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5200000008

第8章 信息领域的故事(5)

莫尔学院电工系的捷·莫希莱参加了制定火力表的工作。当时他36岁,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计算机感兴趣,并制成了模拟计算机装置。20世纪40年代初,他认为必须把电子管应用于计算机装置上来,1942年夏末,他写过一篇题名为《高速电子管计算装置的使用》的备忘录,提出了电子计算机制造的可能性。这实际上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方案,但后来却遗失了。1943年初,莫希莱和莫尔学院电工系工程师埃克特,根据一个秘书的速记记录重新整理了这份备忘录,并且由埃克特补写了附录,提出了如何使用硬件的具体建议。

29岁的陆军中尉格尔斯坦,当时是负责联系阿伯丁实验室和莫尔学院电工系的军方代表,也是莫希莱的朋友,他也是一位数学家,曾在密歇根大学任数学助理教授。莫希莱多次对格尔斯坦讲自己关于电子计算机的设想。思维敏捷的格尔斯坦,立即意识到这一设想对解决制造火力表困难的巨大价值,马上向他的上级吉伦上校作了汇报,并立即得到吉伦上校的热情支持。陆军军械部要求莫尔学院起草一份为阿伯丁弹道实验室研制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计划。1943年4月2日,莫尔学院负责与阿伯丁联系的勃雷德教授草拟了一份这样的报告。

1943年4月9日,在阿伯丁召开研制电子计箅机的听证会,这是决定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命运的一天。参加这一会议的有阿伯丁弹道研究所所长西蒙,美国杰出数学家韦布伦。韦布伦是陆军上校、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他的意见举足轻重。会上听取了格尔斯坦的介绍和说明,讨论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可能性。最后,韦布伦教授支起坐椅后腿沉思片刻,接着“砰”的一声放下椅子站起来说道:“西蒙,支持这项工作吧!”于是在陆军的支持下,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方案获得通过,研制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1943年6月5日莫尔学院与军械部正式签订合同,并由吉伦上校建议将这台机器命名为“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简称ENIAC(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五个英文单词的首母缩写)。

莫尔学院和陆军弹道研究室立即组成一个由30多名工程师和数学家参加的研制小组(莫尔研制小组),共200多名工作人员。由莫希莱、埃克特和格尔斯坦领导这个研制小组,他们是志同道合的青年科学家。

领衔担任总工程师的埃克特,当时年仅23岁,不久前刚从莫尔学院毕业,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他领导着一批掌握第一流技术、具有献身精神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他要求严格,对每一部件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莫希莱不仅是位年轻的物理学家,而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他负责电子计算机的总体设计。格尔斯坦不仅是一位数学家,而且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才能,他不仅负责计算机制造的总体管理工作,而且在数学上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是一名精干的组织管理人才,他们三人配合默契。此外还有年轻的逻辑学家勃克斯参加。著名科学家诺依曼也参加了后期研制工作。

研制小组全体成员思想活跃,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经常讨论方案实施情况,因此研制工作进展顺利。经过两年的努力,到1945年底,ENIAC的总装和调试全部完成。1946年2月15日,正式举行了隆重的ENIAC机揭幕仪式,并且作了现场表演。

ENIAC机实际花费了48万美元,它结构庞大,总体积约有90立方米,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它共用18000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10000个电容,6000个开关,1500个继电器,运转时耗电140千瓦。

这台电子计算机由控制、运算、存贮、输入和输出五部分组成,首次采用电子元件、电子线路(用作电子开关的符合线路、用于汇集从各个来源的脉冲的集合线路、用以计算和存贮的触发器线路)来实现逻辑运算、存贮信息。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式计算机快1000倍。

计算一个弹道用人工若需1个星期,而用ENIAC机只需3秒钟。在19世纪,英国人香克斯用了毕生的精力将圆周率π的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07位,而ENIAC机仅用40秒钟就打破了这项记录,并且发现香克斯的计算中第528位是错的,当然后面的各位也都错了。ENIAC机具有记忆装置,有按一定程序逐步计算的自动控制能力,这就大大提高了计算的可靠性。

ENIAC机采用了20只加法器,每个加法器由10组环形计算器组成,可存贮长10位的十进制数,并能同时执行几个加法或减法运算,是以后并行计算器的前身。

1947年ENIAC机运往阿伯丁弹道实验室。虽然它没有赶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使用,但它仍专门用来计算炮弹和炸弹的飞行轨道以及解决军事上的其他数学问题,直到后来经过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机。现在,这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存于美国博物馆,作为现代计算机的历史文物供人参观欣赏。

ENIAC机的研制成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它与现代计算机无法相比,但在当时技术水平的条件下,应该说是取得了惊人成就,是计算技术史上的最重大突破,是计算工具史上一座不朽的里程碑。它用电子的快速运动来代替机械的运动,从此开始,机器已不只是人的体力的延伸,而且为大脑的活动提供了辅助工具——电脑。人类走上了广阔的智力解放的大道,一个科技发展新时代——计算机时代开始了。

