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5400000063

第63章 对“网瘾”说“不”(8)

真像许多人说的那样“网瘾胜过毒(品)瘾”。虽然老畅对儿子的体罚一次次升级,但始终阻止不了儿子对“网瘾”的依赖,并开始对肉体惩罚表现出了很强的适应能力。有一次,明博打游戏回来知道自己错了,主动站在那里说,“爸,你打我吧。”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让老畅哭笑不得。

有一年春节前,一个网吧老板跑上门来,索要畅明博欠下的上网费,这让老畅精神彻底崩溃。打发走老板,见儿子放学还没有回家,他便到网吧挨个儿找,找了一宿,不见人影。第二天早上7点多钟,老畅刚回到家躺下睡觉,听到了儿子回来的开门声。此时老畅不愿再搭理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只听他妻子说道,“你还知不知道你爹亲、娘亲,还是游戏亲?“儿子随口来了一句:“游戏最亲。”早已气得七窍生烟的老畅翻身下床走出卧室,狠狠地打了儿子两巴掌,明博嘴巴顿时鲜血直流。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高出老畅半头的儿子开始还手了,两拳一挥就把老畅推倒,死死压在地上,老畅拼命反抗,一家人打成了一团。后来女儿叫来楼下两个保安,才结束了这场家庭格斗。老畅两口子气得满脸铁青,坐在那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面对这样的尴尬,老畅开始对自己的教育方法有些后怕,可是,除了打骂这一招,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拯救这个忤逆之子。思前想后,既然打骂行不通,只好放弃“棍棒”教育,又想到了另一招——釜底抽薪。不给零花钱,进行经济封锁,不就断了他上网的路吗。

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令他想象不到的是,明博这个浑小子心里憋得慌,偷偷把家里的书、凉席及其他电器拿出去卖了进网吧,气得老畅两口子不知如何是好。

老畅毕竟是个聪明人,想到明博好赖总归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眼看着这个小祖宗就此烂下去。他和妻子一合计,决定辞去公司经理的职务,回家专门研究如何让儿子摆脱网瘾。他买来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一本一本地研究。但只是看书,总觉得不过瘾,又到北京听讲座,找专家支招,四年多时间花光了全家的七八万元积蓄。

从专家的分析中,他深深地觉悟到,痴迷于上网,看似儿子的问题,根子却在自己和爱人的教育方法上。明博原本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孩子,小学时成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但是,每次考完试成绩再好,他和妻子都觉得不是最好,希望他继续努力,很少给孩子正面肯定和表扬也就罢了,偶尔考砸了还会招来一顿臭骂。六年级时,明博十分郁闷,开始与同学进网吧解闷,没想到一玩就上了瘾。后来,又采取“棍棒式”教育,强压之下明博越发叛逆,与父母水火不容。

经过前思后想,老畅醒悟了,觉到来硬的的确不是上策,从此,改变过去一骂二打三断钱的做法,对儿子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要与孩子化干戈为玉帛,儿子想去网吧,他还主动掏钱。不过,事先要约定上网时限,在协商玩多长时间前提下,然后按时定量给钱,并且明确了惩罚措施,超时要受到惩罚,按时回来,及时表扬奖励。儿子开始有了信誉,一般都能按时回家。偶尔回来晚了,老畅好有风度,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气,而是主动把饭送到网吧给儿子吃。看到明博玩得来劲,饭搁凉了,他骑着自行车拿回去热了再送来给孩儿子吃。大概送了十多天饭,儿子多数时候都能提前(收工)回家。

有一天,儿子说:“爸,你不要再送饭了,免得同学笑话。”

老畅一本正经地说:“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老爸怕你吃不好影响身体发育。”

也许老畅无微不至的关爱感动了上帝,催生了铁石心肠儿子机体中善良的细胞,明博开始减少了玩游戏的时间。

暑假结束前的一天,明博说:“老爸,我投降了,从今往后再不上网了!”

