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900000007

第7章 布衣 菜根: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3)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县)。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间,藏书数千卷,特别是这里聚集了许多志操才智俱佳的师生,学习风气非常好。到这样的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学习环境非常好,况且学院还可以免费就学,这更是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的。

范仲淹十分珍惜这新的学习环境,昼夜不息地攻读。一次,真宗皇帝路过南京(应天府当时称为南京),大家都争相前趋观望,范仲淹却闭门不出,坐诵如旧。一位同学奇怪他怎肯错过观望皇上的良机,他却回答:“日后再见,也未必晚。”

范仲淹的一个同学、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长官)的儿子看他终年吃粥,生活这样艰苦,心里很感动,便托父亲送些美食给他。过了几天,这个同学又来了,奇怪的是,送给范仲淹的饭菜还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已经发霉了,便责怪范仲淹说:“常言道,君子不吃小人送来的食物,你是不是看不起我?”范仲淹赶紧道谢,接着说:“不是我不感激令尊大人的厚意,而是我每天吃粥已经成习惯了,如果吃了你送来的好饭,贪图享受,怕以后就吃不下稀粥了。”范仲淹艰涩的生活,有点儿像孔子的贤徒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陋巷,他人叫苦连天,颜回却不改其乐。

范仲淹的连岁苦读,从春至夏,经秋历冬;凌晨舞一通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只读经问史。数年之后,范仲淹对儒家经典——诸如《诗经》、《尚书》、《易经》、《三礼》、《春秋》等书主旨,已然堪称大通,吟诗作文,也慨然以天下为己任。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春,范仲淹通过科举考试,榜上有名,成为进士。在崇政殿参加御试时,范仲淹第一次看见年近五旬的真宗皇帝。后来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二月的汴京(今开封市),春花满目,进士们坐跨骏马,在鼓乐声中游街,范仲淹多年的苦学终于“修成正果”。

不久,范仲淹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广德军位置在今安徽广德县一带,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接着,又调任为集庆军节度推官(集庆军辖境位置在今安徽毫州一带,节度推官是幕职官,从八品)。生活条件改善后,范仲淹把母亲接来赡养,并且正式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开始了他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除了孙复之外,范仲淹还联络和帮助过许多著名的学者。如胡瑷、李觏、张载、石介等。或邀聘他们到自己的辖区主持教务,或推荐他们出任朝廷的学官,或指点他们走上治学之路。从海陵到高邮,从苏州到分州(今陕西彬县),范仲淹每到一处,总是首先兴学聘师,关心教育。后来做到宰相时,更下令所有的州县一律办学。而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人,往往都各有所成。

附录:本文是范仲淹的名篇,写的是登楼者览物之情,从悲喜二意,转入忧乐,明圣贤忧国忧民之心。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中国古代的阶级并不是固定下来的,而是处在不断地消解和建立之中。社会流动始终在小规模地发生,为了尽量减轻地位变动带给社会的震荡,这种流动精细地限制在科举制度里面。怀着改变地位愿望的人,其命运由开科取士决定,一介布衣,平头百姓,突然考中,就身价倍增,鸡犬升天了。但他所进入的官僚阶层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阶层,而是一个根据政治需要划定的等级,他死后子孙必须再接受科举的考验,下一代必须再有科举中举的人,政治地位才能够维持。至于财富,也是不稳定的状态,一个人不管通过辛勤劳动、省吃俭用积攒了一定家底还是通过中了科举、巧取豪夺成了地主,只要出了一个败家子,几年下来就可以沦为赤贫。然后,新的一轮等级循环又开始了。

在这种制度下面,科举进士,特别是第一名状元,从他们身上尤其可以看出命运变化带给他们的体验。

宋庠和宋祁为北宋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市)人,后迁至雍丘(今河南杞县)定居。哥哥宋庠出生于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长弟弟两岁。因为生母早逝,父亲又宦游在外,兄弟俩少年时寄居在继母朱氏的娘家。经过几年苦读,兄弟俩的诗文创作渐入佳境。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宋祁二十四岁,与兄宋庠以布衣游学于安州(今湖北安陆),得到知州夏竦厚待,曾经在一次宴会命作《落花》诗。宋庠有一联“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危到地香”,与宋祁诗中“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因为用典贴切,拟人生动,广为传诵。此后,宋庠和宋祁兄弟声名鹊起,被时人合称为“二宋”。宋祁《落花》更成为传诵的名诗。

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

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

沧海客归珠有泪,章台人去骨遗香。

可能无意传双蝶,尽付芳心与蜜房。

今译:

