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6400000004

第4章 滦阳消夏录(一)(3)

《孟子》:战国时期孟子宣扬“仁义”,主张实行“仁政”、“王道”,与弟子著书七篇261章,即《孟子》。主张“省刑罚,薄赋敛”,使民有“恒产”,能安居乐业,并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劝告统治者要“与民同乐”,反对虐政害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的杰出散文著作。

今文古文:这里是指西汉末期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今文派和古文派。战国以来儒生传经,大都是师徒、父子口耳相传。到汉代才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在竹帛上,所以称为今文经。今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致用”,着重章句的推衍,结合阴阳五行灾异和刑名学说来发挥经文的微言大义,提倡大一统,尊君抑臣,正名分等思想。汉武帝时由于董仲舒的原因尤其受到尊崇。汉哀帝,平帝时期,今文经学还与谶纬结合在一起,内容更为空疏荒诞。汉代出现的先秦经籍,相传或者出于孔子家的墙壁中,或者来源于宫廷,或者是民间所献,经文都是用秦以前的古文字书写的,所以称为古文经。古文经学解释经义,主要在于“通经识古”,详于训诂,局限于探索经文本义,在理论上没有太大的发挥,但是在辨认解释先秦文字的过程中,建立了系统的训诂方法。今文经学早就是国家认定的正统,列于学官,而古文经学却一直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汉哀帝,平帝时,刘歆想要将古文经学列于学官,但是没有成功,他写书抨击今文经学,由此引发今古文经学之争,持续二百多年。今文经学汉末衰微,尤其是由于战乱,消失殆尽。而古文经学却由于东汉学者在民间的提倡与传播,日益兴盛。后来六朝的南北学和隋唐的义疏派,立场都和古文学相同。直到北宋庆历以后,宋学兴起,古文学暂时衰歇。明末顾炎武大声疾呼复兴古文学,古文学又成为经学正统,惠栋的“吴派”与戴震的“皖派”都与其有联系。而清代中末叶,今文经学也开始复兴,当时的“常州学派”,“公羊学派”皆是。其中,宋学虽然仍旧依托古文经义,却以理欲心情为研究对象,结果道问学愈加变得空疏无物,为清代学者所批驳。