听到这句话,老畅眼睛里翻滚着激动的泪水。

当儿子成功摆脱网瘾彻底走出游戏泥潭后,如何帮助他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连续在网吧混迹四五年时间,明博成绩落了一大截。老畅想到儿子过去喜欢英语,希望他以此为突破口,先把学习兴趣培养起来。看到儿子学习上有些畏难情绪,他自己也学起了英语,希望儿子成为自己的家庭老师。明博有些不情愿,但看到老爸那么虔诚,且每天起早贪黑背单词,挺刻苦勤奋,就同意了老爸的要求。见儿子学习兴趣起来后,老畅暗暗高兴,一有空就与明博到洛阳牡丹广场找老外进行英语交流,很快英语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随着学习兴趣和信心的提升,其他学科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两年后,明博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口语水平突出,学校以交换生的身份推荐他去了美国读高中,老畅忐忑的心从此踏实了很多。

在农村给猪、牛和马等打针时,为了防止家畜受惊暴跳,事先都会让熟悉这些畜生脾性的饲养员用手先给它们搔痒痒,等它们浑身舒服了,就会乖乖地安静下来配合医生注射针药。对于性格叛逆、厌学、有严重“网隐”和暴戾之气的“特别孩子”,神经受到麻痹,部分自我调接功能和判断是非界限的能力受到损伤,成长过程中充斥着无休止的挫折和烦恼,内心始终处于戒备防备状态,对成人的说教置若罔闻。常常把父母阻止他们上网玩游戏看作是跟自己过不去,连一般的说教和关心都很难打动那颗僵死的心。因之,教育方法绝对急不得、逼不得、更打不得。畅先生观察到孩子的这一脾气秉性后,采取“顺毛毛摸”的方式来一点点感化这头“犟驴”。儿子想上网就主动给钱、还把饭送到游戏厅,以一颗滚烫的爱心去呵护他们,一步步走进孩子的心灵。常言道,人都是感情动物。当我们炽热的真情融化了对方那颗冰冷的心,孩子们就会体味到父母的良苦用心都是为了他好,进而对你产生敬畏之心和向善的动机。那些还在为如何帮助孩子摆脱网瘾而头痛的家长、教师,是不是可以从老畅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

“不能做”与“该怎么做”

一提到教育,很多家长老师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有人可能会说,现在的孩子油盐不进,我们磨破了嘴皮,恨不得跪下来叫他们一声“爷”,好说歹说这些“小祖宗”就是左耳进、右耳出。此说法不奇怪,单单告诉孩子这不该,那不能,就想让他们立地成佛,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下教育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一些貌似权威的家长和专家,除了指责、抱怨,我们究竟给孩子提供了哪些具体有益可操作性的指导?很多人习惯于告诉孩子这不准,那不能,至于应该怎么正确地做,他们自己也很难说得清楚。这好比一个长者,一会儿告诉迷路人不能朝左,一会儿又说不能朝右,唯独没有告诉行者到底该怎么走,迷路者只能在十字路口徘徊。

每年一到暑假,不少家长为孩子们“蜗居”在家里的空调凉房,在电脑前玩转“天下”而愁眉不展。不乏有些高智商的潮爸潮妈们别出心裁,与那些“网虫”斗智斗勇。某一天,从网上看到了《妈妈给儿子的便条》的帖子,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亲爱的儿子:如果你看到了这张便条,那一定是你的电脑出了网络故障,你不用给网络供应商打电话,也不用查看浏览器,别着急,只要按我的提示一步一步地操作,一切都OK了。”儿子打开下个菜单,屏幕上出现的是妈妈和风细雨的提示。

儿子按照妈妈的提示继续操作,屏幕上出现了“要有孝心,学会与人打交道”的留言,内容是:购物。先去楼下药店给爷爷买一盒药,然后顺便到药店旁边超市买一盒‘三元’牛奶。记住留好收据!现在就去好吗,祝你好运!”

