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9900000016

第16章 宋代儒教新教义改革的前奏(1)

一儒教新教义的远期前奏

独尊儒术之时,董仲舒借助阴阳家的理论,建立了一套天人关系的新理论。其要点是: 人和天同类,所以可以通过气为中介发生感应。人行为的善恶,都会引起天的反应。行善,天就降下祥瑞;作恶,天就降下灾异。人,主要指君主,应该密切注意天的反应,以检点自己的行为,以免酿成大祸。

然而百年之后,到西汉末年,这套理论就出现了问题。对于同一历史上的天象,董仲舒和刘向,刘向和其子刘歆,说法就各不相同。参见《汉书·五行志》。儒者谷永、杜邺等,或慑于权势的威力,或为了一己之私利,对所谓灾异的解释,也不相同。

东汉前期,儒者王充全面考察了天人感应学说的种种事件和理论,否定了天人感应学说,证明了天道自然才是对天人关系的正确解说。所谓天道自然,就是说,天赋予了万物的生命之后,就不再事事干涉它们:

儒家说夫妇之道取法于天地。知夫妇法天地,不知推夫妇之道以论天地之性,可谓惑矣。夫天覆于上,地偃于下,下气烝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及其生也,天不须复与也。由子在母怀中,父不能知也。物自生,子自成,天地父母,何与知哉!及其生也,人道有教训之义。天道无为,听恣其性,故放鱼于川,纵兽于山,从其性命之欲也。(《论衡·自然》)

这就是说,天地生育万物之后,就任它们随其本性生活,而不再干涉它们。对人,也是如此。有人说,假如君主个个都像尧、舜那样,天也就不必谴告了,实际不是如此,所以天要谴告。但王充说:“天能谴告人君,则亦能故命圣君。择才若尧、舜,受以王命,委以王事,勿复与知。今则不然。生庸庸之君,失道废德,随谴告之,何天之不惮劳也!”(《论衡·自然》)所以在王充看来,谴告的理论是不成立的。而人们之所以认为天要谴告,不过是据人事来推测天道:

且凡言谴告者,以人道验之也。人道,君谴告臣。上天谴告君也,谓灾异为谴告。夫人道,臣亦有谏君。以灾异为谴告,而王者亦当时有谏上天之义。其效安在?苟谓天德优,人不能谏。优德亦宜玄默,不当谴告。万石君,子有过,不言,对案不食,至优之验也。夫人之优者,犹能不言,皇天德大,而乃谓之谴告乎?

夫天无为,故不言灾变。时至,气自为之。夫天地不能为,亦不能知也。腹中有寒,腹中疾痛,人不使也,气自为之。夫天地之间,犹人背腹之中也。谓天为灾变,凡诸怪异之类,无小大薄厚,皆天所为乎?牛生马,桃生李,如论者之言,天神入牛腹中为马,把李实提桃间乎?(《论衡·自然》)

王充这个自然无为的天,也就是假设其可以入牛马腹中的“天神”。这一点,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在王充看来,天不为灾变,也不谴告君主。但天这位“百神主”(《论衡·辨祟》)、上帝这位“公神”(《论衡·死伪》)是存在的,只是它自然无为,不出灾变以谴告人。因而,儒者主张法天而治,也应该无为才对:

《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又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周公曰:“上帝引佚。”上帝谓虞舜也即上帝告诉虞舜,应该“引逸”。《中国儒教史》认为此句意为“上帝就是虞舜”,误。虞舜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

《易》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黄帝、尧、舜,大人也。其德与天地合,故知无为也。(《论衡·自然》)

天仍然是儒教的天,上帝仍然是儒教的上帝。不同的是,董仲舒认为,这个上帝是通过发出灾变,不惮烦、不辞劳地絮絮叨叨地谴告着君主,犹如一个唠叨不停的老人。王充则认为,天和上帝垂拱无为,使人和物都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从而达到无为自化的目的。

这是对天人之际的新的解说。魏晋时代的自然观念,正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天人关系之上。王弼最精辟地阐述了天道自然思想,以致何晏称赞说:“仲尼称后生可畏。若斯人者,可与言天人之际乎!”(何劭《王弼传》)而何晏的称赞也说明,天道自然观念,乃是儒教的一种新的天人之学。这种天人之学否认灾异谴告,但不否认上帝的存在。并且主张,人应该效法天地,实行自然无为的政治。

