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5200000001

第1章 四大发明的故事(1)

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之一。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曾经居于世界前列,但过去的光辉历史不等于现在的荣耀。5世纪后,欧洲处在封建社会之中,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而欧洲的科学技术却停滞不前。到了十五六世纪,由于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形成。欧洲的近代自然科学得以诞生,并突飞猛进,超越中国,领先于世界。从此,中国的科学发展基本上就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发明的纸张和印刷术,传播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利用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探索世界。最后,直接打到了中国。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这四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和第四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地发现了。”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指南针

苛求长生不死仙药的秦始皇秦始皇是秦王朝的缔造者。他在位时,身边网罗了一批术士来为他寻求长生不死仙药。有一天,一位叫徐福的术士奏本说:“在东方的大海上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仙人们都在那里居住。请皇帝让我率领一批儿童前往寻求。”秦始皇很高兴,给了他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又为他造了艘大船,让他从现在的山东日照附近出海了。谁知徐福却一去不返,不知道他把这些男女少年带到哪个仙山上去了。

几千年过去了,秦始皇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徐福渡海求药的故事并没有为人们忘却。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徐福带着五百童男和五百童女,横渡黄海和朝鲜海峡到达了日本。如果真是这样,徐福可以算得是中国航海家中的先驱人物了。

茫茫大海,无边汪洋,在海上航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航向要找准,航向偏离1度,就可能永远也到达不了目的地,终生在海上漂荡。有人可能会说:要找准航向好办,可以用太阳,也可以用星星定位。不错,这的确是个好办法,远古时期的人们就是这么做的。但是如果碰到了阴雨天怎么办?碰到那种“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天气怎么办?这种天气在大海上是极常见的。这种时候,太阳啊,星光啊,一切可以利用的目标啊,全不见了,剩下的只有船只漂在海上。然而这些都难不倒智慧的古代中国人,人类的航海业还是越来越发达,到隋唐时期,中国不仅同朝鲜、日本海上往来十分频繁,而且同阿拉伯各国也有了海上航线。宋朝时,中国庞大的商船队经常往返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是什么原因使航海家们不再惧怕没有太阳和星光的日子,而继续保持他们正确的航向呢?是当时航海最有效的方向指示仪器——指南针。

郑和的石雕像宋朝学者朱彧在他的《萍洲可谈》一书中记录了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随着指南针在航海上的不断应用,人们对它的依赖也与日俱增。南宋《梦粱录》一书中说:“风雨冥晦时,唯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这真是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手要靠指南针,没有科学领航,光凭舵手的经验和感觉,有时是要坏事的。到元代时,指南针已经成为航海上最重要的仪器了,无论什么时候都用指南针领航。这时还专门编制出罗盘针路,船行到什么地方,采用什么针位,一路航线都一一标识明白。明代郑和下西洋,从江苏太仓的刘家港出发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沿途航线都标有罗盘针路,指南针为开辟中国到东非航线提供了可靠保证。以后,哥伦布航行抵达美洲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也都依赖指南针。

指南针和由指南针发展而来的许多仪器对人类发展产生了重大贡献,它的发明权属于中国。

指南针大约出现在中国战国时期。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只勺子,圆底,可以在平滑的“地盘”上自由旋转,等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会指向南方,古人称为“司南”。东汉学者王充在他的书中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地盘上四周刻有分度,共24向,用来配合司南定向。古时,人们出远门要带上司南,以免迷失方向。这种司南的模型今天在北京历史博物馆中还能见到。

司南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航海业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人们发现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从而出现了指南鱼和指南针。指南鱼就是用薄铁叶裁成鱼形,然后用地磁场磁化法使它带上磁性。在需要定向时,让它浮在水面,铁叶鱼就能指南。指南针是用磁石摩擦钢针得到的,钢针经磁石摩擦磁化后,就可以指南,古代所有的指南针都是用这种人工磁化的方法得到的。用丝线把磁针悬挂起来,使它处于平衡状态,针的两端就指向南北方向。当然,使用指南针也需要方位盘的配合。方位盘和磁针结为一体的仪器就是罗盘。罗盘仍有24向,但盘已由方形演化为圆形。