机器人来了

古时候,一些能工巧匠就已经能够制作出由人控制、具有人或动物的某些功能的机械装置,作为劳力的补充。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木牛流马”便是诸葛亮克敌制胜的“秘密武器”。根据史书记载复原的木牛书中记载三国时期蜀魏交战,由于蜀道艰难,用牛马运粮太慢,军粮告罄。于是诸葛亮凭借聪明才智,设计出了由人驾驭的“木牛流马”,作为运输工具,并安装了机关,使得军粮能够按时运达。后来,木牛流马一直作为一种神秘的“自动机器”流传至今。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记载。

作为科学技术的结晶,真正的机器人雏形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时,为了处理放射性材料,美国的橡树岭和阿贡实验室发明了遥控操作的联动式机械手,以代替工作人员工作,从而避免工作人员受到辐射伤害。

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由于飞机生产的需要,美国开始应用当时刚出现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研制数控机床,这种机床可根据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执行加工作业。1953年,这种数控机床研制成功了。

事隔一年,一位名叫乔治·德沃尔的美国人把遥控操作的机械手的制作原理和数控技术结合起来,研制成一台机器人的实验样机。当需要执行的指令通过程序输入计算机后,机器人就可脱离人的直接操纵自动地运行。当然,它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在乔治·德沃尔专利基础上正式研制成机器人产品,取名为“万能自动”机器人,它可用于搬运和焊接等作业,是第一台由电子程序控制的工业机器人。

此后不久,美国的另一家公司也开发出了可编程的机器人,取名为“多才多艺”机器人,它们在汽车制造厂一展神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汽车的质量,也把汽车制造工人从繁重、危险的劳动环境中解脱了出来。

机器人美国公司的这一重大突破引起了日本、欧洲等国家的重视,它们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引进美国的先进技术开发机器人。与此同时,美国又研制成了带视觉和触觉的机器人,这两种“感觉”,进一步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到了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将机器人推向了高级化。许多生产领域已离不开机器人,许多人类难以进行的工作召唤着机器人。后来,日本结合应用实际,大力发展了机器人,并一跃成为“机器人王国”。从此,浩浩荡荡的机器人大军走向了世界很多工厂。

目前,全世界各种机器人已超过60多万台,其功能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从固定程序式的和示教再现的第一代工业机器人,发展到了具有感觉的第二代机器人和具有自主判断和决策功能的第三代机器人。机器人的形状可谓“千姿百态”,有像机器的、像人的、像蛇的、像汽车的……它们的用途也从最早的工业应用领域拓展到其他一些领域。

同类推荐
  • 宇宙航天中的科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宇宙航天中的科学(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的丰富信息以及简单的科学实验将帮助你了解太空的秘密。每个章节都有几组项目,每个项目讲述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每个项目都有材料列表以及活动步骤。这些材料绝大多数都可以在你家里或者附近的五金店或杂货店找到。部分项目包含“其乐无穷”的部分,可以让你在原有的实验基础上尝试各种变化。
  • 建筑奇观

    建筑奇观

    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低碳环境:打造属于我们的地球氧吧

    低碳环境:打造属于我们的地球氧吧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更精彩。
  • 野人:野人领地的考察(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野人:野人领地的考察(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介绍了巨猿与野人有何关系、野人可能是僵尸吗、是野人还是棕熊、长着翅膀的怪物飞人、鸟人是卵生人吗、畸形人是杂交野人吗、超级巨人真的存在吗、笔直的动物脚印之谜、雪人的不解之谜、海底怪物来自哪儿、神出鬼没的多毛怪物等内容。
  • 战机大观

    战机大观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
热门推荐
  • 夜长梦多

    夜长梦多

    一对婚姻触礁的夫妻,丈夫为了想挽回变心的妻子,于是提议离婚前的最后一次旅行。然而在闪电交加的雨夜里,路标却被喝醉的卡车司机撞歪了。郭浩然与叶眉被错误的路标指引导向充满诡异气氛的“尸冢村”……这会不会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趟旅行?
  • 婚途陌路:冷情总裁请自重

    婚途陌路:冷情总裁请自重

    三年婚姻,突然怀孕,本以为可以和他幸福生活在一起,可是,丈夫却要和她离婚,迎娶凶手。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誓死不离婚。可是,她的丈夫把她敲晕,签下离婚协议书,和仇人结婚,心灰意冷同意他人的要求结婚。无尽的痛苦,却隐含温暖,本打算重新迎娶一段新生活,一个阴谋却扑面而来。
  • 蜩笑偶言

