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100000025

第25章 清议之风(1)

铁骨铮铮

小时了了

东汉延熹六年,也就是公元163年的一天,在当时的都城洛阳,发生了一件很轰动的事: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十分出人意料地成了上流社会一位士大夫的座上宾,并且用他的机智和口才,令在座的宾客刮目相看,更有意思的是,他还让一位试图嘲笑他的官员颜面扫地,尴尬不已。

这个小孩子是谁呢?他就是“建安七子”中排行第一的孔融。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像孔融这样的人,天生就是为中国文化做贡献的。他四岁的时候,就留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那就是“孔融让梨”。说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他四岁的时候,每次和兄长们一起吃梨子,他都拿最小的一个。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年纪最小,理当吃小的嘛!”因此家里人都觉得这孩子不同凡响。这个典故在《三字经》里又浓缩为四句话:“融四岁,能让梨,弟(悌)于长,宜先知。”

在“孔融让梨”六年之后,就发生了我们说的这件事。这件事在《世说新语》和《后汉书·孔融传》里都有记载。故事说,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京城洛阳。父子俩到京城干嘛来了?我们不知道。估计是父亲出趟公差,顺便带儿子去见见世面。没想到,爷儿俩到了洛阳之后,小孔融居然撇开父亲单独行动了。他做了一件现在的十岁儿童绝对做不出来的事。

什么事呢?他要单独去拜访一位名人。这个名人叫李膺,字元礼,是东汉着名的政治家。李膺这年已经54岁了,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差不多相当于今天北京市公安局局长。李膺在汉末是个领袖级的人物,地位很高,名声很大。《世说新语·德行》篇有一条“登龙门”的典故,就是关于李膺的: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说李膺这个人风采出众,品格端正,而且自视甚高,把弘扬名教,也就是树立儒家的纲常礼教,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很多年轻人,都把他当做自己的偶像,如果有机会到他门下接受教诲,或者登堂入室,成为他的座上宾,都会感到特别荣幸,以为自己是登上了“龙门”!这说明,李膺的名望和地位在当时是如日中天,他可以说是当时的精英知识分子向往的一座精神灯塔。

所以,十岁的孔融慕名而来拜访德高望重的李膺,当时的心情就很像是朝圣。不过,既然是李膺的府邸好比“龙门”,门槛当然是很高的,想要跳过去可不容易。凡是能够到李膺府上拜访,升堂入室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当世的名流才俊,一是李家的中表亲戚。中表亲戚,也就是父系和母系的近亲。也就是说,要进李膺的家,必须拥有一张无形的门票。一张门票上写着“名流才俊”,另一张门票上写着“中表亲戚”,否则门卫根本不会通报。

小孔融了解到这个情况,很快做出了决定:名流牌是打不得了,就打亲戚牌。于是就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请赶快给我通报吧。”门卫也搞不清真假,只好通报。李膺虽然纳闷,但好奇心也被吊起来了,于是就请孔融进去了。小孔融大摇大摆地走进客厅,只见里面是高朋满座,气氛很不一般。孔融年纪虽小,胆子挺大,通报姓名之后,也就大大方方地落了坐。李膺知道他是孔子的二十代孙,也不敢怠慢,就问他:“请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啊?”没想到,小孔融脆生生地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与您的祖先伯阳(即老子),有师友的关系,如此这般,我和您当然是世代通家之好了。”这种套近乎的话出自一个十岁孩子之口,是很有喜剧效果的。要知道,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代孙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但李膺是否老子的后代却查无实据。孔融这么一说,等于无形中抬高了李膺的血统地位。李膺和宾客们一听,无不赞赏小孔融聪明过人。

不过好戏还在后头。过了一会,又来了一位客人。谁啊?太中大夫陈韪。陈韪这个人名不见经传,但因为这个故事他在青史上留了名。陈韪进来后发现今天的气氛不同寻常,特别是宾客中多了一位陌生的小朋友,很奇怪。有人就把刚才孔融和李膺的一番对话告诉了他。陈韪一听,有些不以为然地说了八个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就能出类拔萃。没想到,孔融听见了,马上应声也说了八个字:“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想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言下之意,您现在可是不咋地!把个陈韪闹了个大红脸,尴尬不已。从此,孔融一夜成名天下知,成了真正的“名流才俊”。

何谓清议?

