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400000073

第73章 附录“考察世界与我们生存之谜的一种途径”(3)

我们认为当前都市文化研究有三方面的不足。第一是重西方理论的借鉴,轻中国理论的建树。在文化理论与研究方面,西方走在了前面,在都市文化研究中也有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理论成果,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方面,都成为我们从事都市文化研究的资源。在近年来的都市文化研究中,我们虽然有着建设中国都市文化学科理论的构想与努力,但是在总体上仍然缺乏建设系统的中国都市学理论体系的现实。东西方都市之间虽然有诸多类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文化、民族、地域等,使不同的都市与文化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我们在借鉴西方的都市文化理论基础上,应该发掘中国传统都市文化的历史资源与经验,努力建构中国式都市文化学的理论体系。第二是重理论的宏观研究,轻现实的微观探索。都市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结果,是都市社会的生活方式。我们在借鉴西方都市文化理论中,既应该努力建设中国的都市文化理论,更应该重视现实都市问题的微观研究,以敏锐的眼光、清晰的思路发现并分析都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诸如都市消费、都市心态、都市传媒、都市白领、都市社区、农民工问题等。尽可能在细致的社会调查基础上,对于诸多都市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探究,采取实证研究、数据分析等科学主义范式的研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推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第三是重国内都市研究,轻世界都市的观照。纵观近些年的都市文化研究,研究的重心大多集中在国内都市文化,无论是对于某个都市的文化定位,还是对于都市文化现象的分析,都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于世界其他都市文化发展与建设的研究,尤其缺少对于中外国际都市文化的比较研究。在比较中可以较为清晰地观照与分析各都市文化发展的现状,总结出文化交流与影响的某些规律,对于都市文化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借镜的经验。“在世界日趋全球化的过程中,加强世界都市文化的比较研究,对于不同都市文化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的比较研究,发现文化发展的规律,建构提高人类文明程度的文化发展策略合理构想都市文化发展的规划,切实实施都市文化建设的目标,对于提高人类的文明程度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价值。”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专门谈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问题,并将文化发展繁荣问题提高到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国家文化软实力与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高度。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我们回顾近些年都市文化研究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不足与缺憾,期望都市文化研究在建构中国都市文化理论、都市现实问题的研究、中外都市文化比较等方面,有着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尽心尽力。

孙逊:《在中国,为什么要研究都市文化》,《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孙逊:《都市文化研究:世界视野与当代意义》,《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孙逊:《都市文化研究: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光明日报》2003年9月13日。

刘士林:《城市化进程与都市文化研究在中国的发生》,《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孙逊:《“都市文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光明日报》,2006年12月6日。

刘旭光:《都市文化与媒介》,《都市文化研究》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刘士林:《都市文化学:结构框架与理论基础》,《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刘士林:《都市与都市文化的界定及其人文研究路向》,《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

钱文亮:《都市文化学科的相关问题》,《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杨剑龙:《世界格局中都市文化比较的意义与方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曾军:《都市文化研究:范式及其问题》,《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王纪人:《对都市文化综合研究的几点思考》,《光明日报》,2006年5月23日。

刘士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都市文化研究》,《光明日报》,2007年5月8日;刘士林:《都市文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基础》,《文学评论》2007年第3期。

吴福辉:《关于都市、都市文化和都市文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陈伯海:《思考上海文化的历史与未来》,《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

包亚明:《全球化、地域性与都市文化研究——以上海为例》,《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杨剑龙:《论上海城市规划的历史与现实》,《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蔡德贵:《上海:应该大力打造文化都市》,《探索与争鸣》2004年第4期。

姜义华:《构筑国际大都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复旦学大学报》2002年第5期。

孙惠柱:《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建设——兼为上海的文化建设进言》,《文汇报》,2003年9月14日。

褚云茂:《国际大都市应该有怎样的文化形象》,《文汇报》,2004年6月7日。

赵炳翔:《上海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思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顾军:《北京文化特征小议》,《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方彪:《试论北京传统文化的特征》,《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姚文放:《都市文化:当代审美文化批判》,《求是月刊》1999年第1期…

耿波:《都市生活方式与都市审美文化》,《求是月刊》2007年第3期。

杨剑龙:《建设小康社会与弘扬都市文化传统》,《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陈伟、翁晓玲:《都市美学与上海城市精神》,《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张涛光:《论衡量城市建设文化品位的尺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包亚明、王宏图、朱生坚:《上海酒吧——空间、消费与想象》,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贾明:《大众文化:现代都市的文化主潮》,《都市文化研究》第一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

贾明:《大众文化:传媒时代的公共领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曹海峰:《有关“吧文化”的几点思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杨剑龙:《荧屏选秀的文化分析》,《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25日;杨剑龙:《电视娱乐不应该成为“愚乐》,《文汇报》,2007年8月29日;杨剑龙:《影视剧翻拍的利与弊》,《文汇报》,2006年5月16日;叶青青,《偶像剧文化对都市生活的影响》,《财经界》2006年第4期。

梁梅:《都市:生产设计的大“秀”场》,《都市文化研究》第一辑。

孙育玮、张善根:《都市法治文化本体的理论探析》,《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

孙育玮:《法治文化:都市法治化的深层底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胡志民:《都市法治化与法治文化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孙育玮:《小康社会与都市法治文化》,项家祥、王正平主编:《小康社会与都市文化建设》,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鲁虹:《关注都市亚文化》,《艺术·生活》2005年第4期。

郭建、孙惠莲:《城市化:都市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陈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城市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陈占彪:《中国都市文化研究中的一个误区》,《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7期。

杨剑龙:《世界格局中都市文化比较的意义与方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土耳其人

    土耳其人

    该书阐述了土耳其的历史、文化和民情,以及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中西价值观的渊源与比较:家-国-天下

