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9800000071

第71章 山间的坟墓(2)

开车过去还是有可能的,但长雨季已经开始,我不得不查清路面状况。我干坐着等待路面报告时,突然记起丹尼斯告诉过我,他希望被葬在恩贡山间。奇怪的是,我以前从没想起过这件事,直到现在它才从我的脑海里蹦出来,因为他们最后终究要埋葬他。这时好像有一幅画面在我面前展开。

山间有一块地,就在动物保护区的第一条山脊上,在我还以为自己会生在欧洲、死在非洲的时候曾把它作为自己未来的埋葬之地指给丹尼斯看。晚上我们坐在家里看山,他评论道,他也想被葬在那里。从那次开始,有时我们开车进山,丹尼斯会说:“我们开去我们的墓地吧。”一次我们在山里扎营寻找水牛,下午时分走到斜坡上仔细查看了一下。那里有一片极好的视野,日落的光辉里我们能同时看到肯尼亚山和乞力马扎罗山。丹尼斯当时躺在草地上吃橘子,他说他就想葬在这里。我自己的埋葬处要再高一点。两个地方都能看到远在东边森林里的我家。尽管理论普遍认为万物终有一死,我想,我们下葬的第二天会回来,永久地回来。

古斯塔夫·莫尔听说丹尼斯的死讯后从他的农场赶来我家,在家里没找到我,他又来了内罗毕。没过多久,休·马丁也来和我们待在一起。我把丹尼斯的心愿告诉了他们,还有山间的埋葬位置,他们给沃伊的人发了电报。我回农场前他们通知我,沃伊的人会在次日一早把丹尼斯的遗体用火车运回来,这样葬礼可以中午在山里举行。我必须在那之前准备好他的墓地。

古斯塔夫·莫尔陪着我回农场,在这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给我帮忙。我们必须赶在日出前到山里选定位置,然后及时挖好墓地。

雨下了一整夜,早晨我们出门时仍有毛毛细雨。路上的车辙积满了水。开车进山就像开进了云端,我们看不到左下方的平原,也看不到右侧的山坡和峰巅。仆人们坐卡车跟在我们后面,十码距离以外就看不见了,越往上开雾就越浓。根据路上的指示牌,我们找到进入动物保护区的岔口,然后又开了几百码后下车。我们让卡车和仆人们留在公路旁,等我们找到理想的位置再过去。早晨的空气冷得能冻掉手指。

墓地的位置不能离路太远,地面也不能太陡,否则卡车开不过来。我们一起走了一小会儿,谈论着迷雾,然后分道扬镳,过了几秒就看不见对方了。

山间的伟大乡野不情愿地在我周围打开,又再次合拢,这一天让人想起欧洲北国的一个雨天。法拉带着一把湿了的来复枪跟着我走,他怕我们会撞上水牛群。附近的景物突然间呈现在我们眼前,看起来大得难以置信。灰色野橄榄灌木的叶子和长草都比我们高,湿漉漉地滴答着水,气味很浓。我穿的是麦金托什防水衣和胶靴,但没过一会儿全身都湿透了,就像刚蹚过一条小溪。山间非常寂静,只有在雨下得更大时周围才有飒飒声。有一小会儿,迷雾散开,我看见眼前和头顶都呈一片靛蓝色,像一块板岩—这一定是很远的一座高峰。片刻之后,它马上又被飘扬的灰雨和迷雾挡住。我走啊走,最后一动不动地站定。除非天气放晴,否则我们无可奈何。

古斯塔夫·莫尔朝我喊了三四次来定位我的位置,然后朝我走来,满手满脸都是雨。他告诉我,我们已经在雾里转悠一个小时了,如果现在再不确定墓地的位置,就来不及准备了。

“但我看不到我们在哪儿,”我说,“我们不能把他丢在没有视野的山脊上。我们再等一会儿。”