儿子愉快地下楼完成了采购任务,之后,出于好奇继续往下操作,电脑出现了第二个提示:“生活学习两手抓,数学作业少而精。”内容是:“作业。回来后抓紧时间写作业,尽管今天的作业只有数学,不过,这绝不是你一直拖到深夜的理由。打开教材116页、118页和121页,一共三道练习题。第三道题结尾有答案,但要看清楚,这道题是要列出方程,不是只简单地写出计算结果。”

儿子做完作业迫不及待地往下操作。屏幕上出现了第三个提示:“自己的事自己做,收拾房间。”内容是:“做完作业后,把自己的房间收拾一下,所有的东西都放回原位后,数一下箱子里有多少辆小汽车。”

正当儿子一脸茫然时,屏幕自动弹出“请输入密码”的窗口,妈妈提示密码为:三道数学题的答案、一盒“三元”酸奶收据上的金额,以及玩具汽车的数量,即可。留言的最后是一段温情的话语:“相信你一定能够顺利上网,晚上下班回来后我给你讲一个女黑客成功袭击微软服务器的故事。吻你,妈妈。”儿子从这个搞笑圈套中体味到了妈妈的良苦用心。

当然生活中不是每个妈妈都像“007”一样要如此犀利,这样的案例只不过是帮助家长拓宽教导孩子的路数。

心灵的觉醒

有人可能会说,生活中像前文中的畅先生那样有耐心的父亲毕竟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母亲也不像“007妈妈”那么专业智慧。在网络如此发达的情势下,“网瘾”问题解决起来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必要从源头上探个究竟。

“网络少年”“问题孩子”的出现,原罪并不全在网络本身和孩子自己,而是一个与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得不承认,许多孩子上网成瘾是父母逼就的,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畸形)关爱,使孩子十分自我又失去自我;有些父母早出晚归忙于打拼事业、挣钱、玩牌、喝酒应酬,父(母)子间沟通交流少之又少,孩子成了情感上的孤儿;一些家庭吵吵闹闹,夫妻关系不和,或某些单亲家庭孩子得不到关爱。在我们身边,不少父母以打骂代替教育,破坏了家庭最纯真的感情纽带,那些失去亲情和母(父)爱的孩子不得已便想到去网络世界寻找感情寄托。

很多孩子本来不具备学习天赋,父母却无视个体智力上的差异,视上大学为至高无上的荣誉,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出优等成绩。如此,以爱的名义实施暴力,满足自己功利性目的。孩子始终达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永远不满意孩子的表现,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只有痛苦的感受,丝毫没有快乐的体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复,使青少年的灵性丧失殆尽,剩下的只是不满和抱怨。还有一些家长把自己功利的择业观强加在孩子头上,无视生命的自然属性,从根本上背离了人才成长规律,孩子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体内的潜能长眠不醒,没有活力和激情,只能在网上消磨时光。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沉迷于游戏,三天两头进网吧。于是,不分青红皂白横加阻拦,进行物理隔断,必然激化矛盾,造成父子反目。更糟糕的是,一部分性格激越的父母见讲道理孩子听不进去,又不忍心看着他们因为游戏荒废学业,一天天堕落下去,拿出“棍棒下面出孝子”的看家本领,试图用强硬的办法让他们远离游戏。缺乏爱的严厉无异于鲁莽,下“猛药”迫使他们立马改邪归正,必然给孩子心灵造成伤害,在父(母)子间形成难以弥合的对立和仇恨。

