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2000000007

第7章 唐太宗:开创盛世的圣君(1)

元朝的戈直说:“夫太宗之于正心修身之道,齐家明伦之方,诚有愧于二帝三王之事矣。然其屈己而纳谏,任贤而使能,恭俭而节用,宽厚而爱民,亦三代而下,绝无而仅有者也。”李世民治理下的大唐王朝,如日中天般照耀着整个世界。

玄武门之变与权力交接

唐朝建立之初,身处弱势地位的秦王李世民,利用自己掌握的武装,通过政变的方式除掉了太子李建成,软禁了皇帝李渊,成功地对皇位交接的规则进行了改变,使自己成为新的统治者和规则制定者。

被美化的权力争夺

唐太宗的即位是通过兵变得到的,而且杀死了自己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事后虽然采取了不少的补救措施,但亲兄弟之间这样的结局总让人有些心存芥蒂,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历史就是有这种过多的血腥味儿,无毒不丈夫,用这句话形容帝王位置的血腥争夺看来还是比较准确的。

历史上,由于唐太宗统一全国的赫赫战功,在玄武门事变即位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可谓是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为唐王朝走向强盛的顶峰奠定了基础;对外,他解决了从北朝以来长期威胁中原政权的游牧民族势力,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夷夏之分,对各民族一视同仁,有利地促进了民族融合。后代子孙及历史学家抱着为亲者讳、为尊者讳的态度,将玄武门事变演绎成太子为了保住自己继承人的地位,不断通过各种方式陷害李世民,被逼上绝路的李世民没有办法,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才出现了玄武门事变。历史的真相真是如此吗?如果按照现代博弈论来分析,可能在这场皇权的争夺战中,采取阴谋手段,改变游戏规则的可能更多的是李世民。

李建成并非像小说中描绘的那样平庸无能,如果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位置换一换,李建成并不一定干得比李世民差,李建成的军事才能从两次行动就可以看出。李渊太原起兵后,兵分两路,由建成和世民各率一路,直指关中,目的是一举夺取隋朝的心脏地带,震慑群雄,李建成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完成任务。另一件事是在击败窦建德后,李渊不该将其在长安斩首,窦的部将刘黑闼两次起兵反唐,第一次被李世民镇压下去,但由于残酷迫害,刘黑闼不久又卷土重来,打得唐军不敢开关迎敌。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主动领兵,以军事进攻为主,政治安抚为辅,使河北的叛乱彻底平息。这些事实表明,李建成不仅具有较高的军事才干,还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在政治上,李建成是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他是大唐理所当然的继承人,由于名正言顺,在中央和地方得到的支持都较李世民多。在人才方面,李建成拥有魏徵、王珪等人;作为太子,手中所掌握的军队也不比秦王少。但为什么李建成在皇位的争夺战中却以失败而告终呢?

如果按照规则进行博弈,李建成的势力,再加上齐王李元吉的支持,秦王李世民继承皇位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我们知道,决定博弈结果最终还是靠综合实力,而事实上,太子府加上齐王府的实力比秦王府要雄厚得多。但史料记载的大部分是李建成兄弟如何谋害李世民的事情。

在玄武门之变以前,李建成和李元吉便多次想除掉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李元吉府上,李元吉就打算趁机刺杀李世民,大概李建成觉得不好当着父亲的面做此事,所以制止了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年),有一天,太子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去喝酒,在酒里下了鸩毒,李世民心痛剧烈,吐了几升血,幸亏淮安王李神通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才得救。

李建成和李元吉并没有就此罢休,相反更加紧了行动。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给秦王手下的勇将尉迟敬德,表示要跟尉迟敬德交个朋友,还给尉迟敬德送去一车金银。尉迟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说:“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来往,对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个贪利忘义的小人。这样的人对太子又有什么用呢。”说着,他把一车金银原封不动地退了。虽然收买秦王府将领的阴谋没有得逞,但在李渊的支持下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削弱了李世民的力量。就在李氏兄弟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便由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李渊同意了。然后,他们就进一步提出,调秦王的部下大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还要求将秦王的精兵划归李元吉统领。这很明显是想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下手除掉。李渊也同意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商议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将李世民刺死。太子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个机密消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以免后患。

历史上记载的这些事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呢!这是令人怀疑的,梁启超说:“二十四史,二十四家谱也。”正史都是皇帝身边的史官写的,在取得胜利之后,将光环套在自己头上,将对手抹黑,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这些事情都是不大可信的。从一件事情可以看出,李建成的实力自始至终都比李世民要强。在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杀了建成和元吉两人,东宫闻此凶讯,卫队首领带领东宫卫队联合齐王府亲兵就来攻打玄武门,李世民的部下根本抵挡不住,最后靠抛出建成兄弟的头颅,要尉迟敬德逼迫李渊宣布太子谋反才渡过这一难关。

