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200000007

第7章 克己修身——吾日三省吾身(1)

1.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原文】

沅弟、季弟左右:

沅弟于人概天概之说,不甚措意,而言及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此岂自今日始哉?盖从古已然矣。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俱,确乎不拔。余往年在京,好与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戾之谓也,强矫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子享受,则当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有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能久,此余所深信,而弟宜默默体验者也。

——此家书写于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二十八日

【译文】

沅弟、季弟左右:

沅弟对于“人概天概”之说法,不很放在心上,而说到势利的天下,强者欺凌弱者的天下,这种情况难道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吗?实际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自古帝王将相,没有不是从自立自强做起,成为圣贤的,也各有自立自强的方法,所以能够独立不惧、确定不移。过去我在京城,好与各位有大名高位的人为仇,也不乏一开始就挺然独立不畏强暴。近年来体会到天地之道,要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了会萎靡不振,太刚了则会折断。刚不是指暴虐而说的,只是说要刚强罢了;柔不是指卑弱而说的,只是谦让而已。

办事为公,则要刚强,争名逐利,则要谦让;开创家业,则要刚强,守成安业,则应谦让;出外与人应酬接触,则当刚强,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生活,则应当谦让。若一面建功立业、在外面享有盛名,一面置买田地房产、图求厚实的家业,两者都有盈满的迹象,全无谦退的意思,这是绝对不能长久的。这是我所深信的,也是你们应该深刻体验的。

【心读】

刚柔相济是曾国藩最重要的处世法则之一。他曾在咸丰年间写过一副对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正是说的刚柔相济、柔中显刚,可进可退,亦行亦藏。

《挺经》是曾国藩临终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共有十八条,可惜存世只有一条,其余十七条皆不见传。曾国藩曾对周围幕僚讲:

“荷叶塘有个老头,一天,家里来了贵客。老头叫儿子到菜市街买酒菜款待客人。儿子挑一担空箩筐出去了,一直到太阳偏西还不见回来。老头急了,自己出门去找,在半路一个水田田塍上遇到了儿子。谁知儿子担着一担东西站在那里,在他对面也站着一个挑担子的人。两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不动。老头一见急坏了,板起面孔骂儿子:‘家里等你的酒菜,你却死了一样地站在这里不动,你到底要做什么?’儿子委屈地说:‘他不让我过去。’老头对那人说:‘兄弟,你下田放他过来吧!’那人怒道:‘你好偏心!你为什么不叫他下田,放我先过去呢?’老头说:‘兄弟,你人高,他人矮,再说你是杂货,他是吃的东西,你的货可以浸水,他的货不能浸水。’那人越发气了:‘他小我大,他应让我,我不能让他。’老头也气了:‘罢,罢!只有我下田了。’老头脱去鞋袜,那个人见老翁这么做,心里过意不去,说:“既然老丈这么费事,我就下到水田里,让你把担子挑过去。”说完下到水田里让路,让老翁和儿子挑着担子回来。这就是《挺经》中的第一条。”

不同的人对此用意推敲不一。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认为:“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冀。”也有人说,这个故事说明了姑欲取之,必先予之的意思。这也是一种理解。其实,曾国藩说的“挺”,是说儿子与对方二人,倔强则倔强矣,对立则对立矣,可是谁也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而老翁婉言相求,又要亲自脱鞋下水,却一下子就解决了问题。这正是曾国藩所要表达的刚柔相济,顺利达成目的的意思。

中国历来讲究中庸思想,太盈则溢,太空则虚。凡事欲想达到自己的目地,应该亦刚亦柔,不可推崇其中一边,否则则容易让事情夭折或失去控制。成事之道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用柔的方法,成刚强之事,也不失为一计妙方。

另外,功名事业、家庭财富两者如果有盈满的趋势,也必定不会长久,人的一生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抱残守缺,不奢望完美的生活,才是长久之计。

2.人生当有“硬”字诀、“悔”字诀

【原文】

沅弟左右:

接李少帅信,知春霆因弟覆奏之片,言省三系与任逆接仗,霆军系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奏伤疾举发,请开缺调理。又以书告少帅,谓弟自占地步。弟当此百端拂逆之时,又添此至交龃龉之事,想心绪益觉难堪。然事已如此,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

朱子尝言:“悔字如春,万物蕴蓄初发。吉字如夏,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万物始落。凶字如冬,万物初凋。”又尝以元字配春,享字配夏,利字配秋,贞字配冬,兄意贞字即硬字诀也。弟当此艰危之际,若能以硬字法冬藏之德,以悔字启春生之机,庶几可挽回一二乎?

