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7400000009

第9章 窑民李玉德

在我的长城探索旅程中,我曾两次经过盐池的境地。一次是与宁夏的朋友在盐池城外的长城与古堡流连,而第二次则是有目的地深入到城里探访李玉德。李玉德的故事是我在长城边上道听途说的,在见到他本人之前,我无论如何也难以想象,在一个熙熙攘攘的县城里还会有“窑民”存在。然而,当一个真实的李玉德站在我的面前,以及当我走进李玉德那个称之为“家”的简陋窑洞时,我除了震惊,还是震惊。

——自题

盐池城,原名花马池,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其北部为风沙区,属毛乌素沙漠的一部分,中部为丘陵滩地,地势平坦开阔,而南部则为黄土沟壑区。

今盐池城为盐池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砖石早已被拆用,仅存夯土残墙,东、南、北三门俱毁。盐池,春秋前为西戎之地。《史记·秦本纪》载,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以后该地便为秦的割据势力范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盐池设朐衍县,属北地郡辖。

盐池县及灵武县虽紧临黄河,但因秦汉之际,设防均在阴山一带,而后来这一地区又为少数民族割据政权所占,所以其军事地位始终不很重要。直到明正统之后,蒙古族进驻河套地区,这一带的军事地位才突出起来。

——摘自《中国长城网》

有四道长城在周边围拢的宁夏盐池县,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境内80%为沙漠化土地,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是盐池县自然气候的基本特征。“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沙子满地跑,沙丘比房高”,是盐池县多年前生态状况的真实写照。很多人以为盐池是产盐的地方,其实,盐池与盐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只是该县的土地多为碱性沙地而已,因此农作物不易生长。明代这个地方属于军垦,只有很少的边民,也没有府县衙署,境内有两大兵营,一是花马池营,一是兴武营,营内士兵平时为耕,战时为武。今天的盐池县城就是当初的花马池兵营。时世变迁,如今古代的兵营已被交错的街道和密密的楼群所代替,只是在不经意间偶尔能辨认出嵌进街区中的旧城墙以及嵌入城墙的民居。城墙与人居胶合在一起,早已融为一体。古老城墙的巨大影子折射在这个安逸的西北小城里,里外透出现实与历史交织的况味。

行走在盐池,感受到的是西北小城的独特魅力,街道宽且安静,头顶的天很蓝,像湖水一样明净清澈,空气虽然有些干燥,却是少有的清新。在汽车站两旁的街边,闲来无事的老乡三三两两坐着谈天说地。如果你向他们打听长城,他们多半不知长城为何物。原因是这里的长城不叫长城,而叫“边墙”。早在明代,这里的长城就称为边墙。秦始皇当朝时举国修筑长城,尸骨成山,为天下百姓所痛骂。明朝是历代修筑长城最多的朝代,比秦朝有过之而无不及,朝廷害怕百姓将此举与秦的苛政类比,所以避而不叫长城,改称边墙。陕西的长城叫“大边”、“二边”,宁夏的长城则叫“河东边墙”,或叫“头道边”。同理,即使你往东再走上一千里到华北地区的明长城,当地的老乡仍然管它叫“边墙”。

盐池县境内的明长城是俗称“河东边墙”的一部分。长城西接银川黄河东岸的横城堡,进入盐池境内,由西北向东南横贯盐池县北部,而后向东延伸,在陕西省定边县城东南与陕蒙交界地带的明长城相接。在盐池县域,罕见的有四道长城,其中隋朝有一道,明朝有三道,均横卧于盐池北部周边,以至于盐池县城的城墙与长城的城墙在县城的北边几乎挨在了一起。

几百年后的今天,这两道墙都已经彻底败落了,没有人再关心和在乎它们的存在。在经历了太多的战乱和清贫的日子后,生活在这个中国西北部沙漠边缘城镇里的人们切身体验到,个人和家庭的生存和发展才是第一位的。然而,并不是所有抱有这种观念的人都能够有机会过上他们期望的生活,起码,“窑民”李玉德仍在贫困中挣扎。