因此,如果建成兄弟真的对李世民采取谋杀的手段,李世民有九条命也早就没了。我们可以假设一下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在谋杀与不杀之间进行博弈:如果建成和李世民都采取谋杀的手段来争夺帝位,建成的实力强,肯定成功的概率比李世民要大;如果建成采用谋杀,而李世民不采取谋杀,建成的胜算几乎是百分之百;建成不采取谋杀而李世民采取谋杀手段,世民成功的机会自然就会增加;如果建成和李世民都不采取谋杀手段,建成的胜算则明显大于世民。所以对李世民来说,采用谋杀是他唯一成功的手段。李建成正因为胜券在握,所以他根本没想到用同室操戈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地位。至于建成贿赂李世民的部下,将李世民的谋臣武将调离秦王府,都是采用釜底抽薪的策略,希望李世民知难而退,主动放弃与他争夺帝位的想法。李建成在这场博弈中的失败,败就败在他既想获得帝位,又不想在历史上留下手足相残的骂名,沽名钓誉的虚荣心,不仅使他失去了帝位,还丧失了性命。

从某种程度上说,李建成博弈中的底线是在不用流血的基础上,双方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争斗;而李世民各方面的实力不如建成,因此,他的底线就是只求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这从玄武门事变一开始就可以看出,它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向李渊报告建成、元吉淫乱后宫,李渊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李世民同时部署了行动计划。李世民去见李渊的事被倾向李建成的后宫张婕妤得知,马上派人密告李建成,但李建成认为京城守卫都是自己的人,没想到会出意外。

六月六日清晨,李世民命属将伏兵于长安宫城北门口即玄武门。李建成没有收买成李世民的将领,李世民却成功地收买了李建成的将领,玄武门守将便是被收买的李建成的属将。正因为李建成认为有自己的人在,才敢于上朝去,结果走进了死路。

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时,发觉守门的士卒不是自己的属下,便想回头。但此时李世民骑马赶来,双方发生了激战,李元吉射了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却一箭将李建成射死,尉迟敬德领骑兵将李元吉射死。然后,李世民派尉迟敬德披甲戴盔,手持兵刃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反,已经被秦王杀死,李渊只好下诏平息了两派的激战。

六月六日,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李渊传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在这场博弈中的关键人物李渊的态度是暧昧的,可以说,他的犹豫不决直接导致了兄弟的火并。武德七年(624年)六月,庆州总管杨文干叛乱,牵涉到了太子李建成,李渊命李世民讨伐,还许诺在平定后立他为太子。但事后,李渊又听从李元吉和后妃的话,改了主意。如果李渊能果断地把帝位继承人彻底定下来,建成、世民兄弟的博弈就会由于父亲的偏向和决定而结束。正是由于李渊的摇摆不定,使李世民对这种暗箱操作感到绝望,才采取打破暗箱操作,改变游戏规则,为自己争取最后一线机会的做法。他成功了,所以阴谋诡计都落到对手头上,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采取“正当防卫”,由于兄弟都死光了,所以不得不挑起皇帝这副重担了。

危机背后的真相

李世民,一代人杰,有着卓越的才识与赫赫的功绩。他十八岁助父起兵,先后平定了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强大的敌对势力,基本上统一了黄河流域,而在即位后,又锐意改革、轻徭薄赋、重视发展文化,使得国力强盛,社会安定,史称“贞观之治”。只是在晚年做了几件糊涂事。这都是大家所明了的。

但是,和秦王集团对垒的太子、齐王集团又如何呢?太子李建成本人又是否是个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平庸之辈呢?

在李渊起兵之初,建成以左领军大都督的头衔指挥部队,在夺取长安的过程中,功绩不小。义宁二年,以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之衔,率兵十万进攻洛阳。武德二年,讨伐司竹群盗祝山海,平之。武德四年(621年),有稽胡数万叛乱为边害,建成以计杀其壮男六千有余,敌首领逃走。武德六年(623年),他和李元吉一起进攻刘黑闼,以王珪、魏徵之策擒之。当然,建成作为世子、太子,要以此身份驻守朝廷,这是全局的需要,也是皇帝李渊的安排,并非建成懦弱或懒惰。世民在前线征伐,建成在后面巩固根据地,并支援前线,也有萧何之功。所以说建成无功而为太子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而关于建成的人品,书上又有多处描述。《资治通鉴》引《新唐书》言其“性颇敦厚”,《通鉴纪事本末》道其“性宽厚”、“得众心”,结纳了不少贤能人士,例如魏徵、王珪便都甘心为他效命,魏徵还一直劝建成杀掉世民。而前面提到的在他死后还带兵前去攻击李世民的薛万彻等人,李世民虽然饶恕了他们,可他们也没有再做官。在征伐刘黑闼过程中,李建成也在河北地区结交了几个实力派人物(这便是李世民上台后,河北地区总是不好管理的原因)。这都说明李建成还是能招贤的。

