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100000018

第18章 隐逸之风(2)

可以说,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传奇性、超越性和浪漫气质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传统士大夫的心灵世界中,隐逸,有着远比出仕为官更高的精神品性。所以,像管宁这样的有志之士,愿意终身实践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存在方式。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促使管宁这样的贤才放弃世俗的功名,去过那样一种清贫寂寞的隐居生活呢?管宁这样的做的时候,有哪些古代的前辈隐士为他提供信念支撑和精神援助呢?我们来讲几个古代隐士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

在中国古代的隐士谱系中,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上古的隐士许由。许由是尧舜时代的贤人,相传尧帝和舜帝都曾拜他为师。后来尧做了天子,觉得自己德行比不上许由,不足以君临天下,就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这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但许由是个非常正直高尚的人,听到这个消息,竟然逃走了,隐居在颍水之阳的箕山脚下。后来尧又召许由做九州的长官,许由更不愿听,于是就做了一件很决绝的事,他竟然跑到颍水之滨去洗自己的耳朵,以此来表明自己不为名位所动的节操和志向。留下了一个“临池洗耳”的典故。

许由和另一位隐士巢父是好朋友。这个巢父更有意思,他也是尧帝时的隐士,隐居山林,不慕世俗的富贵利达,年老的时候,大概觉得自己隐藏得还不够彻底,竟然“以树为巢而寝其上”,就是爬到树上,搭了个窝棚住在上面,就像鸟儿在树上筑巢一样,所以当时人管他叫“巢父”。传说许由在颍水之滨洗耳时,巢父正好牵着一头小牛犊到这里饮水,问明缘由后,巢父的反应更激烈,为了不让许由洗耳所用之水玷污牛犊的嘴巴,巢父竟牵着牛到上游去饮水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许由把尧帝让天下给他的事告诉巢父时,巢父第一个反应就是跑到水池边去洗耳,也就是说“临池洗耳”是巢父“发明”的。没想到池塘的主人看见了,大喝一声:“干嘛要污染我池子里的水啊?”你看,远古时候,似乎到处都是这种视名利如粪土的高人异士,读他们的故事,我们后人常常会觉得有点不自在,有点脸红。

许由和巢父可以说是中国隐士的鼻祖,两人合称“巢许”、“巢由”,后来竟成了隐士的代名词,连他们隐居的箕山,也大大的有名,每当人们表达隐居的志向的时候,总是会用“箕山之志”来说明。

殷商后期,还有两个着名的隐士,是一对兄弟,名叫伯夷和叔齐。伯夷、叔齐,相传是商朝小诸侯国国君孤竹君的两个儿子,排行分别是老大和老三。孤竹君生前欲立三儿子叔齐为继承人,可他死后,叔齐却要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不干,于是就逃走了。没想到叔齐也没把君位放在眼里,照样来个一走了之。国人没办法,只好拥立孤竹君的第二个儿子为国君。伯夷叔齐兄弟两个听说西伯昌——也就是周文王——那里政通人和,老有所养,就前去投奔。不想刚到那里,西伯就死了,他的儿子武王正要兴兵讨伐商纣王。哥俩儿不顾性命,“叩马而谏”,就是勒住马头进行规劝。他说:“父亲死了不埋葬,却要大动干戈,这能叫孝吗?作为人臣却要杀害君主,这能叫做仁吗?”武王身边的卫兵拔刀要杀掉他们,幸有太公吕尚出来打圆场,这才免于一劫。可等到武王灭了商纣,天下都归顺了周朝,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时,伯夷、叔齐却义不受辱,于是隐居在首阳山(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南)上,坚决“不食周粟”,就是坚决不吃周王朝的粮食,仅靠采摘野菜充饥,后来竟饿死在首阳山上。

伯夷和叔齐两兄弟的故事历来都有很多争议。我们今天看来,“不食周粟”好像有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迂腐气,但是,仔细想想,这两兄弟坚持自己认定的价值信念,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的确算得上是“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令人肃然起敬。所以孔子对伯夷、叔齐非常敬仰,说他们是“求仁得仁”,死而无憾。