    中西价值观的渊源与比较:家-国-天下

    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曾清晰论述了中华文明精神遗产的优秀资质,预言今后中国是融合全人类的重要核心。他说:“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他还说:“从两千年来保持统一的历史经验来看,中国有资格成为实现统一世界的新主轴。”“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汤因比的观点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我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汤因比先生所谓的中华文明精神遗产的优秀资质的真正来源,其实是和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族社会结构这一点紧密联系的。
  •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

    彪炳史册的学术名著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之作《论语》到勾勒生物和人类的历史轨迹的《世界史纲》;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者《国富论》到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名著《法哲学原理》,本书涵盖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著作,是研读中西文化经典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热门推荐
  • 我家影帝不信邪

    我家影帝不信邪

    “点关注,不迷路,主播带你走花路。”洛梵音刚说完开场白,弹幕上就集体刷了起来。“主播,你身后有人!”------一朝暗恋成真,咸鱼女主播迈向影后之路,左手牵男神,右手捧奖杯,事业爱情双丰收。“男神,我掐指一算,你是我孩子他爸。”【三流道士女主播vs演技派男演员】啼笑皆非不正经娱乐圈小甜文。
  •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本书堪称当代国外学术界少见的博学之作。它把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重要主题置于现代性这一概念的总体框架中加以考察,可以说确立了现代性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 野心首席,太过份

    野心首席,太过份

    【全本大结局】新婚前一晚,她被闺蜜算计,惨遭神秘面具男人的狠狠欺负。这场声势浩大的灾难来得猝不及防,当幸福来敲门时,她却被拒之门外。他是春城里野心勃勃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她是敢作敢为雷厉风行的传媒集团负责人。一次精心设计的阴谋,让两个人从此有了交集。他,步步为营,残野如狼。她,精于算计,狡猾如狐。他,有最心爱的女人;她,亦有钟情的男人。但是,却不得不走进婚姻的城堡里。然,这场婚姻,让同样骄傲的两个人走的鲜血淋漓。是死守婚姻这座城?还是孤注一掷?婚姻如棋盘,若注定死局,坐守孤城,又该如何杀出一条血路?如果结婚是一场盛大的豪赌,我已拍桌下注,郁霆琛你敢不敢陪我坐庄?当真相来临,她的所有骄傲毁于一旦,每一个人都有软肋,他喜欢的女人才是江晓溪唯一的软肋。她用尽所有力气的喊道:“我们离婚,连孩子也归你,我江晓溪此生不再见你!”
  • 快穿日记:反派,继续作!

    快穿日记:反派,继续作!

    问卷大调查。南瓜:宿主,小哥哥和小姐姐,你选择那个。古隐迢:小朋友才做选择,我都要。古隐迢身后,一位男子,直接抱住古隐迢,把古隐迢带离调查现场。南瓜听着远处飘来的声音,抱住了自己这一只孤零零的单身狗。“哦,你都要,怎么贪心,是我太弱了啊。”
  • 良田喜事:腹黑夫君美如花

    良田喜事:腹黑夫君美如花

    孟娬穿越了,发现大伯欺占良田,堂姐妹蛇鼠一窝,祖母还要把她卖给一个下流胚子。孟娬表示,玩不死你们她就不姓孟!一朝捡回一个漂亮夫君,简直满足她颜值狗的所有幻想!这位夫君装无辜装纯洁装六畜无害,后来孟娬才明白,这人表面看起来是个软糯的大白汤圆,实际上芯子却是黑得流油的芝麻馅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余秋雨人生哲言

    余秋雨人生哲言

    本书是余秋雨先生所有著作中的精选。全书共分为十六个篇章,分别是人生滋味、人格尊严等。全部都围绕“人生”的主题展开。余秋雨在本书中加入了大量新写的内容,是他“封笔”以来第一次出山,其文风和思想沉淀明显有别于他以前的作品。整部语录的摘选都力求体现独特的“余秋雨特色”。
  • 天权之下

    天权之下

    这世间有流传千古的神话,有没落俗世的遗尘,有高耸入穹天的巍峨,有泛海绝天宇的浩瀚。我叫洛封,我不知道,这世界到底隐藏着什么,但在一个偶然的时刻,我瞩目了这无尽岁月的冰山一角,并且为之奋斗,直到世界尽头。
  • 鄂西箬竹

    鄂西箬竹

    每每想起幺爷,我总是能想起鄂西箬竹。鄂西箬竹也称为簝竹,是我们鄂西特有的物种。它生长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之巅,温暖之地水土不服,低山和半山根本就看不见它们的身影。然而这个倔脾气的鄂西箬竹却非常一般,单株来看,它们的身高一般只在三十到九十厘米左右,根本没有超过一百厘米的,“挺拔”那样的字眼根本与它不沾边。矮小、普通,一无是处。因为它们的直径只有二到四毫米左右,空腔不到一毫米,竹节也只有七到九节左右,竹节的长度只在四到十二厘米,这样的竹子怎么能算竹子呢?
  • 凡域传说

    凡域传说

    穿越十万光年来到地球的文明结合体,虚拟网游结合现实试图拯救另一个世界,血色黎明之下闪烁的晶核是一个时代的开启,游戏世界的最终进化亦能赋予人类的永生。
  • 网游之零度空间爱上你

    网游之零度空间爱上你

    当伤心欲绝的小白柔,遇见了千面大神腹黑夜时…当郭小柔陷入人生低谷后,遇到了腹黑冰冷的正太夜可颜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会儿是游戏公司的正太老总;一会儿是游戏中的神秘大神;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他。看超级游戏白痴郭小柔如何玩转零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