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1500000008

第8章 南越王赵眜墓之谜(1)

他是南越国的第几代王?这个边陲政权的墓葬结构有些什么特异之处?原始的工具是怎样建造这样复杂的王陵的?

1983年6月,一座消失了两千多年的最高统治者的陵墓在广州象岗山上被发现了。他便是南越王第二代帝王——文帝赵眜的陵墓。

南越王墓历经2100多年而完好无损,赵眜采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能够逃过盗墓贼的搜寻,他的墓室结构是不是本身就有防盗功能?

南越王墓出土的金印要比普通的印大,这是为什么呢?他的印玺纽为什么是龙而不是螭虎,印上为何赫然镌刻着“文帝行玺”字样而不是当时常用的“皇帝”、“天子”这样的字样?

为什么出现了“右夫人玺”这样的金印,右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

在没有起重机械设备的年代,南越王墓地宫中的巨大石板是如何放上去的?

举世罕见的“六山镜”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

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南越王墓中出土的那些神奇的五色药石,赵眜为什么要用它们来随葬?这些药石都是什么物质?它们与赵眜的关系是怎样的?

掘开尘封千年的神秘王朝

1983年6月9日,这是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这天,位于象岗山的省政府办公厅宿舍楼的建筑工地仍像往常一样进行施工。中午时分,几名工人正挥舞着铁锹铲土,意外发生了:他们手中的铁锹发出“哐啷”的声响,触碰之处则金花四溅。他们一边埋怨自己运气不好,挖到有石头的地方,一边顺手刨开石头上的泥土,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举动却震惊了世界。这几名工人不约而同地发现这是类似屋顶的几块巨石,巨石中间似乎还有缝隙。他们并不知道缝隙下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按照往常他们必须利用机械把这些巨石挪开。或许是天意,这一天,具有文物保护经验的省政府基建办公室邓钦友科长正在这个工地附近检查工作,当他听到工人们的嘀咕时,也来到这里。当他趴在地上透过巨石的缝隙往里面一看,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古代的一个墓葬,于是他马上打电话告诉了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考古队。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一群工人和那个普普通通的科长,揭开了沉寂数千年的一个秘密。

正所谓好事多磨,这座墓葬的发掘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然而这都不重要,让所有关注这个墓葬的人最难熬的就是如何最快知道这是什么人的墓葬,里面都有什么东西?事情的转机发生在这年的9月22日下午3点左右,在墓主室发掘中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高潮。一名考古队员意外地在墓主的胸腹间发现了一枚金光闪闪的龙纽金印。当用小毛笔轻轻拂去金印上的尘土,慢慢地翻转时,“文帝行玺”四个刚劲有力的小篆顿时映入眼帘。一个古老重大的历史悬案解决了!原来墓主赵眜就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他曾在历史上自称文帝。

谜伴随着这枚龙纽金印而来。人们此时最想了解的莫过于南越国了,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神秘的王国。虽然历史文献对其有一些记载,但却很少有实物来佐证,尤其是来自皇室的物证。就在历史即将抹去人们心中那些许的记忆的时候,象岗山上传来的消息却重又燃起那些渴望探寻南越国秘密者的激情。让我们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文档吧!史籍上记载的南越国第二位王名叫“赵胡”,指出他是南越国开国皇帝赵佗的孙子,可象岗山上发现的金印上赫然刻着的是“赵眜”,难道是史籍搞错了?这个疑问的解决似乎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西汉时期,岭南地区的南越国与中原地区的西汉王朝在语言上截然不同,因而对于赵眜的名姓也是根据使臣的口述记载下来的,这中间必然存在对地方方言理解上的出入。令人称奇的是目前粤方言中的一个土音中“眜”的发音仍有几分像“胡”,可见两千年前某位使臣就是依据“胡”的音陈奏的。这位叫“赵眜”的南越国王留给我们的记忆是神秘的,从稀疏的历史记忆中发现,这位赵佗的孙子身体是不太好的,但即便如此他仍不忘贪图享乐,因此赵眜在位时间比起他的爷爷来说差远了。赵眜在位16年,从汉武帝建元四年至元狩元年(公元前137~公元前122年)。赵眜在位期间自称“南越文帝”,死后谥曰南越文王。这一时期,南越国名义上为汉朝藩属,实际上则保持独立王国的地位。由于赵眜不懂治国,且在位时碌碌无为,毫无建树,因此,南越国国力在他的手上日趋衰微。为了使自己有生之年能继续在自己的独立王国内纵情享乐,他将太子送给西汉朝廷作为人质,这就为后来南越丞相吕嘉发动叛乱埋下了隐患,同时也是导致南越国灭亡的直接原因。虽然赵眜治理国家不怎么样,但他对自己死后的陪葬品的要求却很高,象岗山上出土的珍品就是最好的证据。

防盗功能最好的帝王陵墓

任何朝代的帝王都害怕自己的墓葬会被别人盗掘,因此千方百计设计好自己的葬身之地。如果说赵眜在治国方面没有多大能耐的话,那么他在防盗方面则可以说是堪称楷模了,因为他的墓历经2100多年而完好无损,不能不说是一个古代帝王陵墓中的奇迹了。因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谜:赵眜采用了什么神奇的方法能够逃过盗墓贼的搜寻?他的墓室结构是不是本身就有防盗功能?难道他的墓中根本就没有埋藏什么东西故而引不起盗墓贼的兴趣?