我们沉默地站在长草里,我点上一支烟。就在我准备丢掉烟蒂时,迷雾散开了一点,一片苍白清冷的透明开始渗入世界。十分钟后,我们看清了所处的位置。平原横卧在我们脚下,我能够辨出来时的路,它沿着山坡盘进盘出,爬升到这里,然后继续蜿蜒。在遥远的南方,变幻的云朵之下,静卧着乞力马扎罗山起伏不平的深蓝色山麓。我们转向北面,光线更强了些,暗淡的光束一度斜劈天空,一道闪亮的银光绘出肯尼亚山的山肩。突然间,在更近的地方,我们脚下的东面,一片灰绿中有一个小红点,那唯一的红色就是森林空地上我家铺瓦的屋顶。我们不用再走了,就是这里了。又过了一小会儿,雨开始下。

高出我们驻足点二十码处的山腰间有一块狭窄的天然平台,在这里我们用指南针标出墓地的位置,让它坐东朝西。我们召来仆人们,让他们用大砍刀把草割掉,然后挖开潮湿的土壤。莫尔带着几个人去给卡车铺路,他们整平了从公路到墓地的路面,砍下灌木枝铺在小路上,这样可以防滑。我们没法把路一直铺到墓地,因为附近的地势太陡了。直到此时此刻,这里都一直很安静,当仆人们开始工作后,我听到山里有回声,它在回应铁锹的敲打声,像一只小狗在吠。

几部车从内罗毕开来,我们派了一个仆人去给他们指路,因为在广阔的乡野里他们注意不到灌木丛的墓地边有一小群人。内罗毕的索马里人来了,他们把骡车停在公路上,慢慢地走上来,三四个人一道以索马里方式哀悼,看上去像在包扎自己的头,并从生命里撤离一样。丹尼斯在内地的几个朋友听说死讯后,分别从奈瓦沙、吉尔吉尔和埃尔门泰塔开车过来,他们的车上蒙了一层长途飞驰溅起的灰泥。现在天气变得晴朗,四座高峰在我们眼前映着天空显现。

下午早些时候,他们把丹尼斯从内罗毕带来了,走的是他去坦噶尼喀的游猎老路,缓缓地开上湿路。他们开到最后的陡坡停下,抬出盖了国旗的窄棺。它被放进墓地里时,整个乡野都变成了它的布景,和它一样平静,山丘严峻地伫立着,它们知道,也了解我们正在做什么;过了一小会儿它们自己接管了仪式,这是它们和丹尼斯之间的事,在场的人只是场景中的一小群旁观者。

丹尼斯注视也追随过非洲高地上的每一条路,他比其他任何白人都更了解这里的土地和四季、植被和野兽、风和气味。他见证过天气变化,见证过变化中的人、云彩和夜晚的星。在山间,我仿佛就在顷刻之前还见过他,没戴帽子,站在下午的大太阳里,凝视着整片大地,举起他的双筒望远镜想看清它的一切。他接纳了这个国家,在眼里和心里将她转化,打上个人的烙印后将她融为自己的一部分。现在非洲也接纳了他,将他转化,与自己融为一体。

我听说内罗毕的主教不想过来,因为没时间在墓地做神圣仪式,另一个牧师到场了,他宣读了我从没听过的葬礼仪式。在空阔的场地里,他的声音听起来小而清脆,像山间的鸟声。我想丹尼斯如果在的话,会巴不得整个仪式赶快结束。牧师念出圣诗:“我会抬眼看向山峦。”

古斯塔夫·莫尔和我在其他白人离开后又小坐了一会儿。穆斯林们一直等到我们离开,才走到墓地旁祈祷。

丹尼斯死后,他的游猎仆人们来到农场聚集。他们没说为什么来,也什么都不需要,只是背靠我家的屋墙坐下,把手背耷拉着放在人行道上,大多数时间只有一片沉默,这和土著的习惯截然相反。马里木和萨尔西塔过来,他们是丹尼斯英勇、精明、无畏的扛枪手和追踪员,他们跟着他经历过所有的游猎。他们曾和威尔士亲王一同出行,许多年后亲王仍记得他俩的名字,说他们两人一起无人能敌。此时伟大的追踪员迷了路,一动不动地干坐着。丹尼斯的汽车司机卡奴提亚也来了,他开过上千英里的崎岖路,是个精瘦的基库尤年轻人,有着一双猴子般警觉的眼睛,此时他坐在屋旁,像一只笼子里凄凉怕冷的猴子。

