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1500000009

第9章 王之涣(二首)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迁居为绛郡(今山西新绛县)人。早年做过衡水县主簿,被人诬陷,去官。此后漫游十余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晚年任文安(今属河北)县尉,不久病逝。

他是盛唐时著名的边塞诗人,与王昌龄、高适等人相唱和,相传有“旗亭画壁”的故事。诗风慷慨雄浑,流传很广。《全唐诗》录存其诗六首。

雄浑高远而又富有哲理的传世佳作

——读《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代诗人登临眺望,写下了不少关于登鹳雀楼的诗篇。如畅当《登鹳雀楼》诗“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曾被誉为“不减王之涣作”。据《全唐文》卷四百三十李翰《河中鹳雀楼集序》,早在中唐时期,以登鹳雀楼为题的诗就已汇编成集了。王之涣这首五言绝句,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鹳雀楼,又作鹳鹊楼,在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市),楼高三层。蒲州地势高峻,鹳雀楼耸立城上,气势雄伟。它的东南是著名的中条山,西面可俯瞰滔滔不尽的黄河,据说此楼“时有鹳雀栖其上”,因而命名为鹳雀楼。它是唐人登临游览之胜地。后来被洪水冲没。王之涣的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情景和感受,诗以昂扬的激情和富有哲理的诗意为千载所传诵。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登楼远眺所见到的山河景色。诗人举目西望:只见夕阳沿着雄伟矗立的中条山渐渐地沉落下去,直至被山所掩盖,终于看不见了。俯首鸟瞰:滚滚不尽的黄河水,汹涌奔腾,向遥远的大海流去。

首句“白日依山尽”,主要写落日,写太阳依山而落的历程。在这里,诗人并不是单纯写落日,而以中条山为陪衬,从而构成幽美壮观的图景,使落日有了着落。诗人用一“白”字,写出了夕阳之颜色。并通过白色,间接地点出了登楼的时间是在傍晚。用一“依”字,写出了夕阳西沉时那“恋恋不舍”的情景,并通过“依”字巧妙地把“白日”与“山”联系起来,使之相依为据。用一“尽”字,写出了“白日”与“山”的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使“依”字有了着落。由“依”到“尽”,活画出夕阳缓慢地下落,直至最后沉没的黄昏图景。在这里,诗人写的是动景,是遥望,从这幅具有无限活力的图画中,我们还能觉察出诗人观赏时间之久和对这一景色的极度迷恋。

次句“黄河入海流”,与上句相对,是诗人登楼俯瞰所见之景,主要写黄河。“黄河”是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入海流”则是虚写,是诗人由“黄河”东流而想象出来的景物。这里用一“入”字,极为生动贴切、恰到好处。通过“入”字把“黄河”与“海”联系起来,大有一泻千里之势,使人的思想由近及远,由黄河入海,联想起千条江河归大海的壮阔场景。

总括前两句,诗人以相同的结构和对句的形式,在诗人登楼所见的景色中选取了“白日”、“黄河”两种自然景物作为歌咏对象,显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在“白日”和“黄河”这两种景象中,前者是迟迟而落,静谧的,变化缓慢的,静中有动;后者则是滚滚而去,喧闹的,飞驰的,动中有静。“依山尽”的“白日”和“入海流”的“黄河”互相映衬,构成其景象博大、境界别致、雄伟壮丽而又富有活力的晚景图画。读了这两句诗,使人大有身临其境之感。通过品味,我们还可以看出诗人那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志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是上句的继续和升华,诗人在意境上作了进一步的开拓,用“欲”字转入抒情。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要想把千里的远景都看遍看尽,还要再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是从目的上讲的,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的景物,而是要饱览千里以外的自然景象,这就必然要提出“更上一层楼”的要求,这是从条件上来讲的,要看得远,必须站得高。说明景外有景,天外有天。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含蓄而富有哲理,字里行间注入了诗人昂扬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乐观豪迈精神。在这里,诗人把无限客观景物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欲望之中,在抽象的说理中,包孕着无穷无尽的自然景象。诗到“更上一层楼”便戛然而止,但诗人的思想并未就此而止步。对极目千里所见之景,诗人采用了虚写的手法,白日落下去的山那边的景象,黄河所到的大海的境界……都是想象之中的虚景。大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奥妙,读来耐人寻味。

在诗的形象对比上,结尾两句是对前两句具体事物描写的补充,使意境更加开阔、视野更为拓宽。在诗的说理上,深刻地揭示出一个朴素的哲学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从而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登高览胜方面是如此,而人们从事工作、学习、攀登科学高峰,又何尝不是如此。故这两句诗具有流传不衰的魅力,成为千古传唱之佳句。