中国的指南针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到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然后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那时到中国来的阿拉伯人都乐于乘坐中国船只,因为中国船船身高大,结构坚固,而且航速快。这就为罗盘传入西方提供了渠道。西方在学会使用罗盘后,根据实际需要又进行了科学的改进。由于罗盘在随船体大幅度摆动时,常使磁针过分倾斜而靠在盘体上转动不了。欧洲人设计了称为“方向支架”的常平架,它由两个铜圈组成,两圈的直径略有差别,使小圈正好内切于大圈,并用枢轴把它们联结起来,然后再用枢轴把它们安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罗盘就挂在内圈里,这样,不论船体怎么摆动,罗盘总能保持水平状态。这种仪器的原理已经比较近代化了。

如果人们对某一种仪器或工具,只知道它的功能而不知道它为什么会有这种功能,那还不能说对它的认识具有科学水平。指南针也是这样,如果人们只知道它指向固定方向不变,而不去研究这其中的原因,人类就只好处于前科学的状态,而还没有进入科学的殿堂。当然,在科学发展史上,人类总是从先发现某种功用性质出发,然后才去探究功用或现象背后的原因,对指南针也是这样,古时人们从注意它的磁性出发而一步步认识其内在的东西。

由于磁石具有吸铁性质,古人把这种性质比做母子相恋,认为“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汉朝以前,磁石都写成“慈石”。人们还注意到磁石不能吸引铜,更不能吸引瓦,这就是“及其于铜则不通”,“而求瓦则难矣”。宋朝的陈显微和俞璞对此曾作了探讨,认为磁石所以吸引铁,是有它本身内部原因,是由铁和磁石之间内在的“气”的联系决定的。清朝刘献廷也认为磁石引铁是由于它们之间具有“隔碍潜通”的特性。他还记录了磁屏蔽现象:“或向余曰:‘磁石吸铁,何物可以隔之?’犹子阿孺曰:‘惟铁可以隔之耳’。”虽然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能考虑到这个问题已经难能可贵了。

在磁学中,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是地磁三要素。磁偏角是由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和地理上的南北极并不完全重合产生的,磁倾角是地球磁场强度方向和当地水平夹角。欧洲人对磁偏角的最早发现是哥伦布海上探险的1492年,磁倾角的发现还要更晚一点。在中国,这一切的发现要早于欧洲。关于磁倾角,宋朝就已经察觉这个事实了。人们指出,指南针磁化过程中,它的北向总是向下倾斜。这就隐含着当中国宋朝的科学家沈括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倾角的存在。

宋朝的沈括在记述天然磁石摩擦钢针可以指南时指出:“然常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磁偏角的记载。地磁学告诉我们,磁偏角是随着地点的变化而变化的,又由于地磁极在不断变化,磁偏角也随之变化。所以沈括说“常微偏东”,而不是说“恒微偏东”,说明他意识到磁偏角还是有些微变化的。到南宋时,磁偏角因地而异的情况更有明确记载,并被应用到罗盘上。所谓“天地南北之正,当用子午。或谓江南地偏,难用子午之正,故丙壬参之”。这是说,在地理子午线和地磁子午线一致的地方,用指南针可以;而中国东南部,地理子午线和地磁子午线有一个夹角,所以需要用其他方法来修正一下。

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历来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这一发明不但说明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观察能力,而且是中国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如果说,科学进步的历史是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推动的,那么说中国古代曾处于这个行列的前面,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知识点沈括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他是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属于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和出色的外交家。

造纸术

西汉初年,政治稳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跃,对传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应运而生。许慎著《说文解字》,成书于公元100年。谈到“纸”的来源。他说:“‘纸’从系旁,也就是‘丝’旁。”

由此可以看出,最初的纸是用丝制成的。许慎认为纸是丝絮在水中经打击而留在床席上的薄片。这种薄片可能是最原始的“纸”,有人把这种“纸”称为“赫蹄”。这可能是纸发明的一个前奏,关于这种“纸”的记载,可以追溯到西汉成帝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汉书·赵皇后传》中记录了成帝妃曹伟能生皇子,遭皇后赵飞燕姐妹的迫害。她们送给曹伟能的毒药就是用“赫蹄”纸包裹,“纸”上写:“告伟能,努力饮此药!不可复入,汝自知之!”

