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6800000008

第8章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环绕人们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如大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这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通常把这些因素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等五个自然圈。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而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等于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自然条件的总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然条件对社会发生作用,自然环境的范围会逐渐扩大。

城市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按人类的意愿创建的一种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的特征是:以人为核心,对外部的强烈依赖性和密集的人流、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科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能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呈现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格局。

城市生态系统不仅有生物组成要素(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病毒等)和非生物组成要素(光、热、水、大气等),还包括人类和社会经济要素,这些要素通过能量流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资供应与废物处理系统,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这个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而也是非常脆弱的。由于它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大量废物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就必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干扰。如果人们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能按照生态学规律办事,就很可能会破坏其他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并且最终会影响到城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化

城市化问题已成为中国的热门话题。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认识不足。其实,它是属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范畴问题,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40年来,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问题上,我国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误的教训。认真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发展规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城市化是个大政策,就领域说,它涉及社会、经济乃至工程领域;就时间说,至少上下涉及100~200年。全世界的学者,在研究城市化的许多重大问题上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尤其在城市化途径和对不同规模城市采取的政策上更是如此。

繁华的都市自从产业革命以来,城市化与工业化亦步亦趋地并列发展着,资本主义国家也好,社会主义国家也好,概莫能外。1780年,世界上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到1850年已达6.4%;又过了50年,到1900年已上升到13.6%,而在1950年时,已高达28.2%;1980年又上升到42.4%。据预测,到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将超过总人口的50%。几乎可以说,近200年间,每隔5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差不多就要翻一番,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城市生态系统截止到1983年的统计,各种类型国家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低收入国家为22%(印度为24%,中国为21%);中等收入国家为48%;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4%(巴西为71%,墨西哥为69%,阿根廷为84%);市场经济工业国家为77%(英国为91%,美国为74%,日本为76%);前苏联、东欧各国为64%(前苏联为65%,匈牙利为55%)。可见,城市化在高速地发展着,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大趋势,必须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它。“恐城病”——害怕、讨厌城市的发展,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至少在今后可以预见到的200年内,人类的大多数将生活在城镇中。

那么什么是城市化呢(有些学者也把它叫做“城镇化”,这里还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提法)?城市化是由第一产业为主的农业人口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转化,由分散的乡村居住地向城市或集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居民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过程。通常以城镇居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代表城市化的发展水平。这是由于近代大工业的发展,要求人口(劳动力)、资金和设备相对集中,以便带来聚集效益。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把社会各个细胞组织起来,而城镇就是最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因而城市的发展城市化,就呈现出不可阻挡的趋势。

有人强调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用来否定城市化,这是不对的。城乡一体化的前景确实存在,但对于我国来说那是很远的事情。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的发展,而不是相反。融合、一体化,是将农村提高到城市的水平,是城乡都要现代化,是要求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看齐。这个水平,绝不是短期可以办到的。在城市化问题上,还有一些见解令人不能赞同。一是把古代、中世纪城市作为城市化内容,这显然是不恰当的。1780年以前,即近代产业革命前,城镇人口只占人口总数的3%,谈不上什么城市化,而古代的历史又是城市乡村化。可见这种立论不能自圆其说。二是把郊区化当做非城市化的重要表征。这当然是个误解。郊区化,就其生活内涵和性质而言和城市化内涵毫无相同。三是把发达国家中小城镇发展加快,大城市发展减缓看成非城市化,这也不能苟同。中小城镇发展也是城市化,用“非城市化”无法解释。

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使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这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变化;不仅是发展思路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产业布局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不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进。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应该废除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制度,改革户籍制度,废除现行的人口流动管制。

生态城市

哥伦比亚市坐落在美国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的哥伦比亚区,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人口5.5万,是一个人口相当稠密的城镇。

生态城市但是,30年来,该市植树100余万株,居民住地与商业区已完全森林化,即使身处闹市中心,也感觉不到人声的嘈杂。设计者们还根据这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别具匠心地把沼泽地改为湖泊,把环湖地区辟为风景优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草坪是在天然草场基础上开辟的,沿着河流的两侧保存了面积约4.8万平方千米的自然保护区。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珍兽出没的地方,在这儿人们恍若置身于乡间别墅。输电线路等公共设施铺在地下,公路也建在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地方,一切尽可能地保持着原始状态。

这里只欢迎不冒烟、无污染的工厂、企业、学校、商店、娱乐场所,建筑物都设计在步行可到达的离住所不远的地方,因此,大大减少了小汽车的使用和空气污染。这是一座人和自然环境和谐、协调的试验性生态城镇。一座生态城市必须控制人口密度。我国城建部门曾提出: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每平方千米不超过12000人;省(区)首府,一般加工工业城市的地区中心,每平方千米不超过10000人;工矿城市和风景旅游城市每平方千米不超过7000人;港口城市每平方千米不超过6000人;县城每平方千米不超过9000人。

生态城市必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土地利用不应以牺牲自然界作为代价。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要与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相协调。而绿地的保护和建设尤应予以强调,应把绿地面积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每个居民要拥有10平方米森林或25平方米草坪;新建城市绿地面积应占30%以上,旧城改造要伴留绿地不低于25%。20世纪末,城市绿地面积要达到50%。

根据生态观点规划功能分区,应把环境最美的地段划为生活居住区。这种功能分区只是一个生态城的子系统,应严格地统一化、系统化,妥善协调各区间的相互关系。并应考虑郊—县—乡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把它们之间的能量、物质、人口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借助工农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就业、产品、废品处理、运输、交通、娱乐、商业服务等协调起来。

一个生态城市必须随城市化的特点及其生态环境的不同而各异,尤应注意维护和发挥其生态优势,从而确定其城市的性质、功能及规模。生态城市应是一个有利于人类生活、健康和工作的最佳环境,是一个最佳模式的城市生态系统。

