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0500000023

第23章 参考文献(2)

吴瑕.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政策缺陷及走向[J].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5(4)

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夏永祥.中国地方性贫困原因新探[J].开发研究,1993(6).

萧灼基.经济金皮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肖红缨,刘建平.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改革[J].中南大学学报,2004(03).

谢立中,何玉长.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战略[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熊丽英.中国贫困文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

徐金.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徐金锋.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6

徐月宾、张秀兰.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05(5)

阎逢柱.社会资本层面下的我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J].理论界,2005,(10).

杨钢、王丽娟.新的世纪与新的贫困—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1(l)

杨明伟.城市贫困群体及其社会支持网络,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

杨伟民.社会政策与公民权利[J].江苏社会科学,2002(03).

杨雅华.进城务工人员的权利贫困及解决对策[J〕.求实,2006(1).

叶普万.浅谈中国贫困问题研究视角的几个转化[J].人文杂志,2003(2)

尹虹.论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政府的济贫问题[J].历史研究,2003

尹世洪.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问题〔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于潇. 城市贫困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J].人口学刊,1998 (2)

袁媛,薛德升,许学强.转型时期我国城市贫困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6(1)

曾繁正等.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

曾敏,我国城市贫困的权利理论探微,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

詹姆斯·S·科尔曼.人力资本创造中的社会资本[A].帕萨·达古斯特.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张敦福.城市相对贫困问题中的特殊群体城市农民工[J].人口研究, 1998(02)

张力军,虎小红,刘钊.经济适用房出现不经济、不适用的原因及对策[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4(2).

张丽丽,陈云,香港地区社会保障领域第三部门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科技创业月刊,2008(6)

张茂林,张善余.社会转型期城镇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其思考[J].人口学刊,1996(3).

张全红,张建华.全球化与城市贫困: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7(3)

张锐.美国的贫困与反贫困[J].社会观察,2007

张树新,费迅.粮食统购统销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1)

张秀兰 徐月宾. 建构中国的发展型家庭政策[J].中国社会科学,2003(6)

张颖,范思凯.台湾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评价[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3

赵莉.我国城市贫困家庭经济支持网研究——来自250户贫困家庭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5).

赵明霞,张龙,徐娟秀. 中国社会转型期城市贫困分析[J]. 社科纵横,2005(5)

赵明霞.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J].甘肃科技,2005(9)

赵忆宁.中国城市贫困人口分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

赵智龙,李钒.我国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

郑德香.基于资产建设理论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分析——台北“家庭发展账户”和苏州沧浪区“圆梦计划”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郑丽珍.“台北市家庭发展账户”方案的发展与储蓄成效[J].江苏社会科学,2005

郑艳 新中国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变迁1949-1957[D].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中国民政部网站[EB/OL].http://www.mca.gov.cn.2006-3-10

周海旺.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和解困政策研究- 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2001(2)

周沛.城市贫民的生存现状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J].南通大学学报,2006(09).

周群英,杨金刚.透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贫困,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

周怡.贫困:发展的讽喻.选自:解读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对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周怡.贫困研究: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社会学研究,2002(3)

朱丹.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M].上海财经出版社,1999.

朱平.美国的贫困与反贫困的斗争——美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述评[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朱庆芳.城镇贫困群体的特点及原因[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4).

朱晓阳.反贫困的新战略: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到管理穷人,社会学研究,2004(2)

诸建芳.再就业与城市扶贫[J].经济学动态,1997(1)

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07903

Booth,Labor and Life of the People:East London,London,Volume 1,Williams and Norgate,1889.

Esping-Anderson G.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M].Cambridge:Polity Press.

Fukuyama,F.,Trust:t he social values and t he creation of p ro sperity.New York:Free Press. 1995.

Gans H J.From"Underclass"to"Undercaste":Some Observa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Post-industrial Economy and its Major Victims[A].In:Mingione E.Urban Poverty and theUnderclass[C].Oxford:Blackwell,1993.

Hannerz, U. 1992,Cultural Complexity:Studies i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Meaning,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Press.

Herbert J.Gans,1971,The Use of Poverty:The Poor Pay All[J].Social Policy,1971.

John Rawls, Charles Fried, Amartya Sen,Liberty,Equality, and Law: Selected Tanner Lectures onMoral Philosophy,Univ of Utoh Pr(7),1987.

Lenoir,R.,Les exclus:U n f rancais sur dix.airs:Seui. 1974.

