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500000024

第24章 杜甫(九首)(2)

写到这里,作者又回过头来描写途中的情状。他从长安到奉先,先经骊山,然后折西北至官渡,过泾渭二水,再度改道。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两句,正是交代了路途的变化。接下去写一路上的情形:“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这是诗人所见之实景。“群冰”,一作“群水”,仇注以为此时正冬,冰凌未解,不得谓冰从西来。清人施鸿保说:“今按诗意,明当作冰。若是水,既不得言‘高崒兀’;下去‘恐触天柱折’,水亦不得触也。冬时冰虽未解,然风裂日激,亦非尽待东风;且如冰未解,则泾渭诸水,又安能从西来?其说亦自相矛盾矣。”(《读杜诗说》)施说甚是。这四句写望中所见西下的冰河,用“崒兀”二字,已见河冰之高,又用“极目”二字,足见发源之远。“疑是”二句,用《列子·汤问》共工氏怒触不周山之典故,形容冰河来势之汹涌,大有天崩地裂之感,使人为之惊悸。王嗣奭认为“‘天柱折’乃隐语,忧国将覆也”(《杜臆》),这看法是很深刻的。诗人深邃明察的目光,早就意识到国家危机四伏,预感到一场大的动乱即将爆发。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这是说幸亏河上的桥梁还没有被冲毁,可是桥的支柱已经有点摇晃,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这桥的残破不堪和摇摇欲坠,不正是大乱前夕唐王朝的形象写照吗?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写渡河的艰险:行人互相牵携而过,河面这么宽阔,桥又这么危险,真不易过去。

这段叙其经行之所见,宴游之事,所闻奢靡之风,暗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社会的荣枯迥异以及由此形成种种乱象和险迹,均表现出诗人敏锐的洞察力。

第三大段,自“老妻寄异县”至篇末,写到家后的情景。

诗人先用四句诗交代了此行的原因:“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异县”,指奉先。“十口”,指一家十口人。“庶”,庶几,希望。这几句写得凄怆动人。意思是说:想到老妻还寄居于异地,一家十口人被漫天风雪所阻隔,不能团聚,谁能忍心老是不去看望他们呢?我还是希望回去和他们一块过苦日子。作为久别妻小的诗人,这次回家能和家人团聚,即便是“共饥渴”,也是求之不得的。

然而,可悲的是,“入门闻号咷,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诗人满心以为到家了,该一家人团聚了,谁知迎接他的竟是一片号啕大哭,他的小儿子已经饿死了。连邻居都为之伤心落泪,诗人哪能不难过呢?“吾宁舍一哀”,语出《礼记·檀弓》:“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舍”,是割舍的意思。诗人用“宁舍”与“亦”构成语意的跌宕,表现了克制不住的悲痛心情。

接着,他就自己的家庭遭遇抒发感慨:“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jù)有仓卒。”家庭断粮,造成幼子活活饿死,做父亲的岂不惭愧!秋收之后,本不应饿死人,然而穷苦人家却不免发生这种意外的事故。那么这些粮食都到哪里去了呢?联系前段所写的“聚敛贡城阙”,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十四岁的杜甫遭遇幼子夭亡,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和不幸啊!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沉浸在个人的不幸和痛苦中,而是推己及人,想到那些境遇不如自己的一般平民百姓。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杜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世家,本人也是个小官,享有免缴租税和免服兵役的特权。一个享有特权的家庭尚且有如此不幸,普通百姓的痛苦就更不消说了。

最后四句又由“平人固骚屑”扩展开来,想到天下破产的农民和远戍边疆的士卒:“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诗人忧念广大流离失所的农民和远征士卒的思绪,堆积得像终南山那样高,那样沉重,像大水那样弥漫无际而不可收拾。全诗在“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这样强烈的忧郁而无可奈何的叹息声中戛然而止,与开篇抒写抱负难伸的伤感相呼应,显得雄浑而深沉,悲怆而激烈,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和思索。

综上所述,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长诗中,作者通过自己的遭遇和旅途观感,如同一幅画卷般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唐王朝的政治、经济危机和贫富悬殊的阶级矛盾,表现出诗人特有的政治敏感和忧国忧民的无限深情,可以说是诗人在长安十年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的总结。

另外,诗中也表现了浓厚的忠君思想,如“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等,这些都是杜甫无法避免的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

