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0600000005

第5章 东汉之殇(4)

当然,他们对宦官集团的贪腐行为也是毫不留情!刚刚上任不久的杨秉,就顺理成章地发现了一些有问题的人,其中就包括单超哥哥的儿子单匡,此时的他担任济阴郡(山东定陶一带)太守,这家伙不干好事儿,专门干一些仗势欺人的坏事儿,他仗着自己的叔叔是五侯之一的单超为非作歹,贪赃枉法的事儿没少干。当时的济阴是兖州(今山东兖州市)的管辖范围。于是,兖州刺史第五种就派了他的一个得力干将卫羽去调查此事,第五种很清楚单匡是何许人也,所以派出了手下的王牌干将卫羽。卫羽没有辜负第五种的所托,没过多久便查出单匡获赃款五六千万钱的罪状。(第五种乃是东汉初年名臣、会稽太守第五伦的曾孙。)

这个兖州刺史第五种也是一个不畏权势的人,随后立即上奏告发单匡,并进而弹劾单超。

单匡不是单超,根本就没有什么精明的政治头脑,遇到了第五种这样较真儿的人,单匡知道搞不好就得脑袋搬家,情急之下居然想出了派人去刺杀卫羽的笨方法。

没想到卫羽武功高强,非但没有被杀,反而抓住了单匡派去行刺的刺客任方,并将其囚禁在洛阳监狱。这样一来可谓罪上加罪,单超很是被动。而此时的单超已经不是当初歃血为盟的单超,久经官场的他眼珠一转便计上心头,他先是命单匡想方设法把刺客任方营救出来,然后编造了莫须有的罪名把杨秉发配了。

就这样,在单超的指使和操作下,他的侄子单匡仍逍遥法外,反倒是杨秉被判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发配到朔方。

第五种心里明白,朔方是单超的地盘啊!朔方太守董援是单超的外孙,去朔方肯定没有自己的活路,只好在半路上找机会逃跑了。其实也是因为第五种的人缘不错,过去的属吏孙斌知道上司到朔方后必死,于是便集合第五家的宾客,连夜追赶第五种,一直追到太原,才赶上押送的队伍。当下众人齐心协力,将第五种劫走,救回了老家。第五种回到家后,也不敢露面,只好四处隐匿,直到数年之后,天下大赦,他才被免罪,得以重见天日。

唧唧歪歪的大臣们

除掉梁冀,对于国家来说本是一件好事,但桓帝的大面积封赏又让帝国的吏治迅速跌入了混乱的深渊。

面对这种封爵、赏赐严重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稍有见识的大臣都会感到异常惋惜。然而对于此,桓帝刘志不但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自己的做法有情有义,对汉家江山的稳固有着莫大的作用。在他眼里“忠实”的宦官远远好于那些在朝野间唧唧歪歪的大臣。

在这种沾沾自喜的心态下,刘志皇帝愈发松弛朝纲、胡乱分封,又在宫中“囤积”大量美女,整日饮酒作乐。

面对这种政纪废弛的局面,重新上台不久的陈蕃痛心至极,三番五次上书劝谏,在一次奏折中,他这样写道:“封过的诸侯王好像天上的二十八宿,拱卫着帝王。高祖曾经规定,不是有功之臣不能封侯。然而,我听说,皇上追录河南尹邓万世的父亲邓遵的微小功劳而赐封邓万世,并重新恢复尚书令黄隽祖先已经断绝的封爵。对亲近的人,不按照正常的制度授予食邑,对左右随从,没有功劳而颁给赏赐。甚至一家之内,被封为侯爵的有数人之多。所以天象失去常度,阴阳秩序错乱颠倒。

我也知道,爵位已封,现在再说也来不及,只是希望陛下到此为止。还有,在皇宫之中有美女数千人,她们吃的是肉,穿的是绫罗绸缎,用的是胭脂粉黛,费用无法计算。民间有谚语说:‘偷盗不经过五女之门。’因为女儿多会使一家贫穷,如今后宫有这么多美女,难道不会使国家贫穷吗?”

陈蕃的这次奏折虽然言辞依然直指帝国的矛盾所在,但是却引经据典、言语巧妙,甚至搬出了皇帝的祖宗刘邦,搞得刘志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没什么好说的。于是只好悻悻地采纳了陈蕃的意见,先后释放宫女五百余人,只赐给尚书令黄隽关内侯的封爵,而封邓万世为南乡侯。

陈蕃上书之后,桓帝的所作所为多少有了一些改善,虽然对“五侯”及其党羽依然疏于管教,但对于其他政事倒也经常过问。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桓帝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觉得自己不但有情义,而且也勇于纳谏了,应该算是一个很好的皇帝了。

这一天闲来无事,他把侍中爰延叫到身边,语气和蔼地问道:“你说,我这皇帝当得怎么样啊?”