当我们迈入赵眜的地宫时才发现,即便是盗墓贼找到赵眜的墓葬,要想盗取墓中的东西也绝非易事。因为墓的形状有点像个“甲”字。方向是头北脚南。那个“田”字就是墓室,伸出来的一竖是通向墓室的通道,即墓道。墓道是长方形的,填满了黄土和大石块,大概是古人在封墓以后再填进去的,目的是使后来者不容易靠近墓门,防止盗墓。整个墓葬的最外围便是墓道,这是一条斜坡形的墓道。狭长的墓道尽头,是两扇石头门,门上安有青铜铸的“铺首”——口衔门环的两个兽头。“铺首”的纹样狰狞,又有几分威严。跨过一道石门坎,来到一个四方形的石屋子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满屋子的图案。这种像卷曲云彩一样的图案,用红色和黑色颜料绘成,布满了四面墙壁和顶上的石质“天花板”。这个四方形的石屋子就是前室,它的四面都有门。南面是墓室的第一道门,北面是关得死死的两扇石门。东、西两面的“门”,严格说来只是两个门洞。东、西两“门”各通向一个狭长的石室。东边一个,称为东耳室;西边的叫西耳室。这两间耳室也是石头砌的。东边一间,盖顶的石板已有一块掉了下来,就像开了个“天窗”。借着暗淡的光线,可以看到室内地上靠墙放着一列青铜钟,还有石头制的打击乐器——磬。室内还有其他大型的青铜器皿以及一些小件玉器、铜兵器和一个殉葬人。第二道石门后,是安葬墓主人赵眜的地方,第二道石门下的门坎是用两段石条接成的;门坎就砌在地面的泥土上,是可以拆移的。打开第二道石门后就进入墓主人——赵眜的地宫。地宫本身是长方形的,全部石砌,不过没有前室那些美丽的图案作装饰。在东、西两面也各有一个门洞,显然又是通到旁边的墓室去的。墓室的后部还用石柱隔出一个小小的隔间,那里头堆满了大大小小的铜器、铁器和陶器,像个储物室一般拥挤。抬头向上看去是盖顶的石板,石板下面,是压在石墙上的两排挑檐石。在墓主人所在的地宫两侧和后端,还各有一个墓室。在东边的那间墓室里有4个殉葬人,有许多精雕细刻的玉饰和一些铜器、陶器做随葬品。还发现了4枚印章。墓主所在石室西侧的墓室有7个殉葬人,“他们”的随葬品少得可怜,除一两件简单甚至残破的玉器外,每人有一面或两面铜镜。

这是一个庞大的地下宫殿,也是揭开众多不解之谜的关键之所在。因为只有当我们了解清楚了赵眜墓室结构,我们才能探寻到他的墓历经两千年而不被人发现的奥秘。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佩服身处岭南地区的南越国王赵眜能构思如此奇巧的地下宫殿。

鬼斧神工的地下宫殿是如何建造的

与中原王朝的帝王陵相比,南越国王赵眜的陵墓是小巧了些,但这并没有削弱赵眜地下宫殿的鬼斧神工之气韵。

赵眜的墓修在石英岩的地基上,象岗山的石英岩是一种变质岩,虽然风化,却颇有硬度。而且有些地方风化得并不厉害,大块岩石极为坚硬,工人有时甚至要用锤、钎一点一点地凿打。可以想像,在2100多年前钢铁工具还很不普遍的岭南地区,要在石山里凿一个这样的大坑,该是何等艰巨!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南越王墓的墓室所用的750多块石头包括砌墙石、挑檐石、柱石、顶盖石板等都经过了不同程度的凿打。人们不禁要问:是不是这些经过凿打的石头都是坚硬无比的石英石呢?两千年前的工匠们不会自找麻烦的,他们很会就地取材,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石料,通过分析整个墓室所用石材的岩性,发现所用石材主要是砂岩,其次是少量玄武岩,还有一两块花岗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砂岩虽然比不上玄武岩和花岗岩这些火成岩坚硬耐久,但却容易凿打加工,在完全靠手工凿石的古代,它自然是首选的材料了。