这首五言绝句,在艺术成就上是很高的。想象丰富,意境非同一般,前两句写景,景中含情,给后两句抒情奠定了基础;后两句抒情,情由景生,一意贯通,为前两句写景注入灵魂,使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就写景而论,既阔大又精细,既明朗又含蓄,既具体又概括,既奔放又凝炼。无方向而方向鲜明,无地势而地势在于言外。诗的富有哲理性的结尾,显得细密、精巧、含蓄、洗炼,最后一个“楼”字,十分自然地点明了诗题,无意中打开了人生的奥妙,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为诗句赋予新的意义,从而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首《登鹳雀楼》千古传诵,今日各家选本以及有关教材均作王之涣诗。《全唐诗》于题下注“一作朱斌诗”,而朱斌仅此一首,题下互注“一作王之涣诗”。因为沈括《梦溪笔谈》提到鹳雀楼的名诗,说是王之涣作,所以大家相沿不提朱斌。然其中有可疑者。芮挺章《国秀集》编成于天宝三年(744),其时王之涣卒才两年。《国秀集》选王之涣三首,无此诗,而选朱斌一首,题为“登楼”,即此首。芮与王、朱时代相接,所选必有据。故笔者以为此诗仍应存两见,不可仅断归王之涣而不具朱斌之名。

唐人绝句压卷之作

——读《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凉州词》是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凉州词》原为凉州一带流行的地方歌曲,后成为唐代乐府的曲名,人们据此曲填的词,称为《凉州词》。《新唐书·乐志》云:“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唐代《凉州词》多写边塞风光,其内容就不一定与凉州有关了。如王翰填写的两首《凉州词》,其中一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写的就是西域的风光。

王之涣的《凉州词》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编入《横吹曲词》,题作“出塞”。《唐诗纪事》亦作“出塞”。据岑仲勉《唐人行第录》王之涣条,知此诗又题为“听玉门关吹笛”,而且是作者在玉门关与高适的唱和之作。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白云间”。这两说究竟谁是谁非,2世纪6年代学术界为此展开过争论,但也难下结论。持“黄沙直上”之说者,根据是玉门关在甘肃敦煌,距黄河千里之遥,不能写入一幅图画之中,而且“黄沙”一词,抓住了边塞的景物特征,更能表现塞外的荒漠,并认为唐代均为写本,“河”与“沙”草字形近,因而把“沙”讹作“河”。持“黄河远上”之说者,认为古人写诗,只求情景融合,构成意境,至于地理方位、距离等问题,有时略而不顾。笔者的理解倾向于后者。从意境上分析,“黄河远上”比“黄沙直上”要好得多,而地理位置可以泛写,这在古诗中也并非少见。如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说:“香炉峰在东林寺东南,下即白乐天草堂故址,峰不甚高,而江文通《从冠军建平王登香炉峰》诗云:‘日落长沙渚,层阴万里生’,长沙去庐山二千余里,香炉何缘见之?……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世谓王右丞画雪中芭蕉,其诗亦然。……若刻舟求之,失其指矣。”又如王昌龄《从军行》诗云:“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即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与远在甘肃省敦煌县西的玉门关并不相干,诗人却把它们拉在一起,用来渲染气氛。王之涣此句也采用了这种笔法。“黄河远上白云间”,起笔突兀,气势雄浑,引人入胜。李白《将进酒》诗中有“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是由远及近,看到黄河上游的水仿佛是从碧蓝的天空中一泻而下,而王之涣则是在玉门关外的荒漠上,伫立回首,从下游望去,由近及远,只见黄河缓缓向上升,一直隐入白云深处。“远上”二字,变黄河汹涌澎湃之势为迤逦闲远之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美,从而衬托出塞外风光的荒阔。这应当说是艺术的直观,尽管两位诗人的着眼点不同,视线不一,观感也不相同,但两诗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同样写出了黄河的奇观,表现出祖国山川雄伟壮阔的气势,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向近处收缩,写眼前戍守之地。孤城,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是古代由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要道。“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八尺或七尺。这里的“万仞”极言山之高。王昌龄《从军行》之七中有“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峰”的诗句。玉门关这小小的城堡,就坐落在绵延重叠的万山丛中。诗句以“一片”与“万仞”相形对照,一寡一众,一小一大,使高山愈见其高,孤城愈显其孤。着一“孤”字,寓情于景,既写出了戍守之地的荒僻,同时也暗示戍守者的愁思。一字两用,手法十分高妙。