史书记载爰延为人:“清苦好学,能通经教授。性质悫,少言辞。”就是说爰延是一个诚实的人,这个时候他也不隐瞒观点,直截了当地回答道:“还成吧,在咱们大汉帝国算是不好不坏,中等!”

桓帝一听,有些不大高兴,接着又问:“你凭什么这么说?有根据吗?”爰延又回答说:“本来尚书令陈蕃管事挺好的,国家上下都很不错,但是现在您主要让宦官们打理江山,国家被搞得乱七八糟的。”

刘志听完爰延的话,心里虽然老大的不高兴,但是一时之间也不好发作,只好又做出一副从善如流的样子说:“昔朱云廷折栏槛,今侍中面称朕违,敬闻阙矣。”意思是说“过去,朱云曾在朝廷上折断栏杆强谏成帝,而今你又当面指责朕的过失,朕知道自己的缺点了。”接着又装模作样地任命爰延为五官中郎将,后又擢升,官至大鸿胪。

爰延升官之后不久,洛阳天象有变,一颗流星经过帝座星座,桓帝又向爰延询问此事。爰延呈上奏章说:“陛下跟河南尹邓万世是未即位以前的旧友,于是封他为列侯,对他的恩惠,重于三公九卿,厚于皇族。并且,经常召见他,和他一起游娱,上下亲昵而不讲礼节,有损至尊的威严。我听说,皇帝左右的人都是商量政事和德教的。和善人相处,则每天都能听到有益的训勉;和恶人一起游娱,则每天都要产生邪恶之情。但愿陛下疏远好进谗言和阿谀奉承的小人,接纳忠贞的人士,则灾患可以消除。”

事实上,和之前直接指责皇帝一般般相比,爰延这次的奏章实在算不了什么,而且言语也并不激烈。然而就是这封平平常常的奏折,刘志看过之后,心情却极为不爽,之前爰延说他皇帝做得一般已经让他很不高兴,现在又说天象异变是因为自己亲奸佞而远贤臣,桓帝着实有些气闷不过,于是一生气把奏折扔到了一边。

爰延呈上奏折之后,便怀着美好的心愿等待着皇帝迷途知返,谁知刘志不光没理这茬儿,反而还与外戚宦官走得更近。无奈之下,爰延只好声称有病,拒不上朝。

桓帝知道爰延托病之后,心中更是恼火,一气之下免了他所有官职,把他遣回了老家。

就这样,朝中官员们眼见皇帝越来越亲小人远贤臣,于是上奏进谏者也越来越少。宦官集团趁着这个机会进一步地扩展了势力。

延熹三年(160年)正月十一,新丰侯单超去世。桓帝一番悲戚之后,下令赏赐给他御用棺木和玉衣。等到埋葬时,又调发五营的骑士,由将作大匠督率,为他兴筑坟墓。皇帝这么做可谓“有情有义”,满朝的宦官都高呼皇帝情深义重,万岁、万岁、万万岁!而此事过后,剩下的那“四侯”则更加骄横跋扈,以至于当时的洛阳人民传唱歌谣曰:“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雨堕。”意思是说:“左悺有回天之力,具瑷是唯我独尊,徐璜的威风如卧虎,唐衡的势力像大雨。”

有了皇帝的放纵,宦官集团的首领们再无顾忌,他们竞相修建宅第,追求豪华奢侈,连家里的仆人都乘坐牛车,有骑马的保镖跟随,相比当年的梁冀有过之而无不及。

“四侯”的兄弟姐妹及亲戚们一个个鸡犬升天,加官晋爵,有的担任州刺史,有的担任郡太守。其中单超之弟单安为河东太守,侄子单匡为济阴太守,徐璜之弟徐盛为河内太守,左悺之弟左敏为陈留太守,具瑗之兄具恭为沛相。这些人共同的特点就是狗屁不通,只知道贪赃枉法,疯狂地搜刮和掠夺百姓的财富,和盗贼没有区别。他们的暴虐行为遍及全国各地,搞得民不聊生,怨气冲天,以至于很多普通百姓没了活路,最后铤而走险干起了强盗买卖!

