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0400000014

第14章 文化民生与文化软实力(1)

文化民生与文化软实力本文是2010年4月24日作者应邀在南昌大学的演讲录音整理稿,感谢黄丹、黄静如、林蔚诸君的辛勤劳动和出色工作。

文化是一个不太能够讲得清楚的概念。如果文化很容易讲清楚,那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研究它了。孔子说他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即“知其不可而为之”。庄子说有一种伟大的人格精神叫特立独行。所谓“特立独行”,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可以而为之”,那是随大流。相对于“知其不可而为之”,我们称文化研究为“说不可以说”,即很难说清楚的事情,我们要努力将其说清楚,由此才能体现出我们研究的价值。

在正式进入今天的主题之前,我先从我的生活感受说起。我曾经收养过一条小狗。那是一个冬天,我在小区晨跑的时候,这只小狗一直跟在我身后,近乎亦步亦趋,姗姗可爱。我纳闷,这只狗是谁家的?保安告诉我,这小狗没有主人,如果我和它投缘,就把它带回去养吧。我就将这只小狗带回家,立刻给它洗澡,主要是为了查看它身上有没有寄生虫。在洗澡的时候,我发现它特别乖巧。我想它虽然不一定是什么名贵品种,但至少也不是一只野狗。带它去打防疫针的时候,我问兽医这只狗的品种。他告诉我,这就是狼狗和当地土狗的混血品种,但它长得很有“狗”的模样。我们小区里大多数狗都是名贵品种,打扮得像绅士淑女。我以为,狗就要活得有狗样子,人才能活得有人样子。如果将狗伺候成人的样子,那么人的模样,就不言而喻了。(笑声,掌声)

2007年底,央视新闻联播节目连续一星期播出有关北京市民为迎接奥运会如何处理宠物犬的问题。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是我的职业习惯。看了这一系列节目之后我感到很痛苦,为什么这么一件小事情要在新闻联播这样的一个平台上连续一星期播放呢?想到深处就难免悲哀起来,城市里人与宠物之间的关系太过亲近,背后透漏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人与人的关系生疏了。而这正是今天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

小狗收养下来后,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有文化”。(笑声)我认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存在一种泛滥状态。任何一个名词,都可以加上“文化”二字,比如泛滥了的各种各样的所谓文化节。这是文化的泡沫,并不是真正的文化。我为什么给狗起这么一个名字?因为这只狗有狗的样子——这就是文化。把狗打扮得像人的样子,这是有问题的。当时,我在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工作,我的同事都说这个名字起得好,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的狗如果没有文化,那不是给这个城市抹黑吗?当然这是开玩笑,倒是可以由此提醒大家,不要轻易认为自己有文化,最多只能说自己是一个“有文化”的朋友。

一、 理解文化的前提: 狗眼为什么把人看扁

(一) 眼睛——认知世界的器官

说到文化,我想先从一句俗语说起:“狗眼看人,会把人看扁。”狗的嗅觉非常灵敏,但视力不太好。我仔细地咨询过生物学家,他们告诉我,狗的眼睛是二维成像,意思是狗眼中的世界只有黑白。鸟的眼睛是四维成像。开车的人应该知道,汽车在行驶的时候,司机需要察看车后的情况,而人的眼睛不具备后视能力,因此汽车要有反光镜。与汽车的前后运动相比,鸟飞翔的时候是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运动,所以它必须查看上下的情况。人的眼睛是三维成像,我们无法想象四维成像是怎样的一个奇妙世界。如果有一天医学发达到可以将鸟的眼睛移植到人体,大家就可以看见那个奇妙世界是存在的。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神奇的生命状态和境界,人们通过什么途径去感知,去领悟?不是科学,而是文化。

学过中学物理的同学都知道,用电磁波测量到的光谱中,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光是人眼可视光;G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为不可见光。人眼虽然看不见,但是人们借助科学手段证实了不可见光的存在。

(二) 认知途径的有限性

很多时候,文化存在于以人的认知条件达不到的领域。楚文化中有一个非常传统的习俗——“招魂”。我来自安徽农村,我老家就在楚文化影响范围内。在我小时候,小孩子受到惊吓之后,靠打针吃药是没有用的,要靠母亲给孩子“喊魂”。