这首诗不仅内容丰富深刻,而且艺术性也很高。

首先,作者采用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这是一首咏怀诗,但又具有纪行的性质。全诗以纪行为线索,以言志抒怀为主体。纪行就不能不运用叙事和写景的手法,咏怀就不能不用抒情和议论的手法。而这首诗正是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起来,互相穿插,互相补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第二段开始六句写上路的情形,就是通过叙述和写景的结合来说明诗人旅途的艰苦。接着写“凌晨过骊山”的情景,作者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和权臣贵族的荒淫无耻,发了一大段议论:“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议论在此诗中占有很大比重。胡夏客曾评曰:“诗凡五百字,而篇中叙发京师,过骊山,就泾渭,抵奉先,不过数十字耳。余皆议论,感慨成文,此最得变雅之法而成章者也。”又曰:“《赴奉先咏怀》,全篇议论,杂以叙事。《北征》则全篇叙事,杂以议论。盖曰‘咏怀’,自应以议论为主;曰‘北征’,自应以叙事为主也。”如此评论是很中肯的。同时,这首诗的叙事、写景、议论都是受抒情统摄的,从而使“咏怀”不显得枯燥、抽象,而具有艺术的美感,极为形象感人。

其次,对比鲜明、强烈,概括性强。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十个字高度概括了当时阶级、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情况:一面是荒淫无耻,一面是冻饿和死亡,这并列的画面,不仅使我们了解到安史之乱前夕唐代社会的实况,而且能深切体验到艺术对比的魅力。

最后,本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句,加上用的全是入声韵,使得音调短促低沉,与表达作者深沉、悲怆的感情相适应,形成悲凉激烈的声势,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

总之,这首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它以深刻的社会性和伟大的历史感,标志着杜甫古典现实主义的成熟,具有“诗史”的价值。无怪乎俞平伯先生对它有“以文而论,固是一代之史诗,即论事,亦千秋之殷鉴”(《论诗词曲杂著》)的评价。

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读《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月夜》是杜甫五律中的名篇,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八月。是年六月,安禄山兵入长安,唐玄宗仓皇奔蜀。七月,太子李亨(肃宗皇帝)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改元至德。这时诗人杜甫正携家向北避难。他把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本人则于八月只身投奔灵武,不料途中被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诗人身陷京都,而家小寄居鄜州,欲归不得,因而写下了这首思念妻子儿女的动人篇章。

题为“月夜”,写的是作者“看月怀人”。如果按照通常的写法,诗一开篇便写自己在长安仰头望月,如何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然而,诗人却别出心裁,从对面写来,想象出妻子月夜怀念自己的情景。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指闺中人,古代妇女多居于闺房之中,这里借以代指妻子。首联点明时间(今夜)、地点(鄜州)、人物(闺中)。明明是诗人在长安望月思妻,而偏说妻子在鄜州看月忆己,而且是“独看”。一个“独”字,写尽了妻子孤寂、凄清的情状。“看”字里兼含“忆”的意味。丈夫只身在外,妻子独守在家,虽说有儿女相伴,但他们年幼未谙世事,尚不能替母亲分担忧愁和痛苦,故而今夜鄜州月下的妻子也就显得更孤独了。

首联用笔曲折,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避免了一般的平铺直叙,因而十分引人入胜。清人纪昀在《瀛奎律髓》中批云:“入手便摆落现境,纯从对面着笔,蹊径甚别。”这是就其艺术手法的别致而言的,另一方面也因为诗人思情之深,诚如浦起龙《读杜心解》所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颔联两句,申足上联,衬出并旁证妻子“独看”。“怜”,是悲怜之“怜”,不是可爱之“怜”。父亲只身在外,年纪尚小的儿女不懂得思念他,是可悲的;不懂得父亲身陷叛军之手可能不会生还,他们将变成没有父亲的孩子,这就更可悲了;他们甚至连身边母亲望月的心事也不理解,不能为之分解忧愁。有此一笔,于全诗中仿佛不谐,而实际上却进一步突出了上联中的一个“独”字,以孩子们“未解忆长安”来衬托妻子“忆长安”的心境,更见凄楚、真挚。所以纪昀评云:“言儿女未解忆,正言闺人相忆耳。”(《瀛奎律髓》)施补华也说:“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妻矣。”(《岘傭说诗》)这些看法都是极有见地的。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此联承上,笔锋一转,以美容写愁苦,进而想象出其妻月下久立时的情景,为尾联之“双照”作好铺垫。雾本无香,此言“香雾”,是说妻子的头发被夜雾打湿,发髻中散发出的膏油香气把周围的雾都熏香了。这显然是夸张写法,极言妻子“独看”之久。“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云鬟”,形容其头发稠密蓬松,如云之状。“清辉”,指月光。“玉臂”,形容其妻双臂娇嫩洁白,如白玉一般。诗人由己及彼,联想到夜深秋寒,妻子仍独立月下,翘首长安,她那洁白似玉的手臂一定被清冷的月光映“寒”了。玉臂生寒,夜深不寐,此看月之久、思忆之深可想而知。这两句,以华美之词从正面刻画妻子“独看”之孤独凄苦,色浓情重,倍增其悲伤!

