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7400000012

第12章 偏关的困惑

这是一个历史怪圈。在中国长城沿线,那些曾经山明水秀的绿洲、那些依然回荡着金戈铁马喧嚣的沙场、那些船桅林立的古渡、那些甚嚣尘上的旧集市,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空的转换而常常变得黯然失色,与先前的状态有着天壤之别。有的甚至变成穷乡僻壤,处处显得斑驳陆离。在晋北、在太行山脉、在整条长城沿线,似乎都难以逃离这个由盛而衰的怪圈,这里是否存在着一种深层的社会变迁因果关系?长城的两边,千年纷争和战乱留下来的痕迹依旧是荒芜与贫瘠。生活在长城两边的人们,长年固守在素面朝天的黄土地上,延续着贫穷的生计,多少年来都没有太多的改变。如何冲破贫困的桎梏,是严峻的社会话题。

——自题

“铜偏关,铁宁武,生铁铸成老营堡。”

这是一句自明代以来就在晋西北长城沿线广为流传的民谚。冲着这句民谚,这年初夏,我辗转三千多里,沿着九曲回肠的黄河溯河北上,背着满布尘土的行囊,怀着对晋西北民族的敬畏,一脚踏进了偏关城门。

偏关,是长城“外三关”与“内三关”的接合处,“外三关”是我探寻山西长城的重点。所谓“外三关”,是与“内三关”相对应的,除了偏关、宁武关之外,另外一个是雁门关。

明代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修筑长城最多、时间最长、耗资最大、工程也最为坚固、最富于创造性的一个朝代。长城的基础工程完结之后,为便于防守,朝廷将长城沿线从东到西划分成九大防区,这便是明长城的“九镇”。这些“镇”相当于现今我们的军分区。

在“九镇”之内,朝廷分别以北京附近的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的“内三关”和山西境内的雁门关、宁武关、偏关的“外三关”为枢纽,构成两道长城防线,称为“内长城”与“外长城”。外长城东部起自居庸关,从河北进入山西,沿晋北一线直到黄河边的偏关与河曲。这条线在当时代表了中原农耕地域与北方游牧地域之间的一条自然分界线,在今天,残存的城墙则成为内蒙古与山西两地省界的标志。内长城同样起自居庸关,从河北的西南方向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绕经雁门关、宁武关后北上至偏关的老营堡与外长城会合。

于是,偏关成了内、外长城的接合处,与宁武关、雁门关成为京城的第一道防线。而偏关又因在外三关的最西边,被视为“扼塞之首”。偏关的地势东仰西伏,状如人首之偏,故称为偏头关,后来人们干脆称其为偏关。

正因为偏关在历史上险要的战略地位,它与宁武关、雁门关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生死攸关的关系。而老营堡是偏关的后方堡垒,偏关失,老营堡完全暴露,首当其冲,宁武关、雁门关也就岌岌可危。因此偏关和老营堡这两个据点是万万不可丢失的,于是便有了“铜偏关,铁宁武,生铁铸成老营堡”这句不朽的民谚,我们才能体会到古人拼死守住偏关的用意。

踏上偏关的地界,站在任意一个制高点,环顾四周,只见烽墩林立、城墙蜿蜒、古堡盘踞,一派北国古战场的景象。自春秋时代起,这里就成为敌对双方争夺的焦点地区,从来不缺战火与硝烟。汉、元、北宋时期它更是变成南北两大民族势力的喋血战场。至明代中原统一,偏关又成为汉、蒙交锋的前哨阵地,双方隔着黄河与长城剑拔弩张。

所幸的是,明代发生在偏关的战争毕竟不多。与偏关的复杂地形相比,大同、右玉等地的开阔地域无疑是蒙古人向明朝腹地发动攻势的更有利的地形。而且这一带粮油物产相对于贫瘠的晋西北来说更为丰腴,对蒙古人更有吸引力,他们不会舍近求远向西去偏关绕一个大圈。

