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0900000026

第26章 勤奋成才(3)

经过元行仲的指导,韦述有了长足的进步。过了几年,不过十几岁的年纪,韦述就进京参加科考。那年,恰好著名的学者宋之问做主考官。宋之问见韦述又矮又小完全是个孩子,感到很惊奇,就对他说:“韦学士,我看你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年纪,学业上有什么成就啊?”韦述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正撰写唐史,现在已经完成了30卷。至于策论与文章水平,那你等着考试完毕看结果吧!”宋之问笑着说:“本来朝廷要选拔优异的人才,想不到却招来了司马迁、班固这样的天才。”经过科考,韦述果然中了进士。

开元五年,由栎阳尉秘书监马怀索负责组织元行仲、王于殉、吴兢等26位学者整理编写国家图书馆藏书目录,韦述也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整理图书的工作中,韦述仍保持着他勤奋好学的习惯。当时学者柳冲先整理完了200卷《姓族系录》的目录,韦述对谱系学非常感兴趣,于是白天在秘书阁完成自己所分担的任务,晚上就把《姓族系录》抄写完毕。这时他已经成了研究姓氏源流的专家,不但详尽掌握了中国的姓氏源流,而且还在研究古代姓氏演变的《姓族系录》一书的基础上又编写出研究姓氏谱系的《开元谱》20卷,丰富并发展了谱系学。他的严谨治学精神受到同僚的一致赞扬,并因而被晋升为学士。

《旧唐书》记载:韦述一生“在书府四十年,居史职二十年”,60年中“嗜学著书,手不释卷”。唐朝时很多学者都想撰写出一部国史。著述《唐史》的工作早在令狐德棻开始,直到与韦述同时代的学者吴兢为止,历经多少学者修撰都未完成。而韦述穷尽毕生精力,搜集素材,汇编撰写,终于完成《唐史》120卷。韦述撰写的《唐史》材料翔实,文笔流畅,言简意赅,的确不愧为宋之问所说的“迁、固”之才。后来安禄山叛乱,京城被攻陷,长安一片火海。在火海中,韦述抢救出《唐史》,它成为以后张昭远等撰写《旧唐书》以及欧阳修撰写《新唐书》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韦述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勤练书画的赵孟兆页

山花开处不知名,野水浇田细有声。经岁谁怜农父老,辛勤一半代牛耕。

——清·满保

在元朝100多年历史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然而相比之下,其中最有成就的要数赵孟。

他在绘画上开创了一代新风。在书法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样样精通。此外,他也是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书画家之一。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和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谦虚谨慎分不开的。

赵孟5岁就开始练书法,几十年间总是每天清晨起床,盥洗完毕后,开始练字。一天少则几千,多时要上万个字。早年他临摹隋朝和尚智永的《千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光《千字文》他临摹了不知有多少遍,以至于后来真正达到了娴熟的境界。

有一位叫田良卿的书法家,从街市上买到一卷《千字文》,凭他渊博的书法知识,开始以为是唐人的书法,看到最后,才知道是赵孟写的。他拿了这卷《千字文》去请赵孟题字,赵孟如实写道:“这是我几年前写的,没想到我随便练习的字,被人拿去卖钱了。”原来赵孟广泛收集各种古帖,对各个书法家的字迹个个认真临摹。因此,他能吸收各家长处,融会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被称为“赵体”。

赵孟写字十分讲究笔力。他认为执笔要用千钧之力,方能写出有气魄的字来。他教自己儿子写字的时候,常常不动声色地站在儿子背后,突然抽他儿子手中的笔管。假如笔管抽不出来,他就高兴地笑了;要是笔管抽出来了,他自然很不高兴,还要对儿子加以责罚。

赵孟非常善于模仿各个时代书法家的字,有一次,他得到一卷北宋书法家米芾写的《壮怀赋》,可惜中间缺了几行字。于是他找来和原稿一样的刻本,临摹缺了的几行字。他反复写了六七张纸,总觉得不满意,不禁感叹道:“今人的字不及古人多了!”只好用刻本中的字补了缺。其实赵孟在当时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了,可他还是这样谦虚谨慎,这是很值得学习的。

赵孟从小爱画马,就是拾到一张废纸,也要画一张马才把它扔掉。他画的马,就像活马一样,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他也爱画梅竹、山川,他画的梅竹看上去有清高的感觉。他作起画来,起先好像漫不经心,在纸上点点染染,渐渐地在纸上出现了山水、树木,最后一幅精美绝伦的画绘成了。