当人们的目光再回到墓室的砌墙石上来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砌墙石至少有三面是平整的,其中有的六面平整,呈规整的长方形,石头表面打得相当平。不仅较小的砌墙石如此,盖在前室顶部的那块全墓最大的石板,面积有5.5平方米,石板的两面也都凿得异常平滑。如果根据现代手工打凿石料的经验,每开一立方米石料要两三天。那么回旋在人们头脑里面的一个大问号就是:当时有多少人参与到这样一项庞大的工程中来,这么多的石块又是从哪里运到这里来的?……要去掉悬在人们心头的这个大问号,首先得从石块的来源入手。解决这个问题颇费了一番周折。开始人们从陵墓周围的古采石场寻找,结果一无所获,然后又从历史文献有过记载的几个大型古采石场去寻觅样石,结果仍然令人失望。就在考古工作者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距离陵墓不到100公里的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传来了柳暗花明的消息:附近一个农民挖土的时候挖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铜凿,经过初步鉴定是两千多年前的物品。考古工作者星夜前往,经过大量实验证明与象岗山陵墓所用石材完全一致。然而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背后却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石材是怎样运到这里的?翻开广东省地形图,发现从番禺莲花山到广州最省力的运输方式是水运,即沿珠江用船将石块先运到广州,然后再通过陆路运往象岗山。知道了石块的来源,揭开凿打石块的工人人数的秘密就不难了。经过现代科技并参考现代打石工人的工作定额进行测算,仅采石和凿石加工两项,南越王墓至少需要100个工人工作100天以上。而运送这批石料,则需要100个工人花两个月以上的时间。合起来估算,仅石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就需要100个工人工作半年左右。那时不仅没有起重机械,没有汽车,锤、凿也不如现代的工具那么坚硬。用人力打下这些硕大的石板,再用人力运送到墓室所在的工地,可以想像其困难的程度。由此人们脑海中自然会涌现出两千多年前象岗山附近人头攒动的景象,那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

如果说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工匠们在凿开这些坚硬无比的石英石上创造了神奇,那么当人们纵览整个墓室的时候,才不得不佩服当时人们的智慧是何等超群,有时甚至使人怀疑是不是有某种超越人类的智力的外星生物在帮助古南越国的这些工匠,抑或是这座地下宫殿就是“它们”建造的。无论怎样假设都不为过,因为事实就在眼前:赵眜墓室的“地基”离山顶将近20米。这就是说,在动工建墓以前,先要从山顶向下挖一个20米深、面积略大于墓室底面的大坑。墓室现有底面积约100平方米。两千多年前南越工匠们要垂直下挖一个20米深的大坑是相当困难的。尤其象岗山地区这样的石英岩,有些部分已经风化,如果垂直挖20米,塌方是在所难免的。于是,南越国的工匠们发明了一种巧夺天工的挖掘方式,即采用不断扩展坑壁、阶梯式扩方的方法。这个方法不仅解决了深挖可能造成的塌方,而且也有效地减少了建造墓室的阻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赵眜这个小巧的帝王陵墓的建造总有让人费解之处,按照现代建筑的要求,平整好地面后至少还要挖槽做地基。但南越王墓似乎没有这道工序,像是在平整了坑底以后就开始砌墙建墓,难道赵眜本人或者他的棺椁有顶天立地的支撑作用?事情比人们想像的还要神奇,赵眜的墓室尽管没有挖地基,但因为墓坑的底部都是石英片,这种坚硬的岩石每平方米约可承受300吨的压力,而用石头建造的墓室,大约总重450多吨,加上墓上面填石和夯土的重量,合起来总计为5000多吨,平均分布在大约100平方米的范围内,每平方米岩石墓基只承受约52吨的压力,所以,墓室经过2100余年仍基本保持完好,地面没有下陷,墙壁没有倾斜。这首先该归功于做墓基的岩石。

同类推荐
  • 朕的大汉必须强

    朕的大汉必须强

    巫蛊之祸,汉武帝晚年的一次失误决策,害了数以万计的人,包括他的儿子,当时的大汉太子刘据。当穿越到命不久矣的刘据身上时,他救下了自己,当上大汉的皇帝,心中伟大的抱负也一点点得到实现。任时光变迁,那句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的雄伟之音依旧在这片大地回响!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我们最好的宣誓!
  • 汉武挥鞭

    汉武挥鞭

    国际佣兵,京城大学机械和化工双料硕士,脑海里带着京城图书馆的书库,穿越成为幼年汉武帝。1.发展不出体系工业?那就带去体系完整的书库,3119万册够不够?2.没有人才?办上几十年书院够不够?3.儒家意识形态无法撼动?汉初的儒生帽子都被当尿壶,还不乖乖创立新儒学?4.粮食制约人口规模?不会去找土豆,地瓜和玉米?占城稻都能找到,还怕没杂交水稻?5.天灾不断?汉朝抓来战俘是要当奴隶的,修水利,养牲口。6.匈奴的马快追不上?打下大宛你想要多少汗血马?7.交通不便?新中国修桥铺路才用了多少年?8.信息不畅?大汉弄个电报不过分吧?
  • 斜风