满天都是飞舞的落花,带着各自的伤感,在烟雨迷蒙的青楼里,我不由想起故人,怎么能够忘记呢。

花儿在空中仿佛随着美人的吟唱纷纷飘落,花落了,恰似化了半面妆的美人,楚楚可怜。

我这流浪的人看了落花的情景,不由感同身受,泪流满面,我的心犹如繁华的街道游人散尽时,空荡落寞。

只有落花的残香还飘散在空中,引来了两只美丽的蝴蝶,把落花一生的芳心凝结到甜美的蜜之中。

宋仁宗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二宋”一起参加了当年的会试。科举结果上报给年幼的仁宗皇帝,摄政的刘太后见宋祁为进士第一名,宋庠为第三名。她认为按照儒家礼法,弟弟不应排名在兄长之前,就把宋庠改为第一名。接着她又怕兄弟俩都在前三名遭人非议,便把宋祁降为第十名。结果宋庠成了第一名,被钦赐为“状元”,宋祁为进士。但民间很为宋祁这个真正的第一名而愤愤不平,便称宋祁为“状元”。于是,兄弟俩就都成了“状元”,宋庠为“钦赐状元”,宋祁为“民间状元”。

不管谁做状元,反正两个人都通过科举做了官。一生的命运就此改变了。

宋庠做官后,老成持重,保持了俭朴的生活作风。一年上元夜,宋庠在书院读《周易》,听说小宋点华灯拥歌伎醉饮,觉得这个弟弟闹得太过分了。第二天,宋庠谕令宋祁身边亲信传话责备:“相公(宋庠)寄语学士(宋祁),听说昨夜烧灯夜宴,穷极奢侈,不知是否记得某年上元节,我们一起在某州州学内吃斋饭的时候?”宋祁倒也坦率,笑说:“却须寄语相公,不知某年吃斋饭,是为了什么?”言下之意,当年吃着斋饭苦读,就为了今日点华灯拥歌伎夜宴,充分地享受生活。

并非仅宋祁如此。吕蒙正做北宋宰相时,一次在宴会上吃到鸡舌汤,很好吃。回家就命令厨房每天做鸡舌汤,过了几个月,到后花园看到一座新的小山,仔细一看,竟然是座鸡毛山。他叫来家人一问,才知道是因为自己吃鸡舌汤,每天都要杀十几只鸡所致。吕蒙正后悔自己太奢侈,从此不再吃鸡舌汤。

是否是因为宋代皇帝优遇士大夫,才最终闹成这种风气?这个很难说,明清倒是“薄待”士大夫的,也没见好到哪去。比较而言,宋代官员大多还有几分反省。

范仲淹早年贫困时,一天只吃一碗加点咸菜的粥而已。小宋当年想来也是如此,不过发达后就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了。

其实“宋祁现象”说明一个转化:毕竟改善生活条件对大多数人是强大的,至少是直接的动力,“后天下之乐而乐”只可能是对极少数人(换用今天的话,一小撮人)的要求。特别是这一小撮人并不一定集中在读书人之中。还有,“后天下之乐而乐”容易变得很虚伪,一起快乐是不是更好?实在不行,那我就自己快乐,这反而是最真实的。

看来,小宋正是如此。

宋祁以诗文著名,在为官处世上并不像他哥哥宋庠那样正统和呆板,比较有真性情一些。名士总是和风流故事联系在一起的,时人称他为“红杏尚书”,这个雅号来源于他的一首叫《玉楼春》的诗。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今译:

春光明媚,城东风景优美。

湖面微波荡漾,好像在欢迎游客。

淡淡的柳绿如烟,飘拂于早晨的轻寒之中;红红的杏花开满枝头,非常热闹。

我经常遗憾生命中欢乐太少,怎会为了吝惜金钱而放弃这欢乐的瞬间。

夕阳西下,我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正是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的真实写照。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伎游春时的心绪。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小宋的生活情趣有几分像六朝的贵族。从宋代开始,中国社会的大格局已经定下,贵族作为阶层已经被消灭,除了皇帝以外,其他人可以说都是草根(从礼法的意义来说),对于这些生活粗陋的草根之人,精致高雅的贵族生活是不是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呢?但是,老问题又来了,贵族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同类推荐
  • 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

    我在慈禧身边的两年

    本书作者德龄公主是大清驻法大使的女儿,后被慈禧选作贴身女官。德龄公主以一个接受过西方自由平等教育的“普通人”的角度,以大量篇幅描述了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妆扮、兴趣爱好、性情品格和内心世界,展现了慈禧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同时,书中还记录了给太后画像、太后过寿、皇帝过生日、祭奠咸丰、过中秋节、过年等一系列事件。其中许多内容和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相互印证,对于研究晚清宫廷及社会政治生活,极具历史价值。
  • 奋斗在开元盛世

    奋斗在开元盛世

    大唐开元二十二年。天下一片歌舞升平。李林甫还在贤相张九龄的压制下谨小慎微……杨玉环还没有入宫……安禄山还在幽州的冰天雪地里面苦熬……谢直,穿越而来,坚决在大唐推动“依法治国”!
  • 秦月照人人变妖