闻左帅近日亦极谦慎,在汉口气象何如?弟曾闻其大略否?申甫阅历极深,若遇危难之际,与之深谈,渠尚能于恶风骇浪之中,默识把舵之道,在司道中,不可多得也。

——此家书写于同治六年(1867年)三月初二

【译文】

沅弟左右:

接到李少帅的信,知道春霆因弟弟的奏章,说省三是与任逆作战,霆军是与赖逆交锋,大为不平,自己上奏说伤疾复发,请求辞职回家调理。又写信告诉李少帅,说弟弟太霸道。弟弟处于这种百事不顺的时侯,又增加好朋友闹矛盾的事,想来你心绪更加难堪。但事情到了这种地步,也只有逆来顺受了。仍然不外是悔字诀、硬字诀。

朱熹曾经说:“悔字如春天,万物蕴藏积蓄的生机开始生发。吉字如夏天,万物茂盛已极。吝字如秋天,万物开始败落。凶字如冬天,万物开始凋谢。”又曾用元字配春天,享字配夏天,利字配秋天,贞字配冬天。为兄以为,贞字就是硬字诀。弟弟处在艰危的时侯,如果能够以硬字诀效法冬天收藏的德行,以悔字开启春天的生机,也许可以挽回一二吧。

听说左帅近来也很谦慎,在汉口情形如何?弟弟知道大致情况吗?申甫的阅历极深,如果遇到危险,可和他深谈,他还能在恶风骇浪之中,把好舵,领好航。在官场人之中,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心读】

曾国藩自同治四年五月至第二年八月,奉命剿灭捻军失败后,奉旨回任两江,其九弟曾国荃(即沅弟)率领的新湘军接连多次败给捻军,以致全军覆没。此时二人皆心绪不佳,官兴索然。

坚韧者如曾国藩,并没有为政治上的挫折而感到气馁,他要求沅弟接受一切,冷静分析现实,从政治谋略与内心胸襟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失败后的出路。此家书中曾国藩提到了其晚年总结一生宦海浮沉与人世变故的为人处世之道:即其著名的“悔”、“硬”字诀。“悔”字诀、“硬”字诀乃曾国藩一生涵培心志,研读《易经》的心血结晶与成功之谈。

“悔”者,从自身角度出发,即对自己言语和行为的检点和反省。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惧何忧”和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都是对自身缺点与行为的日常思索与约束。两千多年前的古人业已提出这一观点,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无不是按照这一方法修炼身心,所谓“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每个人都应该秉着一颗纯善的心灵,对每天发生的事情,阅历的人做细细省察,如果一旦与人发生不快,首先要重温自身的做法,再回忆他人的态度。

信仰上帝的西方人相信“原罪”说,认为人生来便是为了赎罪,所以人人无论对人对己都抱着宽恕与内省的心态。而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悠悠古国在经历了百年浩劫与动荡之后,礼仪美德、人心愧疚感、对人的矜持态度仿佛都逐渐消失殆尽,人原本温热湿润的心灵渐渐变得干涸虚透、荒草丛生。在我们鼻嗤世风不古,江河日下的同时,我们首先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古人尚且可以做到每天三次省察内心,难道我们不应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回味省察一下自己的内心吗?

“硬”者,对他人态度而言,即倔强之气,曾国藩的曾祖父星冈公曾教育他:男儿不可懦弱无刚。纵观曾国藩一生,其早年言行,无不以倔强、硬毅著称。初出山时,在湖南训练湘军,严惩土匪恶霸。对逃勇、土匪更是格杀勿论,因而曾留下“曾剃头”的骂名,那是他以“硬”字初做人生尝试。

人自立于世,须有一股“浩气”支撑一生,对待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态度,对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事规范应该始终坚守保持,而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对待穷凶极恶者,就应该以恶治恶,审时度势,思考应付的手段与做法,该出手时便出手,不能面慈心软,错过整顿的最佳时机。柏杨先生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一书中曾说:中国的人际交往观念是一种起敬起畏的哲学,人与人之间充满了“恭敬”和“恐惧”,缺少敢说敢为的勇气。中国人一直缺少的,正是曾国藩提倡的适时适地的倔强之气,勇毅之举。