在王弼那里,上帝仍然是存在的,它是“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对于上帝,祭享也是必要的:“享帝之美,在此时也”(王弼《周易注·益》)。天命仍然是不可违背的:“天之教命,何可犯乎!何可妄乎!”(王弼《周易注·无妄》)。但天命不是絮絮叨叨,而是见于不言:“以淳而观,则天地之心见于不言,寒暑代序,则不言之令行乎四时,天岂谆谆者哉。”(王弼《论语释疑·阳货》)天道仍然是效法的榜样,而效法天道,就应该自然无为: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王弼《老子注》第五章)

故则天成化,道同自然……凶者自罚,善者自功……百姓日用而不知其所以然。(王弼《论语释疑·泰伯》)

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王弼《老子注》第五十九章)

这就是从王充到王弼关于天人之际的主张,这是儒教中关于天人之际的第二种主张。

不过这种新的主张当时仅在部分儒者之中流传,并没有造成儒教教义、教理的改革。朝廷之上,仍然是天人感应占据着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时代,甚至更加重视天对人的反应。这一时期写就的、带有志书的两部重要史书: 《宋书》和《魏书》,在记录灾异的《五行志》之外,又增添了《符瑞志》(《宋书》)和《灵徵志》(《魏书》),记录历代或者本朝所遇到的天的表彰。

唐代前期,儒者们主要致力于礼仪制度的建议,《开元礼》是他们的最高成就。对于天人感应,他们没有提出新的见解。对于天道自然,也没有很多的讨论。并且由于政局的变幻多端,需要天命的支持,天人感应学说一度曾异常兴盛。

但是唐代建国之初,君臣们检讨前代祥瑞的虚妄,从皇帝李世民开始,对祥瑞的兴趣开始降低。此后的继任皇帝,也不断下诏,要求少报或不报祥瑞。总体来讲,对天人感应的兴趣,在唐代是开始降低了。

唐代后期,以柳宗元的《天说》、刘禹锡的《天论》为代表,天道自然观念重新抬头。《天说》认为,天地不过是“大果蓏”。它不能赏功,也不能罚恶,也不“哀且仁”。从柳宗元的《天说》中,我们看到了《老子》的“天地不仁”。但是,柳宗元感谢这不仁的天,因为它给唐代降生了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良相(《视民诗》)。也认为这不仁的天能够保佑有德者:“天集厥命,惟德受之。胤怠以弃,天又佑之。”(《天对》)而所谓德,就是儒者的仁德:“载扬于雅,承天之嘏。天之诚神,宜鉴于仁。神之何依,宜仁之归。”(《贞符》)而唐朝的建立,也是受天命的结果:“唐既受命,李密自败来归。”(《唐铙歌鼓吹曲·兽之穷》)天,仍然是上帝。它仅仅在大事上过问人事,并不屑于赏功罚过之类。

数百年后,曾国藩作《圣哲画像记》,其中谈到了善恶报应观念,可算是对柳宗元天不赏善罚恶的注脚。

曾国藩说,期望报应,乃是一种低级的心态。刚刚读了一点书,就希望有功名的回报;做了一点好事,就希望有加倍的报赏。这就像去买酒、买菜,和人计较斤两、价格一样。他因此也用买卖作比喻。比如有三个商人,一个欠了百十个钱的债务,就怨天怨地;另一个,出纳动辄千金,百十个钱的有无,根本不当回事;而那黄金百万的富商大贾,成千上万的钱也不暇计较。商人尚且如此,何况上帝,所管的事有多么重大,如果对你那点小事,都要合计着如何报赏,那将会多么劳累!因此,上帝是不管这些小事的,人们的吉凶祸福都是天命。作为君子,应该安于自己的命运:

商之货殖同,时同,而或赢、或绌;射策者之所业同,而或中,或罢;为学著书之深浅同,而或传,或否;或名,或不名,亦皆有命焉,非可强而几也。

古之君子,盖无日不忧,无日不乐。道之不明,己之不免为乡人,一息之或懈,忧也;居易以俟命,下学而上达,仰不愧而俯不怍,乐也。

不赏善,也不罚恶,只是对于小事。但天仍然是上帝,天命仍然是存在的。天命,管的是王朝兴亡的大事,也是个人的命运。曾国藩的话,可算是对柳宗元《天说》的脚注。

刘禹锡不同意柳宗元的《天说》,作《天论》论证“天人交相胜”。认为“天之所能”,在“生万物”;“人之所能”,在“治万物”。天,“非有预乎治乱”。由于天只管生不管治,所以万物就“以力相胜”。由于人要治理,所以要“以理相胜”。人的努力,就是力求使人理战胜以力相胜的天理。其结论是:“天不预乎人”。