到了东汉,隐逸之风大兴,隐士辈出,甚至有人专门为隐士立传,把隐士称作高士,隐士传记很多都以《高士传》命名,高士也就是“高让之士”,让什么呢?让的是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的荣华富贵、高官厚禄。东汉的隐士大都很有个性,动不动就来个“不知所终”,“查无此人”,大玩“人间蒸发”。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严子陵。严子陵年轻时已有高名,曾与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一起游学,为同窗好友。后来刘秀即位,严子陵就隐姓埋名,隐身不见,和皇帝捉起了迷藏。刘秀十分思念这位贤良有德的老同学,就下令“物色访之”,就是展开“人肉搜索”。最后终于找到了在山泽间垂钓的严子陵。于是三请四请,总算把严子陵请到京城。一天,刘秀亲自来到招待所看望这位老同学。皇帝礼贤下士,大驾光临,多大的面子啊!可严子陵不仅没有三拜九叩,还躺卧不起,呼呼大睡。刘秀也不介意,走到他跟前抚摸着他的肚子说:“子陵啊,难道你不能出山当我的助理,一同治理天下吗?”严子陵假装睡着了,默然不应。过了好一会,才睁开眼睛盯着刘秀,说:“你知道巢父洗耳的故事吧,士故有志,何必要苦苦相逼呢?”刘秀拿他没办法,坐上车子叹息而去。

但刘秀并不死心,又把严子陵请进皇宫,朝夕相对,回首当年。觉得近乎套得差不多了,刘秀就问他:“我和当年相比怎么样?”严子陵说:“你比以前稍有长进了。”两人这回一直谈到深夜,干脆就同榻而眠。大概因为上次被皇帝摸了肚子,这回严子陵竟大大咧咧地把脚搁在光武帝的肚子上——两人扯平了!这事后来也传为佳话。尽管如此,当刘秀提出要任严子陵为谏议大夫时,还是被严子陵拒绝了。不久,严子陵归隐富春江畔,耕读垂钓,终老于山水之间,享年八十岁。

严子陵垂钓的地方成为富春江上最着名的名胜,有“天下第一钓台”之称。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十分仰慕严子陵,写过一篇《严先生祠堂记》,结句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里的“先生之风”,也就可以理解为“隐逸之风”。

隐士的精神可以用三句着名的话来表达。一句是《周易》所谓:“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周易·蛊卦·系辞》)意思是不从事王侯争夺权位之事,或者说是不奉事王侯,乃是一种高尚之事。一句是荀子说的:“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荀子·修身》)就是志向修正之后,可以傲视富贵利禄,道义崇重之后,可以轻慢王公。还有一句是西汉刘向说的:“天子不得臣也,诸侯不得友也。”(刘向《新序·节士》)意为真正有高尚节操的仁人志士,天子不得以之为臣下,诸侯也不得和他做朋友,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才是天地之间一个大写的“人”。

隐居求志

孔子说过一句话:“隐居以求其志。”(《论语·季氏》)这句话对于理解隐士的精神很关键。也就是说,隐士所追求的不是功业,不是事业,更不是职业,而是“志业”。有时候,“志业”的坚持远比功业的建立更伟大,当“城头变幻大王旗”、“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时候,那些无功业、无作为、无表现的隐士,却锻造出了一座座人格的丰碑,屹立在历史的高处,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品味,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还安慰着我们日渐枯萎的心灵。

回到管宁割席的故事。我以为,管宁的志向不是别的,就是隐逸避世,洁身自好,安贫乐道地度过一生。当时正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大汉王朝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危邦”和“乱邦”,那些英雄、枭雄和奸雄们选择的是改天换地的功业,而那些志士、高士和隐士选择的是“天不变,道亦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志业。你们都去打打杀杀,追逐功名利禄吧,让我躲进小楼成一统,修养身心,与山水为友,与田园为伴,安贫乐道,追求自我的完善和生命的圆满。管宁就是这样的一位志士、高士和隐士。他原以为华歆也有此志,没想到,华歆并未真正摆脱名利之心,那两件小事就是试金石,一下子就暴露了华歆躁动不安的内心世界。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如果大家追求的道不一样,那就不必在一起谋划共事了。所以,志不同,道不合,才是管宁和华歆“割席绝交”的真正原因。

