侄觅句诵习的蒙学读物,兼收各流派之名篇,共收录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是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宋词选本。本版《宋词三百首》以上彊村民所编之作为底本,详加注释,并做细致赏析,同时辑录陈廷焯、唐圭璋等历代名家的点评,以提高读者阅读的审美兴味。
  • 骗翻天(十一)

    骗翻天(十一)

    卢弘侠一走剥皮鬼就继续审问黄之白:“好小子,问了你半天了,你翻来覆去就这几句话,你是不是嫌你这个小命活得太长了?”黄之白装出一脸苦相说:“我真的叫张天民,家住湖南桃源县,常年在外经商。不知道为什么那位警察就抓了我,都说警察会平白无故抓人我还不相信,这一回我是信了。”黄之白心说,那姓卢的探员看走眼了,这姓皮的对郑州的案子一句也不提,只是一再问我骗了多少钱,我得绷住了硬往没罪处说,看来最后花点钱这事就算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