怎么理解“魂”这个概念?一根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电线,不仅仅电线有能量,在电线周围还存在电磁场。我们看不见电磁场,但它是存在的。人的生命也是这样。我坐在这里,你们看得见的是我的肉体,而在我周围有我生命的“场”,这就是我的“魂”,或者说是“魄”。大家不要将“魂”理解为封建迷信,而应理解成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指代的就是我生命的“场”。成人体质比较强,人走了,就带走了生命的“场”;小孩子的身体比较弱,受到惊吓后,他的肉体离开了,“场”却没有完全带走。这时人就有可能出现病状。为什么是由母亲来“招魂”呢?因为孩子与母亲气脉相通,母亲喊了之后,“魂”就能够被收回来。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 两个人本来不怎么相像,但是恋爱结婚,在一起生活十几年之后,两个人总是有些相像,这就叫做“夫妻相”。两个人朝夕相处,气息就互相“串通”了。还有一种情况: 小宝宝出生之后如果不是由母亲喂养,而是由保姆代劳的话,时间长了,这个宝宝的长相不会像母亲反而更像保姆。这就是生命的气息“场”相互感应的结果。

在现代汉语语境下理解文化,我认为需要突破三个前提。

其一,语言是有限的。有一个成语“莫名其妙”,“名”是动词,表示无法说出世界最奇妙的境界。一般人三十岁之后,人们就能感受到语言的有限性。生活中,有很多人生的境界和生命的体验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比如,什么叫枣红色?什么叫橘红色?你能准确地给我定义吗?冬天的时候,歪在墙根底下晒太阳的老头,他们脸上每一条皱纹里都是故事和箴言。要想知道这些生命的箴言,你只有用心去体验。语言的有限性带来了音像传播的空间。

其二,文字是有限的。我们上中学之前都会认为文字是无限的,什么东西都可以写出来。等到你经历了高考,在生活中有了实践经历之后,你一定会感觉到文字的有限性。很多境界都无法用文字表达。禅宗有“偈语”。形象的解释就是,比如,我所体验的境界,不在桌面上,也不在地板上,而是在它们之间。那么,我如何让你理解这悬在中间的境界呢?就如当头棒喝一般,将你从桌面上推下去,你下落的过程中经过这个中间地带,就能有所体验。禅宗里的“偈语”,就是让你体验那种境界。

其三,科学是有限的。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理解科学的有限性非常重要。西方近代科学昌明于工业革命时期,是实验室的产物。实验室的环境是可控的。比如,我们在生活中无法找到单独的铁元素、氧元素,除了实验室,现实中它们都是与其他元素相结合而存在。因此,科学具有可控条件性。

另外,科学具有均衡的属性。我在读博士的时候认识一位师姐,一起聊天的时候她说,生了孩子之后,奶水不多,她就严格地按照育儿手册书上写出的标准来给孩子喂水喂奶,她婆婆看着孩子哭喊很是着急,说不能这样带孩子。婆媳之间就闹了矛盾,但婆婆还是尊重媳妇的意见。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瘦得皮包骨头。孩子身体一弱就容易生病,没办法,她只有将孩子交给婆婆,让她婆婆按照传统的经验来带孩子。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很健康。为什么按照书上的标准带不好孩子呢?生命最大的魅力就是有个体差异。如果没有个体差异,那就像是养殖场里那些被定时定量喂食的品种鸡。生命的魅力不是科学可以衡量的。树木的生长就不会很精准化地今年长一厘米,明年也长一厘米。均衡属性是科学创造出来的一个平均值。

因此,科学虽然有用但也有限。两三年前,一位医学博士认为中医不科学而倡导废除中医。当时,有媒体让我发表意见,我说我要说一句骂人的话: 这位要取消中医的博士,他的书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科学”这个概念最早由明末上海人徐光启引进中国。那么,在“科学”这个概念来到中国之前,我们老祖宗的无数生活智慧,用什么来表达?不是以“科学”的概念,而是用风俗、习惯、禁忌、中医等来表达。其中,禁忌规定人们,不能碰的就不能去碰,虽然理由往往讲不清楚。禁忌,大都是由无数代先人的经验积累,甚或付出血的代价而得出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倡导“男女平等”——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做到。那时江南农村不像现在只种一季稻,而是种两季稻。因此春耕的时间就很早,插秧的时候有时会下桃花雪。下桃花雪的时候很冷,男同志下水田插秧,女知青们也跟着下田。而在江南传统习俗中,妇女不下田插秧。一般情况下这也没什么,但是有位女知青在生理期的时候偏要下水田,落下了妇科病,而这个妇科病一直都没能治好。今天科学如此发达,为什么还不能治好这个病呢?因为科学是有限的。所以说,很多风俗习惯都包含着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生存智慧。这种“智慧”不属于科学范畴,而属于文化范畴。