后来的事实证明,管宁对华歆还真没有看错。历史上的华歆,先仕汉,又事孙权,后来又投靠曹魏,历经曹操、曹丕、曹叡祖孙三代,是个看风使舵、首鼠两端的人物。《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写到:汉献帝与大臣谋划诛杀曹操,事情泄露,曹操就派华歆去捉拿献帝和伏皇后。当时伏皇后躲在墙壁里,华歆气势汹汹地带兵赶来,命人打破墙壁,居然身先士卒,上去一把揪住伏皇后的发髻,愣把这个“第一夫人”生生揪了出来!这个大逆不道的行为给后人留下恶劣的印象。有诗云:

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说来也很奇怪,管宁虽然早就与华歆割席绝交了,可华歆却一直把他当朋友对待,《三国志·华歆传》说,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220-226),政府下达诏令,让公卿举荐独行君子,华歆就举荐了管宁。到明帝曹叡即位时,华歆官拜太尉,后来年事渐高,称病请求退休时,又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管宁。但是管宁却毫不领情,一概不受,愣是要“将隐居进行到底”。

从这个角度看,华歆真的不配做管宁的朋友。两人对人生或者成功的理解,真的不在一个层面和档次上。当华歆“将富贵进行到底”的时候,哪里知道,“将隐居进行到底”的管宁,笑到了最后。《三国演义》写道:“后来管宁避居辽东,常戴白帽,坐卧一楼,足不履地,终身不肯仕魏。”这“足不履地”,多像是巢父的筑巢而居啊!所以又有诗赞美管宁说:

辽东传有管宁楼,人去楼空名独留。笑杀子鱼贪富贵,岂如白帽自风流。

历史固然是由当权者书写的,但当权者无法左右口碑和后人的判断。今天的人之所以不能理解管宁,是因为我们今天的价值判断标准太过单一和功利,好像只有那些有权有势、腰缠万贯的人才叫“成功人士”,而唯独忘了,除了功业、事业和职业,还有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志业”同样值得追求,值得敬仰。因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整个社会反而会陷入精神的焦虑,这就是为什么在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人们的“幸福指数”却不升反降的原因。

那么,除了像管宁这样“隐居以求其志”,魏晋隐逸之风还有哪些表现形式呢?为什么在偏安江南的东晋一朝,隐逸之风会成为上流社会追逐的时尚呢?

与道逍遥

何为隐士

上一讲我们讲了“管宁割席”的故事,并分析了割席断交的原因,顺便也说到了隐逸文化的精神实质。突出了隐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机,那就是“隐居以求其志”。这个“志”非常重要。“志”者,士之心也。士而无志,等于人而无心。像许由、巢父、伯夷、叔齐、严子陵,还有管宁这些人,都是“有志之士”,他们不求富贵利达,甚至也不求美名,却在青史上流芳千古,成了着名的隐士。

大家要问了,隐士而能着名,不是和当初的追求自相矛盾了吗?既然是“隐士”,就应该远离尘嚣,洁身自好,甚至隐姓埋名,怎么还搞得天下皆知呢?鲁迅先生有篇杂文,就专门讽刺自古以来的“着名隐士”,他说:

隐士,历来算是一个美名,但有时也当作一个笑柄。……真的“隐君子”,是没法看到的。古今着作,足以汗牛而充栋,但我们可能找出樵夫渔父的着作来?他们的着作是砍柴和打鱼。

也就是说,鲁迅先生认为,真正的隐士应该是那些砍柴打渔的劳动人民,而这些劳动人民哪里会有闲情逸致写诗作文、沽名钓誉呢?所以,那些着名的隐士原则上根本不是真隐士。

不知道鲁迅先生的观点大家同意不同意?反正我是不同意。鲁迅先生固然伟大,但他有时候为了批评或讽刺一件事,而不顾逻辑的周延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如果说真正的隐士就是那些砍柴打渔、插秧种田的劳动人民,那古往今来,世界上的隐士岂不是太多了?那现在的“三农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差不多就成了“隐士问题”了!所以,鲁迅的说法虽然极易引起共鸣,但从逻辑上和情理上却是说不通的。

我以为,要解释清楚“隐士”一词,首先就要把“士”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楚。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是等级社会,自上而下有一套十分明晰甚至森严的等级序列。这个序列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就统治阶级而言,最高一等是“天子”,高居金字塔的塔尖;次一等是诸侯,就是各诸侯国的国君;再次一等是公卿,所谓三公、九卿;再次一等是大夫,如御史大夫、光禄大夫等;最后一等就是士。通常所说的“士”,在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后来就和大夫放在一起被称作“士大夫”,成了读书人和行政官员的代名词。再往后,“士”几乎就成了贵族阶层的代称,与平民相对,比如“士庶”这个词,指的就是贵族和平民。