至于头脑,建成作为太子,很明白自己所受到的威胁。他先团结元吉,又与坐镇幽州的庐陵王李瑗联手。在高祖身边的重臣,也大多为太子说话。建成又与后宫交好,还团结那些皇亲国戚,宫内宫外大多是太子系。说明他足够睿智。

而且他一直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由于古时典训“立子以长不以功”,所以即使是那些正直的大臣也没几个会对太子这个人选说三道四的。

由此看来,李建成不仅有继承皇位的资格,还有君临天下的能力。正是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才处心积虑地积蓄力量,寻找机会,最终除掉这个正统皇位继承人,而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史料,都是在《高祖实录》、《太宗实录》以及《国史》中的,都是由李世民的亲信们所记载的,而对于建成一派,看不到只言片语评论玄武门之事的,这样,我们就有理由怀疑此处是否客观公正。

怀疑自然是要拿出反驳的证据的。

李渊欲立世民为太子一事。新旧《唐书》皆言:“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立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世民功名日盛,上常有意以代建成。”

这种说法是很动听,可惜查看分析便知并非事实。关于起事,先是刘文静与李世民一番话,后又是刘文静推荐裴寂给高祖,由其劝高祖谋反的。何况当时“建成携家属寄于河东”,当然不可能对最初的策划有什么帮助了。起事后,李渊又秘密召唤建成来到太原,在看到建成后,“大喜”。随后就攻下长安,然后就立世子,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请立世民为世子呢?袁绍与刘表的故事,现在人尚且以之为笑谈,当时的人都不知道吗?而且若有大臣上表请立世民,史书却为何丝毫无记载?如此不合规则。即使是后来建成数次做了错事,李渊也才不过想把世民派去洛阳,实行分治,又如何会总想着立世民为太子呢?所以说这个说法有很大漏洞。

再说城南射猎的劣马一事。这里便要仔细说说李世民爱马的癖好了。李世民生长在边地,自幼便勤练骑射,从晋阳起兵开始,数年征战,强弓骏马都伴随着他。李世民在数十次战斗中,无不身先士卒,深入敌阵,奋勇厮杀。但是由于武艺高强,又机智敏捷,更因为有超凡的运气,他从来没被敌人的刀箭所伤。这也说明了他的坐骑是特别灵活的。懂得骑术的人都知道,骑术不仅要有好马,更要骑手本人与坐骑精密的合作。这便说明了李世民是如何善于驭马了——与薛仁杲大战之时,他以宝马“白蹄乌”数百里追袭;与宋金刚大战时,他骑“特勒骠”直插敌后,使敌军阵脚大乱,溃散而去;与王世充对阵时,他坐“飒露紫”,仅率十余骑突袭敌阵;与窦建德鏖战虎牢,他乘“青骓”冲入敌营。另有“什伐赤”、“拳毛”也都为他冲锋陷阵立了大功,他死前留下遗诏命人雕刻上述六匹骏马于陵墓前,称“昭陵六骏”。

在他晚年,一匹心爱的宝马黄骢骠病死,他还悲伤地命乐工作《黄骢叠曲》来表示哀悼。太宗有《咏饮马》诗曰:“骏骨音长泾,奔流洒络缨。细纹连喷聚,乱荇饶蹄萦。水光鞍上侧,马影溜中横。翻似天池里,腾波龙种生。”可见对马的观察与喜爱之深切。关于他娴熟的骑射功夫,也有《出猎》诗,“雕戈夏服箭,羽骑绿沉弓。怖兽潜幽壑,惊禽散翠空。”——如此看来,李世民对马的研究绝对够深刻,按道理一眼便能看出其兄所献马的优劣,为何却在马三次蹶后才明白呢?何况那马第一次蹶的时候,他便是跳到数步之外了。难道建成那么幼稚?这么多年战争后还不知道自己的弟弟是个优秀骑手?就算他们没一起作战,他没见识到,他手下人都是干什么吃的?连这点资料都没收集到吗?可见世民是想用这个事情来诋毁其兄。

