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000000004

第4章 闯社会先定位,你的青春不迷茫(3)

并不是每个人每个时候都能清楚并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的。比如故事中的陈明,只是一个业务员,受主管的领导,在各种场合他应该以主管为中心,凸显主管的领导地位。如果喧宾夺主、旁若无人,在公共场合“抢镜头”,就会置主管于尴尬境地,自己自然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作角色失调,并且将角色失调分为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以及角色失败。陈明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障碍、乃至遭遇调换部门,就是因为角色失调。

很多年轻人,由于缺乏对社会的认知,缺乏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生角色的内涵,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年轻人对社会角色认识得越清晰,越全面,才能越快速、越顺利地实现角色的转换。只有我们的角色越符合社会的期望,才能越好地立足于这个社会。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架,丈夫赌气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到卧室,见大门紧闭,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想都没想就回答:“我是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女王生气了,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女王答道:“我是维多利亚。”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无奈,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这次学乖了,柔声说道:“我是你的妻子。”

这一次,丈夫把门打开了。

在整个国家,女王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但在生活中,对她的丈夫而言,她是丈夫的妻子,和丈夫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如果她把国君的权威带到自己的家里,恐怕无论是谁做她的丈夫都忍受不了。

如果不能在复杂的情景之间自如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可能会陷入麻烦、尴尬的境地。有时候,角色转换是有一定困难的。

例如,在既有主管又有下属的场合中,由于无法同时做出下属和主管的角色行为,我们的言行就容易出错。再比如,我们正以一个服务人员的身份接待一个前来咨询的顾客,这时我们的部下来了,但他和这个顾客是好朋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难免会有些尴尬。

总之,如果我们不能在需要的时候,自如地转换自己的角色,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行动上都会感到不自在。为了使日常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这种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即敏锐地观察出我们在各种情境下,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并做出相应的角色行为。

心理学家提醒你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做着每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有的时候,需要按照社会规范,扮演一个固定的社会角色;有的时候,一个人要扮演多个社会角色,并且在角色之间转换。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角色认识不清,就会导致角色失调,必然对他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角色定位:我塑造角色还是角色塑造我

1973年,心理学家津巴多做了一个著名的“监狱模拟实验”。他和助手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建了一个模拟的监狱,招募大学生自愿来充当实验者,并且提供一定的报酬。前来报名的大学们自愿通过掷硬币的方式确定自己扮演的角色,有的充当狱警,有的充当犯人。津巴多原本打算用两周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在实验期间,被测试的这些学生都穿着和现实生活中的狱警和囚犯相同的衣服,扮演狱警的学生每人还配发了一支警棍。出乎津巴多预料的是,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扮演狱警的学生逐渐变得性格暴戾,并且想出各种办法羞辱和控制“犯人”,而那些扮演囚犯的学生则变得无助,甚至是沉默。

尽管他们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一项心理学实验,但角色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所有参与实验的人都被角色所控制,失去了他们原有的面貌。最后,津巴多不得不在第六天就结束了实验,并且在此后的数年跟踪辅导这些学生,以消除实验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的伤害。

案例中所提到的实验听起来似乎有些毛骨悚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在被社会、家庭等因素所规定,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与其说人们是作为个体生活在社会中,不如说我们是一个角色的动物,每天我们都在按照社会文化所规定的角色行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曾提到:性别的社会化给了男孩子和女孩子不同的角色。社会赋予女孩子“根”,赋予男孩子“翅膀”。的确如此,尽管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有时会很大,但是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女性都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和养育后代的工作,而男性则更多地在外面的世界中闯荡。对于我们来说,上面所说的这些已经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事实上,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为男性和女性规定的性别角色。

安吉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因为在家里有哥哥姐姐,什么都让着她。家里每个人都把她当成小孩子,安吉也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孩子。从小到大在班里年龄也是比较小的,同学也把她当成小妹妹看,很多方面也都让着她,于是她对别人有了很强的依赖感。平时和家人或者是要好的朋友一起出去的时候通常她只是个陪同,很少开口说话。妈妈常常说她太内向,经常发愁她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生存。