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故事呢?因为它跟我们今天要讲的一种汉末魏晋的风气有关。什么风气?就是清议之风。李膺和孔融,正是汉末清议之风的两个重要人物,而且他们的命运很相似,最终都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而死在了当权者的屠刀之下。

那么,到底什么是清议呢?清议,从字面上看,也就是清正的议论。具体说也就是以激浊扬清、弘扬正道为目的,以批评现实政治和当朝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清正的议论。清议的发起者是以儒家道统自居的、具有正义感的士大夫和广大忧国忧民的太学生;清议的形式是公开或半公开的,其中最流行的形式就是民谣和谚语,当然也包括上书、奏议和口头的议论;清议的性质则是批评性的,无论议论朝政还是臧否人物,往往是言辞激烈,不留情面。

刚才说的李膺就是当时清议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所以他家经常是高朋满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为什么这股清议之风,不早不晚,偏偏产生在汉末呢?这就有点说来话长。我们知道,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朝政混乱,到处都在兼并土地,买官卖官,国家经济每况愈下,贫富悬殊日益加剧,腐败盛行,民不聊生。当时流传着两首民谣。一首民谣说:“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汉书·五行志》)意思是:品行正直得就像弓弦一样的人,最后死在道边无人理睬;品行邪曲得就像钩子一样的小人,反而获得富贵,拜将封侯。

还有一则这么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葛洪《抱朴子·审举》)就是说,察举上来的秀才毫无学问,推荐上来的孝廉既不孝,也不廉,甚至连起码的赡养父母都做不到;那些标榜为寒门清白子弟的,其实品行污浊犹如淤泥;而那些所谓的上等良将,实际上都是一些胆怯如鸡之辈。

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真相,最可信的往往不是官方的宣传,也不是史书的记载,更不是文人墨客的鼓吹,而是这些口耳相传的民谣。民谣,虽然土得掉渣儿,俗不可耐,但它常常能够直接而深刻地反映现实,表达民意。一句话,民谣,骨子里就是清议。

这两则民谣,就极其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说明宦官专权的政治毒瘤已经给世道人心带来了灾难性的危害,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大汉王朝此时已经风雨飘摇,奄奄一息。

所以,一大批正直的士大夫出于维护儒家道统和王朝命脉的需要,联合三万太学生,发起了对宦官集团的口诛笔伐。这就是清议之风产生的背景。《后汉书·党锢列传》里有段话,把这个背景表达得非常清楚: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

大意是,在汉末桓帝、灵帝统治时期,皇帝荒淫,朝政混乱,朝廷的大权全部被宦官集团所把持,正直的士大夫耻于和宦官同流合污,于是群情激愤,纷纷起来奔走相告,发表言论,他们互相标榜,树立名声,品评议论当朝的公卿政要的得失,考量甚至批评腐败的政治体制,一种刚直不阿、仗义执言的风气,就此在社会上风行起来。——这就是清议之风。参与清议运动的名士往往被称作“清流”。清和浊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清流指的就是不与宦官同流合污的清正高洁之士。

李膺就是汉末“清流”的代表人物,是当之无愧的士林领袖。

当时对抗宦官集团包括三种势力:一种是外戚,如大将军窦武;一种是太学生,当时太学生有三万人,都不满宦官集团的腐败统治,其中的领袖就是人物品鉴大师郭泰。第三种就是一批铁肩担道义的正直的士大夫,主要有三个人:陈蕃、李膺、王畅。当时在太学中流传着一首民谣:“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也就是说,当时的太学生把李膺、陈蕃、王畅这三个人当做自己的榜样。其中李膺被誉为“天下楷模”,可见其名望和影响多么巨大,也可见后进之士把升其堂、入其室当做“登龙门”,绝对不是夸张。