毕莱阿·艾萨—丹尼斯的索马里仆人,从奈瓦沙来到农场。毕莱阿跟丹尼斯去过英国两次,在那里上过学,说一口绅士英文。几年前,丹尼斯和我参加毕莱阿在内罗毕的婚礼,这场盛宴持续举办了七天。在那种场合,了不起的旅行家和学者回归祖先的传统,穿着金色长袍,在迎接我们时俯身触地,他还跳了剑舞,疯狂陶醉于自身沙漠悍匪的气概。毕莱阿过来探望他主人的墓地,坐在墓旁沉思。他回来后话很少,过了一会儿,他也加入其他人背靠墙壁坐下,手背耷拉着放在人行道上。

法拉走出去站着和哀悼者们谈话。他自己本人很严肃。“如果你离开了这个国家,而白达还留在这里的话,”他对我说,“事情本不至于这么糟。”

丹尼斯的仆人们逗留了快一个星期,然后陆续离开。

我常开车去丹尼斯的墓地。以最短直线路径来计算的话,从我家过去不到五英里,但绕盘山路得十五英里。墓地比我家高出一千英尺,这里的空气不太一样,像一杯水一样清澈;甜蜜的微风在你摘下帽子时撩起你的头发;山峰以上,云从东方漫游而来,把它们活泼的影子投在宽阔起伏的大地上,又在裂谷上空融散消失。

我在杜卡买了一尺白布,土著叫它“美国平纹粗布”,法拉和我在墓地后面的地上立了三根高柱,把白布钉在上面,这样我从家里就能认出墓地的确切地点,像青山里的一个小白点。

长雨季来得很凶,我担心草会长得太长,那样就找不到墓地。于是,我们有一天搬起了我家车道上的所有白浆石,就是卡罗曼尼亚辛辛苦苦搬到前门的石头,把它们装进箱体汽车里一路开进山。我们割掉墓地周围的草,把石头码成一个方块来标记位置,这样就永远不会找不到它了。

因为我经常去墓地,还带着我家的孩子们一起去,那里变成了他们很熟悉的地方,他们可以给前来探望的人们指路。他们在附近山间的灌木里搭了一座小凉亭。夏天的时候,阿里·宾·萨利姆,他也是丹尼斯的朋友,从蒙巴萨过来躺在墓地上哭泣,以阿拉伯的方式悼念他。

一天我在墓地旁碰到了休·马丁,我们坐在草地上聊了很久。休·马丁对丹尼斯的死耿耿于怀。如果这个离群索居的怪人真会在心里为谁留有一席之地的话,那只有丹尼斯。一个完美典范是很奇怪的东西,你永远不会相信休的心里会怀有这样一个信念,更不会想到失去典范对他的影响之深,就像他失去了一个生命器官。丹尼斯死后,他老了很多,变化很大,他的脸坑坑洼洼得变了形。但他仍保持着平静、微笑的中国大佛神态,好像知道一般人不知道的什么特别满意的事情。他这时告诉我,他在夜里突然想起丹尼斯合适的墓志铭。我想他是从古希腊著作里找到的,因为他用希腊语向我引述,然后为了让我理解又翻译了一遍。它是这么说的:“尽管在死亡里,烈焰与我的骨灰相淬,但我不在乎,因为我现在一切都好。”

后来,丹尼斯的兄弟温切尔西勋爵在他的墓地上立了一块方尖碑,刻下摘自《古舟子咏》的铭文,这是丹尼斯非常推崇的一首诗。在丹尼斯对我讲述前,我自己从没听说过这首诗—我记得第一次听到,还是在我们去毕莱阿婚礼的路上。我没有见到那座方尖碑,它是在我离开非洲以后才立上去的。

英格兰也有一座丹尼斯的纪念碑。他的旧时同窗为了纪念他,在伊顿两块农田间的一条小溪上建了一座石桥。一根栏杆上刻有他的名字以及他待在伊顿的时期,另一根栏杆上刻了这句话:“在这片田间闻名,为一众好友深爱。”

联结英国柔美景色里的小河和非洲山脊的,是丹尼斯的生命之路,如果它看起来曲折而背离,那只是错觉—背离的其实是周边的环境。弓弦从伊顿的石桥放开,箭尖勾画出它的轨道,直击恩贡山的方尖碑。