学校“唯分数论”,视升学率为GDP,以成绩优劣论英雄,漠视青少年的天然爱好。很多学生明知长时间玩游戏很无聊,然而,由于社会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唯有成绩好的学生能受到老师的器重赏识,而把文学艺术、音乐、小小发明、手工制造看作不务正业,受到鄙视、讽刺和挖苦。所以,不少学生硬着头皮去学不愿学的东西,由于学习成绩差,人格上得不到起码的尊重,从此对校园生活产生厌倦。责任感缺失,思辨能力降低,当稀奇古怪的游戏和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出现时,人生就会开始偏离正确方向。学校又忽视了心理健康的辅导,造成未成年人长时间利用网聊、网上交友以获得暂时的心灵慰藉,满足现实世界无法得到的需求,价值观错位,上网成瘾在所难免。

当然社会不良风气导致青少年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扭曲,游戏开发商和网络公司提供的不良信息以及社会对黑网吧的管理失控等,都变相地放纵了网络游戏的泛滥。

有鉴于此,有必要放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来看待网络问题。对于伦理道德观念尚待塑造的中小学生,老师和家长要正视个体的智力乃至于学习成绩上的差异,崇尚自然成长成才观。尤其要尊重学业困难学生的内心需求,对他们学业困难进行归因时,绝不能无视遗传和生理原因,仅仅把学业困难看作学习态度出了问题,对孩子横加指责。

陶行知先生指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在多元文化的社会里,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是多样的,一个青少年只要能够快乐地面对生活,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就算成功地迈出了人生第一步,都值得社会的尊重。因之,父母和老师有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的问题,相信孩子只要是学他们喜欢的专业,干他们愿意干的事就能学得专注,做得踏实,活得有滋有味;大凡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到兴奋点的学生,很少再有闲工夫把精力用在网络和游戏上。

这样的道理说起来或许大家都能够认同和接受,但是,包括我们成年人都认为自己是按照“正确的想法”在做事,其实,由着性子做事十有八九都不靠谱。看来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方式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真正的改变在于启发个体心灵的觉醒,进行自我救赎。

同类推荐
  •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妈妈和女儿的悄悄话

    一起快乐,一起成长。女儿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母女间的对话好像变得不一样了。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女儿天天成长,妈妈与女儿的互动似乎也不断地在发生变化,突然有一天,妈妈发现,女儿不再是贴心小宝贝了,女儿越来越前卫。女儿是妈妈贴心的小宝贝,这话应该不会错的,但时代的改变,社会的信息来得太多,女儿的生活方式远远出乎妈妈成长时的经历,乐观、成功、开朗、时髦的妈妈也必须跟着越来越摩登时髦才是啊!辣妈咪,才不会让女儿逃之夭夭,离得越来越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麻辣妈咪的教女经历!
  • 2岁方案

    2岁方案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2岁小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发育、喂养、护理、培养、健康、检查就医、预防接种和用药医疗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写而成。
  •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一定要教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

    本书介绍了父母应该交给孩子的60个安全自救细节,内容包括:教孩子防拐防骗的安全细节;教孩子应对地震等灾难的安全细节;教孩子远离“马路杀手”的安全细节等。
  •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打交道

    别让孩子伤在小学:家长如何与小学老师打交道

    本书是小学金牌老师饶雪莉写给家长,如何与老师打交道的沟通秘籍。小学是个小社会,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家长的态度通常会成为导致老师对待孩子是何种态度的直接因素!书中包括31个最让小学生家长困惑的问题,也是各种学校论坛、家长论坛中家长们热议度最高的话题,如:教师节到底要不要送红包?孩子作业做不完怎么解决?如何应对校园霸凌?……凭借15年小学一线老师的亲身经历,作者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您如何有效地与老师沟通,如何让老师重视您的孩子,如何让孩子快乐度过小学时光,彻底打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隔阂!涉及到敏感问题时能够直言不讳,为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地在小学时代健康成长。
  • 日本父母这样教孩子负责