【译文】

朱子颖运使说:他在泰安防守的时候,听说有读书人到了岱山的深处,忽然有人的说话声从石壁里传出来,说:“什么地方有经香,难道是有转世人来了吗?”接着发出一阵破裂的震动声,石壁从中间裂开,一座壮丽的楼阁出现在山顶上,有一个穿着齐整的老儒走下来迎接他。读书人感到非常奇怪和惊讶,问这是什么地方?老儒说:“这是经香阁。”读书人又请教什么是经香。老儒说:“这说来话长,请坐下来慢慢说吧。当初孔子删定经书,以教化世人,其中含蓄微妙的言语,精深切要的义理,以师徒传授的方式流传着。汉代的儒家学者,离孔子还不算太久,通过对经书字义的解释,还能够明白先圣的心意。而且比较单纯朴实,没有结帮争名的习气,只是各自教授老师传授的学问,讲究老老实实地追源溯本。到了唐代,这种风气都没有发生变化。北宋时,这些学说总结成十三部注疏。先圣觉得这很不错。不过当时的大学者已经开始担心新的学说日益兴起,先圣之学会逐渐变成绝学。于是建了这座楼阁把它们储存起来。中间是最早的版本,用五色的玉作盒子,表示对先圣的尊重。旁边配以历朝历代官方刊行的本子,用白玉作盒子,以昭示帝王提倡先圣之学的功绩。这些都放在南面。左右放的都是一些私家自己刻的刊本。每当一本书刻好以后,一定要取一本第一次印刷并且质量上乘的书,按照时代的顺序,放在这座楼里,用黑色的玉作盒子,用来表扬他们对于用功于古书,钻研于古书。这些都放在东面和西面。以上这些书,都用珊瑚作书签,用黄金作为钥匙。东西的两个房子里用陈年的檀木作桌子,最好的绸缎作褥子。那些大学者的神灵,每一年来视察一次,来时按次序坐在楼里。后面三排房子里都是唐代以前的学者的经义,我们把他们编成册,分组收藏,大概有一库之多。除了这些书之外,其余的著作,即使写得很多,在当时影响很大,我也只是听由作者们自己保存,而不再收藏在这座楼里,这也是先圣的愿望。这些书每到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以及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钟的时候,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会发出浓烈的香气,所以就叫这座楼经香阁。这是因为在一元运行下,阴阳二气发散,阴气从中午十二点开始,阳气从晚上十二点生出。圣人的心灵,是与天地相通的。这些大学者阐发圣人的道理,其中的精髓奥妙之处也是和天地相通的,所以会互相感应。然而一定要是传播这些学问的人才能闻得到,其他的人是不行的。当代的学者对这十三部书,有的夜以继日一辈子钻研这些书,有的字斟句酌,每个字都求其来历,对这些书进行猛烈的抨击,这都是因为各人因其智识所限。你四世前是一个雕刻的工人,曾经刻了半部《周礼》,所以你身上还有残留的香气,我因而知道你来了。”于是老者带领读书人参观了整个楼阁,用珍贵的水果招待他。送他出来时,老者对他说:“你自己多多保重吧,这地方很难找到。”读书人回头再看,就只看到高耸入云的山峰,没有一点人烟。这件事太离奇了,好像是尊崇汉学的人写的寓言。汉代的学者以解释古文字义为最主要的学问,而宋代的学者则强调观点和看法。由此看来,似乎汉学比较粗糙,而宋学更为细致。但是如果不明白古文的字义,如何知道其中的看法和观点呢?而宋代的学者却只是全然的诋毁排斥汉学,把它当作土块一般粗劣的东西。免不了就像做好了大车,就把做得不好的轮子毁掉,渡过了河,就把船给烧了一样。于是又导致攻击宋代学者的人多了起来。所以我写《四库全书·诗部总叙》时说:“宋代的学者攻击汉代的学者,不是为了探讨经义的道理,而是为了表明自己强于汉代的学者。而后人攻击宋代的学者,也不是为了探讨经义的道理,只是对宋代的学者攻击汉代的学者感到不满而已。”韦苏州诗说:“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就是这个道理。平心静气地来说,《易》从王弼开始改变了原有的解释理论,这是宋学发展的开始。宋代的学者对《孝经》没有什么异议,因为其中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宋代学者所争论的,只是今古文字句的差别,对于总体来说没有什么影响,都可以把它放到一边去不用计较。至于对《尚书》、《三礼》、《三传》、《毛诗》、《尔雅》这些书的注释解释,是需要根据字词在古代的说法,这一点宋代的学者是做不到的。《论语》、《孟子》这两部书,宋代的学者花了一生的精力在上面,一个字一句话的研究,这也是汉代的学者做不到的。汉代的学者固执地坚持对经典原文的字句,讲究对老师学说的尊崇,强调传授的关系。而宋代的学者则强调自身对经义的领悟,他们对经典的研究非常深入。汉代的学者由于太强调对经典的尊崇,所以过于相信老师所传授的。而宋代的学者靠着自己的理解,敢于改变经典。他们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缺点,都差不多。只是汉代学者的学问,如果不读古书,是一句话都说不了的。而宋代学者的学问,则是人人都可以离开书本恣意谈论。其中好坏都有,当然会有一些不那么让人信服,导致人们对宋学的批评。说宋学太多虚构的东西,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原文】