以上三联,写两地对月怀人,主线在长安,但写的却是鄜州,笔笔曲折,笔笔婉转,而情致深邃,正如明人王嗣奭所评:“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云鬟’、‘玉臂’,语丽而情更悲。”(《杜臆》)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尾联以发问作结,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家人两地分离,生死难料。诗人身陷贼手,身不由己,归去无期,因而预想有朝一日夫妻会面欢聚时的情形,这是符合人之常情的。“虚幌”,是悬挂在床前的帷帐。“双照泪痕干”,是说将来团聚时,双双倚着帷帐,赏月畅谈,让明月照干彼此的相思之泪。其实,诗人这里是以将来“双照”之欢乐来反衬现在“独看”之悲伤。杜甫的妻子,我们姑且不论,杜甫自己在这个月夜肯定是泪流满面。这“双照”时的“泪痕干”也正反映了今夜的泪不干。古人认为读诗要从文字之外去体味它的言外之意。这首诗的言外之意是很值得玩味的。

综观全诗,作者通过想象妻子月夜怀念自己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思念,字里行间浸润着真情实感。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它的独创性。

首先,构思新颖,章法严谨。全诗紧扣题中“月夜”二字,不直接去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借助想象的翅膀,神驰千里。开头两句便从对方着想,三、四句兼写彼此,五、六句又写对方,最后两句又兼言彼此。全诗虚实结合,“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中“何时”与“今夜”、“虚幌”与“闺中”、“双照”与“独看”相对照,首尾呼应,结构巧妙。对此诗章法的分析,黄生说得很中肯。他说:“‘照’字应‘月’字,‘双’字应‘独’字,语意玲珑,章法紧密。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其次,用语精工,对仗工巧。全诗八句,隔句押韵,音韵和谐,富有节奏美。

最后,语言明白如话,而意思复杂、婉曲,作者自身之“独看”与思家之情一字未露,然而字字皆诗人之情,真不愧是大家手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读《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类推荐
  • 穿越时光的优雅

    穿越时光的优雅

    《穿越时光的优雅》是写给姑娘们最靠谱的修心书。她们最终的成功和美丽,只不过因为她们比普通人更努力。站在百年岁月的这头,望着那些璀璨如星辉的名字,忍不住泪湿双眼。她们是我们的梦想,她们是得到过一切的传奇。从一个开始到另一个开始,从一个过程到另一个过程,命运宠爱时,她们精彩把控人生,每一次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笃定。面对人生冷遇时,在属于她们的人生战场上,一直扬眉浅笑坚持下去。从青春到而立之年,再到韶华不在,忍了许多,也懂了许多。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能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能够掌控自己前进方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 汪曾祺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汪曾祺散文(名家散文珍藏)

    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送给你的生活美学课,黄永玉称他为“全中国文章写得最好的”人;《汪曾祺散文》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散文的精装典藏本。汪曾祺一生创作颇丰,本书从他的数百篇散文作品中精挑细选出不容错过的必读名篇,一册在手即可读透他对“人间草木”的观察和感受,他一生在“行色匆匆”中游历各地的奇趣见闻,他细细品尝过的令人垂涎欲滴的“四方食事”,以及他对沈从文、老舍等“一辈古人”的回忆与怀念。……
  • 述而批评丛书:写在文学史边上

    述而批评丛书:写在文学史边上

    当代文学史的本质,是对话具体生活、建立传统与现代的联系。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既探讨语言中的现代精神和实感经验,又发掘契合当代的思想资源。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门积累、考订史料的学问吗?眼下的文学史著作层出不穷,但以我私心而论,比较偏爱的是那些通过对文学史的阅读而能激发起与当下文学现状甚至切身生活对话的著作,在传统与当代的不断沟通、互释和重新梳理中,可以建立起文学史叙述的途径。《写在文学史边上》第一辑探讨语言中的现代精神和实感经验;第二辑是一组中国现代文学的史论文章,第三辑则向前辈学者和经典著作致敬。
  • 我的非洲之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非洲之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两度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为大家带来的神奇的非洲世界。详细地给我们展示了百年之前的非洲景象,不仅仅是自然风景,还有风土人情,以及人与自然的种种互动。
  • 爱听老舍Ⅲ:散文精选集