到达偏关的那天,天色阴沉。我从车站出来,驻足四望,只见漫天飞扬的尘土,道路凹凸不平,狭窄的道路两旁,斑驳的棚户、叫卖的小贩、拥塞的人车,杂乱无序。虽说到过不少北方偏僻的县城,但这里的乱象还是让我感到郁闷。绕过县城南门,好不容易在城东老城墙脚下的一个四合大杂院二楼找到一家私人客栈落脚。老板娘是个约莫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对我的到来喜形于色。她独自一人里外忙活,管着眼皮底下那四间客房十二张床位。房间里被褥松软,窗明几净,地板拖得发亮。我暗自庆幸能在漫天浮尘的大环境中找到一方净土。

晚饭后,她的男人从家里过来帮忙洗涮和拾掇,两口子分工合作,十分麻利。看得出,他们把不少心思放在了这个小客栈的经营上。做完当天的行走备忘之后,小城已是漆黑一片,我无处可去,便与他们闲聊起来。我夸老板娘有能耐,能在这个偏僻的城镇开着自己的客栈。她回答说这完全是被逼无奈,城里那些国营单位基本都垮掉了,职工大多已经下岗,她也是其中之一。她打趣说要给我十次机会,让我猜猜她的下岗工资。我一听就估计很低,主动放弃了这次“智力测验”。尽管有所预料,但当她伸出五个指头告诉我只有五十元钱的时候,我的心还是感到微微的震颤。虽说偏关地处偏远,但我们仍不能想象,一个月靠五十元钱生活在这里意味着什么。于是,她东拼西凑在这个大杂院租下几间房子,做起了旅店的生意,把全部精力都花费在这个狭小而又简陋的客栈里。第二天早上,当我把三天的三十元房钱预交到她的手上时,她接连对我说了三声谢谢。那一刻,我的心情既尴尬又愧疚。

一直想为她和她的客栈留下几个镜头,然而,与一般的山西女人不同,她总是那样腼腆,腼腆得使我不忍心对她举起相机,几次拿起,又几次放下。但是,她那张不知道忧愁的脸庞,微笑起来展露的红唇白齿,以及总是趴在房间的窗沿上望着天外若有所思的神情,让我记住了她的模样,很难忘却。也许,以她目前的状况和将来不断的努力,日子会比很多人要好过些,或许可以早日走出困境,驱散贫穷笼罩在家庭头上的阴影。

偏关城很小,整个县城几乎都挤在原来的古城里。几百年来,古城内没有太多的变化。只是原本四周高大的城墙基本上都坍塌了,仅剩下西面三十多米的一小段残墙,成了古城唯一的历史痕迹。古城的地标是仅存的那座高大的南门和内城北面的钟鼓楼。南门的东西两侧那些低矮的、贴上了刺眼的白色瓷砖的两三层楼房,与城楼鲜红艳丽的色彩极不协调。城门外挤满了水果摊与小吃摊,加上密密麻麻地停了一大片出租小面的和聊天的人群,城门口的这片空地俨然成了古城的一个中心街景。

城门内由南门与鼓楼之间南北贯通串起来的一条街道,尽管其貌不扬,也足以堪称古城的“王府井大街”。这是偏关县城唯一的商业街区,是人们聚会交流的场所,承担起县城内三四万人口基本的日常生活供给。街道约有三四百米长,五六米宽,路的两边全是各式各样的商铺。店面的装潢与摆设仍旧保留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乡村供销社的模样,只是柜台里面放置的一些新潮电器、低廉的时装和日用品才表明时间已经跨越了四五十年。街道上从早到晚都是熙熙攘攘,尘土飞扬。由于街道太窄不能行车,只有一些年轻人驾驶着摩托车,拧大油门在人群中左冲右突如飞针走线,在“王府井大街”展示一下男人的野性。车轮扬起的灰尘混杂在本来就已经十分污浊的空气里,几十米外望不见人和物。商铺里所有的门面、柜台、摆放的物品,路上行人的身上和脚下都布满了一层灰土,简直就是一个尘土的世界。

当地人对这一切全无感觉,大概已是司空见惯。女孩子们手拉着手,红扑扑的脸蛋上始终挂着喜悦的笑容,步伐轻盈,昂首挺胸,毫不吝啬地向人们展示青春的靓丽。女人们无一例外地穿着各种色彩的毛线衣,慢条斯理地踱着方步,挨门挨户串着店铺,不停地寻找她们心仪的物品,完全不理会那漫天飞扬的尘土。老人们照例每天坐在路两旁巷口的灯柱下,漫不经心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路人,偶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能引起他们咧开嘴角开怀大笑。店铺门前,吆喝声此起彼伏,店员们用一种很纯粹的当地方言,叫唤着外乡人始终听不明白的促销用语。在这个尘土的世界里,充满了安逸、祥和、心安理得的晋北风貌。