我离开非洲以后,古斯塔夫·莫尔写信给我,提到丹尼斯墓地旁发生的一件怪事,我从没听说过类似的事。他写道:“马赛人向地区委员报告说,他们多次在日出、日落时分在恩贡山芬奇·哈顿的墓地附近见到狮子出没。有一头公狮和一头母狮在那附近站上很久,有时干脆躺在墓地上。几个开卡车去卡贾多路过那里的印度人也见过它们。你走之后,墓地附近的一片地都被整平了,现在类似一块大平台,我猜那块平地对狮子来说位置很好,因为从那里它们可以俯视整个平原和平原上的牛与野兽。”

狮子来到丹尼斯的墓地,把这里变成非洲的一处胜地,这恰如其分,也很高雅。“因你的墓地而闻名。”我沉思。纳尔逊勋爵在特拉法加广场的纪念柱也不过只有石狮。

同类推荐
  • 魔幻城堡之大白鲨军团

    魔幻城堡之大白鲨军团

    男孩哈斯和女孩儿塔娜是邻居,也是最要好的朋友。别看它们都是小朋友,可实际上他们可是魔幻城堡的地球守护者呢!他们曾经在月球上和奥拉姆星人展开了一次战斗,这年冬天,当他们正在家门口的雪地里打雪仗的时候,又收到了魔幻城堡的新任务,这一次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
  • 三笠公园

    三笠公园

    你们的强者与胜利的理论失败了。唯有经过了一次人间炼狱般的惨败,你们才能懂得——除了真理,没有胜者——的理论。冥冥之中的、强大无限的主宰,不会允许一个断绝他人希望的强国梦;不会成全一种践踏他人尊严与生存的民族前景。若是从黑船逼迫开国、民族选择霸道以来计算,日本的强国梦,不过仅仅做了不足百年。伟大的日本精神,令人憧憬的日本精神,不是被原子弹、不是被黑铁或物质的凶器,而是被精神打败了。在历史的真理和永恒的道德面前,日本失败了。
  • 虎穴之恋

    虎穴之恋

    双峰集中营位于岭南的崇山峻岭之中。日本鬼子设立的这座集中营很特别,它既不是用来关押中国军队战俘的,也不是关押各阶层的抗日志士的,被监禁在这人间地狱里的,是五百多名年纪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且是清一色的大中学生。可以说,囚禁在这里的,都是些莘莘学子。
  • 蜀山剑侠传(第七卷)

    蜀山剑侠传(第七卷)

    还珠楼主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人物,曾被誉为“现代武侠小说之王”。他的一生,历经曲折跌宕,极富传奇色彩。其作品多达1700万字。他的小说,文笔华美,极富诗情,想象瑰丽,气势磅礴,融合侠义和武术于一体,进行高度哲理化、艺术化的发挥,显示了天纵奇才的宏大气魄。本社经过精心策划与制作,规模推出《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还珠楼主卷》,《蜀山剑侠传》是还珠楼主的重要代表之一。
  •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的代表作,通过几位村镇中产阶级姑娘谈婚论嫁的故事,反映了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的世态风习。小说情节曲折、富有喜剧性,语言自然流畅、机智幽默,以精湛的技巧揭示了生活的悲喜剧。
热门推荐
  • 云霸九疆

    云霸九疆

    铸剑大师欧治子,以百人之血铸鱼肠剑,传说得此剑者,弑君杀父,皆不违天道。阖闾以此剑诛姬僚,夺吴国王业。云蛰,宋国人,幼年染疾,骨骼受阻。18岁,却生着一副稚子模样,得名医赊余救治,20岁时,病愈。此刻,开启暴走模式,叱咤风云,一时风光无敌。夫差赐云蛰鱼肠剑,欲刺杀越王,但云蛰却发现越王乃自己至亲……
  • 骆驼

    骆驼

    《骆驼》是一套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小说。该系列作品,会聚中国最优秀的动物小说作家的佳作,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揭示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通过对动物社会的描写,揭示动物之间情感纠葛的内心世界,使少年儿童读者不仅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从中引发联想,思考其中的内涵。《骆驼》中的爱情,有点悲,有点沉,让人思念那个时候人的爱情和动物的爱情是多么伟大啊!
  •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