延熹三年(160年)春,左悺的哥哥左胜担任河东郡太守。他有一个属下叫赵岐,是皮氏县长,京兆人赵岐觉得自己在这么个浑蛋手底下当差非常丢脸,于是当天便自动离职,西归故乡,回到老家京兆。

然而赵岐万万没料到,与左悺同为五侯之一的唐衡有个哥哥正好担任京兆尹,而且他和赵岐之间向来有怨恨,赵岐到家没几天,他便命人逮捕赵岐的家属、宗族和亲戚,扣上重大的罪名的帽子,全部加以诛杀。赵岐只身外逃,走遍全国各地,后来隐姓埋名,在北海国的街上以卖烧饼为生。直到后来有一天,一位来自安丘县、名叫孙嵩的人发现他与众不同,就带他一同乘车回家,把他藏在夹墙之中,直到唐衡兄弟死后,遇到了赦令,他才敢出来。

3.五侯之外又一侯

如果说延熹年间的宦官上位是由皇帝一手主导的,那么五侯的先后去世则给了桓帝纠正错误的机会。

平心而论,单超等五人在世时的所作所为基本上可以用擅权来描述,尚未达到专政的严峻地步。如果桓帝刘志能够立即醒悟,那么东汉帝国尚有一救。

然而,这一切只能是一个假设。桓帝不是刘彻,也不是刘秀,他既没有席卷天下的雷霆之力,也没有治国安邦的聪明才智。他的好恶几乎都由自己的个人恩怨来决定,国家对他而言只有“家”这一种含义。

简单地说,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皇帝,如果他遁入江湖,那么也许是一个讲义气、重感情的豪客,但居于庙堂之上却实在不是一个优秀的帝国主人。

五侯虽然渐老渐衰,接二连三地离开人世,但宦官的势力却并未消减。当年跟随他们的小角色——侯览成了新的宦官集团“话事人!”他和五侯的残余力量一同在朝野之间兴风作浪。而以陈蕃、杨秉为代表的贤良忠臣虽竭尽所能、屡次进谏,但结果却令人惋惜!

虽然最后侯览下台、五侯归西,但大汉帝国的江山却已风雨飘摇。新的宦官首领迅速接过前辈的大棒,他们依旧扮演着这个时代最阴暗的角色!

碧血丹心

延熹六年(163年),东汉帝国在刘志的统治下已经日渐衰落。此时,宦官集团加快了摄取政权的速度,虽然五侯都已年迈体弱,但新生力量之奸损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面对朝野之间的乱象,大臣周景和太尉杨秉给桓帝上了一道折子,主要有两方面内容:第一,“内外吏职,多非其人。旧典,中臣子弟,不得居位秉势”。也就是说现在的朝廷,无论是在朝官员还是地方官吏,大部分人都是不适合的,按照老祖宗的典章制度,宦官子弟是不可以当官的,可现在的宦官却是遍布朝野内外;第二,“而今枝叶宾客,布列职署,或年少庸人,典据守宰;上下忿患,四方愁毒。可遵用旧章,退贪残,塞灾谤”。意思是说:现在到处都是年轻的人、才能平庸的人当官,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应该遵守传统的法令规章,斥退贪婪和凶残之人以堵塞天象变异和人民的非议。

这个时候的桓帝已经是一个三十二岁的中年人了,对于周、杨二人的上疏,三十二岁的刘志这一次并没有像之前那样扔在一旁,而是拿起来认真地看了起来。当然,这并不能表明他开始准备变成一个好皇帝了,此时的他糊涂依旧,只是神智并未完全错乱,看了这二人的奏折之后,虽然没有嘉奖,但也点头采纳了。在杨秉等人心中,此时的陛下似乎是开始醒悟了,于是,杨秉趁热打铁,上疏逐条弹劾青州刺史羊亮等州牧和郡太守五十余人,也许是因为刘志这些天来心情不错,全部都批准了。那些被弹劾的官员大都被诛杀,只有少数被免了官,天下人开始肃然起敬了。

和周景、杨秉二人一样,当时朝中官居尚书的朱穆也是清廉贤臣,一样痛恨宦官集团的恣意专横。周景、杨秉上书之后,他觉得皇帝似乎有点变好的意思,还能听得进去忠言,便跟着上了一本奏折。

在奏折中朱穆说道:按照汉朝历朝历代的典制,中常侍这个官并非全都是由宦官来做,中间也有一些“士人”担任,“按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自殇帝延平年间以来,宦官的地位一天比一天尊贵,他们的权势也越来越大,帽子上戴着金,貂尾垂到右侧,身居侍中的重任,凡是朝廷的政事,一律要经过他们的手,所以这个官位全部都是宦官担任。“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更选海内清淳之士、明达国体者,以补其处,即兆庶黎萌,蒙被圣化矣!”意思是说:“我认为应该将他们全都罢黜,恢复从前的制度,重新选择天下高洁淳朴而又通晓国家制度的人士,来补任留下的官位,这样,黎民百姓就都能受到圣明的教化了!”