    秦月照人人变妖

    莫塞遇到怪人,穿越到秦朝末年,无奈之下,只好以捕蛇为生,貌似卑微的捕蛇职业,却让他一步步走向呼风唤雨的人生巅峰。
  • 明末不求生

    明末不求生

    螳臂当车,向死而生。流寇守国门,海盗死社稷。三百年的煌煌大明,为什么走到了这样的地步?崇祯做不到抵御外寇,就应该把抵御外寇的权力交给做得到的人。守卫华夏的人,不分明军、闯军、西军还是郑军,只分站着的人和跪下的人,留发的人和剃发人。李来亨要维护的不是一家一系的帝统,而是天下万民的道统。===========新书《蒸汽后浪》已发,望诸君支持
  • 帝王将死

    帝王将死

    人生的最后时刻,帝王的遗嘱势必会在瞬间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其间伴随着政治的交锋、权力的角逐、家族的争斗、亲人的反目、现实的走向与帝王遗愿的碰撞,充满着忠诚与背叛、阴谋与杀戮、残酷与无奈……冲出传统的历史视野,用文字细刀,剖析帝王遗嘱的密码,解开重重历史谜团。
热门推荐
  • 一不小心当了个天道

    一不小心当了个天道

    家中即将拆迁的唐浩居然穿越到异界?“求求你了让我在穿越回去好不好!!”
  • 租妻未满

    租妻未满

    风月事务所正式挂牌,专接“男女票租赁”等业务。先生你想租女票?没问题。租未婚妻?没问题。租老婆?没……等等。夏大少:你出个价,我长期包养。小桃子:长期是多久?夏大少:这辈子,下辈子,下下辈子,有我就有你。
  • 情创时代

    情创时代

    本文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朋友们的经历改编,生动的为大家讲述大学毕业后职场的不易,和创业的艰辛。为大家描写现实中高情商创业的时代。
  • 重生之走向平凡

    重生之走向平凡

    罗天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到这个世界,这一世是甘于平凡还是选择出人头地,或许这一切都是注定的……
  • 很残酷的规则

    很残酷的规则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九日,关于“好诗的标准”问题的研讨会在“第一届汉语诗歌双年十佳”颁奖典礼之前举行。来自外地和本地的专家学者,就“好诗的标准”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现将研讨会的发言整理如下(记录未经发言人审理)。阿毛(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芳草》文学杂志副主编):杂志主编刘醒龙到广东佛山讲课还未赶回来,受他的委托,由我来主持今天的会议。新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诗歌界对于“诗歌的标准”问题的讨论此起彼伏,但一直未达到过共识。
  • The Last Chieftain 妹娃要过河

    The Last Chieftain 妹娃要过河

    故事发生在兵荒马乱年代长江三峡边的一个土家山寨。伍娘是一个哑女,但聪颖过人舞技绝世;无意中撞进山寨的外乡人李安因偷吃土家祭祀的供品受到重罚;土司覃尧看似罚他却是救他,并许诺将伍娘许与李安。伍娘出嫁前夜按照祖先赋予的初夜权,将自己奉献给了神。土司覃尧作为神的化身得到了伍娘但与此同时才发现自己原本深爱着这个女子,从此陷入深深的痛苦。李安不能接受山寨的习俗,将对伍娘的喜爱化成了厌恶和仇恨,不断给纯洁无辜的伍娘以伤害,土司覃尧却因信义而只能默默地忍受煎熬无法相助,火焰一般的爱恨情仇之间,美丽的伍娘以她的生命完成了最后的舞蹈。李安逃离山寨,覃尧在长江边堵住了他,命运将指向何方?
  • 重生家中宝

    重生家中宝

    从克父克母被人所不喜,到福泽深厚被爱人捧做手中宝。
  • 猫咪和主人

    猫咪和主人

    小说以猫咪、小狗和主人的探寻经历为线索,穿插科幻、玄幻、穿越等情节为读者展开一幅绚丽的阅读之卷。故事、人名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小说里一些科幻和玄幻的情节可能不符当代科学定论,望大家见谅。这是作者第一次网络写作,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如有不佳之处望读者见谅以及提出,以让作者加以修正更改。最后,欢迎来到猫咪和主人的奇异世界!
  • 星辰亿万颗,你只有一个

    星辰亿万颗,你只有一个

    如果可以放肆二十四小时,你会做什么?当我们闯入了爱人的私密记忆,你会如何自处?没有一帆风顺的爱情就像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当你还在为爱情中的鸡毛蒜皮心力交瘁时,我们已经在思考跨越物种、穿越时空、超越生死的恋爱了。它虚幻但同样充满力量,我们只是拓宽了爱情的维度,并没有改变爱情本身。这是一部成人童话,结局或喜或悲,站在超越现实的地方体验爱情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总有一个故事能触发你对爱情新的思考,新的感受。我们品尝爱情的甜蜜,也承受失去挚爱的痛苦。我们相爱又厌恶,把心交给对方又杀死对方,当爱情已经覆水难收,你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力挽狂澜呢?二十个奔波颠沛的爱情故事,总有一个给你答案。
  • 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