“硬”字法冬藏之德,“悔”字启春生之机。这的确是渡过难关与危难的妙计。奉行阴阳消长、刚柔相推的人生哲学,其中的“悔”、“硬”字诀正是对人对己的出发点与结合点。

3.“恕”、“敬”乃对人对己不二法门

【原文】

字谕纪泽儿: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细咏浅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一日间断。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

至于作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之后则长进极难。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这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至于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仲弓问仁》一章,言敬恕最为亲切。自此以外,如“立则见其参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横也”,“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俨然望人而畏”,斯为威而不猛。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恕之最好下手者。

——此家书写于咸丰八年(1858年)

【译文】

字谕纪泽儿:

读书的方法,看、读、写、作,四方面每天一样都不能少。看者,像你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这一类的书。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这一类的经书,《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不能高声朗诵则不能领会它的雄伟气概,不细咏浅吟则不能探求其中深远的韵味。拿富家居积做比方,看书就像在外面做生意,获利三倍,而读书就像在家中慎守家业,不轻易花费。拿兵家战争做比方,看书就是攻城略地,开拓疆土,读书就是深沟堡垒,坚守阵地。看书就如子夏所说“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接近,二者不可偏废。

至于说写字,真行篆隶,你都爱好,千万要坚持下来,不能间断。写字不但要求好,而且要求快。我一生因为动作缓慢,吃了不少的亏。你必须尽力要求敏捷,每天要能写一万以上楷书,就差不多了。

至于作文写诗,也应当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打下基础,过了三十岁后,再想长进就很难了。年轻时候不要怕出丑,应当有狂妄进取的志趣,这个时候不开始做文章,以后就难以再弥补了。

至于做人的道理,圣贤们讲了千言万语,大概都不外乎“敬恕”二字。《仲弓问仁》这篇文章,说敬恕最为亲切。除了这个以外,如站立就参照前面的人,如乘车他就靠在车辕的横木上。君子无论多少,无论大小,无论快慢,他都能泰然处事而不骄傲。端正自己的衣冠,使人望而生畏,他却威而不猛。这些都是讲“敬”字最好的方法。孔子说,要立先立自己,要豁达先要自己心胸开阔;孟子说,行动上办不到的事情,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把仁义存于心中,把礼仪放在心中,虽然一生都担忧,但没有一日能难住自己。这是讲“恕”字最好的方法。

【心读】

在这封信中,曾国藩从读书学习的方法开始谈起,谈到年龄与学识的把握,最后讲到做人之道,即“敬恕”——对己对人的处世方法。无论看书学习,还是为人处世,都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与形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世人之混沌,在于好钢用不到刀刃处,大多反其道而行之。

“好读书,不求甚解。”古人的这句话大概广为人知。我们自己或者周围的人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觉得书也读过,甚至读得不少,然而到自己应用或是接受考验的时候,常常觉得混乱异常,张冠李戴,指鹿为马。写字从小到大也写了不少,大多数人都专门练习过楷书,然而写字还是没有形成“体”,甚至很多人一塌糊涂,歪歪扭扭。或者怕自己说的话、写的文章不尽如人意,怕出丑,索性将自己封锁,害怕展示自己的机会,拒绝与人切磋交流。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过了三十岁,精力与身体都开始走下坡路,更加难以立志长进图新。

事物都有其产生与发展的规律,若人想掌握某项技能,必须从其规律着手,否则万难成功。10万年前,人类发明了语言,此后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至公元前3500年人才开始学会书写文字。尽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发明和使用的语言、文字不尽相同,但是人类使用语言的传播目地却是完全一致的。语言和文字的产生历经了漫长岁月,其中包含了各民族独特的智慧,作为今人的我们,在安然享受老祖宗宝贵遗产的同时,若想更好地使其为自己服务,必须追根溯源,从老祖宗发明语言文字的步骤过程着眼,即看、读、写、作。四者不可偏废,且要有条有理,逻辑顺畅,梳理好四者的关系,掌握学习与读书的规律,才能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

做人处世也自有其自身的规范与道理。领导是否赏识一个人,除去内涵人品外,还在于这个人的举止行动、一言一行,而不在于外表是否英俊潇洒、美丽漂亮。一般而言,上级领导是不太喜欢重用恃才傲物、荒诞不经之人的。而朋友的选择,大多也与举止神态健康自然的人相交甚易,大概很少人会选择装疯卖傻、癫狂不知礼仪的朋友。所以一个人的气质举止,远远重于个人的外貌,漂亮的人也会让人讨厌,长相普通的人也可以受人尊敬爱慕,这其中作为个人求“敬”的功力可见一斑了。