以上两句写关内山川之壮观,写关外景象之荒凉,都为下两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作了铺垫。

“羌笛何须怨杨柳”一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出羌笛之声。“羌笛”,是古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原居于以今青海为中心,南至四川,北接新疆一带地区,东汉时移居今甘肃一带。“怨”字含有两重含义。一是作形容词,怨杨柳,即指哀怨的《折杨柳》的曲子。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其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陇头人。”“何须怨杨柳”的“何须”后面省去一个“吹”字。二是作动词,怨杨柳,是怨恨无杨柳可折。折柳赠别,是我国古代的习俗,唐代尤为盛行。“柳”与“留”谐音,赠柳以表示留念。如裴说《柳》诗云:“高拂危楼抵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柳,不解迎人只送人。”王之涣《送别》诗云:“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两首诗写的都是折柳送别。而“羌笛何须怨杨柳”句则别具匠心地把折柳相赠的风俗与羌笛吹奏《折杨柳》两事糅合在一起,委婉蕴藉,悲切动人。

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既承上句,又另有寓意。明人杨慎认为“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当时唐王朝边境战争频繁,统治阶级荒淫纵乐,花天酒地,早已忘了玉门关外还有戍边的战士。我国古典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目睹这种情景,作者是不会没有感触的,只不过写得比较含蓄罢了。再说,形象大于思维,乃至作者未必有此意,而读者却不妨作此想。我们读诗要注意挖掘它所孕育着的内涵,品尝出它的“真味”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西北边塞的景物来抒发征戍离别之情,同时也寓意了对唐王朝不关心戍卒的讽刺之意。

在写作上,诗的前两句写景,景中含情;后两句抒情,情中寓理。全诗紧扣一个“怨”字,层层深入,前后暗合。前两句写景,抓住了“黄河”、“白云”、“孤城”、高山等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勾画出一幅深远壮阔而又荒凉冷落的边塞风光图,显得气势雄伟,格调苍凉;后两句抒情,情由景发,写关外无柳,愈见离情难堪,说“何须怨”,而“怨”自出;言关外无春,暗喻皇恩不及于远戍之人。诗句委婉曲折,寓意深刻,因而被明人王世贞誉为“唐人七绝第一”。

杨慎《杨升庵外集》说:“唐人乐府多唱诗人绝句。”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就被乐工配上乐曲来歌唱,薛用弱《集异记》所载“旗亭画壁”的故事,便是一例。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胡耀邦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胡耀邦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欢呼声、鞭炮声震撼中国大地的时候,历史又欣喜地掀开了新的一页。在批判“四人帮”的勃然呐喊逐渐归于理性的平静后,各条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任务凸现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作为“文化大革命”中重灾区的文艺界,拨乱反正的任务尤其艰巨。但是,由于“两个凡是”的禁锢,文艺界拨乱反正的步履也同其他行业一样,非常艰难。当时担任中宣部部长的张平化,因与华国锋曾同在湖南工作,以及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汪东兴的直接领导,使他在思想解放的潮流和“两个凡是”的交锋中,只能选择后者。
  • 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

    精心收录33篇美誉最多、极具代表性的散文,如人间草木、葡萄月令、自得其乐、北京的秋花等经典篇目。“自得其乐”为汪老的散文名篇,代表其对生活的态度。汪老写草花鱼鸟、生活琐事,总能从朴素生活中找到凡世之乐。正如汪老所言,“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 手写情书

    手写情书

    希望《手写情书》,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的一些想法会随着时间而改变。10多年前,就曾有朋友邀我将写过的文章整理一下,出个集子。我没有答应,当时的想法是,等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更厚重的时候,再说。然而,随着生活的变迁,我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应景之作却越来越多。渐渐地,就有了一种惶恐,害怕会失去“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和快意。一个男人到了36岁,除了向青春告别,还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让我困惑。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是答案之一。我就下决心将过去写的文章整理出来,算是对自己多年创作的一个纪念。也算是对一直支持、关爱着我的家人、师友们的一个回报。
  • 立春又夏至