我是在县城的政府广场上与李玉德相遇的。面对这个和蔼面善、行动稍有不便的西北老头,我坐到他身旁套近乎、询问、闲谈,之后接受他的邀请,次日登门拜访,可以说一见如故。

在这座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的西北长城边的小镇里,71岁的李玉德与他的家人至今仍旧栖身在长城城墙下的窑洞之中。当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踏入这个“家”的门洞的那一刻,胸腔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玉德家的两孔窑洞,如今住着一家三代六口人。其中一孔住着他的小女儿、女婿以及两个外孙女晶晶与萌萌,另一孔是连体洞中洞,用来做厨房、餐厅和卧室,李玉德就住在这边。我去的时候,炕上趴着他的孙子,在银川读高职,19岁,正值放假回家,准备到华东一带实习。也许是晚上玩累了,躺在爷爷的炕上不愿起来。

李玉德的家世可谓颠沛流离。他在陕北榆林出生,因躲避战乱,9岁那年随父母逃离榆林,先是到了定边,19岁辗转来到盐池,因为贫穷,一家人一直居无定所。25岁那年,风餐露宿的父子俩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煎熬,于是铁下心肠,在县城北边的长城城墙上凿了半个月,硬是在坚固的城墙下掏出两口窑洞住了进去。掏窑洞后第二年,经人介绍,李玉德娶了一个同样来自陕西榆林的女子为妻,算是成了家。可婚后第二年,父亲悄然离世,李玉德用一张草席把父亲裹了埋在城墙外面。

李玉德没想到,当年这一锹挖下去,他的一家祖孙三代在这黄土窑洞中一住竟是将近五十年!当初只有他们一家在长城墙边形影相吊,如今在城北长城周边后盖的房屋已经将他家围拢,若不算墙体内的洞,他家所占的面积,则仅有窑洞外面一米多宽、五米多长的一个被他称为“院子”的咫尺之地。

掏窑洞住进去的第二年,父亲过世,大女儿出生,为生活所迫,李玉德不知从哪里搞了一块羊肉拿到市场去贩卖,没想到却为此遭来横祸,被认定是投机倒把行为,结果全家被遣送到农村。直到1975年媳妇因病去世后才被允许迁回城里。李玉德回到城墙根下,当初挖的窑洞居然还在,只是被邻居用来堆放了杂物。李玉德向邻居讨回窑洞,稍做清扫,一家人又重新住了进去。八十年代后,他终于得到了平反,而自己已经进入暮年,只能靠儿女们赡养。

李玉德自媳妇生病去世后,一直没有再娶,自己一个人将三个孩子拉扯成人。在李玉德现在住着的那孔窑洞墙上,依然挂着他们夫妻俩的一个泛黄的合影相框,老汉用这样的方式寄托对老伴的思念。

李玉德告诉我,他是独生子,母亲早亡,从小跟着父亲流离失所,一晃竟离开家乡六十多年。早些年他曾回过榆林,寻找儿时的记忆,结果物是人非,毫无收获,总共才呆了四天就返回了盐池。他说现如今在榆林举目无亲,这辈子再也不会回去了。“回去的感觉让我发怵,我这辈子活得特别窝囊,”他自嘲地感叹。

“我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去世也早,找个女人,女人却早早撇下我,留下三个娃。那些年,我们当过城市黑户,下过农村,住了一辈子窑洞,实在是命苦啊!”李玉德哽咽地告诉我。我无言以答。

我问过李玉德老人,在城墙上挖洞,政府是否向他收取过“土地占用费”之类的款项。言下之意,我是觉得纳闷,他们一家在长城上掏洞居住几十年难道没人来管?老人说从来没人过问此事,也没人要求他离开这里。只是后来才知道,他掏洞的“边墙”其实就是长城,按照长城管理法,他的窑洞属于违法建筑,掏洞也属于违法行为。但如果离开窑洞,他却没有安身之地。“我是城镇平民,没有任何收入,所以也根本买不起房子住。”