    爱听老舍Ⅲ:散文精选集

    《爱听老舍Ⅲ:散文精选集》收录了老舍在各个时期所写的38篇优美散文,篇幅有长有短,其中包括名篇《抬头见喜》、《济南的冬天》、《四位先生》等。本书内容饱含强烈而纯挚的感情,幽默俏皮,充满智慧,耐人寻味。随便挑一篇,读起来就会让你大笑不止。加上段纯的生动演绎,语言艺术大师和幽默大师老舍独特的京味语言和风格,一定会您回味良久。
热门推荐
  • 异世神妃

    异世神妃

    来自21世纪的绝世杀手、毒仙医神、超级瞳术师无意间成了洛家废物四小姐。“废物?本小姐单挑500百万大军无伤归来。灵力强大,绝世神医!”某个心机大佬成功拐骗洛小姐为妻。。。甩都甩不掉。
  • 诸天恶尸

    诸天恶尸

    末日降临,成功激活了一个不知名系统,从此走上变强之路。一切都只是为了变强罢了。(有点小黑暗)
  • 蚀骨禁爱:霸道帝少的新婚妻

    蚀骨禁爱:霸道帝少的新婚妻

    谁也不敢得罪这个至高无上的男人。可偏偏她不怕邪。最后还怀了他的孩子!“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妻子?”将女人禁锢在自己手中,他挑起她的下巴,想要将她咬碎吞下。他要的只是她的逆来顺受。可她偏偏生来反骨:“孩子我会打掉!”他皱眉,指尖微微用力,在所有人诧异的目光中,竟让她坠落成霜……婚前,一纸契约,他冷情如石:“你自己惹的祸,自己来消!”婚后,如海深情,他却覆水难收:“我爱你,别离开我。”
  • 重置的房间

    重置的房间

    我用5分钟把房间整理好,接下来便打算离开。房间里没有多余的东西,除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就是墙上的一幅画,还有一口座钟。我的任务是将那幅画往右边挪动一下,将桌子和椅子靠墙放好,再将座钟的时针拨到6点整。其实做完这些连一分钟时间也不需要,但我不相信任务会这么简单,在真正动手之前,反复核对手上的图纸,确定没错之后才开始。这件简单的任务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 大唐之江湖帝王

    大唐之江湖帝王

    李宪,魂穿到大唐开元盛世,成为了一名大唐的江湖中人。凭借魂穿时候获得的天赋,他以江湖中人的身份,于天下各地宣扬大唐神威。……那个了不起的盛世,因为有了他,光辉映照天地万年。
  • 动物与海洋

    动物与海洋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孕育了种类繁多且数量庞大的生物资源。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它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很大差异。本书介绍了各种海洋动物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和生存环境,以及海洋生物作为人类所依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资源,怎样在提高海洋生产力的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 余生一个顾晋南

    余生一个顾晋南

    上一世,苏菀对他避之不及,重生归来,苏菀对他除了深爱还是深爱。“什么?所有人都说顾家大少是个废人?”苏菀舔了舔后槽牙,拿出一根锃亮的银针轻笑道:“瞧见了么?见过活死人肉白骨么?别急……”顾晋南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还能重新站起来,看着跟前巧笑如嫣的少女,他发誓此生必宠她一生!ps:这是一个撩与被撩,宠与被宠的甜文,不甜不要钱。 书友群:856049947
  • 愿我心如初

    愿我心如初

    两个互相喜欢的对方的人,到底是谁会把那句话说出来,谁也不知道,只是当知道的时候,时间也许来得及
  • 韶华倾倾

    韶华倾倾

    花开花落,韶华不负。你我本是命中注定,花开是你花落也是你。等来世,我定不负你。“君韶哥哥,带倾倾回家可好。”“好!”
  • 在他怀中撒个娇

    在他怀中撒个娇

    【甜宠短篇】【1V1SC】外人都知道莫青宴高冷矜贵,冷漠疏离,不近女色,都以为他下一步就要吃斋念佛。只有洛千柔知道莫青宴占有欲特别强,男明星不准看,小裙子不准穿……条件多得让她心里烦。她插着腰,提出分手。莫青宴冷冷一笑,将她按在沙发上,低沉着嗓音,问:“你确定?”为了得到他,布下天罗地网,现木已成舟,怎么可能轻易放手?莫青宴:我的愿望,垄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