    斜风

    历史在1855年走向未知,是赤潮席卷新世界,还是依旧无法把握命运,柳畅在斜风中前行英雄血,美人泪,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能改变的不仅仅是历史而已紫钗恨2012架空历史新作
  • 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

    狼民族:浩瀚大陆是赌场

    这个民族一度成为世人的噩梦,是凶恶、残暴、野性、专横的象征。这个民族能适应艰苦恶劣的环境,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穷山恶水,都磋磨不掉其顽强生存的意志。这个民族善于远途奔袭,南征北战,他们纵马驰骋,用强弓劲弩争夺了无垠的土地,抢掠了无价的财物,杀戮了无数的人民。这个民族就是匈奴,一个像狼一样的民族,我们称之为狼民族。
  • 梁晋

    梁晋

    大唐衰亡,一时间,反梁蕃镇并起,最终河东晋军战胜梁军,在刀光血雨的沙场决战的同时,那无处不在的暗实力也在激烈角逐着,谍影重重,在洛阳,晋阳,汴梁,扶余城,江南一幕幕精彩的谍战上演着,它们隐没在历史记载之中,甚至不为当时世人所知晓,暗战一触即发……
热门推荐
  • 太之剑

    太之剑

    一场几万人的大型穿越。一段刺杀与成王的故事。天空会落下星雨,但那是从外面的世界,投掷下来的绝世装备。而穿越者,想要活下去,就要一统武林,成为英雄榜第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怪你美色太迷人

    怪你美色太迷人

    【短篇小甜文,外刚内柔软萌霸王花VS清心寡欲霸气小狼崽】圣德大学女霸王花陆染,漂亮、张扬、任性,无意间邂逅圣德清冷学霸温誉后,一见倾心,开展死缠烂打的倒追模式。 陆染撩汉第一招,情话攻击—— 温誉:“你刚才说什么?” 陆染眨眨眼:“你弯下腰我就告诉你” 温誉小哥哥诚实地弯了弯腰 陆染:“我说,什么时候能把你变成我男朋友。”
  • 纳兰词

    纳兰词

    《纳兰词》是一本收录纳兰性德的词作集,是对他一生情感的真实写照。他的词风颇有南唐后主之风,所写的爱情感情真挚,缠绵悱恻,其中悼亡类的词作,更是写得让人读起来痛彻肺腑,不忍卒读。也常被用来和宋柳永的词作相提起并论,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之说。他写的景色词作,如边塞词,风格苍凉,有一种悲壮之美,写的荷花、水色,常描摹出一种动态的静美,渲染了一种以水唯德的中国文化和文人精神。本书以多个《纳兰词》版本为依托,力求再现纳兰性德笔下的意境,把真挚感情和景色之美表现出,让读者体验诗词的魅力,以及千年难遇的才子心中的绝美和韵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少年请开始你的表演

    少年请开始你的表演

    吴白一场车祸,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高中,回去第一件事肯定是拯救歧途中的老公,可是……为什么这个老公和前世他所说的老公不一样呢?到底是重生了,还是来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一切都是未知
  • 深爱你这城

    深爱你这城

    背景城市,从南京到北京,跨越1200公里,七年时间的恋情。苏绿,小绿叶一样的女孩子,坚强的要长成一株小树,爱上儒雅俊朗的男人方卓昂,她倔强偏执,义无反顾。如果你爱的人不爱你,你愿意乔装成他爱的女人的模样吗?苏绿说我愿意。你不爱我,我知道。亲爱的女孩,你爱过一个不爱你的人吗?那时的你就是一片小绿叶,全世界都心疼你,独独你爱的人不心疼你。倔强地坚持很久很久,要么他爱上你了,要么你不再爱他了。在最美好的年纪,遇见一个爱你的人,刹那盛开。爱情,是世间最大的信仰,连上帝也阻止不了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石霜尔瞻尊禅师语录

    石霜尔瞻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终是有情人

    终是有情人

    他是个医生,她是个医学院的学生。她对他一见钟情,他却茫然不知所爱。为了她,他和不爱的女人结了婚。新婚之夜他却发现自己不能同房,受尽凌辱之后,他消失了。两年后的归来,他摇身一变成了归国富商,更成了一个冷酷无情的复仇者......
  • 我与狐妖的千年之恋

    我与狐妖的千年之恋

    第一次见面,她跟着师父下山游玩见到被追杀的他,见他可怜她让师父救了他。第二次见面,她领师命去执行任务,不料他执行任务结束后,她在雪山山脚的客栈外碰上狼狈不堪的他。第三次见面,她瞒着所有人将他带回山里,只因当初的一见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