赵孟在世的时候,他的书画就已经是十分珍贵的艺术品了。当时有不少人模仿他的作品。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也为外国人所喜爱。印度有个和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请求赵孟为他写字。后来,他把赵孟的字带回印度,在他们国家被当做是珍贵的艺术品。

颜真卿学书法

黑发不识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在我国书法艺术中,“颜体”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字体。它刚劲、端庄、流畅,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经过长期摸索创造逐步形成的。

少年时代,颜真卿就勤奋好学,喜好书法。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纸和笔,他就用黄土、树枝在墙上、地上练习写字。

成年以后,颜真卿做了县官,仍一直惦记着读书、写字,从未停止过练习书法。当他的字已经写得很不错的时候,仍不满足,还要到精通楷法、草书最为知名的张旭门下学习。

拜师后,颜真卿希望张旭能把他的全部技能都传授给自己,但是,过了好几个月,老师很少给颜真卿讲授什么,只是将历代名家的字和自己的字交给他,要他细心揣摩,认真临摹,并要他多多领悟自然万象,从大自然中寻求启示。

急于求成的颜真卿,终于有一天憋不住了,他来到张旭面前,恳求老师把行笔落墨的诀窍传授给他。张旭看着眼前这位求学心切的学生,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天下哪有一种不花功夫就能学成功的技艺呢?颜真卿想走捷径,找“秘诀”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张旭耐心开导颜真卿,给他讲述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教王献之学书法的故事。最后老师严肃地对颜真卿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诀窍’的话,就在于苦学。记住,不下苦功夫的人,是永远不会有任何成就的。”

老师的话,使颜真卿受到很大启发。从此,他再也不想找什么捷径了,而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按着老师的要求埋头苦练。不久,他的书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勤学苦练,颜真卿逐渐对老师的书法技艺能做到心领神会了,并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正楷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使古人的书法为之一变,开创出新的风格,并对后人产生很大的影响。

颜真卿成名后,不忘张旭的教导,他还专门写了一篇记述跟张旭学习书法经过的文章,用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深切感激之情。

柳永刻苦学习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唐·柳宗元

柳永(987—1053),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字耆卿。他是宋代开一代词风的大词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号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门写词的作家。他的词多取材都市生活,又大量创制慢词,受到下层劳动群众的喜爱,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之说。

柳永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柳宜在北宋朝廷任工部侍郎。柳永小时候与两个哥哥都很有才华,都考中了进士。在乡里有“柳氏三绝”的美称。但在三兄弟中,却是年幼的柳永最为聪明伶俐。据说柳永是吃乳娘奶长大的。乳娘是个略通诗歌的女子。她在给柳永喂奶时,常用手指蘸着奶汁在柳永掌心上写字。小柳永虽然不会读,但识字不少,到了7岁,就成了名噪崇安的神童了。

小时候的柳永,不仅才思敏捷,而且学习十分刻苦。他家门前有一条柳叶河,河边有块大青石。每天早晚,柳永总提着一杆大笔,蹲在大青石上提腕运劲在水面上练字,日子长了,他在纸上便能写出十分潇洒、飘逸而又沉稳的字了。乡邻们每逢婚丧嫁娶,多有求他写对联的,人称“柳联”。柳叶河边那块大青石,则被后人称为“磨砺石”。

柳氏三兄弟在学习上都是十分刻苦的,据说他们在赶考之前,连家乡素有“风景奇秀甲天下”的武夷山都没有游玩过。只是在临进京之前,三兄弟才提出游一次家乡山水,放松一下情绪,开阔一下眼界。三兄弟流连于山水之间,乐不思归。柳永更是灵感勃发,思如泉涌。他一气吟出五阙《巫山一段云》。词的第一首写道:“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隐破非烟,何处按云轩?昨天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大自然的美景与美丽的神话故事,相映成趣,勾勒出武夷山水的奇幻与旖旎。至今,他家乡的群众仍为有柳永这样一支神笔而自豪。

李贺勤于作诗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朝著名青年诗人,著有《昌谷集》。

史料记载,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是一个小官,他很重视家庭教育。在李贺4岁时,就教他读书识字;5岁时,又给他讲解诗文。李贺聪明早慧,又肯认真学习,所以进步很快,所以在他7岁时便能写诗。于是在他青少年时期就写下许多优秀诗篇,后人曾称他是“天纵奇才”,似乎他的才能是天生的。事实上,李贺的诗是他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