“王府井大街”两旁深入进去的小巷子里座落着大大小小的院落,有着浓重的晋北风格,这些院落就是今天偏关城里的民居、学校、各种单位和机构。每天,人们从各条小巷子里涌出来,再散落到大街的每一个角落,忙各自的事情。然后又从四面八方重新走进小巷子里,回到原来的地方,平静的生活日复一日,有条不紊。整个城区几乎看不见一副起吊机和脚手架,也难以见到新建的楼房。巷子里的民居都已经十分破败,有的甚至长年失修,然而,在这些灰头土脸的建筑中,翘首的屋檐、低垂的瓦当、挡门墙上精美的石刻雕凿、窑洞石拱门上的木格窗花,都处处显露出传统、经典与工艺匠心。

偏关没有支柱型企业,也没有什么特色产品,直到2007年还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这里属大陆性半干燥区,寒冷多风沙,年平均气温为8℃。全县总人口不足11万,农业人口占了90%,城镇年人均支配收入不足万元,农村则不足3 000元。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大潮中,偏关无疑是个落伍者。当年的“外三关”中,因为偏关太偏,连蒙古人都不愿意从此地打进关内,百姓避免了战乱的苦楚。而如今的偏关也因为地处偏隅、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经济总量不足,正逐渐被边缘化。偏关人自嘲是“产业弱县,资源乏县,财政穷县”,除了1992年万家寨水库建成后,十多年再没有任何大的项目开建。

2010年,根据偏关县的统计,在这个农业人口占90%的农业大县里,农民家庭年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下的占31.2%,其中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的农民占77.5%,收入结构依然不够合理,有12%的农村家庭连每星期一餐肉的水平都达不到。政府生产经营指导欠缺,生产层次低,农民在选择经营方式时只能跟着感觉走,生产盲目性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差,靠天吃饭的格局依然难改,据统计,该县仅有1.4%的村庄、2%的农田配备了水利灌溉配套设施。

位于偏关东侧的老营堡,这个建筑规模仅次于偏关县城、据称是“生铁铸成”的长城城堡,在度过了战争岁月之后,也无可奈何地衰落了。自明代起,多年来守城将士的后裔逐渐和当地人通婚,老营堡由原来的兵营慢慢地演变成民营,营堡也就成了一个村落,聚居了几百户村民。城内好多房子打从建成以来就再也没有动过。如今,城墙外墙的砖块早已被扒光,砌成了居民家的院墙。堡内挖墙而建的窑洞,与堡中古老残破的民居夹杂在一起,房屋错落,穿行其间不知不觉就进了别人家的院子。瓮城也被扒开口子做了通道,城内种着玉米,城墙下堆满了秫秸杆,城墙上烟囱林立,有的是砖石砌就,有的地方干脆就垒着一口没有底儿的破水缸。

由于无事可做,当地人无所作为,反落得清静悠闲,老人和妇女们三三两两坐在家门口闲聊或晒太阳。通道上进进出出的驴车和羊群,卷起一阵阵尘土,伴随着空气中的谷壳碎末漫天飞舞,老营堡湮没在黄土与扬尘之中。

老营堡的衰落、偏关城墙的坍塌与损毁,没有引起人们的认真关注。人们匆匆而过,目不斜视,城墙下面是成堆的垃圾与污垢。在这个现实社会中,没有什么能比挣钱养家、填饱肚子更为迫切、更为实际的了。

在中国长城沿线,那些曾经山明水秀的绿洲、那些依然回荡着金戈铁马喧嚣的沙场、那些船桅林立的古渡、那些甚嚣尘上的旧集市。随着岁月的流逝和时空的转换而常常变得黯然失色,与先前的状态有着天壤之别。有的甚至变成穷乡僻壤,处处显得斑驳陆离。在晋北、在太行山脉、在整条长城沿线,似乎都难以逃离这个由盛而衰的怪圈,这里是否存在着一种深层的社会变迁因果关系?生活在长城两边的人们,长年固守在素面朝天的黄土地上,延续着贫穷的生计,多少年来都没有太多的改变。