长大成人了,安吉找了个疼爱她的男朋友,恋爱、结婚,后来,做了母亲。

刚开始,安吉总也不愿承认这是个现实:原来一切都围着自己转,现在一切都围着这个“小不点”转;原来自己经常看看电影,找好朋友逛街,现在只能趁孩子睡觉时看看影碟。

后来,母亲教会了安吉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母亲。渐渐地,在上班时,安吉总是念念不忘孩子的感冒好点了没有;下班后,一刻也不耽误,到商场买袋奶粉就打车回家;在平时和同事们的闲谈中,总是请教孩子不好好吃饭该怎么办……到了晚上,和老公一起规划着孩子的未来。

一段时间过后,安吉适应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和妻子。

角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以前和家人一起,安吉认为自己是个孩子,把什么事情都推给父母、姐姐哥哥,依赖着他们;当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安吉开始扮演母亲的角色,她要去照顾人,将来也要成为孩子的依靠。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角色中都有着不同的表现,甚至是相反的。社会规定了孩子的角色是受父母照顾,赋予父母的角色是照顾孩子。

一个人不可能凭空出现,任何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的影响。一个人的人格与个性是受社会诸多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而童年是人格和个性的形成阶段,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幼年受到的影响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以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社会角色是人的社会规定性依据,当我们踏入社会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按照社会的规范去行动。身为母亲时,母亲这个角色要求我们去照顾孩子、教育孩子;身为丈夫时,丈夫的定义要求我们去承担照顾妻子和家庭的义务。

人的社会规定性的集中体现就是人的权利和义务。因此,社会角色是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就有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同时又标志着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显然,一个人承担的社会角色越多,他或她的权利或义务也相应地就越多。人的权利越多,自由度就越大,人实现自己利益和价值的机会就越多。

心理学家提醒你

在每一种文化中,大家都在自觉地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角色行事,因为角色包含着社会大众的期待,我们一旦做了违反社会角色的事情,将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有时候,我们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无形中我们变成了角色的奴隶,而不再是它的主人。

瓦拉赫效应:发挥自己的优势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的成才经历就像一部童话:

他上初中的时候,父母为他选择了文学道路,和化学没有一点关系。一个学期之后,老师对他的评价是:“……难以造就成为文学之才。”

父母一见这条路行不通,又让瓦拉赫改学油画。然而,他的油画成绩在班内名列倒数第一。

面对这样一个笨学生,大部分老师都觉得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觉得他做事一丝不苟,具有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于是就建议他改学化学。

这一次,瓦拉赫的智慧之火一下子就被点燃了,这位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突然成了公认的化学领域“前途无量”的高材生。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瓦拉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于1910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瓦拉赫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发挥自己潜能的方向,辅之以合理有效的学习,就能够取得应有的成绩。后人将这种现象叫作“瓦拉赫效应”。

在家长培养子女方面,瓦拉赫效应启示重大:在孩子们中间不存在所谓的“差等生”,就算他(她)如今表现平平,甚至不尽如人意。任何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多种智力因素程度不一的组合。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大家应当知道,评价孩子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哪些方面聪明以及该如何发挥其聪明的问题。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非劣势中获得成功。

曾有一个孩子因考试发挥失常,高考落榜了,他久久不能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整日无精打采,对学习与未来丝毫不感兴趣。

有一天,孩子的爸爸拿出了一张白纸与一支笔,让他想想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每想到一处就在纸上画一个黑点。

孩子拿起笔,一直在白纸上画了好久,当他画完之后,爸爸拿起那张白纸,问他看见了什么。

孩子答道:“黑点啊,全都是讨厌的缺点!”

爸爸笑了笑,说:“除了黑点以外,你没看见那么多空白处吗?”

孩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爸爸继续问:“当你在这张纸上写字时,你是在空白处写还是在黑点

上写?”