再说饮酒一事,在双方争斗那么严重的时候,他还敢喝他哥哥的酒吗?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他会那么傻?而建成与其兄弟之争朝野皆知,建成又怎么会如此张扬地鸩杀他?而且几天后这“吐血数升”的李世民便拉动强弓射杀这想害他的大哥,身体恢复也真够快的了吧。

这种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还有几处,虽经史家修饰,却还是有编造的痕迹。

再看李世民,在此前,在建成已经做了太子后,他几次暴露出觊觎皇位的心思来。

同类推荐
  • 战匈奴

    战匈奴

    本书是一部讲述大汉与匈奴征战百年的纪实之作。两千多年前,当冒顿单于统一了自猿人时代就一直动乱分裂的蒙古高原,建立了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中原即再一次陷入战乱与分裂。随着西汉帝王的东征西讨,至汉武帝时期,汉朝的疆域空前扩大,一个对匈奴进行呈C型包围的战略浮出水面。经历了数不清的波折与胜利后,汉朝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作者以麻辣诙谐的文笔、严谨审慎的态度,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于废墟间建立的汉帝国与匈奴帝国间的巅峰对决。
  •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中外宫廷奇闻录)

    历史就是这么不堪于2014年5月5日被新华书目报进行重磅推荐。精选中外宫廷案件中那些超出常规、骇人听闻、曲折离奇的奇案,还原案件经过,在现有有限史料基础上,力争揭示案件真相。由于可参考资料有限,为防止主观臆断,本书会将其他各家看法,在案后一一呈现。对案件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皇帝、妃嫔、重臣)的生平加以介绍,并简介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文中或文后附加图片和链接。
  • 大魏能臣

    大魏能臣

    萧逸,字无愁,命犯贪狼,犹如一颗美丽的流星般划过东汉末年历史的天空,搅动漫天风云……曹操曰:“吾得无愁,天下无愁!”刘备曰:“有萧逸在,中原无我立锥之地!孙权曰:“萧逸不死,孤心不安!司马懿曰:“吾若不取,则天下归萧逸矣!”有诗为证:卧龙凤雏隐荆襄,俊美幼麟是周郎,萧墙之内伏冢虎;天意茫茫属萧郎!
  • 大唐妖监司

    大唐妖监司

    时间:大唐,地点:东土。唐初曾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每过百年,月圆妖夜,百鬼夜行,妖魔当道,鬼涨佛消,民不聊生。上天不忍浩劫降临,天界派出强者为齐楚燕韩赵魏秦七神带领曾经的手下纷纷转世,并赐下锁妖壶,斩妖剑,轮回镜,玲珑塔,秦皇玉玺,净世莲,以及至宝九州鼎以镇大唐国运。西方准提接引两位圣人,也派出佛门强者转世。时隔三百年,鬼族,妖族,魔族强者皆得到镇压,七神和佛门强者功德圆满回归天界佛界,为防止异族生乱,留下后人。唐皇聚七神和佛门后人,立妖监司,镇鬼寺,净世庵,欲镇天下妖魔。坊间流传着一寺镇鬼!一观锁妖!一庵净世!的传言。
  • 大唐第一闲王

    大唐第一闲王

    贞观二年,当李世民和大臣们还在头疼如何赈灾的时候!赵王李元景却在骗着长孙皇后吃虫子!身为亲王,我也就只能逗逗人,遛遛太子,狐假虎威的坑一下大臣了……
热门推荐
  • 初雪凛寒,皇后要逆天

    初雪凛寒,皇后要逆天

    北宁太子慕凛寒遇到了自己想疼爱一生的姑娘,可是这丫头有双向性格。初雪小可爱温柔善良钟情不一,对别的男子远远避之,殿下天孤总爱撩美人,妥妥的颜值控掌门人。没想到小丫头有朝一日抛弃了他,再次见面竟已是四年后,更让他吐血的是,小姑娘不但身旁一堆草包,而且成了南熙赫兰子敬那个小白脸的皇后……不过好在他发现,自己的小姑娘好像是一心搞事业的,将三个国家的兵权都都搞到了手,欠情要还,欠命自然也要。凌珑和白袍者本来是留着他俩玩玩,最后玩死了自己,优秀!慕凛寒带着所有的家当去了西音女帝的寝宫,打算用美人计时却看到她言笑晏晏,向他伸出了手,“本帝的帝爵啊,你终于回家了。”“看了那么久的美人,再美也看腻了,唯独看你,越看越欢喜。”可未来的某一天,丞相裴俊卿笑着告诉她一件天大的喜事。“陛下,您宫外藏美人的那所宅子被帝爵抄了。”天孤手中的美人图落下,慌慌张张吩咐御前侍卫瞻台策,“快,让人收拾一下,我先去南熙避避风头,他若问起就说我去东襄了。”太孤吃着葡萄好生快活,却发现走过来的美人有些熟悉,仔细看时,已经滚到了他怀中。瞻台策瞥了她一眼,“帝爵说了,我家妻君只会娶我一个的。”我里giao~
  • 我的哥哥在密云