同类推荐
  •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大唐贞观第一纨绔

    良田千倾靠山河,父作高官子登科。儿孙满堂享天年,长生不老总活着。现代草根宅男因为判官的失误,附身大唐太子李承乾。上有千古一帝的老爹,下有万世人镜魏征,前有千古贤后的老妈,后有万世老魔程妖精。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是大唐贞观年,而他是这个强大帝国的太子殿下;是这个时代最牛逼的纨绔——皇二代(新书已开《大唐补习班》,小伙伴们,一起来啊。)……。
  • 北洋将军轶事

    北洋将军轶事

    这本书主要选取了北洋系出身的15位将军轶事,时间跨度为晚清与民国时代。历史本是人和事的集合,事因人起,人以事存,书中所辑侧重人物言论与史实细节,体例则为史料性笔札作品。书中记述的北洋将军事迹,均收辑自近代史料、笔记丛刊、馆藏档案、口述回忆、历史传记、论著等。旨在拾遗补缺,辑残存轶,以传述人物言行,兼及晚清与民国时代的许多重要史实。
  • 苍穹的业火

    苍穹的业火

    十三年,让年少轻狂的少年变得成熟。五年,让一个虚无的部队成为现实并获得全社会的认可。一个被隐藏的秘密渐渐浮出水面,却在即将揭晓的时刻再度化为飘渺。战火,再一次蔓延到这个刚刚从战火中站立起来的城市。曾经的少年,如今成为将校的他们,再度拿起手中的武器,去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承包大明

    承包大明

    一名交易分析员因为一场事故,穿越到大明朝万历年间,成为一位大牙商的上门女婿。他原以为自己也能像穿越小说中那些主角,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富可敌国,妻妾成群。直到他遇见了万历皇帝,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一本万历.....。“陛下,关于草民的佣金.....?”“你放心,少不了你的,朕这就命户部发给你。”“陛下,你先前让我帮你掏空国库,充盈内府,如今国库就只剩下老鼠屎!”“既然如此,那朕就再将国库承包于你。”“.......陛下,草民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你但说无妨。”“MMP!”(PS:粉丝群号:334767198)
  •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2:第三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2:第三辑(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2:第三辑》是对上海抗日战争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总结和一次集中展示。淞沪抗战史料丛书续编·第二编充分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资源,将已见或未见的关于淞沪抗战的史料以影印的形式出版,内容涵盖两次淞沪抗战,力求比较全面、翔实、生动地反映淞沪抗战的全貌,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的一部分。
热门推荐
  • 翠虚篇

    翠虚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

    本书以一个出身于汕头地区中产家庭的阳光男孩李德扬、一个深圳本地客家反叛男孩林雨和一众出身优渥的女孩为主角叙述了个中故事,故事的主体情节是真实存在的,大部分人物的姓都没换,只是改了名。书中依靠的背景地区以潮汕和深圳为主。潮汕,一个从古至今产出了无数个优秀商人却依旧经济贫弱的地区;深圳,改革开放桥头堡,本地的客家人大都已发家致富奔小康,但书中林雨家是个例外,从而造就了他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的怪异性格。
  • 贼江湖

    贼江湖

    《贼江湖》讲述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纵横东北各省的大盗窃团伙“南下大队”的故事。“南下大队”是一个神秘的盗窃组织,他们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作案手段高明,反侦查意识强。几年间,在东北各地作案无数,但作案之后又迅即逃之夭夭,一时间老百姓闻之胆寒,谈之色变。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南下大队”肆无忌惮到处犯案时,公安干警的天罗地网已经布下了。在京广列车线上,反扒大队与五大头目为首的这一盗窃团伙展开了一连串斗志斗勇的较量。终究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最终一团伙各成员统统落入法网。《贼江湖》中,有对盗窃团伙的作案手段的深入描写,也有对公安干警的反扒方法的详尽介绍,对读者认识盗贼,了解盗贼,防范盗贼,与盗贼做斗争都大有裨益。《贼江湖》内容是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带有传奇和纪实的意味,与一般的探险、悬疑小说有所不同,算是小说中的另类,这能保证本书从众多小说中脱颖而出。
  • 梯级文明