孩子有些不解地答道:“当然是在空白处写了。”

爸爸意味深长地对孩子说:“当你在纸上写满字时,可能黑点刚好就被盖住了,就算没盖住,人们看到的也只是上面写的内容,而非黑点。”

这时,孩子才恍然大悟。此后,他开始发奋学习,不再意志消沉了。

故事中爸爸的做法让我们知道,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就可以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树立信心。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如今我国大部分教育体制只是教导孩子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缺点。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与老师总是把原因归咎于孩子的缺点,比如责怪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认真记笔记,不用心背课文等。这样做,只会加深孩子们的反感,甚至加重孩子的自卑感。

要想让孩子像瓦拉赫一样,家长们就应当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要先弄清楚孩子“在哪方面聪明”。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必须冷静分析原因,观察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中找到适合其发展的优势方向。与此同时,还要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以便点燃孩子的智慧火花。一旦孩子学有所长,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加,由此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并带动别的方面学习的积极性。

在美国的一些学校,每逢周末,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得到校长的表彰。就算是功课一塌糊涂、品德行为也令人摇头的少年,也得到过“收集科幻玩具奖”等,因为,那个孩子几乎一无是处,但唯有一大爱好:爱买科幻玩具,并且科幻玩具的拥有量全班第一,于是便得了这个奖;还有“喜爱运动奖”等。连一向不重视基础教育的美国人都能够如此,我们更应该尽力去挖掘尚未成长的“瓦拉赫”。

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值得好好研读的书;只是书的内容千姿百态,于是每一本书的开启方法也不同。但开启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核心的思想,那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成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才能发挥他们的“后劲”。

心理学家提醒你

教育是一种唤醒,是一种发现;而父母是一支火把。用智慧与爱去点燃智慧和奇迹,用发现去帮助孩子,可能这就是瓦拉赫效应的全部意义之所在,这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总有一条路适合你”。

瓦拉赫的成功,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的智能发展都是不均衡的,特别是在学生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而当一个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最佳点,使个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的时候,就能够取得惊人的成绩。

第六感觉:你所不了解的自己

1998年,《检察日报》的《广角镜》栏目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凭直觉,我断定他无罪。”写的是一个名叫切尔瓦克的人,被一个13岁的“被害人”指控性骚扰。被告也未能通过测谎仪的测验。一位充当本案陪审员的汤姆斯先生,先屈服于其他陪审员的意见和压力,对有罪判决违心地投了赞成票;其后误判的念头萦绕脑海,使他寝食难安,于是走出了令人惊讶的一步:这位生活俭朴的老人自己拿钱,请律师为已被判刑十年的该案被告切尔瓦克提起上诉。最终二审法官否决了原判。而后,所谓的“被害人”也撤回了自己的指控,切尔瓦克无罪释放。

汤姆斯成了当地的英雄,他的良知和勇气为全国称颂。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只是凭他的直觉,他凭直觉感到这像“精心安排的骗局”。事实是,13岁男孩捏造了罪名以避免自己的母亲与被告结婚。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类的一些心理活动和现象是如此的神秘,即使科学也没法解释。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直觉。汤姆斯凭直觉识破骗局,这确实令人感到惊讶。

同类推荐
  •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为什么你总假装成别人喜欢的样子?为什么你总感觉生活力不从心?为什么你从不做让自己舒服的事?为什么你总是感受不到爱?为什么你总不愿意去表达真实的感受?为什么你总不能对前任释怀?……我们所有的痛苦,根源都在自己身上;我们所有的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无论好坏与否,都是自己造成的。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自己,诚实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和痛苦,才能听懂身体的“呐喊”。写给每一个渴望打破生命极限,改变自我的年轻人。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各种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走向阳光!它具备全面性、可读性、实用性,适合作为个人闲暇或者苦闷时认识自己,永葆身心健康的心灵圣经。
  • 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

    《海洋天堂》是由薛晓路执导,李连杰、文章、桂纶镁、高圆圆、董勇、朱媛媛等主演的亲情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父亲被确诊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个月的时间倾尽所有,守护孤独症儿子的感人故事。
  • 透视人心的心理游戏