在远古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懂得养蚕、缫丝。秦汉之际以次茧作丝棉的手工业十分普及。这种处理次茧的方法称为漂絮法,操作时的基本要点包括,反复捶打以捣碎蚕衣。这一技术后来发展成为造纸中的打浆。此外,中国古代常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为丝麻脱胶,这种技术也给造纸中为植物纤维脱胶以启示,纸张就是借助这些技术发展起来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泊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前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历史上关于汉代的造纸技术的文献资料很少,因此难以了解其完整、详细的工艺流程。后人虽有推测,也只能作为参考之用。总体来看,造纸技术环节众多,因此必然有一个发展和演进的过程,绝非一人之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我国发行的蔡伦邮票不过,上述地区出土的用丝做成的“纸”和今天我们所用的纸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纸”质量较差,而且制造成本昂贵,不便于大范围地推广。那么,是谁改进了造纸术,造出了真正的纸呢?他就是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蔡伦是桂阳郡(今湖南省耒阳市)人。他在汉和帝时任尚方令,主管宫内御用器物和宫廷御用手工作坊。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麻布、麻头及渔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公元105年,蔡伦把自己改进的纸张献给了汉和帝。

同类推荐
  • 长寿的钥匙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长寿的钥匙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亘古永恒的宇宙时空,时时在演绎着如歌如梦的天地玄妙,处处伏掩着似真似幻的远古谜团,是谁创造了如此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是谁赐予了人类宝贵的生命?人类又怎样才能找到长寿的钥匙?本书将为您提示长寿的奥秘。
  • 狂饮大时代:来自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报告

    狂饮大时代:来自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最新报告

    作品从航天领域中国通信卫星的发射、“长征火箭”系列介入世界商业的坎坷历程,到海洋探索领域“6000米水下机器人”的研制,从通信网络领域中国制造的世界最先进的04程控交换机,到生物领域“两系法”育出的杂交水稻……作品为您展现了中国高科技发展惊心动魄、瑰丽悲壮的历史风云!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作者任江西分宜教谕时(1634—1638年)撰写成的,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百科全书。
  • 外星人未解之谜

    外星人未解之谜

    在浩淼广阔的宇宙中,地球就像沙粒般渺小。自古以来,人们就发出了寻找宇宙生命的呼唤。外星球有没有真正的类似于人的生命存在,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这个谜题本身包含了很多的推测和猜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无法用人类掌握的知识解释的事情,人们有时只能把它归结于外界“神秘力量”的操控和干预。自从1541年,哥白尼发表“日心说”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浩瀚的宇宙不只地球一个存在,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小行星而已,这让人们开始把眼光从地球上移开,投向了广阔的银河系。
  • 别让春天说寂寞(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别让春天说寂寞(别让地球抛弃我们)

    地球的春天应该是满眼绿色、鸟语花香,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绿色日渐消失,荒漠日渐扩大,鸟儿渐远的歌唱,花香也只存在于*记忆中..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类不应该因为我们自己的某种欲望而破坏我们生存家园的模样!不要让因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让*地球远离“没有鸟语花香的寂静的春天”,我们一定不要让春天说寂寞!
热门推荐
  • 手写情书

    手写情书

    希望《手写情书》,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的一些想法会随着时间而改变。10多年前,就曾有朋友邀我将写过的文章整理一下,出个集子。我没有答应,当时的想法是,等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更厚重的时候,再说。然而,随着生活的变迁,我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应景之作却越来越多。渐渐地,就有了一种惶恐,害怕会失去“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和快意。一个男人到了36岁,除了向青春告别,还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让我困惑。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是答案之一。我就下决心将过去写的文章整理出来,算是对自己多年创作的一个纪念。也算是对一直支持、关爱着我的家人、师友们的一个回报。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 钟情古代的恶魔美男