    梯级文明

    白垩纪,地球原住民恐龙遭遇空前灾难,最终一步步走向灭绝。宇宙深处的歌者?使命是什么?
  • 娇妻良医

    娇妻良医

    两度生死,棺中醒来,肚子里带着一个“包子”的柳轻心,听着外边给她守灵的一对狗男女你侬我侬,不禁犹豫,本姑娘是该坐起来,吓死这两个王八蛋,还是消停儿的在棺材里面躺着,找个机会,带着肚子里的小兔崽子远走高飞?年代是明朝,人物属虚构,除了书里的药方,是出自各大医典和偏方手记验方,其他部分,都是故事~ps: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视病情方剂增减,若生病,请及时就医,勿自行依表症判断,草木常伴毒性和生克,用药需谨慎~千【娇】百媚终将老,一世繁华伴平生。
  • 国民影后要出逃

    国民影后要出逃

    一场意外,她重生成了一个父母不认,兄弟不疼的水性杨花的十八线小明星。天啊!这简直太……伤风败俗了!睁开眼看到这个全新的大世界,她脑子里只觉得这里的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你是我名下子公司的一个小明星,当然是我说什么,你做什么!”男人挑起女人的下巴,声音温柔却霸道。“做不到呢?你还能抄家不成?”“做不到……那我就亲你一下!”“啊!你蛮不讲理!”
  • 星云绝世太子妃

    星云绝世太子妃

    作为21世纪的神医―洛紫酥在一次手术中意外身亡。穿越到了苍月大陆上渊国将军府上不受宠的三小姐――洛梓灵身上。不受宠?那又如何,我洛梓灵靠医术照样能走遍天下。和傻太子有婚约?这可不行,本小姐还要出去走荡江湖。闯荡的的道路上,去了日云学院,遇到了敌人,同样也遇到了值得相互依赖的朋友,恋人,两个人从相看两厌,到知心相恋。却未曾想,黎枫宸便是她逃婚的太子殿下 (本文大部分都是学院江湖文,男女主1v1,并没有什么法术,只是普通的古代文,男主不高冷,与女主是欢喜冤家,不喜勿入哟)
  • 苏先生续约吗

    苏先生续约吗

    因为苏予北一句可以拆门的条件,顾笙南就这么被签了合同。进公司的第一天和第N天,都要防着自己“剧毒王”的老板,却怎么防都防不住,她要解约,她是被骗进来的。从此,他是她的上司,她是给不起违约金的“苦工”。【《亲爱的苏先生》小剧场V】某天,苏某人拿着一份解约合同亲自递到女人面前,礼貌性的微微一笑,薄唇轻启,字字清晰:“听说顾小姐要解约是吗?”女人前一秒拿着刚出版摸着还有些烫的书沾沾自喜,下一秒立马开启拨浪鼓式的摇头模式,背书似的大声喊道:“我发誓,从我的第一根头发丝到我最后一个脚趾头,从这辈子到下辈子,我也绝没有这种可耻的想法!”某人勾唇,俯身靠近比自己矮一个头的女人,把玩着她耳前的发丝,一字一句的说道:“可是合约到期了,我们只能去民政局续约下辈子了,不然,违约金没收。”从此,顾予南未笙,生于南遇于北。
  • 妖孽王子:娇宠甜心俏丫头

    妖孽王子:娇宠甜心俏丫头

    执笔抒写属于我们的青春,他是著名的校园王子帅气多金,她是无名校草,一场误会让它们从此以后纠缠一生,我是来找你理论的,不是想要找你这个花花公子来聊天的。可恶!今日之仇我一定会报的。不报此仇本小姐的的名字就倒写过来。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三年后的今天。终于让我等到了……
  • 狂妻傲世:夫君,快走开

    狂妻傲世:夫君,快走开

    说她有毛病,对,毛病可大了,披着羊皮的狼你也敢上去咬一嘴毛。新婚之夜留下休书一分飘然而去,被抓之后。“错了没?”“错了,跑的太近了。”“夫人乖,我们先把没完成的洞房给补上,”天下之大,哪有妻子休丈夫这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