谈论文化,首先必须要了解语言的有限性、文字的有限性、科学的有限性。了解这三个前提之后,我们才来谈文化。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小”。为什么“无知者无畏”?就像画圆一样,你的知识是一个圆。你的圆周越小,对这个世界感知得越少,你就越胆大;你的知识圆周越来越大,你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来越多,你就越来越胆小。所以,知道自己认知的有限性,我们才会对文化有一种敬畏之心。文化即是对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的记载。

其次,知识不能等同于技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和“习”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的是知识,只有知识是可以传授的。那么,“习”是什么呢?繁体字“習(习)”上面是个“羽”,指鸟翅;下面是个“白”,指太阳。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他们知道,鸟张开翅膀逆着光在天空翱翔时,翅膀是慢慢地、静静地扇动着的。所以,“习”就是指通过肢体的不断实践而获得某种技能,而对于这种技能,语言不可传达。举例说明,如果让身为自行车赛车手的父母把自己骑自行车的感受和经验写成文字,让他们的孩子把这些文字经验背得滚瓜烂熟,再给这个从没有骑过自行车的孩子一辆自行车。请问,这个孩子能骑得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骑自行车的平衡感只有靠自己重复练习获得肌体记忆才能掌握。那么,同学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里大概各占多少比例呢?可能90%多是技能,10%才是知识。在座的各位,你们现在校园里学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绝大部分是没有用的,但是你们仍然要学习。因为没走底下的台阶,你就无法登上上面的台阶。我们既要学知识,又要懂得知识的有限性,还要不断地学习。

最后,知识和技能不等于智慧。有了知识和技能之后,我们还要拥有智慧。一个人有没有创造能力,不在于他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他的智慧。智慧不能教授,而是靠感悟而得。如何感悟?比方说,我们现在所处的空间有五个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都告诉我们: 在这个空间里,只有五个门可以进出。忽然有人说,我们在这个天花板上还可以开一个门通天。那么,在天花板上开一个门通天之后,你就能够看到通过原先那五个门永远都看不到的另外一个空间、境界。这就是智慧。但是,生活在这个空间里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想不到在天花板上开个洞。所以,我们还有另一种获得智慧的方法——“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即通过别人的点化少走弯路。

我的能力有限,不能够为大家在天花板上开一个洞。但大家需要知道,我们的知识和科学探索是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之下。

二、 文化的存在方式

事物有两种存在方式。其一是实体性存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方式。我们最熟悉的或者说物理学、哲学教给我们的一种存在方式叫实体性存在。其二是功能性存在,一般情况下看不见,摸不着,它们只有发挥功能效应,才显示出自己的存在。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水壶在烧水的时候,一开始没有声音,烧到80℃左右,水壶就会发出响声。一个印刷厂的工人曾经告诉我,水壶在响的时候,把水壶拎起来,可以把手伸到壶底正中间,不会灼烫。因为水壶在响的时候,中间的水是凉的。那么,水壶为什么会响呢?烧水的时候,水先从四周开始热,中间的水慢热。当四周的水温和中间的水温悬殊较大时,就会产生对流,水响的声音就是对流的声音。这个经验在建筑学上也有应用。原来建房子的砖是实心的,而现在的砖是空心的。砖为什么能空心?砖是一个长方体,在物理上的对角线正当中,力会相互抵消。空心砖既不影响承重又能节约土地资源。

其实这个原理在很早以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发现了。《老子》:“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意思就是说,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置放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老祖宗发现,在圆形所有的直径即对角线的正当中,力可以相互抵消。老子从这样的具体现象进行了总结,将车轮所有能看得见的实体部分用一个符号来代替,叫做“有”。而所有“有”的这一部分,其功能的发挥源自中间的轴,即这个空心的地方。那么,这个空心的地方用一个符号来代替叫做“无”。“无中生有”就是这个意思。没有“无”,“有”的功能就不可能发挥。而“无”虽然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着。我们什么时候能感觉到“无”的存在?当“无”的作用得到发挥时。所以,你不仅要知道实体高压电线的存在,还要知道高压电线落到地上后,在它若干直径范围内仍有电磁场。如果你不知道它的存在而靠近它,你就有可能会被电死。只有作用得到发挥,你才知道它的存在——这就是功能性存在。