    日本父母这样教孩子负责

    你的孩子会做家务吗?你的孩子爱锻炼身体吗?你的孩子懂社交礼仪吗?你的孩子懂团队合作吗?……如果以上的问题,你的回答都是否定的,那么,你会不会因此而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呢?可是,为什么日本父母却能应付得从容不迫呢?难道他们有什么教子的秘诀吗?《日本父母这样教孩子负责》就是能够解答你上面的疑惑。本书从八个方面来说,希望能够给广大中国父母以参考和借鉴,使中国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得以更好地解决,进而顺利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抗挫折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自律的人。
热门推荐
  • 马步冲拳

    马步冲拳

    清末,15岁的放羊娃铁蛋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就是想多放羊,卖多钱,等以后娶个媳妇再生一堆娃,一堆娃再去放羊......但亲爹被人三拳打死,他欲学武报仇。他最爱“马步冲拳”,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仇家邪门武功让人闻风丧胆......
  • 召唤兽辣条哥

    召唤兽辣条哥

    辣条哥魔兽大陆的嚣张史,看辣条哥异世界炮轰魔兽
  • 伤童

    伤童

    2010年春,沈阳市,塔湾小学。放学后,母亲接楚翔回家,在路过家乐福超市时,她想买些东西,便让楚翔在门口等她一会儿。商场门口,一只巨大的玩具熊正在手舞足蹈地向路过的孩子发放小礼品。这是很多商家吸引顾客的一种方式。楚翔背着书包站在街道边,舔着手里的大甜筒,好奇地打量着毛茸茸的玩具熊。玩具熊人好像也注意到了楚翔,“它”手舞足蹈地走来,端详了孩子一会,然后从篮子里挑出一个连体公仔的玩偶,放在了楚翔的手里。
  • 云南买马记

    云南买马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九二二年春天,小职员尼克离开中西部家乡来到东部,偶然住在了富豪盖茨比的隔壁。他发现盖茨比的巨型豪宅中日夜笙歌鼎沸,而他本人却心事满腹,总隔水凝望对岸住所夜里闪耀的绿光……那里住着他初恋的爱人黛西。盖茨比走过漫长的道路才站在这豪宅的草坪上,他第一次认出黛西家的绿光时,觉得自己的梦似乎近在咫尺,几乎不可能抓不到。他没想到,其实那个梦早已抛在这个城市后面那一片无垠的混沌中……
  • 圈养猫系小公主

    圈养猫系小公主

    沈家大少爷暗搓搓把定了娃娃亲的青梅竹马的林家傲娇小公主拐到自己领地里,对起百依百顺宠爱有加到对方离不开自己之后,卷上生菜蘸上酱汁啊呜一口,吞掉了。全文无虐持续苏甜,沈少爷忠犬又专一,看有脾气的林家小公主,分分钟手撕了来贴自家男人的绿茶白莲。
  • 我和我妹的日常

    我和我妹的日常

    作者是小白,作品有可能有很多不足,希望你们能帮我指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

    连纯慧这本《知音相聚:西方音乐那些人和事》以音乐人的视角解读西方音乐,尤其是欧洲古典和浪漫音乐的独特魅力。让众多的爱乐者近距离感受西方音乐人聚集于一本书所产生的共鸣。作者连纯慧让读者随音乐家的人生故事而翻腾起伏,共享音乐里你我也会经历的无常人生,并进一步阐述音乐名作的意境及其创作背后的艰难心路历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所揭示的人性与音符交织的艺术热情。
  • 薄总,你老婆有CP粉

    薄总,你老婆有CP粉

    阴差阳错,洛星儿和全城少女的梦一夜荒唐。“报告总裁,夫人和剧组的男演员上热搜了。”“花钱把所有新闻都撤掉。”“景修,你女人最近的绯闻有点多啊。”“你公司下季度的预算不批了。”“哥,我觉得星儿和男主角好有夫妻相啊。”“你的卡已经冻结了。”“老公,我的CP粉好可爱啊。”薄景修:“什么粉?”日上三竿,洛星儿醒来后,外界关于她已婚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高冷腹黑大总裁X呆萌脱线大美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