同类推荐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柏拉图的惩罚理论

    柏拉图的惩罚理论

    本书是对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及其道德思想的一个扩展性研究。作者从主体间道德与主体道德的角度梳理,分析了柏拉图政治哲学中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的重要问题——即惩罚问题。在考察了惩罚与希腊的传统价值类型之间的关系后,作者结合柏拉图的道德理论先后论述了赔偿、阻遏、改造与报应等思路在其惩罚思想中的地位,并从其惩罚理论中存在的改造与报应之间的张力结构中发掘出了柏拉图的惩罚理论所开创的古典政治哲学教化意义——从主体间到主体的政治道德教化。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
  •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正义为何如此脆弱(悠斋书评及其他)

    从根本上说,正义的实质内涵体现为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交换。说得再直接简明一点,所谓正义,就是相互性基础上的利益交换。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正义直观上表现为社会权利和义务的公平安排或分配。但社会不是抽象集合体,它是由诸多个人在一定共契上组织成为的生活共同体,其组织结构及其运作凭借或通过诸如国家政府、社团组织机构或特定的社会管理机构得以实现。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热门推荐
  • 卖萌36计:拐个影后妈咪

    卖萌36计:拐个影后妈咪

    稀里糊涂被人卖掉,却被告知是孩他娘。懵里懵懂遇到一个帅哥,对方竟然是一夜一亿的总裁!本来就已经很缺钱的柯艾,可以说是霉穿了地心。她一个资产负到只能向天再借五百年的人,却住着别墅,看着帅哥,时不时溜溜孩子……最后发现她竟然真的是总裁的妻,孩子的娘……她只能说,缘,妙不可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诸天之临

    诸天之临

    三百年前,“他们”打开了异空间的大门,灵气开始复苏。曾经只在书中才有的各种异能,法术,伴随着各种超凡者不断"觉醒"而出现。与此同时,邪恶也从异空间涌来,它们无所不在,人类危在旦夕。生死存亡之际,人类动用了最后的武器。数十亿人因此丧生,只有少数人活了下来。史称毁灭日。三百年后,残存的人类困守在几百个城市中,彼此用白线相连。白线之外,无人前往。王安,一名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少年,觉醒了自己的能力,开始了自己探索世界的旅程……
  • 神探弗洛伊德2

    神探弗洛伊德2

    夜半,他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对方声称自己在梦中杀死了6个人,而那6个人在现实中真的死了,而且就是他梦中的死法。梦真的能杀人吗?一部以小丑连环杀人案为题材的电影火爆荧屏,不久导演便死于非命,而十年前现实中确实发生过同样的小丑连环杀人案,至今悬而未决,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隐秘的关联?一本讲述梦中杀人详细过程的日记,为何会被主人保留十年?日记诸多细节,与现实犯罪现场完美吻合,主人却坚称自己没有杀人,只是自己的梦在杀人?诡异日记,是凶手滔天罪行的完美铁证还是另类阴谋的破解密码?那个关于爆炸现场的噩梦挥之不去,梦中的他,要如何做才能看清那个神秘的快递员的脸?快递员拼命维护的箱子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到底谁才是欲将他置于死地的幕后真凶?
  • 桃花劫又劫

    桃花劫又劫

    十四岁相识,她是万民爱戴的福昌公主,他亦是战功赫赫的恒胜将军。十五岁及笄,她被周太子掳走,他连夜召集兵马,挥军一举歼灭周国,终得皇帝赐婚。婚礼前夕,她含羞待嫁,却听闻他意外战死沙场,于是一把火烧了公主府,自此世间再无福昌。七年后—她是青州城内的一名寡妇,替夫持家,忘尽前事。他突然带伤出现在府里,为感谢她的救命之恩硬是要以身相许。作为一名新婚之夜就死了相公的伪妇人,本来就够倒霉了,清誉不保可是大事!于是想尽办法赶他出府,奈何他仍执著如斯。他想,她只是因为不记得,才会这么狠心地把他推开。那些疼痛的过往,如果可以,他希望她永远不要忆起。总有一天,他会让她重新爱上自己。
  • 奈何王爷不好追