当时,这些朝廷重臣和太学生联合在一起,参政议政,鞭挞腐败,怒斥宦官,以澄清天下为己任,就形成了一种清议的风气。他们常常发表批评现实政治的言论,再有势力的豪强人物也不回避隐讳,所以当朝的大小官吏,没有一个不害怕被他们贬议批评的,都纷纷到他们门前拜谒,表示友好。用现在的话说,这些清议名士,就是当时的“意见领袖”和“舆论风向标”。他们的言论,就是口碑,代表了公理和良知,决定着人心向背,起到了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砥砺士气的作用。

两个案子

问题是:李膺毕竟是成人世界的领袖,怎么会让孔融这样的十岁的儿童也对他如此崇拜和仰慕呢?

同类推荐
  • 我为大唐做贡献

    我为大唐做贡献

    大唐贞观,山河壮丽,风景秀美,唐太宗治世兢兢战战,群臣更是忠心辅佐,然就在这贞观之治之下,在长安古都外,一位少年郎却是愁眉不展的盼着……秦叔宝快点病……太子快叛变……李治快上位……
  • 行走的西域

    行走的西域

    主要内容包括:匈奴:雪水对长城的冲涌、冒顿:战狼的挑衅、郅支:孤独的狼嗥、阿提拉:最后的单于、塞人:异乡归途、猎骄靡:神之子、突厥:战狼的背影、阿史那贺鲁:蛰伏的狼、耶律大石:一个人的帝国、成吉思汗:上帝之鞭、渥巴锡:圣迁之路、阿凡提:天上智者、边塞诗:飘过刀刃的雪花等作品。
  • 汉末武圣

    汉末武圣

    二十一世纪关云长穿越成关羽,却只继承了一股蛮力,正当他以为会辱没这位历史名将时,王者荣耀中关羽的技能开始逐渐激活。刀锋铁骑、青龙偃月、单刀赴会,问天下英雄,几人能挡此三刀?一骑当千,鞍刀咆哮,血战到底!关羽纵马提刀,遥指贼将尸体,睥睨敌军:“聪明,就该跟我的大刀保持安全距离。”本书企鹅群:561782183,欢迎大家常驻。
  • 戏笑人间

    戏笑人间

    深夜挑灯望月,仔细看有百花齐放有春暖花开
  • 朕乃隋帝杨广

    朕乃隋帝杨广

    杨黎重生开皇二年的杨广,正当晋王年少时!他要建立一个“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的王朝!他要成为子孙万代莫能窥的千古一帝!
热门推荐
  • 明画录

    明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月白传奇

    月白传奇

    一人一剑。爱恨情仇,侠骨柔情,应有尽有!QQ群:77935355
  • 长安街行

    长安街行

    漠古铁骑攻破长安城。景国,称霸大陆八百年的庞然大物一夕倒塌,所有的痕迹都被抹除,只有那一座城保留了下来,名为长安。萧钰,景国宰相萧清之子,带着仇恨归来,和逃过一劫的长安子弟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篇属于一个时代为了国家和信仰,浴血奋战的英雄的绚丽诗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溺宠狂妃之张狂元素师

    溺宠狂妃之张狂元素师

    一次信任错付,她带着不甘和悔恨离开,再次睁眼,她有了另外一个身份于是,收灵宠,建商会,再绽光芒。惊才艳艳,他以幼龄之躯,争得半壁江山,却难敌帝王心术,落得半身残疾。两个世界的人,因一场意外相识,相知,相恋。在这个玄幻的时空,以他们的方式谱写了属于他们的爱恨史诗和无尽传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神不笑也倾城

    大神不笑也倾城

    网游爱好者慕斯冉平生三大爱好就是玩游戏赏美男赏游戏中的美男。凭着先天机智的大脑外加后天完美的手法便把榜上榜中的大神擒拿到手。不过明明说好了是游戏恋爱,怎么变成了实现恋爱?还有大神你与我难道还有着其他纷乱之缘?当小白女神...精被腹黑男神圈住之后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还是被任所欲为?一一献给古今中外所有你爱我比我爱你多一点点的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