同类推荐
  • 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本书是一本史料性较强的“百年香港快览”系列之一,它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所编写的,该书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通过事件关键词、背景扫描、大事脉络、结果与影响、精彩点评等栏目的精心设置,深入浅出生动地描绘了香港自开埠至2007年百余年的沧桑,为你扫描百年香港今昔之巨变,透视沧桑历史之荣辱,解读东方之珠繁荣之历程。
  • DIY:知道这些就够了

    DIY:知道这些就够了

    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知道这些就够了。作者戴尔·沃勒在圣路易斯长大,现居匹兹堡。他曾在海军服役,目前是一名核能工程师,写作是他的兼职工作之一。他自2013年开始自出版创作,至今已有百本涉及人文社科领域各类话题的作品与读者见面。
  • 必知的科技之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科技之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包罗万象、融合古今,向儿童们展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十万个为什么》启发儿童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十万个为什么》引领儿童渴望求知,让他们在求知路上快乐前行!
  • 自然的色彩

    自然的色彩

    从认识自然、利用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出发,以五个圈层构造及其互相之间关系的地理知识和发展动向为基准,从中遴选出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前瞻性、充满新世纪气息的知识亮点,介绍空气是生命的要素、生物王国里的秘密、地球是人类的家园等内容,藉此向大众普及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知识水平。
热门推荐
  • 希冀于沙

    希冀于沙

    这是一段细腻绵长的成长之旅,你无需经历但应该见证。沙漠的深处到底是什么,历史的真相又是什么?为了解答心中疑惑,精灵艾伯纳与骑士诺伦踏上了一条不孤单的孤独之旅。
  • 绵绵深情皆是你

    绵绵深情皆是你

    新婚之夜,新郎对她说:你又丑又胖,还那么高,简直像是一堵墙,不,墙都比你薄。你是一尊塔,一尊铁塔。她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她一直知道,身高一米七八,体重两百八的确是很难以让人接受,就是她自己也嫌弃自己。可是为何要答应跟她结婚?她才十八岁,她也不想嫁人。新郎又道:怎么,想不明白我为何要娶你?都他妈为了遗产,死老头死都不放过我,跟你洞房,你想的美!就这样,新婚夜,她被独自留在新房,新郎当天夜里找了个性感妖娆美女共度春宵。她开始发奋图强,减肥,读书,挣钱。预知后事如何,请点开本书,不会让你失望。男女主1v1,身心干净!作者著有完结小说,坑品保证,欢迎入坑。
  • 我家天师多有病

    我家天师多有病

    她是医毒世家传人能银针掌生,亦能丹药控死,一朝穿越沦落成不能修炼的傻子废物。且看她强势逆袭,凰逆九天。他是大陆最尊贵的存在,翻手云,覆手雨,腹黑冷漠,藐视天下,一怒惊天的天师!当冷漠无情的他,遇见腹黑狡猾的她,只是一眼,宠她,护她,助她……传言,郡主契约了神兽朱雀,还是天师亲自见证。传言,郡主炼制了顶级丹药,还是天师亲自取出。传言,郡主要为国师疗伤,还是天师……天师抢先一步。
  • 契神世界

    契神世界

    灵力侵袭,精怪灵异现于世间,契神世界初现,两界碰撞,抛弃传统网游模式的全息东方游戏【契神】应运而生,却不知两界交融由此展开!凡人为铲除妖魔,无法掌控灵力的人类,贯穿灵脉,打破灵魂之境,契约灵魂,反馈灵身,以此踏上灵道。一张绘画着蓝星天骄,契神界天骄与万千精怪,怪异,妖魔的宏伟画卷徐徐展开。身负修炼系统的陈宇从五年后归来,欲踏上两界之巅!
  • “中国梦”世界名校巡回演讲集:美国行

    “中国梦”世界名校巡回演讲集:美国行

    一批怀揣“中国梦”的演讲队伍由企业高管、学者、培训师等组成,由翟杰领队,自费去世界重点大学巡回演讲“中国梦”主题。此次美国行是世界巡回演讲的首站。其重点是宣传我国的外交、文明文化、现代化建设……所往之处有加州大学、哈弗大学等名校,在当地华人、留学生、访问学者中引起的不小反响。文中内容由多名演讲者的演讲稿组成,还有部分照片,与外国元首的合影,题词,宴会留影等。
  • 至高众者

    至高众者

    这是一群强者们成长的故事。当然,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故事并不那么美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走过荒原

    走过荒原

    徐传化是陆亚芳近作《走过荒原》的主人公,这位从沙地走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做过年,扛过活,跑过腿,十五六岁从老家逃难出来,在钱塘江边搭个草棚住下来,什么活都干,三百六十行几乎干了个遍。这个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的老农民,一直在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终于有一天,他嗅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凭自己的胆识与气度,找资金,找人才,找地方,开始了由两千块钱、一只缸起家的小作坊向一个民营企业王国的进发。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徐传化,他是沙地里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是沙地里盛传不衰的神话。陆亚芳用的不是笔而是自己的心写这个活生生的人物,从外表写到内心,渗透了她的智慧和热情。
  • 漫步动漫世界

    漫步动漫世界

    这是一个穿越者在动漫世界搞事的故事……会穿越的世界有迪迦奥特曼、葫芦娃、路人女主、食戟之灵、从前有座灵剑山、超神学园、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世界是:狐妖小红娘
  • 花间集

    花间集

    《花间集》是后蜀人赵崇祚编辑的我国第一部词集。收录了晚唐五代时期温庭筠、韦庄、薛昭蕴等18位词人的500首佳作。该词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文人的词在男女情感、风物人情、审美情趣等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花间词”最终确立了“词”的文学地位,并对宋元明清词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