柳宗元批评刘禹锡的《天论》,认为其结论不过是“非天预乎人”,因而和自己的主张无甚差别,甚至是为《天说》作疏。并且批评刘把乱归于天理,把治归于人理,这是“过德乎人”,“过罪于天”。柳宗元认为,“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答刘禹锡天论书》)。从柳宗元和刘禹锡的争论中,我们同样看到了王充天地生人,但“天道无为,听恣其性,故放鱼于川,纵兽于山,从其性命之欲”(《论衡·自然》)的天道自然思想。

从王充,经王弼、郭象,到柳、刘,儒者们在艰苦地探讨新的天人之学,但当时未能成为儒教教理的主流。他们的思想,作为资源,等待着后人的开发。

二新的经典和新的圣人

唐朝后期,由于安史之乱的严重破坏,君臣对于儒学的效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全面反思儒效的过程中,儒者们迫切要求振兴儒教。为了振兴儒教,儒者们开始把眼光投向儒教中一些新的典籍和新的人物。这新的典籍是《中庸》、《大学》和《孟子》,新的人物就是孟轲。

首先是陆贽,为了劝告唐德宗以诚信对待臣下,开始援引《中庸》对至诚的论述。接着是欧阳詹,著《自诚明论》,专门赞颂《中庸》的明诚思想。权德舆主持明经考试,其策问中道:

《大学》有明德之道,《中庸》有尽性之术。阙里宏教,微言在兹。(《全唐文》卷四八二)

所谓“阙里宏教,微言在兹”,等于说这两部著作乃是全部儒学的理论核心。在国家考试中如此推崇这两部著作,等于给儒者们指明了治学的方向。

在推崇这些新典籍方面,韩愈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韩愈参加省试,著《颜子不贰过论》,认为圣人是“抱诚明之正性,根中庸之正德”。他援引《中庸》关于明诚的论述,认为颜回是“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不失”的贤者。他的《原道》,援引《大学》之教道:

《传》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这里所说的《传》,就是《大学》一文。在韩愈看来,由正心诚意到明明德于天下,才是真正的儒者之道。

韩愈之后有李翱。李作《复性书》,明确援引“《大学》曰: 致知在格物”。一直讲到治国平天下,认为这样就能与天地相参。唐末,又有陆希声援引《大学》,说明复性的目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这些并不完全的列举说明,唐朝后期,《大学》和《中庸》确实受到了儒者们的特殊重视。

与《大学》、《中庸》同时,受到特殊尊崇的典籍是《孟子》。《孟子》原本只是一本子书,据说汉朝初年曾一度立于学官,但在独尊儒术以后就受到了冷落。后来虽然有赵歧、郑玄、刘熙等人为《孟子》作注,但不过视之为一般儒家子书,和《晏子》、《曾子》、《公孙尼子》、《孙卿子》等书并列。

唐朝后期,《孟子》以及孟轲本人受到特殊重视。首先是韩愈在《原道》中把孟子作为孔子以后先王道统的唯一继承人。他说孟轲之后,道统失传。在《送王秀才序》中,韩愈叙述了孔子没后先王之道的传授流变,进一步阐发了孟轲对于继承孔子之道的首要功绩。韩愈说道:

吾常以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所能授弟子,原远而末益分。

盖子夏之学,其后有田子方。子方之后,流而为庄周。故周之后,喜称子方之为人。荀卿之书,语圣人必曰孔子、子弓。子弓之事业不传……孟轲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曾子。自孔子没,群弟子莫不有书。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吾少而乐观焉……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在这篇序中,韩愈还指出,这个秀才王埙,也是一个为文“好举孟子之所道”,“信悦孟子而屡赞其文辞”的人。

同类推荐
  • 道可道:内外修为,人生即道场

    道可道:内外修为,人生即道场

    崇尚自然无为的天道、秉承顺其自然的天人关系、追求返璞归真的精神气质、修炼隐逸之士的人文关怀,这是千百年来道家思想不变的文化基因,也是今人为人、处事的行动策略。本书从深邃的道家文化中摘取精髓,从集理性与感性于一体的道家文化中找到生存的智慧,从深刻而浅显的道家文化中找到快乐的源泉,从而明晰人生的航向、把握生存的本质,并为心灵提供滋养。
  • 欢喜满人间:慈悲

    欢喜满人间:慈悲

    本书分为欢喜满人间、传家之宝、幸福之门等三卷。从个人的身心修养和家庭的和睦相处,到社会的祥和幸福,综述了人生的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快乐生活的法则。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用佛的境界道的胸怀点释人生