其实单从奏章来讲,朱穆所言也都是痛陈时弊。然而和周、杨二人的上疏只说了政事不说皇帝不同,朱穆他先是说光武皇帝如何如何,接着又说如今的国家如何穷困,皇帝如何宠信宦官。这封奏章递上去之后,桓帝心想:这不是在弹劾宦官,这是在说我的不是啊!要知道,桓帝并不是那种能接受逆耳忠言的人,看到折子后他很是不高兴,虽然没有立刻发作,但却丝毫没有理会的意思。

朱穆见上书之后便没了消息,心中难免有些纳闷,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他又口头对皇帝说:“我听说汉朝的传统制度,设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负责省览尚书呈报皇帝的奏章;设置黄门侍郎一人,传达皇帝的命令,收受臣下的奏章,全都选用有声望的家族出身的人士。自从和熹太后以女主的地位主持朝政以来不跟三公和九卿接触,而是用宦官担任常侍,由小黄门奔走于皇宫和后宫之间,从那以后,宦官的权力压倒了人主,使天下困苦。应该将掌权的宦官全部罢黜遣退,广选年老博学而又有德望的儒者参与政事。”

和前面的奏折一样,朱穆这番话依旧是不知深浅、吃力不讨好,一味拿帝国的传统制度来说教当今皇帝,甚至还捎带脚儿把和熹太后也一通儿指责。桓帝听罢之后立刻勃然大怒,直接把朱穆轰出了大殿。

所谓此消彼长,朱穆因上书得罪了皇帝这件事迅速成了宦官兴风作浪的理由,这个时候的五侯基本上已经不再朝会了,而侯览却冒出头来,侯览等人一面在皇帝面前大肆诋毁朱穆,一面又假借皇帝的名义在朝野之间散布谣言。

侯览何许人也?侯览为东汉山阳防东(今山东单县东北)人,当初也是因诛杀梁冀有功,进封高乡侯,后来也是一路亨通,坐上了中常侍的位置。

本来按理说,此时宦官虽然势大,但也不敢矫旨暗害,直接对朱穆下手。但可惜的是朱穆本人偏偏是个急性子,易动怒,过了不久,竟因愤恨和郁闷而生了毒疮,最后病逝。

朱穆的死让宦官集团大为振奋,在他们看来,把对手活活气死远比直接杀死更加振奋人心。自此之后,他们在朝野之中更是横行无忌,逐渐把触角伸向了京都之外,开始在地方郡县大量培植亲信。本来已经风雨飘摇的东汉帝国,开始了又一次的被逐渐僵化。

寇氏奇冤

延熹七年(164年),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夺权事件,这就是“寇荣案”。

以出身来讲,寇荣可谓名门之后,也算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干子弟。其曾祖父为寇恂,乃是东汉初年的开国功臣,赫赫有名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同类推荐
  • 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

    继往开来:1997年的中国

    “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选择在共和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转折或引起过社会加速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2个年份为切入点,一年一本,以生动的文笔和翔实的资料记述了这一年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其经济政治发展状况和社会风貌,论述其在新中国65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 大明虎威军门

    大明虎威军门

    问:“您是如何成为一代能够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明虎威军门的呢?”答:不俗的实力、超群的计谋、极好的运气,但是最主要的因素还是那最神奇的金手指吧!问:“那您能不能详细的说一说您所经历或者在您身边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且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情节呢?”后世华夏的古武传承子弟兼拥有年龄最小的准特种兵和准军工专家双重称号的桓昭闭上了眼睛思考了很久,然后睁开了眼睛微微一笑地说道:“我准备好说了!那你们准备好听了吗?”
  • 明末之李岩传

    明末之李岩传

    读书的时候常想,如果当年李岩不被李自成冤杀,历史会不会有点不一样?他的死令人扼腕不止,这次就写一个不一样的李岩,一个闷骚狗血,一言不合就掀桌子的李岩。
  • 定汉