同类推荐
  • 唐朝大顽主

    唐朝大顽主

    谁说玩不是一种职业?方回决定,既然穿越了,那就干脆玩个痛快,要把玩当成事业,要玩出花样,玩的兢兢业业。不务正业?土鳖了吧?咱这职业有个特响亮的称号——顽主!
  • 大唐官二代

    大唐官二代

    十八线大学生为生计摆摊卖碟,天降花盆砸了个头破血流,再醒已到贞观初年,成了正儿八经绝没掺水的官二代。没有化学、物理知识,造不出飞机大炮。没记住多少璀璨名篇,提笔只能写对联。天生没有运动天赋,上马只会喊口号。可就是这样,还是让他硬生生活成了一代名臣,一代骚人,一代纨绔。
  • 武乡的红色驻地

    武乡的红色驻地

    武乡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抗日军政大学等重要机关长期驻扎于此,留下了众多革命历史文物和珍贵的革命旧址。《武乡的红色驻地》主要对全县的革命旧址进行调查和搜集整理,并对团以上机构驻扎过的旧址加以介绍,反映了武乡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八路军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推动老区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囚唐

    囚唐

    唐,武德九年,长安。一名富商在烟花之地遇害,负责调查此案的八品县尉闫不度一路追查,发现凶手与秦王李世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闫不度怎么也想不到,他一个微不足道的决定,竟促成了玄武门兵变,李世民终于夺得天下……他更想不到的是,查案过程中救起的一名少年,竟来自公元2277年。身为大唐本土居民,闫不度该如何与穿越者相处?又如何协助穿越者完成从千年以后带来的艰巨任务……
  • 大唐王朝2

    大唐王朝2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热门推荐
  • 少年许

    少年许

    有种友谊叫做两小无猜,有种爱情叫做青梅竹马。
  • 我有一台冯诺依曼机

    我有一台冯诺依曼机

    空中飘着昏黄的薄雾,冯晨看一眼,脑子里冒出一个念头:这地儿雾霾好重……疑似穿越到充满未知的废土世界中,冯晨竟然成为唯一一个能操控冯诺依曼机的人,冯·资深宅男·青年社畜·晨从此走上了一条充满意外和欢乐的救世之路……
  • 古穿今我妻太强大

    古穿今我妻太强大

    异世嫡女穿越现代孤儿,无意发现空间体与前世某样东西有关。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六岁郡主九千岁

    六岁郡主九千岁

    锣鼓声中,六岁的女童,挺着诱人的Dcup,敛着看似豪迈的玲珑莲步,钻入八抬大轿,一路招摇,浩浩荡荡嫁入宁王府。一拜天皇老子。谢他龙头铡下,不杀之恩;谢他迷迷糊糊,慷慨赐了婚。二拜宁王小子。谢他家财万贯,包养之恩;谢他小受一只,不碰她半分。三拜…行了,可以洞房了。女主:慕容青鸾,魂穿,心理年龄二十二岁。偶尔搞怪、腹黑。美男来过招片段一:★墨渊,南朝七皇子,小受宁王。宛若谪仙,翩翩美少年。女童手捧两只小馒头,朝着一树芳华下的少年,咯咯轻笑:“舅舅夫君,吃…吃馒头。”少年微微勾起唇角,盯着女童平坦的胸口,语义双关:“鸾儿的馒头呢?”“下流!”两抹红晕染上芙颊,女童银牙一咬,狠狠跺脚,拔腿就跑!少年讪讪地摸摸鼻尖。父皇这婚赐得…啧啧,媳妇儿当女儿养。片段二:★墨弘,南朝皇长孙,逍遥小王爷。霸道腹黑,觊觎皇权。“论班辈,本王与你同属一辈,凭什么你一嫁给他,本王就要改口叫你叔母?!”大男孩一双清眸,怒目而视。女童慢条细理地挑着新鲜的樱桃,待到口中的樱桃杆在灵巧的舌尖下打成了结,这才吐气如兰:“有本事,你也嫁给舅舅,我听说舅舅喜欢男人。”片段三:★东方楚,北朝四皇子。攻于心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南朝的疆土,固然诱人,倘若你愿意随我天涯海角,我甘愿放弃这如画江山!”“舅舅也是这么说的,谁理你?”少女回眸巧笑,直视男子犀利的眼神。“既如此,本王便只能踏平南朝,用这把饮血剑斩下他的头颅,从他手中夺回你!”简介白,内容比较正,结局一对一。冒死推荐好友新书啊!!真的很好看,是不是??有木有!!!【夺宠,契约奴】尉迟有琴推荐好友强文:《女山贼》暮色《-下堂妾-》莫00《呆子王妃》爱心果冻《第一庶女》爱心果冻《一品盲妃》无知小佳《邪恶贤妃》白猫黑猫《别惹女王爷》寄尺素《别抢姐金子》伊蜻蜓《名门少奶奶》蝴蝶酥《下堂王妃值千金》盛世风流《误惹相府四小姐》【完结V文】美文,赞一个姐和朋友们建的群:堕落大本营1群:153626181(已满)堕落大本营2群:78658414(虚位以待)堕落大本营(VIP群):94693593注:此群只加VIP读者、入群后截图认证,1群的VIP读者也可以退1群认证进这个群!!敲门砖为:伤不起啊!向下看,戳两下,【放入书架】,【阅读此书】,不会怀孕滴,霸王看文是会肾亏滴(*^__^*)
  • 解码电视湘军