    钟情古代的恶魔美男

    女人,在古代是没有地位的,但是她们却有能力祸国。安小落是最无厘头的穿越,竟然一觉醒来就会在古代。她深深的爱着那个外表冷俊,心像恶魔的腹黑男人。她为他堕落,为他完成复仇计划,就在事情有眉目的时候,他却选择再次离开她。就在这个时候,安小落被告知要嫁给那个处处维护她十七王子....几个女人和几个男人之间的纠结,有血、有泪,结局是悲?是喜?续集:(诱爱恶魔:奸戏穿越小王后)QQ:419316140
  • please stay with me

    please stay with me

    钥匙只转了一圈就打开了门,家里有人。椎名零岛在玄关脱了鞋子,朝家里喊了一声:“我回来了。”从厨房出来的母亲疑惑地看着他:“今天上午不是有足球队的训练,怎么回来了?”零岛含糊地应答着,三步两步跑到饭桌边的椅子上坐下,从口袋里抽出一张纸,又回身翻找出包里的记事本,把纸上的东西抄上去。“那是什么东西?”正值盛夏季节,窗外阳光明晃晃的,母亲把屋子里的冷气升了一度,她俯下身看着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正一脸严肃地拼命记录着什么,紧握笔的手指关节已经发白。
  • 查杀狼人

    查杀狼人

    这是一场人族与狼族的终极对战。人族阵营包括:预言家、女巫、守卫、猎人、骑士、白痴……还有最重要的群体——村民。狼族阵营包括:狼王、恶魔、白狼、黑狼、梦魇……当然也少不了最闪亮的普通狼人。明月,清泉家族的公主,肩负着家族的使命,立誓成为好人阵营的守护者,与邪恶狼人抗争到底。人与狼的边界是否那么清晰?是否人族就代表善良?狼族就意味着邪恶?在每一次的天明之后,会上演什么样的博弈?在每一次的天黑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天黑请闭眼......作品书友群:956932286
  • 少年歌行之叶氏安娆

    少年歌行之叶氏安娆

    异世之魂的她,成了动漫里面一个从未出现过的角色。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她应该如何在这尔虞我诈的江湖上生活下去呢?
  • 贼影独行

    贼影独行

    系统提示:叮!恭喜进入游戏世界,随即选择难度。叮!当前游戏难度为:炼狱。某人:“???”这是一个几乎完全拟真的游戏。某人:“这是一个只坑我的游戏!”这是一个完美的异世界。某人:“这个世界对我充满了恶意!”欢迎进入天际游戏世界。某人:“天际虐我千百遍,我待天际如初恋!”这是一个非酋盗贼的艰难成长历程。一且看他如何一步步踏上盗贼神座。
  • 穿越之前尘寂寥

    穿越之前尘寂寥

    奴家只是看了【幻世】有感,也想写这样虐文,本来奴家开始起纲是想男主有2个的,但又因为是虐恋,就改成了1个,还有被去掉的1个就是神助攻啦。本文讲的是女主穿越成小姐,进宫变成婢女,遇到很多人,既有关心她的,保护她的,还有恨她的,默默付出的。。【但奴家把他们都归成一对对cp了。。】最后还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嫔妃。最后多多留言,提提建议!谢谢!
  • 穿越之千丝万缕

    穿越之千丝万缕

    夏馨,一个普通的愤青,即将大三毕业走向社会,却因为一个小差错穿越回古代,成了上官毓秀,最悲惨的是,她的身世可怜,被嫁去冲喜,
  • 红楼多娇

    红楼多娇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她们一家三口不做官不显富,倒是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命运之神才会特别眷顾。一场车祸,一个别样世界。酣梦醒来,老爸成了邢忠,老妈成了邢太太,女主呢?悲催的成了那个靠当衣服度日的邢岫烟。别人穿越,要么做林妹妹,要么做宝姐姐,最差也是个晴雯袭人之流吧,怎么到了她这儿,却是炮灰中的炮灰?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况且有亲爹有亲娘,半路上还捡了个身份不明的小包子,一家四口齐努力,不信炮灰没春天!简而言之,本文乃是......红楼炮灰一家携带包子强势逆袭!**********小荷的第二本红楼文,希望有所突破,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小荷。没有看过《红楼夜话》的可以戳一下我,吼吼,另有将要完成作品《御朱门》等待大家爱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