文化的存在方式,不是实体性存在,而是功能性存在。

文化的这种功能性存在方式,带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文化的参与程度决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品质。

搞文化建设,如果全部搞所谓的政府形象工程,那一定是往脸上贴金,而不是真的文化。那种文化,不贴心也不贴肉。由于文化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功能性存在,所以,判断一个地方有没有文化,不在于这个地方物质性的建设,而是看其在建设工程中文化参与的程度。文化参与的程度决定了事物(城市)的本质和质量。

我举两个例子——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同类推荐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近代思想文化论集

    本书为学部委员专题文集,收入作者关于近代思想与文化研究的论文。本书所收论文,写于1985—2011年,26年之中,作者一直关注着近代中国的社会、思想与文化转型的问题。这是关涉中华民族整体命运的大问题。作者试图揭示这个转型过程的内外机制与种种条件,揭示我们已经走过的轨迹,这对于我们如何走向未来,真正摆脱种种中世纪式的羁绊,迈入现代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轨道,是很有意义的。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老子答问录

    老子答问录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热门推荐
  • 玄宝人鸟山经图

    玄宝人鸟山经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孤墙中的自述

    孤墙中的自述

    人在和命运抗争,仅存的希望破灭时,人又会如何面对?在长期的冰冷和压抑下我们会去思考什么?被扭曲的爱意又会带来什么效果?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
  •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擦肩而过

    擦肩而过

    陈列那时一定没有料到多年之后王明明李喜喜夫妻闹成了这个样子,也更加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与李喜喜上了床——如果那也算是上了床的话。屈指算来,陈列认识他们夫妻已经有十多年了。记得那是陈列第一回去他们厂里出差,坐车到县城已经是下午了,另外还要转坐一段车,所以,陈列到黄昏时才找到他们的厂里,一时又不知道厂招待所在哪个方向,便想碰个人问问。恰巧就问到了正走在路上的王明明。王明明一听陈列说的是邵阳话,便笑着问你是邵阳人吧。陈列点点头说,是啊。王明明立即高兴地说,嘿,那我们是老乡啊。
  • 公主殿下带你走

    公主殿下带你走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手握百万兵马的长公主殿下居然被一个丫头气到吐血!“你...你给本宫滚!”“哼,滚就滚,你这么难伺候,本姑娘还不乐意呢。”自从洛溪姑娘走后,自家殿下好像变呆了。难不成殿下与洛溪姑娘吵架受到了刺激?后来...她为了她敛了潇洒爱自由的个性,无端背负红颜祸水罪名,跋山涉水为她医病,只身犯险身中蛊毒...她为了她敛了平日冰冷严肃一脸漠情,给予特权遭受群臣围攻,调兵遣将以身为饵拿命换命...再相见江湖陌路,梦中那身红衣依旧。我愿想你念你心如绞痛,用这梦魇换你平生潇洒不俗。年年桥边红药知为君生,半壶梨花酒醉入心扉。因我许你余生长命,守你百岁梦也不醒。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将军不懂爱

    将军不懂爱

    单纯可爱的她,一次次撞上南墙,头肿脚软,却依然固守着心中的梦想;天赋异禀的她,能力超群,声名赫赫,被众多权贵追逐。她们各自不安好。一场看似生硬却本注定的缘分,让她和她,成为另一个她和她。让她和他,开启一段亘古奇缘。跨越千年,从未懂得的真谛,在遇到你的那一刻,才了解:爱是当它到来的时候,他才知道,之所以会活得这么久,只是为了,终有一天,和她相遇。
  •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

    《生活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由32篇励志故事集结而成,故事关乎存在、遗憾、梦想和爱情。谁不想过上好的生活,但是每个人都有迷茫、孤寂、沮丧、绝望,怀疑着自己,怀疑生活的艰难时刻……希望我们可以消化掉那些令人不安的事,在磨砺中变得更勇敢,朝着梦想继续披甲向前。32篇故事都是作者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写实。篇篇扎实亲切,未必字字珠玑,却句句含情,能给你一种真实的力量,让你面对时没有隔阂。他的文字仿佛一把婉转温柔刀,划开你平静而麻木的内心,拨开你的心中每一个皱褶,让你的纠结、借口、脆弱无处遁形。读完没人打你的脸,你的脸也会红;不拿针扎你,你也会浑身有刺痛感。作者说了那么多,就是要告诉你:年轻,就是拿来努力的。
  •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烛闲谈

    花烛闲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