Lewis﹒Oscar,Five Families:Mexican Case Studies in the Culture of Poverty,New York,Basic Books,1959

Lewis﹒Oscar.The Culture of Poverty[J].Scientific American,1966,219

Mingione E,Morlicchio E.New Forms of Urban Poverty in Italy:Risk Path Models in theNorth and Sout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 Research,1993,17

Mingione E.The New Urban Poverty and the Underclass:Introduction[J].International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 Research,1993,17

Morris L D.Is There a British Undercla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Research,1993,17

Neef N.The New Poverty and Local Government Social Policies:A West German Perspective,1990

Rowntree,Poverty:A Study of Town Life,London,Macmillan,1901.

T.W.Schultz,Invest ment in Huma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51,No:5,1961.

World Band.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0/2001:Attacking Povert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Yin,R. K. 1989.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Newbury Park,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①◇ 《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1953年11月9日

●②◇ 历史见证——票证实录,四川日报,2002年7月8日

●③◇ 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河南商报》,2002年9月10日

●④◇ 统计数字见《北京副食品商业志》,2002年版

●⑤◇ 《本市实行粮食计划供应》,《新闻日报》,1954年3月21日

●⑥◇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

●⑦◇ Meng, Xin: “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 Vol.50, NO.3, 2004, pp. 357-379.d

●⑧◇人民网:《部委一周第17期:基尼系数为0.46 中国收入相当不均》http://gov.people.com.cn/GB/46728/58024/58032/4519320.html

●⑨◇ 转引自周怡:《贫困研究: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3期,第49~63页

●⑩◇新浪财经:破除中国式歧视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70717/09051545159.shtml

●11◇ 转引自周彬彬. 向贫困挑战:国外缓解贫困的理论与实践[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12◇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镇居民贫困问题研究课题组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研究报告[R].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3◇ 王有捐:《对目前中国城市贫困状况的判断分析》,中国统计信息网。

●14◇ 唐钧. 2001- 2002:中国贫困与反贫困形势分析[EB/OL].http://203.93.24.66/shxs/xpxz/default,htm,2007-05-02.

●15◇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城镇贫困研究课题组”.城镇贫困:中国发展的新挑战[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6◇ 香港《南华早报》7月15日文章:《改革未能阻止不良贷款新浪潮》,转引自《参考消息》,2004年7月18日第8版。

●17◇ 新华社信息中心《参考资料》信息库拉美社哈瓦那1996年12月3日电《拉美社认为1996年美全面社会救济计划宣告结束》

●18◇ 同上。

●19◇ Income Stable,Poverty Rate Increases,Percentage of Americans Without Health Insurance Unchanged,Issued by U.S. Census Bureau on August 30,2005,in: http://www.census.gov.

●20◇ National Count Of Homeless Puts Issue In Human Terms,USA Today,October12,2005.

●21◇ 转引自胡爱文.《美国贫困线及其反贫困政策研究:1959一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2◇ R. H. Tawney, Religion and the Rise of Capitalism. New York, 1947, p.222.

●23◇ 转引自曹清华.英国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反贫困效应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4◇ 转引自唐大鹏.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借鉴[D].吉林大学,2003

●25◇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6◇ 巴西全国讨论会文选.巴西社会问题[M].巴西:圣保罗诺贝尔出版社,1991

●27◇ 托马斯·斯基德莫尔、彼得·史密斯.现代拉丁美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

●28◇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9◇ L. Graham and R. Wils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Brazil [M]. Public Policies in an Era of Transition, Texas University Press, 1990

●30◇ 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1998~19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和1999

●31◇ N. McDonald. A Mask Called Prog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32◇ 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研究部.城市化背景下的贫民窟挑战及对策:国际经验与启示[J].脑库快参,2005( 14) .

●33◇转引自 王敏.巴西现代化进程中的贫富分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

●34◇ 转引自 刘敏.NGO与贫困治理:以香港为例[J].兰州学刊,2008

●35◇ 转引自 张丽丽,陈云.香港地区社会保障领域第三部门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科技创业月刊,2008

●36◇ 行政院主计处:(2004)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4/econdexa.xls

●37◇ 转引自郑德香.基于资产建设理论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分析——台北“家庭发展账户”和苏州沧浪区“圆梦计划”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

●38◇ 转引自郑德香.基于资产建设理论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分析——台北“家庭发展账户”和苏州沧浪区“圆梦计划”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9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