    从淡泊、立身、烦恼、随缘、平常、 包容、谦逊、信念、精进、学问、交友、生活等方面 ,以清新的语言和生动的故事,多角度、多层次地阐 述了佛家和道家博大精深的思想,揭示生活妙理,点 破世俗迷障,以睿智的机锋给世人以深刻的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是滋润心田的一泓清泉,是治 疗苦病的一剂良方。
  • 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黑弥撒:末世信仰与乌托邦的终结

    本书为英国著名学者约翰·格雷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和震撼力的著作。在书中,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各种预示末世宗教与乌托邦的由来及发展,并对这些曾造成人类巨大灾难的激进思想的实质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作者还尖锐地批判了当今美国盛行的新保守主义思想,指出它是现代末日预示荒谬言论的最新表现,最终也将破灭。
  • 佛光与教团

    佛光与教团

    《佛光与教团》专门介绍台湾佛光会会员应了解的相关信息,例如佛光会的性格、性质、目标、方向,以及怎样做个佛光人,佛光会员的宗旨,佛光会员四句偈的意义,佛光会员的信条、展望、胸怀、精神、任务等等。星云大师,1927年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原籍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
热门推荐
  • 山西省情报告(2014)

    山西省情报告(2014)

    本书以研究和展述2013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重点,兼及当下省情战略、基本地理历史,是一部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动态研究山西省情的探索之作。本书分省情战略、地理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比较、区域发展、大事记要六个部分,多角度、多层次对当下山西基本省情特别是2013年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省情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对认识和把握动态发展变化的山西省情颇具参考价值。
  • 风里雨里,心中有你

    风里雨里,心中有你

    据说人的一生只有百分之五是轰轰烈烈的爱情,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平淡的日子。我要抓住那百分之五跟他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五和他一同平淡下去。我叫范小沫,一个嘴上说着害怕爱情,又渴望爱情的女孩子。Ps:本人第一本书,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哦,爱你们!
  • 学神不好惹

    学神不好惹

    【女扮男装】在作死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天才女科学家裴祁把自己作死了。于是平行世界多出来了一个与爱因斯坦比肩的天才。当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都被国民男神裴祁疯狂败家所占领的时候,各一线流量小生十分眼红。玩得了计谋,斗得过心机,搞得了科研。裴祁以一张帅的人神共愤的脸和智商脱颖而出走向巅峰。▲看着窝在男神怀里的猫,粉丝嗷嗷直叫#论人不如猫系列#某猫得意的吃着小鱼干,继续躺在主人的胸口。▲某日曝光国民男神是女生,全民震惊#女神求嫁#某猫炸毛,化身为人,狂敲键盘:“她是我的!”【甜宠一对一】【女强】【坑爹系统】【黑科技】简介无能,请看正文。本文架空,谢绝过度考据。
  • 2016中国年度网络文学(女频卷)

    2016中国年度网络文学(女频卷)

    《2016中国年度网络文学·女频卷》沿袭了去年主创团队的认真态度和学术精神,从“古代言情”“重生”“种田”“纯爱”“武侠”“现代”“娱乐圈”“都市言情”等多种角度选材,聚集了今年以来网络平台最为活跃也最受欢迎的十位女频网络作家选手,是对2016年网络文学发展态势在全球媒介革命视野下的一种把握。
  • 快穿之宿主清纯可人

    快穿之宿主清纯可人

    她,花辞钰,天道最宠爱的女儿,没有之一,位为主神,意外之中灵魂碎片散落,为了寻找灵魂碎片,也为了玩耍,去到人间……等等,这个人是怎么回事!暖男宗主:钰儿,遇见你是故事的开始,走到底是余生的欢喜;……
  • 为了幸福要离婚

    为了幸福要离婚

    老公和我厂里的一名员工搞在一起,还要联合起来转移婚内财产然后留下一堆债务给我?怎么可能!虐渣不是我想要的!我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人,一无所有的离开!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1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1

    她叫姜生,他叫凉生。她以为他是哥哥,他以为她是妹妹。惨淡的家境和生存的压力让妹妹彻底依赖与信任哥哥,并不知不觉堕入了违背伦理道德的情感漩涡中。她喊他凉生,让他喊她姜生。或者,这只是一场梦,很长很长的梦呢?姜生说:“自从你离开,我的生命里就只剩下两样事情可做,寻找你,和,等待你!”
  • 记得,那些年

    记得,那些年

    谁都会有那么一段友情,一段爱情,或天长地久,或说走就走。不求谁记得你,但求你自己不要忘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