献县令明晟,应山人。尝欲申雪一冤狱,而虑上官不允,疑惑未决。儒学门斗①有王半仙者,与一狐友,言小休咎多有验,遣往问之。狐正色曰:“明公为民父母,但当论其冤不冤,不当问其允不允。独不记制府李公之言乎?”门斗返报,明为悚然。因言制府李公卫未达时,尝同一道士渡江。适有与舟子争诟者,道士太息曰:“命在须臾,尚较计数文钱耶!”俄其人为帆脚所扫,堕江死,李公心异之。中流风作,舟欲覆。道士禹步诵咒②,风止得济。李公再拜谢更生。道士曰:“适堕江者,命也,吾不能救。公贵人也,遇厄得济,亦命也,吾不能不救。何谢焉?”李公又拜曰:“领师此训,吾终身安命矣。”道士曰:“是不尽然。一身之穷达,当安命,不安命则奔竞排轧,无所不至,不知李林甫、秦桧③,即不倾陷善类,亦作宰相,徒自增罪案耳。至国计民生之利害,则不可言命。天地之生才,朝廷之设官,所以补救气数也。身握事权,束手而委命,天地何必生此才,朝廷何必设此官乎?晨门④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欤。’诸葛武侯⑤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此圣贤立命之学,公其识之。”李公谨受教,拜问姓名。道士曰:“言之恐公骇。”下舟行数十步,翳然灭迹。昔在会城,李公曾话是事。不识此狐何以得知也。

【注释】

①儒学门斗:清代儒学中看门和看粮仓的公役。

②禹步诵咒:禹步,道士作法时的步法,故意做出一瘸一拐的样子。诵咒,念咒语。

③李林甫、秦桧:李林甫,唐玄宗时的大臣,担任宰相十九年,权势甚盛,导致安史之乱。对人表面友好,暗地里却设法加害,人称“口蜜腹剑”。秦桧,南宋高宗的宰相,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其担任宰相十几年,主张向金投降,杀害了抗金的民族英雄岳飞。

④晨门:指早晨负责开城门的人。此语出自《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欤?’”

⑤诸葛武侯:指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丞相,武侯是其封号。此语出自他所作《后出师表》。

【译文】

献县的县令明晟,是应山人。他曾经打算要昭雪一件冤案,但是担心他的上司不同意,正在反复思量疑惑没有决定。在学府的一个杂役叫王半仙的人,和狐狸是朋友。狐狸平时预测小的祸福很灵验。于是县令就派王半仙帮他问一问狐狸。狐狸听完以后,严肃地说:“明先生是百姓的父母官,案子只管他是否冤枉,不应该考虑上司答应不答应。他难道不记得李制府说的话了吗?”杂役回来以后把狐狸的话报告给县令,县令听了感到很惶恐。不禁说起当制府李卫没有做官的时候,曾经和一个道士同船渡江。当时,正好有一个人在和船夫为价钱争吵。道士感叹道:“他的命马上就快没了,还在这里计较这几文钱。”过了一会,那个人被船帆的尾部碰了一下,掉到江里淹死了。李先生心里暗暗地感到奇怪。船到江中时,突然起了风,船摇摇晃晃快要翻了。道士做法念咒,这才安全渡过了河。李先生向道士行礼,感谢他救命之恩。道士说:“刚才那个掉到江里的人,是命该如此,我救不了他。您是贵人,碰见灾难遇难成祥,我不能不救。有什么好感谢的?”李先生又再次拜谢说:“听了您这番议论,我终身安于命运了。”道士说:“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的命运,是得志还是不得志,应当安于命运。不安于命运就会到处钻营求取,排斥陷害别人,没有什么恶毒的方法不用的。却不知道李林甫、秦桧,即使不陷害打击好人,也能够做宰相。这样做,只是白白地增加自己的罪孽而已。至于牵涉到国家百姓存亡的大事,就不能安于‘命’了。天地孕育人才,朝廷设置职官,是为了补救国家的命运和气数。身负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力,却握着手等待命运的安排,天地何必要孕育这样的人才,朝廷何必要设置这样的职官?晨门说:‘知道这件事不能做但还是尽力去做。’诸慕亮说:‘竭尽全力,到死才停止。至于是成功还是失败,并不是我所能预见的。’这些都是圣贤安身立命的至真之言,您应该记住。”李先生很恭敬地聆听了道士的教诲,并礼貌地询问道士的姓名。道士说:“说出来恐怕会把您吓住。”说完,下船走了几十步,突然一下子就不见了。

当初在会城,李先生曾经和县令说起这件事。不知道这只狐狸怎么会知道。

滦阳消夏录(二)