    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

    修炼不是别人眼中的修炼,而是实现心中的另一个自己。 成功不是别人的付出,而是自己实现自己的梦。 对于青少年,一本书有可能改变他的人生轨迹。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精思傅会,花十年工夫而成就的《青少年素养修炼手册》一书,在众多励志类图书中别开生面,行文流畅,简洁生动,不唯对青少年,即使对成年人也颇有启迪效用。它会在思想上、行动上给读者以帮助和指导,以“修”为主线,引导青少年强心益智,尽心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帮助青少年跨越成长的艰辛苦楚,飞得更高更远。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公共人的衰落

    公共人的衰落

    作为汉娜·阿伦特的学生和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好友,理查德·桑内特和他们两个人鼎足而立,分别代表了西方公共生活理论的三种各不相同的学派。《公共人的衰落》正是桑内特研究公共生活的扛鼎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公共人的衰落》具体展示了现代社会特有的公共生活现状,从城市人口、建筑交通、户外空间、环境失衡等方面揭示出人们的紧张和焦虑,由此证明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自我迷恋是公共生活衰落的结果,而公共生活的衰落,则是入侵公共领域的人格引起的。全书通篇对此观点作了细致精辟的分析和论述。作者追述了18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的历史,对宫廷、布尔乔亚阶级、市民阶层的社会存在和交往进行了广泛的涉猎:从文学、宗教、艺术到戏剧、音乐,再到服饰、话语、视觉、人格、角色。其中不乏对著名作家巴尔扎克、狄德罗、卢梭等人的分析。最后还指出了人们应当积极参与公共活动,在社会中主动积极地追求自身的利益。对于正处在转型期间的中国来说,这本经典的社会著作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间界限模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借鉴的价值。
  •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本书是一本探讨角色理论的学术专著性教材。全书的基本框架分为三编:第一编角色总论,第二编角色分论,第三编角色建设,每编由若干章内容所构成。本书对就读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志于探讨角色问题的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发廊情话

    发廊情话

    《发廊情话》一书收录14个短篇:《小新娘》、《波罗的海轶事》、《云低处》、《角落》、《世家》、《乘公共汽车旅行》、《发廊情话》、《姊妹行》、《羊》、《乒乓房》、《一家之主》、《稻香楼》、《51/52次列车》、《临淮关》等。
  • 原来你早就在

    原来你早就在

    “别在跟着我了,你不忙的吗?”“不忙不忙…”“你不忙,我忙的好吗?”说着女人就不再理后面像粘皮糖一样已经跟了她好几天的男人,径直走进了公司,真不知道这男人是干什么的,居然一点都不忙,像个愣头青一般老是跟着她。身后的‘愣头青’不以为意,看见女人确实去工作了,早已习惯似的给秘书打了个电话,“把我今天需要看的文件拿到她公司对面的咖啡厅里来,对,还是那家!”‘一点都不忙’的男人深情的看了看女人走向的公司,一如往常地走向了咖啡厅,顺便还想了下怎么样才能更近距离的跟着女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战天大帝

    战天大帝

    桀骜不驯的斗战天,为仙界所不容,飞升时被天帝算计,被迫兵解转世。转世后的他,却发现自己成为了异界的小乞丐。而且,似乎还和美丽的帝国公主,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 仙卜奇缘

    仙卜奇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学园之神转飞扬

    萌学园之神转飞扬

    在神与人之战后,萌学园或者说是魔法世界恢复了和平,但在神界,一场巨大的阴谋以及战争慢慢袭来。萌学园的萌骑士幻之星、炎之星、十之星、月之星、梦之星加上在神界的智之星会在神界激起怎样的火花呢……
  • 郎来啦

    郎来啦

    师傅拣到的狼孩却丢给她来养,天知道她一个小女子养着一个狼一样的酷小鬼是个什么滋味!教他怎么做回普通人也就算了,教他一些武功也就算了,她什么时候教过这个小鬼扭过头来倒咬一口,将她也吃干抹净呢?!
  • 分割线寄生体

    分割线寄生体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条分割线和一个寄生体,所谓分割线就是一道手心里刻骨铭心的遗憾;而寄生体则是天生为前者而生的,是某些人为了弥补自己心理的遗憾临摹而生;它也是寂寞可怜的孩子。它们每个人在自己苦苦支撑的感情中,纠结、迷茫,它们将如何安放自己的感情?如何安置自己的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都市之异种降临

    都市之异种降临

    天降陨石改变了花月凌正常的生活轨迹,大难不死的他被神秘的系统所认可,由此得到了普通人所不能及的强大力量,并让他发现了与其他人眼中不同的世界。与此同时,各种匪夷所思的事件围绕在他身边,超越人类想象的生物逐渐浮出水面,而花月凌所要面对的还不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