相传,李贺从少年时代起就把全部心力倾注于诗歌创作。为了搜集创作素材,他经常吃过早饭就出门,骑上一匹瘦马,背着一只旧锦囊,外出游历,观察生活。每当他触景生情,偶有所得时,便立即把涌入脑中的诗句记在纸条上,然后投入锦囊中。晚上回到家里,他再把那些记有零星诗句的纸条一一掏出来,对着昏暗的油灯,进行加工整理。他总是精心构思,反复琢磨,然后磨墨铺纸,写成一首首新奇瑰丽的诗篇。其母见他锦囊里竟有那么多纸条,总是埋怨说:“这孩子要把心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李贺自幼身体瘦弱,母亲怕他累出病来,禁止他再这样呕心写诗。李贺总是笑着劝慰说:“母亲放心,孩儿不会累病的。”吃过晚饭,他回到房里,又继续去写诗了。

李贺在《长歌续短歌》中写道:“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为了写诗,衣襟磨破了,少年头发白了,这是他辛勤从事创作的写照。由于他平时注意深入实际观察生活,认真积累素材,所以他的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意境奇丽,色彩浓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句如“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子门太守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曾指出“李贺诗很值得一读”。

后来,李贺的父亲便过早地去世了,家庭情况困窘。因为他父亲名叫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为避父讳,李贺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只做过奉礼郎那样的小官。他一生抑郁不得志,才活了短短27岁,却为后世留下233首诗歌,其中大多是名篇佳作。他的诗在艺术上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华罗庚勤奋成才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小时候,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50页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路。

华罗庚辍学期间,帮父亲打理小店铺。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

白天,华罗庚就帮助他的父亲在小杂货店里干活与站柜台。顾客来了,帮助他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走了,就又埋头看书或演算习题。有时入了迷,竟然忘记了接待顾客。时间久了,父亲很生气,干脆把华罗庚演算的一大堆草稿纸拿来就撕,撕完扔到大街上。有时甚至把他的算草纸往火炉里扔。每逢遇到这种时候,华罗庚总是拼命地抱住他视之如命的算草纸,不让他的父亲烧掉。

华罗庚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华罗庚和全世界无数的杰出人才一样,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定。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平日里要帮家里干活,没有时间学习,让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没人指导,却让他养成了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

张海迪身残志坚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1994年9月的北京,正当入秋的好时节。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汇聚到一起,要通过比赛证实:自己虽然没有像健全人一样的体魄,但是具备敢于向命运挑战、顽强拼搏的精神。

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不屈的勇士。他们将谱写一曲“平等——进取”的生命之歌。

同类推荐
  • 老板不说,但你要做到的事

    老板不说,但你要做到的事

    有些事老板没说,但是员工要去做;有些事老板没交代,但员工心里要明白。事实上,所有老板都更喜欢积极主动的员工,所以有些事别让老板来教。本书作为一本企业老板和员工可以共同分享的职业培训书,从工作习惯入手,告诉员工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学习改进的地方,涵盖了工作态度、方式方法、执行、团队合作、关注细节等多个方面,帮助员工实现从普通到优秀再到卓越的蜕变,最终成为职业化的、卓越的职场精英。同时,作为企业送给员工的培训读本,本书为企业老板说出他们想告诉提醒员工的事,让老板不用事必躬亲即可拥有素质高、能力强的员工。
  • 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

    北大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

    本书从北大所具备的精神和气质出发,从培养青少年的品质切入,以认识品质、树立品质、在品质的指导下做人做事为宗旨,重在阐述针对青少年自身品质的各个细节,共分为优雅、自信、坚韧、好心态、独立、聪明、气质、宽容、智慧、梦想、感恩、爱情等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一项青少年应该而且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在阐述的过程中,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也有鲜活的北大事例加以佐证,还真切地结合当下的一些社会现实,用现身说法的方式层层推进,使结果或者论点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 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踏着荆棘轻松前行:不惧挫折

    本书的内容是以教育学、事理学为准绳,以实验数据、凋查资料和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书中的实用方法切实可行,让孩子如何更好的处理困难,积极面对挫折。适用于各种人群学习各种知识。
  • 解压密码