【原文】

宋按察蒙泉言:某公在明为谏官①,尝扶乩②问寿数。仙判某年某月某日当死。计期不远,恒悒悒。届期乃无恙。后入本朝,至九列。适同僚家扶乩,前仙又降。某公叩以所判无验。又判曰:“君不死,我奈何?”某公俯仰沉思,忽命驾去。盖所判正甲申三月十九日也③。

【注释】

①谏官:古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②扶乩:又叫扶鸾。二人扶丁字形木架在沙盘上划字,说是为人决疑治病,预示吉凶。

③甲申三月十九曰:明末崇祯皇帝这天在煤山上吊自尽,按照惯例,应该是百官从主赴难,也就是和他一起死,但是这个人没有去,还在清朝做官。

【译文】

按察宋蒙泉说,有一个人在明代是作谏官的,曾经通过扶乩算自己能活多久。神仙的判书说他某年某月某日应当死。他算算日子不长了,因此常常感到忧虑和担心。可是到了那个日子,他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后来他在清朝做官,官至九列。碰巧有一天他的同事家里在扶乩,上次的那个神仙又降临了。他向神仙请教为什么上次的判书不灵验。神仙又写下判书说:“你不去死,我能怎么办?”他低着头想了一阵子,突然下令坐车走了。原来那天正是甲申年三月十九日,是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日子。

同类推荐
  • 诡秘毒踪

    诡秘毒踪

    容州市近段时间毒品泛滥,吸毒人数大幅增加。上边责成警局尽快查明毒源。雷清警官接到任务后,感到非常棘手。容州地处中原,一向对毒品控制非常严格,对毒贩打击力度非常大;再则,毒贩子从境外往内地贩毒品,路途遥远,途中经过多处关卡,风险非常大,一般不敢轻易妄为。可近段为什么毒品突然泛滥起来了呢?难道毒贩子就不怕死了吗?雷清警官调动所有人力物力、启动内线外线跟踪探查,结果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近段并没发现新的贩毒团伙,容州连续半年各个关卡查抄毒品数量几乎为零。可以说毒贩子几乎没敢再往容州贩毒品。没有贩毒品,这毒品从何而来?是不是有人在本地制作毒品呢?
  • 东京女子会

    东京女子会

    本书是东野圭吾、宫部美雪强强推荐,第28届山本周五郎奖,第三届高中生直木奖获奖作品。我们是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怪物,我们是潜游在水底的食人鱼,被整个世界所嫌恶,又反过来吞食身遭的一切。事业有成的荣利子和普通主妇翔子,相爱相杀的二人,其实都是被现实社会蛛网似的潜规则伤害的失败者。为什么?!——“我为了你,赌上自己的一切,变得面目全非;然而在你的眼中,我只是猥琐变态的跟踪狂吗?!”既然如此……——“亲爱的,为了让幸福的瞬间永久封存,在幸福时我们应当一同赴死,对吗?”原来,追求友情的人和追求爱情的人一样,有时耗尽了力气和真心,到头来却只感动了自己。
  • 无边无岸的高楼(中国好小说)

    无边无岸的高楼(中国好小说)

    小说围绕许佳红一家展开,将一群小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作者回到了写实传统,扎根于现实土壤,关注重大社会问题,希图直面时代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 苏格兰折耳猫人气作品合集(套装共5册)

    苏格兰折耳猫人气作品合集(套装共5册)

    本套装包含《此致,爱情》《你若不曾来,叫我如何老》《你的诺言,我的沧海》《时光只曾为你留》《诺言已老,遇见恰好》五本书。此致,爱情:梁和生命中最晦暗的时候,顾淮宁走进她的生命。顾淮宁,职业军人,持重沉稳,拥有简单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一桩军婚外加一位高深莫测的中校先生,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跨越婚姻围墙的攻坚战。你若不曾来,叫我如何老: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或许就是遇到一个愿意用爱来包容你成长的人。而对于温冉来说,这辈子做过的最勇敢的一件事,就是爱上这样一个人。……
  • 逃离下马村