    定汉

    一朝穿越,魂归汉末,风云突变,化茧成龙?刘平穿越成为了一个落魄的汉室宗亲,面对即将到来的乱世,刘平应该何去何从?是安安分分做一介升斗小民,还是成就一番宏图霸业,且看定汉,刘平如何在汉末乱世顽强生存,搅弄风云。
  • 奋斗在汉末乱世

    奋斗在汉末乱世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窝里横,不算本事。玩点新鲜的!征服罗马,摁死东瀛,占据美洲,分封全球,才是铁血男儿应该追求的目标。他来前是现代优秀青年企业家,拥有着和当世不一样的胸怀。他的行为在当世没有几人能理解,但最终全都老实臣服。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英雄。境界有多高,成就就有多伟大。张昀拔刀向天,四海跪拜称臣。大汉刀锋所向,蛮夷八方来朝。
热门推荐
  • 阳间阴差

    阳间阴差

    三死金,听者死、见者死、得者死,又名阎王鬼玺,但凡听过、见过、得过的人,无一例外,全部丧命。永生之人为求死亡,毅然踏上寻找三死金的旅程。噬骨魔窟、死僵荒村、水晶血棺、幽灵鬼船、幻境之城……一路艰险不断,却只为求得一死。
  • 夜爷的丑妃

    夜爷的丑妃

    女主一穿越就要和太子一起为了政治利益而成亲?开始,“女人,别碰我!”夜江寒冷冷的声音不带一丝情绪,岑曦凤倚在床栏上,倾城的脸上带着一丝冷笑:“喂!谈个条件吧!”夜江寒:“……”还有这等女人!后来,“哪个男人?”夜江寒板着冷俊的脸问道,岑曦凤冷艳的脸上露出了一脸的无辜:“那个男人。”,夜江寒咬着牙:“女人,你说呢?”然后,“女人,再废话就别怪我不客气!”岑曦凤扑哧一笑:“怎样?”瞬间一个冰冷的唇覆上,“就这样!”“……”流氓!
  • 拐个殿下好修仙

    拐个殿下好修仙

    紫檀仙子棠梨上天修仙,下凡历劫,打怪升级外加破解神秘身世,走出一条逛吃逛吃的另类修仙之旅。修仙漫漫长路,与其独自清苦修行,不如拐个殿下好修仙。
  • 宇宙第一斯巴达

    宇宙第一斯巴达

    世界赛连年8强的他,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开始了另一款游戏。英雄。看他如何从零开始磨练技术、打造装备、组建战队,如何成为宇宙第一斯巴达;如何突破八强,问鼎世界之巅!
  • 重生后BOSS每天都在打脸

    重生后BOSS每天都在打脸

    (包月会员全本免费读)前世,牧若安把奸人当闺蜜,最终惨死在火海中。重生后,她发誓一定要贱人血债血偿,辱我者,甩脸,欺我者,踩脸,纠缠我者,不要脸,却不想某妖孽男死皮赖脸的求负责。世人都知冷亦尘冷血无情,杀伐果断,却每天都在打脸。“老婆,我错了,脸好疼。”【1v1宠文】
  • 轮回与纪元

    轮回与纪元

    人类生命形态源于猿人,那人类的技能技术从何而来?本书将构造一个被埋葬的种族,一个原来奴役人类最后却自行灭亡的种族——魔族,万年一轮回,魔主们万年一复苏而这就是一个纪元,魔族源于何物?人类是否能够延续?就让这一纪元埋葬这个早该淘汰的种族。
  • 至尊王神

    至尊王神

    生于帝王之家,却一夜成空。励志修仙,誓夺天地造化。燕枭说过,不是为了证明我多厉害,而是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 种田第一妃

    种田第一妃

    她,白嬅诗,是25世纪2525年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农业技术专家,对于在研究农作物非常有一手,为这个因为末世之后土地变少,粮食贫困的年代带来了巨大的奉献,可是她为了保护新研究出来的粮食种子和而牺牲在了2280星球的外星人手里,穿越到了一个架空朝代——平安大陆,开始了她的新生活......他,朴秋离,是平安大陆有名的战神王爷,从十二岁开始带领士兵打仗、退敌,让平安大陆其他国家的人都闻风丧胆,不敢再来侵犯,但是在他十五岁带兵回朝时,他竟然被追杀,纵身跳下了山崖...... (推荐新文:替嫁茶女:妖孽夫君,不好惹,欢迎大家来支持,收藏和阅读)
  • 诗法家数

    诗法家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通玄百问

    通玄百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