    蜩笑偶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把你的情绪变成诗

    把你的情绪变成诗

    生活有时让人觉得挺乏味,但有时又有意想不到的人或事情出现。当你的想象力跟不上生活的变化时,至少说明你被生活磨灭了很多原本属于你的天性。你原本是谁?你原本是来做什么的?你曾经和谁牵手,但最后又为什么不得不放弃?透过那天边的云彩,你试图想看清点什么,但那云总是多变而美丽,引你泪下,让你对她的丰富生出无限的期待。所以沐浴她吧,让她刺激你的心灵,让你做个追梦仙子。绽放你的身体,绽放你的心灵,绽放你的眼泪,让你的生命更生动,更有灵性。
  • 校园重生叶大公子的回归

    校园重生叶大公子的回归

    因为被亲人所背叛,派杀手来追杀;最后死了,重生变成了一个大家族的大少爷。重生后,女扮男装的日子开始了。本来装的好好的,却被他发现了。有一天,她被塞在门口。“骗了我那么久,好玩吗?”“你……你听我解释……唔”
  • 夫君放心人家不是乌龙妻

    夫君放心人家不是乌龙妻

    她知道自己不聪明、糊涂了些,可是诸位仙女姐姐们也用不着给那么多绰号吧,什么“笨蛋芽儿”、“破坏芽儿”、“倒霉芽儿”“暴力芽儿”害的她幼小的心灵深受打击,抬不起头来。其实她只是偶尔做错些事情罢了,她又不是故意的嘛就算这次,她也只是不小心把月老祠放火烧了呗,月老师傅爹爹干吗要臭着张脸啊,居然一屁股把她踹到了人世间,亲们,菜的新文已发~(黯妃)她是皇上御赐于他的正妻,但她的爹也是他最仇恨的一个。为了他,自己的崩溃流泪、彻夜无眠。当冰冷的湖水带走她生命中唯一的那丝温暖的时候,她泪已尽、情已竭,心死如灰。本欲枯灯残卷了此一生,但是不曾想更大的阴谋等待着她。她唯有把自己孱弱的身躯送进那柄长剑之中。漫天大雪中,刺眼的鲜血如梅花般染红了四周的洁白。她凄然的笑了:染雪,染雪。多讽刺的名字啊!当初爹给自己取名的时候,可否想过,他女儿的结局竟是如此?她是他如芒在喉的一根刺,只因她的身体里流着夕家人的血。他恨,恨她的“淡然”,恨她的“善解人意”,恨她的一切一切。曾经他以为无情冷酷、彻底伤害便是自己最好的选择。可是当纷飞的大雪中,怀抱着她渐渐变冷的身躯,他终究泪雨滂沱,才发现:这一剑,不仅仅是刺在了她的心窝,原来自己早已鲜血淋漓、血肉模糊。耳际却响起她切切的话语:“如果…有下辈子,我夕染雪宁愿是…离你尹络绕…最遥远的那颗星星!”可是…下辈子…到底在…哪儿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大秦龙骑兵

    大秦龙骑兵

    又名奇幻版大秦。神的统治早已被忘却,圣贤的时代也被暴力所摧毁,这是属于真力的时代。在这个人人拥有异能的华夏,七国争霸的战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未来而来的少年,将以他手中的剑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历史。吾剑所指之地,即为大秦。
  • 重生之拐带萌徒

    重生之拐带萌徒

    她前世为妖女,今世为魔女。前世她被人诬陷背上祸国殃民的妖女之名,她岂会罢休?!前世的姐姐,爱人,今世都是仇人!今世的魔女之名,是被她家老师惯出来的。她说要星星,老师就不会给她摘月亮;她说要谁死,谁就不能活。既然老师对她那么好,那她就要把老师拐过来帮她报仇才行。可是,真的是她把老师拐了的吗?怎么总是觉得不对……
  • 徐志摩散文集

    徐志摩散文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多篇传世的散文。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具有独特的韵味,既有丰富的哲理性,又具有诗画般的美感。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本书除了多篇散文以为,还收录了《爱眉小札》《致陆小曼》书信内容,充分展示了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我们感知他的情感和追求。
  • 温馨谋杀

    温馨谋杀

    一个三十来岁,长得很神气的白白胖胖的男人坐在客厅里的圆桌旁,一边喝酒,一边吃清水煮的蟹子。在他的对面坐着一个又瘦又黄,个子矮矮的女人。那女人的两只眼睛青灰而且黯淡,这时正睁得很大,直直地看着她的丈夫。拿着筷子的手有点儿病态地微微地抖着,并不夹菜。一块烤饼放在她面前的盘子里,冒着热气,并且飘浮出很浓的香味儿。“这是什么天气啊,阴沉沉的;看样是要下雨啦。”胖男人说,皱一皱眉,将一小块蟹肉塞进嘴里。“可是,”瘦女人接着说:“天干吗老要下雨呢。”“这是科学啊,只有搞科学的人才知道。”那男人慢吞吞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