    解码电视湘军

    书是透过魏文彬的视角来解码电视湘军的,但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读者不仅仅可以基本完整地看见魏文彬从出身贫寒的农家少年到叱咤风云的传媒领袖的传奇人生,也可以见到电视湘军的一系列“大佬”,书中有大量电视湘军中高层重量级人物的深度访谈和近距离拍摄的图片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们的话语、表情和眼神里捕捉到“芒果台”的某些气质。从书的后记可以知道,作者与湖南广电渊源甚深,对电视湘军“大佬”们的历史背景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因而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他们的个性特征并且做出相当准确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评价。
  • 鬼王的神医狂妃

    鬼王的神医狂妃

    “要么嫁,要么死,我凤家不养闲人!”刚穿越,那个自称为她父亲的男人,冷漠宣告。凤浅月闻言,嫣然一笑,红唇轻启道:“我嫁。”一朝穿越,身怀奇术的隐世女神医穿越成了西岳王朝凤家小女儿凤浅月。由于此女无才无德资质平平,所以,被一脚踹给了京城中被传会吃人的王爷.新婚之日,十里红妆,但是,这些嫁妆的最后,却跟着一口棺材!目的是,明天给她收尸!这怎么能忍?敢说老娘活不过明天?我偏要长命百岁子孙满堂给你们看看!
  • 占星术士:军情七处(第五部)

    占星术士:军情七处(第五部)

    人们普遍认为,当今的英国大选早已变了味儿。英国政治腐败,尤其是国会里的暗箱操作,已经整个陷入危机:经费支出丑闻、黑金政治、全面缺乏诚信,已经使选民们深感失望。正值此时,一支勇敢无畏的新生党派成立,那便是真选党。该党领袖年纪轻轻、魅力不凡,宣言激进。的确,他们在大选中能够赢得的席位少之又少,但重要的是,真选党的存在重新激起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年轻人的兴致。而且,当权派好似怕了。然而,真选党怕是没有表面上显得那番强大。
  • 吉安读水

    吉安读水

    江西的南部,有一条美丽的水叫章水,有一条精致的水叫贡水,两条水流合二为一形成了更加美丽精致的水叫赣江。宏阔的赣江一路北去,串起了一个个明珠,其中一个闪着耀眼的红、迷人的绿的明珠就是吉安。吉安是水带来的城市,古人依水而居,富足的水才会有富足的都市。秀丽而富足的吉安,一千年前就使大文豪苏轼不得不发出“此地风光半苏州”的慨叹。
  • 风华绝代红颜决

    风华绝代红颜决

    一朝穿越当小姐,回首再顾成皇后。只因微微回眸,却再难割舍。也许这就是现实,不论身在何方,仍是挣扎的生活。深宅的积怨,争王的血腥,后宫的残酷。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我所追求的,不过是在残酷的斗争中获得久违的温暖,获得属于自己的爱情!只是,当尘埃落定,留下的只有一地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