    逃离下马村

    母亲哭着大声说,二顺,他们要把你烧死,还不快跑!他魂飞魄散衣服来不及穿掀开被子跳起来往外就跑,他发现很多人在追他。那些人都是下马村的人,男人、女人、大人、娃儿都有,连胡翠她爹也瞪着血红的眼睛边骂边追他。他们手里都拿着板锄、扁担和棍棒大吼大叫,吼声撕破长空,震撼大地,卷着一片杀气。他惊慌失措如丧家之犬,没命地奔跑,可他却怎么也拉不开步子,他使出吃奶的力气还是跑不快。他大口喘气,心慌得不行。
热门推荐
  • 天下聘

    天下聘

    天下为聘,谱一曲凤歌倾城!北漠孤女,身世坎坷,却从不自怨自艾,顽强成长,精通医术!千里迢迢,自北漠而来,与皇子瑞艰难相守,深情不渝,最终辅佐皇子瑞登基,天下一统,颂歌传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法与工业

    魔法与工业

    意外的穿越,来到了魔法的大陆,掀起了工业革命的浪潮,法师和骑士的时代将被火枪和大炮扫进历史,推翻贵族的统治,建立红色的联盟,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 天徐

    天徐

    练手的,但是发现故事不知道怎么延续了,只好完本了
  • 重生95后

    重生95后

    命运让李朗重回那段困苦岁月,却也补偿了他更珍贵的东西:青春。新书《回忆1988》,请大家多多支持。
  • 王俊凯乘月而来

    王俊凯乘月而来

    我从未见过你也从未见过如此温柔之月光尽管夜色朦胧温柔仍旧弥漫云层街道海水你撑着伞带有笑意的或许是什么时候走到了我身旁恰似月光毫无预兆的降临我在月光中消溶.
  • 废材毒妃要翻身

    废材毒妃要翻身

    来自军情219处的天才神医,一夕穿越成了叶家人人可欺的废材小姐。父母失踪,爷爷不疼,大伯刁难,姐妹相欺,就连奴才都能够随意践踏。不过,这一切,都不要紧!她定会将那些曾经践踏过她的人狠狠踩在脚下,碾碎进土里。极致的灵根,诡异的灵法,绝品的丹药,炫目的法器。对她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本以为,只是帮他治好双腿,却没想到他竟然还赖上来了!某王躺在床榻上,对着叶青鸾勾了勾手指“鸾儿,你曾说要为本王的腿负责到底!”叶青鸾皱起眉头:“王爷,您能不能再无耻一点!第三条,不算!”
  • 傻妃惹邪王!

    傻妃惹邪王!

    灵魂重生!却横遭陷害!她只想安静的过日子!却怎奈美男纠缠........
  • 神罪之魔妃倾城

    神罪之魔妃倾城

    【“爷,出了夜王府,咱俩就是来帝京的普通小夫妻了,把你的王霸之气收一收,气息也收一收,别让人瞧出端倪来。”夜轻尘自动过滤那王霸之气“叫声相公来听听。”她下巴一扬“你别想占我便宜。”夜轻尘低头在她唇上一啄,笑道“娘子”唐雪玉微愣,继而垫脚在他脸上一亲“相公真乖”】“接下来想去哪儿?”“踏遍九洲河山,寻遍天下少年!” “嗯?” “不是,是赏遍天下美人,吃遍天下美食,喝遍天下美酒!花光你……所有钱!” 何其有幸,得你所爱。 cp:夜轻尘×唐雪玉
  • 张积中传

    张积中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大名捕骷髅画

    四大名捕骷髅画

    接下一百五十万两黄金税饷这趟镖,神威镖局在劫难逃。唐肯在青田大牢仗义执言时,想不到,死成了最轻松的选项,却求死不能。云床上,白脸少年李惘中正绣着一张数丈长数尺宽的人皮,四个面无血色人,据守墙角。聂千愁,白天黑发,晚上白头。兄弟是他的寂寞,兄弟是他的豪壮。冷血以剑立命,李鳄泪剑法天下无敌,两个人至少要有一个人倒下。李玄衣从未杀过人,这一次他想要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