    我的哥哥在密云

    童谣到达密云车站的时候,天色清朗,风中带着浓郁的树叶的清香。在一个小茶铺上买了一杯水,她开始打听那个叫黄土板地儿的小村落,当然未果。因为那个村庄实在太小了,童谣决定步行前往。而她确实已经忘了怎么走出这纵横交错的街巷,她开始焦虑,一焦虑嘴角就会起气泡,她舔了舔嘴唇,果然起了个水泡,这更加剧了她内心的焦灼。是的,明天,他们约定要明天见面的,就在黄土板地儿,她应该是个面容姣好没有瑕疵的女子——她无法容忍自己以这样的形象与亲爱的人相见。四周是陌生的京腔,圆润,硬朗,使她这个苏州女子,一下子陷入到恐慌的境地。
  • 花颜策:邪帝霸宠

    花颜策:邪帝霸宠

    仙狂大陆,强者为尊,她一介羸弱之身,素衣翩跹,在波云诡谲中覆手翻云,浅笑安然中笑傲红尘。修仙大道步步死劫,尸山血海造就无上顶峰,大陆风云再起,门派林立,纷争不断,处处血雨腥风,她脚踏神兽,身附随身空间,一柄摘星神剑,写下不朽传奇。这是一个天才妖孽辈出的时代,而她先天缺一魄,身体羸弱,不是天才。她不是佛,更非魔,她以自己的道心守护着她所珍视的一切,从来如此。包括爱情。他一身猎猎红衣,深蓝色的眸子藏着一片星空,狂妄霸道,邪肆妖孽,抬手间可毁天灭地,是整个三界最尊贵最神秘的邪帝,无数女子对他趋之若鹜,魂牵梦萦,他却为她失了心,从此,追妻路漫漫,誓死宠溺……
  • 三个爸爸抢着要养我

    三个爸爸抢着要养我

    【新书已发布,重生影后和腹黑少将的甜宠故事~求支持】狂女重生,杀伐果决,各路强者全部靠墙站好!不曾想,惹上魔帝转世,从此高冷尽毁!人人都道,鬼王丑颜,嗜血冷酷,谁知他本是万古一帝,面具之下魔眼邪魅,柔情只为一人开。“亲亲——”“我们没关系!”【懒猫窩:154473755】加群验证内容是你喜欢的人物名字~~~~
  • 云歌大帝

    云歌大帝

    世无国界,亦无疆边,只存那光怪陆离,魑魅魍魉于世间作乱,而妖魔鬼邪则来之人心恶念。圣人曾云:一日无帝,万年难洗平清
  • 血雨,江湖,情

    血雨,江湖,情

    武林中流传着四把能开天辟地之剑,江湖宵小谁不觊觎!至此江湖中再起刀剑,平添风云!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他仗剑天涯,命中注定渡不了一个“情”字!“情”与“剑”他们将如何抉择?江湖又会是一场怎样的风雨?
  • 一错再错

    一错再错

    吴明亮和吕小梅在大学读书时学习认真,功课好,人也老老实实。老师喜欢他们,所以别人谈恋爱老师要反对,甚至要处分,他们谈恋爱,老师看了挺高兴,还带有鼓励性质。毕业的时候,俩人一起留了校。老师说,这两个人,都是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他们不留校谁留校。那时候的吴明亮和吕小梅,真是同学最羡慕最眼红的一对呀。可是这种羡慕和眼红,并没有多长时间便烟消云散。为什么呢,商品经济呀,大学老师,名声好听,收入不怎么样,他们又都是中文系,一个搞民俗学研究和教学,一个是古典文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钱是沾不上一点边。
  •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

    二战以来,欧美文坛出现了不少反法西斯题材的作品,其中不乏众口交誉的传世名作。然而,若论印行版本、读者数量以及影响深远,都比不上一个默默无闻的犹太小姑娘的作品:《安妮日记》。这本书是安妮为了躲避纳粹德国的残酷迫害,同家人一起藏身于“后屋”时假托给好友吉蒂写信的形式而写就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真实地记述了安妮的忧虑、欢乐、爱情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 诸天大武侠

    诸天大武侠

    穿越一个个武侠世界。追寻少年时期的梦.........尽力去改变曾经的遗憾.......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