    透视人心的心理游戏

    《透视人心的心理游戏》主要内容简介:你想了解真实的自我吗?你想消除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吗?你想摆脱愤怒、忧郁的负面情绪吗?你想得到朋友的信任、领导的青睐吗……有趣的心理游戏将为你揭开心理学的奧秘,让你在休闲娱乐中走进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帮你挖掘出自身的优势和潜能,引领你探寻非凡的人生轨迹。
  •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迷因效应:谁在影响你,你在影响谁

    作为生物圈的老大,人类已经习惯了主宰这个星球,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观点:在我们的头顶还有一个“信息圈”的存在,而且它就像幽灵一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在对待信息和技术的态度上,我们一直超级自信,就像对待圈养动物一样对它们评头论足,用冷嘲热讽的语气定义不同信息的用途,好像我们无比熟知它们的本质。可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底气确信人类是自己的主人呢?在迷因面前,我们可能只是“渺小的细菌”,就好像终于发现了显微镜的存在,开始了对造物主的试探。
热门推荐
  • 战龙

    战龙

    这里有拥有兽人血脉的兽族,有诞生自浮屠血海的血族,有远古异兽魂兽……各种千奇百怪的武魂与兽魂。传承自远古的秘术。玄功与武魂的巅峰对决。这里是属于战龙的世界,一个充满奇幻与玄幻的远古神话世界。当你看见各种威力巨大的玉符层出不穷,各种天才地宝丹药显现于世,各种威力绝伦的武魂、兽魂争芳斗艳之时不要惊讶,属于战龙的世界就是如此。————热血战龙
  • 前男友的死党追我怎么办

    前男友的死党追我怎么办

    【相亲遇到前男友的死党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生命的密码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生命的密码上(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
  • 原点(一)

    原点(一)

    凛曾做过电台英文节目主持人、教师、多个国际发展组织翻译,后因梦困扰,索性嚼梦吐字,尝试写作。试图在类型小说的地域里开拓一条新路,相信打开心灵后所获得的真理,被称作“反类型化作家”。已出版推理长篇《女法医之索魂》、《空壳》。代表作:独家刊于《最推理》的“高毅”系列、“未来探案”系列和“维利”系列等。本小说为虚构作品。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绝密档案编号等信息,如与事实相符,纯属巧合。
  • 心理学与微动作

    心理学与微动作

    微动作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的重要线索,眨眼、瞪眼、睁眼、闭眼,挥手、握手、绞手、搓手,点头、摇头、叉腰、含胸,每一个不起眼的动作都暗藏玄机。本书对人的身体、手部、五官等微动作进行了深入分析,讲述了隐藏在背后的心理秘密,介绍了读懂人心的方法,让你轻松看透他人的微动作,巧妙隐藏自己的微动作,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成为职场、社交中的佼佼者。如果你想跟FBI一样,成为行为分析和心理解读的高手,就赶快拿起本书读一读吧。
  • 缃城

    缃城

    蓦然回首已是沧海桑田,我依然迎着凛冽的寒风,等待你凯旋归来
  • 赢在纪律

    赢在纪律

    世界五百强金牌员工的成长法则,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吐血推荐。赢在纪律,就是赢在职场。纪律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是一名合格员工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完美执行力的第一要义。想成为纪律意识强的金牌员工吗?赶紧来翻阅本书吧。
  • Sunday Under Three Heads

    Sunday Under Three Hea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曾为你着迷

    我曾为你着迷

    如愿嫁入豪门,婚礼现场却被一张我几年前的“照片”搅得鸡飞狗跳。人生瞬间跌入谷底,被丈夫抛弃的这夜,有个神秘男人找到我:“听从我,可以夺回你应有的一切。”
  • 陆少的神秘小情人

    陆少的神秘小情人

    她从来都知道,自己是卑微的,至少在他的眼中卑微如泥。她以为待他利用殆尽,就可以潇洒离去。却不曾想到,等待她的居然会是三年的监狱。归来,她已不再是她!他却宠她入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