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灵活设置的原则。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党组织设置以单独组建为主;条件尚不具备的,可采取联合组建、依托组建、村企联建、临时组建等灵活方式。公有制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亦要同步改建,不应出现空当。近年来,泰和县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创新组建方式,采取“四建一管”、做到“三个同步”。即企业单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村(社区)企合建,依托市场、个私协会及社区党组织管理;改制企业同步“调”、新建企业同步“建”、工建团建同步“促”。如近年来一些泰和籍经商务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共创办企业13家,这些企业中有党员6名,但各企业均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针对这一情况,泰和县根据他们地缘相同、人缘相亲、经历相似等特点,采取联合式的方法,将13家企业的6名党员组织成立返乡创业联合党支部。截至目前,全县单独建立企业党组织45家,其中29家规模以上企业均单独组建了党组织;对不具备条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采取联合、挂靠等方式,实现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达100%。
四是确保质量的原则。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便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更好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快组建进度与保证组建质量要有机结合。坚持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目前主要是把党组织建起来,把党组织负责人选准配好,加强党员管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开展好“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工作,认真查找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中的流动党员、“隐性”和“口袋”党员,尽最大可能把他们团结起来。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不能降格以求。如近年来,泰和县在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上,主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首先选好配强书记队伍。着重在选、育、促、护上下工夫。始终重视从企业决策管理层中,从党性观念强、懂经营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党员中选拔党组织书记,将机关事业单位中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党员干部选派到企业担任指导员或党组织书记。每年对企业党务工作者培训一次。积极探索党务工作者激励机制,每年评选一批非公企业先进党务工作者,并对他们在评选“劳动模范”、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各级各类代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县委规定,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享有企业中层正职以上待遇,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解聘担任企业党组织领导职务的职工,积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其次,壮大塑强党员队伍。组织开展“‘隐形’党员梳理月”活动,集中性地梳理“隐形”党员。组织实施“递进培养”计划,重点把企业科技管理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技管理骨干,把党员科技管理骨干培养成高级管理人员。目前,全县企业党员中科技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达36%。再者,补充育强后备队伍。县委规定,2年内有20名以上职工的企业要有入党积极分子,并落实培养责任,对没有党组织覆盖的单位,其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由隶属管理党委指定一个党组织负责;对人数少的企业,隶属管理党委指定党员干部联系,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目前,全县非公企业共有入党积极分子120多名。
围绕“四好”目标,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拓展内容。
企业是一个整体,又是不同利益的集合体。在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有自己的不同利益追求,同时又都要通过企业的发展来获得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既有利益矛盾,又有共同目标,体现出的是“异”和“同”的辩证关系。企业党组织不能在“异”上做文章,而应该在“同”上找位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和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党组织要找准企业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并围绕这个结合点,做到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支持、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发挥推进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作用。一是要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好”谋划活动。企业是经济组织,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企业的发展有赖于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党组织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特点和实际开展活动,共同推动企业不断创造最佳效益。例如,我们开展了“争六星,创六好”“三比三带”、党员承诺“六个一”等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主题实践创新活动,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在生产工作中的先进性作用。二是要围绕“人才队伍培养好”设计活动。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企业人才是保证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企业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们着力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组织实施“阳光培训”工程,开展“人才结对”活动,组织技术攻关,评选技术标兵等,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壮大党员人才队伍,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如天兰植物提取公司党员吴方海、罗章湖等人,带领3名技术人员成立乌鸡蛋白提取攻关小组,反复试验,掌握了乌鸡蛋白提取的核心技术,把提取率由56%提高到91%,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秘密武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三是要围绕“职工利益维护好”开展活动。广大职工是企业建设的主力军。企业党组织要树立“关爱职工就是关爱企业”的理念,着力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关心职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例如,我们通过开展“谈心接待日”活动和设立意见箱等,及时了解职工的呼声和愿望,畅通职工意见反馈渠道,随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建立“党员调解小分队”和“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定期走访职工,了解掌握职工内部的分歧和矛盾,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企业职工互助基金,采取“企业出、职工捐”等途径筹措资金,定期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四是要围绕“社会责任履行好”筹划活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公企业必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只有在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才能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泰和县大力实施“反哺社会工程”,积极动员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组织开展“百企百村结对共建”活动,发动非公企业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以工促农、企村互利”的长效机制;动员企业主参与“慈善募捐”等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完善五项制度,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指导。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进展如何,同时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只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才能健康开展。