    奈何王爷不好追

    我自扛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一觉睡到自然醒,醒来扛刀继续笑。脑子是个好东西,奈何总爱和邱小碗作对,然而,邱小碗却从未赢过。第一次见到宣王脑子:打他。邱小碗:打他作甚?脑子:废什么话,让你打就打,正所谓不打不相识。第二次见到宣王大脑:撩他邱小碗:撩他作甚?大脑:废什么话,让你撩就撩,行动快点,撩了再说。第三次见到宣王大脑:牵他手邱小碗:牵手作甚?我不要面子啦。大脑:废什么话,让你牵就牵,面子又不能换钱。第四次见到宣王大脑:抱他邱小碗:抱他作甚?矜持懂不懂。大脑:废什么话,让你抱就抱,你懂矜持为何物?第五次见到宣王大脑:亲他邱小碗:我是女子,这必须他主动。大脑:废什么话,让你亲就亲,此时不亲更待何时。第六次见到宣王大脑:逼婚邱小碗:。。。。。。大脑:磨叽什么,赶紧去。好吧,你赢了邱小碗本是官家千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奈何头一回出府,竟遇上带兵前去剿匪的齐宣王,只一眼,从此沉沦,你剿匪?没事,我便去做山贼。 扣群512214538
  • 重生灵瞳之鬼才商女

    重生灵瞳之鬼才商女

    相传,鉴宝孟家有一灵犀之眼,能辨世上一切真伪,包括人心。然人心终究叵测,孟家惨遭灭门。孟檀音绝地重生,世代相传的灵犀之眼终于觉醒,从此:纵横商海,风生水起;识别人才,轻而易举;鉴宝赌石,手到擒来;古董修复,不在话下;发家致富soeasy,腰缠万贯不是梦!如此酷炫,当真不枉此生。唯一闹心的是,某boss死活都甩不掉!季boss死皮赖脸地凑上来:亲亲,你叫我?家族灭门真相的浮出,引发异能界动荡,危机也一步步逼近。且看她素手翻云,力挽狂澜。——————季boss逗比的片段①季boss表示:要攻略酷炫界人士,只有一个宗旨——不要脸,就是不要脸,真心实意地不要脸!孟檀音:呵呵。季boss:亲亲,你这么嘲讽,已经去世的岳父大人知道吗?改嫁的岳母大人知道吗?可爱呆萌的小舅子知道吗!孟檀音:你这么没皮没脸,你姑姑跟二叔知道吗?你堂弟表妹知道吗?你手下知道吗?季boss:为了我能娶到亲亲,他们只能忍了!季boss壕的片段②“亲亲,”季boss一手拿着价值千万的钻戒,一手拎着一摞财产转让证明,“嫁给我。我的就是你的,你的还是你的。”车子房子票子还有一个汉子,孟檀音扶额:“还没收货就想退货了怎么办?”“这不能够啊亲亲!”季boss眨巴着真诚的双眼,求蹭求抱抱,“我已经是你的人了,你想始乱终弃吗?”
  • 择剑游

    择剑游

    择剑游看上去好像是一场寻剑之旅。是,又不完全是。如果把这三个字拆开,或许更能表达我想写的故事。择,当然是选择,人生有太多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命运的转折点,或起落,或悲喜。剑,可以理解为手中的剑,当然更多的是指剑道,甚至武道,修炼之人修的是武,炼的是心,靠的是毅,证的是道。游,就是游历,少年仗剑天涯,快意恩仇,会遇到动人的风景,收获满满的情谊。
  •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一本复印机闯明末

    侠骨仗剑济人困,长策御宇振汉魂。天赋奇脉,绝世谋略。王侯将相,任尔挑选。浙江一位大学生,意外魂穿至明末,附体辽东守将熊廷弼的儿子身上。他凭借一本复印机,网罗当世奇才,结交一帮铁杆兄弟,邂逅几位奇女子,三观正,气血足,偶有不正之风。演绎一回重振大明雄风的文韬武略!
  • 残世之祖

    残世之祖

    盛世不完美。残缺的法则是天地湮灭的根源。…… 能屈能伸才是主角风范,没有实力还要硬刚是莽夫行为。弱者当隐忍。若一生碌碌无为,为家人,为自己,没有什么不可失去。但若某日变得强大,定要将失去的尊严一一找回!身怀大秘密、大使命的少年,于卑微中崛起,与天道同行,创造更完美的世界。本书主角配角智商在线,情节和世界设定严谨丰满。 书的前期借鉴传统废材流,但有一定的区别,本书慢热,专注于前期挖坑。 为了使世界更丰满、更真实,我在前面几章多费了一些笔墨,大概三四章的样子,过了这几章将会十分精彩有趣。 书友群: 61295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