    解压密码

    在熙熙攘攘的社会中,我们过着尘埃喧嚣的生活,心灵有着太多的包袱,灵魂有着太多的累赘。如果在你普通平凡时能把自己的苦日子过甜。这将是你对得起自己的最大安慰。人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因为只要你及时地改变了心态,就一定会抱着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自然而然的就会主动地努力学习、工作和打拼自己的新天地。这样你就非常容易改变自身的环境了,有了良好的心态就可以获得更多便利的“机会通道”,那你就肯定会是苦尽甘来!本着热爱生命、关注心灵的目的,郑重地推出这本《解压密码》。
  • 快乐心灵的母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快乐心灵的母爱故事(新课标趣味阅读)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鸟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热门推荐
  • 末日之万界抽奖系统

    末日之万界抽奖系统

    末日悄无声息的降临,世界变成了丧尸的主场。生存在这一刻变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感情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本来举步维艰的高三学生李杭却得到了万界抽奖系统!没想到这坑爹的系统竟然要钱!谁说的末世中软妹币没有用的!“恭喜您,获得妖刀姬!”掌握妖刀姬,所有丧尸都将被我毁灭!“恭喜您,获得琴瑟仙女!”怀拥琴瑟仙女,乃量无限!“恭喜您,获得炮姐!”……卧槽!炮姐!别动手,有话好好说!杀丧尸,养美女,抽抽奖!我发誓,我要做这条GAI上最有钱的仔!
  • 感动心灵的精美散文(上)

    感动心灵的精美散文(上)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100余篇中外最美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端上餐桌的中药

    端上餐桌的中药

    《端上餐桌的中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言,主要介绍食物中药的发展史、如何运用简单方法鉴别食物中药的真伪优劣、现代研究所阐明的食物中药中的营养和活性物质及如何应用和保存食物中药;第二部分根据食物中药的来源和食用部位分为六大类,共介绍78种食物中药。
  • 某异界的快乐风男

    某异界的快乐风男

    阿索是个牧师,从小便背上了治愈术要命的黑历史。阿索喜欢独居,拥有风系天赋让他最喜欢静听风吟。阿索是个文青,嘴边总挂着多行不E必自闭。阿索是个剑客,以前的剑客都太悲剧,所以阿索想要快乐起来。后来,神谕大陆所有人都流传着阿索的传说,据说,辣个男人,是个孤儿……
  • 欠你一场地老天荒

    欠你一场地老天荒

    我与老公结婚三年。兜兜转转,以为只是一场荒唐的游戏,没想到。没有感情可言,可是我却一步步沉沦在这段温柔里,无法自拔……
  • 魂宇之魔冢圣灵

    魂宇之魔冢圣灵

    “碰”的一声闷响,一辆汽车将蓝欣撞飞。那一刹间她只觉得眼前一黑,都还来不及感受一丝疼痛,就轻轻的浮了起来。往下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大滩血渍和她那瘦弱的躯体。静寂枯腐的地下古墓,一间三十平米的石室中,一名面容清丽脱俗的妇女面色惨白,全身被汗水打湿,正艰难的经历生产之痛,而如此危机的时刻,她的身边竟然空无一人。只听一声:“哇”的啼哭响起,主墓室竖立于大殿墙壁上的水晶棺椁中,那面带黄金面具的“尸体”突然睁开了一双清亮的眼睛……两年后,距离古墓外头十余里地的空地上,头发花白的三个糟老头子交战在一起已经三天有余却仍然难分胜负,直到突然间响起一个糯糯的小女娃声:“你们有完没完?吵死了!”女娃不是别人,正是在古墓里生活了两年的蓝欣……
  • 甘棠之华

    甘棠之华

    念其文,思其行,怀其德,一次靠近巴金丰富精神世界的心灵对话。作为巴金研究会的骨干、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与巴金作品、巴金家人的联系非常密切,掌握了许多秘不示人的一手材料,经过多年积淀,终写成《甘棠之华》。书中首次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关于巴金读书、藏书、著书以及与友人交往的点滴细节与珍贵瞬间,真实还原了巴金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倾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从国家大事到文坛风云,乃至个人情感等,对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和活跃在那个时代的背影大有帮助。
  • 无限穿梭沟通群

    无限穿梭沟通群

    齐天大圣“你们谁有玄铁石?我需要打磨一下我的如意金箍棒了。”卧龙诸葛“玄铁石?那可不太好找……”鬼才郭嘉“这……确实很难找。”等一下……这是什么鬼啊,我白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群聊里啊……这帮人的名字也好奇怪啊……事实证明,这不是一帮假神仙,而是真的,于是,白月的崛起之路就此开启。(作者ps:实际上这段和正文没多大关系,可能是我脑抽了,实际上其实是……算了,进来看看不就好了?)
  • 南宗抉秘

    南宗抉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