一要完善分级负责制度。由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呈现多头管理、渠道不畅的状况,尤其是一些企业改制后,出现了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所有制的情况,企业党组织的领导关系到底是按产权为纽带管理、行业归口管理,还是属地管理,比较混乱。同时,由于认识上的片面,不少人没有树立“越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要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的思想,而是片面地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认为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只要经济工作搞上去,就能“一好遮百丑”,将党组织视为“摆设”,把党建工作摆在无关紧要的位置。因此,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分级负责制。省、市创办或管理的开发区和企业,党建工作由省、市委派出的工委直接抓;县(区、市)和乡镇创办或管理的企业,党建工作由其主管单位负责抓;行业系统办的企业,党建工作由行业系统党组织协调抓。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强化“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委成员共同抓。
二要完善工作督察制度。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难度较大等实际,要进一步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督查和通报制度,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把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情况,列入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作为评选表彰先进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不重视、抓不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党员干部,不能评为先进,不能提拔使用,也不能列为后备干部。
三要完善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既要组织协调好组织部门自身的资源,又要注意整合组织部门以外的资源,充分发挥统战、工商、税务、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优势,形成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合力。要建立并落实地方党委特别是县(市、区)委和有关部门党组(党委)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相互支持、齐抓共管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落实各级党委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经常深入实地调查研究、督促指导,了解党组织发挥作用以及业主、员工的思想状况,帮助党组织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党建工作不重视、不支持的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业主,挂钩领导要找其谈话,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泰和县通过“五联三定”的方式,明确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家规模以上或骨干企业,作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点。同时,从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场选派了143名优秀党员干部担任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
四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由于非公企业党员分散、工作流动性大,给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一些党员长期在私营企业工作,受雇佣思想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党性和组织观念逐渐淡薄,有的认为自己到私营企业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只是定期回支部交党费,有的甚至是代缴,教育管理有名无实;个别还存在既不到原单位过组织生活,也不愿暴露身份的现象,成为地地道道的“自由党员”。要探索建立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方法,紧密结合非公企业党员特点,在党员日常学习、“三会一课”和党员电化教育等系列学习培训中,灵活采取讲授助学、座谈互学、结对帮学、短信促学等有效形式组织党员学习,提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根据企业生产的淡旺季情况及班组情况,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公休时间和班前班后时间,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活动场所,做到“业余灵活、见缝插针,化整为零、积零为整”。同时,立足于非公企业的实际情况,注重开展市场经济理论、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岗位技能培训。
五要完善经费保障制度。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同于农村、机关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经费,得靠企业主的支持。有的非公企业因经济效益不好或企业主不重视,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对党的活动不支持,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党组织成了“无源之水”,党群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为保障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正常活动,可实行非公企业党组织上交的党费全额下拨或返回。专门出台相关文件,按照党费拨出一点、基层党委支持一点、非公企业自愿赞助一点的办法,具体明确各自合理比例,着力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和场所存在的困难。探索党的活动经费与税费同征办法,依托税务部门进行合理征收,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固定经费来源。
(本文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上发表)
§§§第三节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最前沿——泰和县强化组织保障推进项目建设
泰和县围绕推进项目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做到干部盯着项目帮,党员跟着项目走,组织围着项目建,党旗迎着项目飘,全县6000余名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中显身手、比贡献,项目党建与项目建设实现“同频共振、互促双赢”。
把支部建立在产业项目上,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