    立春又夏至

    诗歌写作是个人史,表现了一个诗人的人生履历、经验、才智与素养。本诗集共分为“岁怀季影”、“征马履痕”、“心霁微虹”、“枫声渔火”四个章节。“岁怀季影”看似农事诗,其实是一个人的青春成长史。“征马履痕”则吟咏的是他的军旅生涯,“心霁微虹”从凡常生活中去发现美与诗,“枫声渔火”是一章新古体诗。
热门推荐
  •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本书是《马瑞芳趣话红楼梦》的延续,在这部作品中马教授以诙谐而幽默、生动而有趣味的讲述,解析了《红楼梦》中宝黛以外的至关重要的人物——王熙凤身上所潜隐的方方面面,充分显示了马教授深厚的古典文学根底和精湛的红学研究造诣。作品通过对王熙凤的全新解读,一方面是从围绕凤姐的故事及人物活动之蛛丝马迹中,探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真实想法;还有另一方面是探询、揣摩文本内外曹雪芹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本书既是一部对王熙凤全面解密、解读、解析的美文,又是一部带有探索、悬疑意味的开放式文本;既是严谨的红学研究学术著作,同时也是一部通俗易懂的轻松风趣的学术随笔;既有学术价值,又具有可读性。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

    8岁前,你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好性格。如果你的孩子内向、胆小、敏感、害羞;如果你的孩子不敢尝试,不能融入新的环境;如果你不知怎么纠正孩子的性格弱点,完善孩子的性格;那么你需要阅读本书。
  • 佛陀,逆境中的自在

    佛陀,逆境中的自在

    幸福是靠感觉,而痛苦则是来自和他人的比较。当我们用一颗善良而包容的心去海纳百川的时候,当我们还原生命的本质的时候,当我们再次找回纯真的时候,那时,我们才感悟到原来生命是如此斑斓多彩,是如此生动活泼。
  • 黑麦奇案

    黑麦奇案

    老弗特斯科先生的晚年生活相当不平静:生意上,他与大儿子的意见相左,财务安排上的失策令他损失不小;家庭中,小儿子远走海外多年,第二任妻子总是以打高尔夫球的名义与别的男人偷情,女儿也陷入不靠谱的恋情中;生活上,非洲采矿的经历让他结下了仇家,不时出现在他面前的黑画眉尸体暗示着复仇者的阴魂不散。终于,老弗特斯科被毒死在了自己的办公室。毒物紫杉碱似乎就出自他的宅邸“紫杉小筑”。接二连三的命案令弗特斯科一家人心惶惶,马普尔小姐发现,凶手竟是按照一首童谣行动的。
  • 艾尔尼亚

    艾尔尼亚

    一个神族阴谋引发的异界大陆上的各种冒险故事。主冒险,奇幻类,少言情,全性向,希望你能喜欢。交流群:164249521如果可以的话,请投票支持作者,在此感激不尽。有任何意见、建议、批评、指正等,可在评论区留言,每一条评论作者都会仔细看的~
  • 神奇宝贝之余山海篇

    神奇宝贝之余山海篇

    时间点离小智的时代已经过去30年了,经历一战后,各个地区的和平越来越不稳定,而这时十岁的少年余山海从龙心湖附近醒来,开启他的冒险.(看正版小说请到QQ阅读)
  • 诊余举隅录

    诊余举隅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王心尖宠,全系召唤师

    邪王心尖宠,全系召唤师

    她是30世纪的先进人类,却遇到一对渣男渣女,一朝穿越,却没想到变成万里挑一的废柴草包,废材!呵呵,怎么可能凭借着自己从30世纪与她一起穿越过来的东西,从一个穷叮当响,变成了穷得只剩钱。可谁能告诉她那腹黑的要命的男人,她到底是什么时候招惹的?
  • 皇逆九重天

    皇逆九重天

    混沌初开,天地9分,又称9位面,每一个位面都居住着不同的种族,又有着相同的修炼方法,那就是吸纳天地之间虚无缥缈的灵气,而灵气的高低决定着次人们的强与弱,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里没有绚丽的魔法,只有修炼到极致的灵力,少年自神秘位面出,且看少年如何夺机缘,争造化,破红尘,悟生死,一步步登顶位面之巅,封帝皇位。修炼等级;纳气境,灵元境,灵体境,灵丹,灵轮,灵海,灵尊,灵圣,灵祖,帝皇。
  • 农门酒香

    农门酒香

    爹当兵,娘跑了,饥荒年代,被兵匪洗劫后的村庄,一穷二白。穿越重生,从一个叱咤商界的女总裁变身面黄肌瘦的农家小丫头,看着只有十一岁的兄长和四岁的龙凤胎弟弟妹妹,八岁小萝莉秋麦方了。这一堆小奶娃,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还有一家子极品亲戚作恶,日子可怎么过。灵珠在手,灵泉无尽,种地苗木茂盛,酿酒幽香绝美。‘麦记’酒肆开遍四方,以酒交友,以酒会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银子赚的满盆满钵。这位太子爷别来捣乱,本姑娘玩不来宫斗,只想安安静静酿酒,欢欢喜喜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