    横穿乱世隋唐第七好汉罗成。得系统,强属性,获技能,武艺超群谁人可当?胜伍天锡,败伍云召,战雄阔海,裴元庆非我敌手,宇文成都手下败将。李元霸亦非我手下之敌!携精骑横扫天下,收猛将,战群雄,史上最强罗成谁与争锋!PS,书友群939924793
  • 蒸汽屋

    蒸汽屋

    印度被英国殖民时期,爆发过一次大规模暴动,几百万印度人被血腥屠杀。交战中,莫雷上校与暴动首领那纳·萨伊布各自杀死了对方的亲人,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数年后,莫雷和朋友们一起,准备对北印度做一次长途旅行。他们乘坐一辆全能新型蒸汽列车——即书中称之为“钢铁巨兽”、“人工大象”的“蒸汽屋”出发。一路上他们遭遇到自然界的种种危险,以及以那纳·萨伊布为首的印度兵设下的种种陷阱,但每次都依靠“蒸汽屋”的神奇功能化险为夷。最后,那纳·萨伊布与“蒸汽屋”同归于尽,莫雷上校凯旋而归。本书情节曲折离奇。科幻成分很多,又大量介绍了印度风光,值得一读。不过,作者限于时代,种族歧视的思想贯穿全书,读者当自有判别。
  • 古典女孩

    古典女孩

    宋辞的父亲是位教古典文学的教授,也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就会背100多首唐诗宋词,父亲每次带她到朋友家去,朋友就逗她,给伯伯背一首诗。宋辞就说你随便点一首诗。朋友点了几首不常背的诗,宋辞出口成章,很流利地就背完了。朋友赞不绝口,这时父亲的脸上溢满了笑容和自豪。
  • 健康就这么简单:现代人不生病的智慧

    健康就这么简单:现代人不生病的智慧

    本书主要从压力释放、疲劳缓解、心理调节、科学用脑、常见疾病防治、养生保健、运动休闲、名人谈养生与健康等方面讲述健康的智慧,教你做自己的医生,呵护健康。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实用性。从现代人的生活实际出发,语言精练,行文简洁,让你轻松阅读的同时,即可尝试。相信看重健康的你绝对不会错过与这样一本书的相遇。
  •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是埃及人民的生命源泉,她为沿岸人民积聚了大量的财富、缔造了古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沿岸就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70多座,犹如一篇篇浩繁的“史书”,在这里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本书介绍了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的发源和发展,以及古埃及文明的重要地位。
  • 独立

    独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甩鞭

    甩鞭

    2003年,山西作家葛水平写出了她的小说成名作《甩鞭》,甫一面世,一鸣惊人。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喊山》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本书是葛水平的一个中短篇小说集,选入《甩鞭》和《喊山》两部有代表性的作品。葛水平的心灵一直行走在故乡的山神凹。她的创作更多地源于她对乡村的记忆。“普通人的寻常生活”成为葛水平审美观照的对象。这在哑巴的喊山(《喊山》)、铁孩的甩鞭(《甩鞭》)中都是如此。小说以细致而又充满温情的笔调描写了晋东南人民的原生态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太行山地区农民的斗争和日常生活,政治、风俗、人性相纠缠;作者着力追求“好看”,善于经营故事,情节性强,语言很有晋东南地方特色。同时,谴词造句又有女性的温婉,古典而清美。作者善于捕捉民间大地和俗世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有尘世的石头般的坚硬的质感与疼痛,又有民俗风情的淡雅与诗意,有超然的水般的柔和与温暖。
  • 妙手医春

    妙手医春

    已完结,he 【事业型X冷淡女主+苏爽金手指】 秦妙言前世老实木讷了一辈子,临死前终于有机会为惨死的父母报仇。可惜天不遂人愿,她好死不死的死在了仇人前面。再睁眼却重回年少寄人篱下之时,幸好人还未嫁,仇人还在等着她。这一世她便谨慎铺路,先在家中立稳脚跟,再靠一手回春妙术治怪病救贵人撑起家族门面。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有人问恶人怎么办?秦妙言淡定表示,自然是先下手为强,毕竟人不犯我,我不杀人。简而言之,这是一个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一不小心牵扯出许多大秘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