李玉德告诉我:“奇怪的是,政府不但没有撵我走,还曾带过好几批人来参观过我的窑洞,甚至还有长城专家、记者,连学校里的学生娃娃也都集体来凑过热闹,弄得我好不自在,可就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应该怎么办。老实说我也不想一辈子窝在这里。”他说窑洞已经有四五十年了,几乎成了危房,现在女儿和女婿最怕下雨天,一下雨,水就沿着窑洞往下渗,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哪一天窑洞突然坍塌了,一家人逃都逃不出来。

李玉德生活拮据的转机发生在实行城镇人口低保政策之后。他告诉我,区里一开始来人问过他,每月拿多少钱够生活开支,一百元是否够用?“这真是有点莫名其妙,低保要拿多少钱怎么由我来说?我说够,那是说谎,说不够,又会给政府添麻烦,你们看着给吧,我知足。”老人对我讲述道。于是,李玉德成了盐池城里第一个领取低保的人,当时的一百元钱也勉强够他最低开销。他对我说,“人要有良心,钱这东西,只要有就行,没必要跟别人、别的地方作比较,这年头谁都不容易。”

在这窑洞里,贫苦的“窑民”李玉德有了第二代,如今,第三代的两个外孙女晶晶和萌萌也已经亭亭玉立,但他们的家境依旧没有什么改变。同住的小女儿夫妇靠着在盐池县政府前面的广场上摆一个电动玩具车谋生,玩十分钟付两块钱,天气好的时候每天能赚上三四十块钱,另外就是帮着运送煤气,送一罐三块钱。两个外孙女一个读初一,一个读小学三年级。可惜小的那个外孙女孩提时因病落下聋哑的残疾,只能借助助听器与人交流。我在窑洞里为祖孙拍照,她只会咧着嘴冲我笑,并不言语。

他们的家简朴而洁净。虽然是黄土窑洞,但所有的桌面、柜面都擦得干干净净。窑洞的窗口上还摆放着几盆鲜活的花草,可以看出,祖孙三代并没有因为贫困而放弃对生活的梦想与追求。只是,连晶晶和萌萌早些时候在路边捡回来的小狗“点点”都在这孔窑洞中生下第六胎了,却没有人告诉他们,还需要在这两孔有着近五十年洞龄的窑洞里待到什么时候。

走出李玉德那孔阴暗狭窄的窑洞,我被强烈的太阳光刺得难以睁开双眼。到了李玉德要去广场女儿摆摊的地方帮忙的时间,我们一同离开李家。我步着老人的后尘,踉踉跄跄地沿着邻家的墙边走向外马路,心被一股热潮强烈地冲击着。

走出盐池城向西,沿着公路向银川进发,在兴武营一带的长城两侧看到,盐池县已经为其境内九十多公里的长城修筑起铁丝围栏,将摇摇欲坠的土墙隔离开,以避免遭受更大的损毁。把“奄奄一息”的长城“圈养”起来,在盐池算是一个创举。当地的友人告诉我,宁夏自古为边塞要地,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其境内共有长城遗址1507公里,其中可见墙体为506公里,几乎全区每一个市县都有长城遗迹,被称为“中国长城博物馆”,对长城的保护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过去那种随意挖掘、随意毁坏的现象得到了明显的遏制。

我祈祷长城,同时也祈祷李玉德老人。如果因为加大长城的保护力度而使李家窑洞有一个好的归宿,李玉德老人一家有个好的归宿,那该多好。

同类推荐
  • 齐霸春秋

    齐霸春秋

    提十万之众,天下莫能挡者,谁人?桓公也。魂穿春秋齐桓公小白,九合诸候,一匡天下。
  • 将王行

    将王行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必有命势。忠贞于国,节烈于身,谁会是天选之子?谁又敢独秀凌烟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且看乱世诸君横刀立马,撼动昆仑……
  • 汉末风华路

    汉末风华路

    46岁的中年油腻大叔王粲,在现实中几乎一事无成,坐火车途中被兖州兴隆寺塔佛舍利子遭雷击形成的漩涡拉进历史洪流,穿越到建安七子之首王粲的身上,从此不一样的汉末,不一样的三国,大幕慢慢地拉开,历史的车轮拐弯了,驶向未知。在历史进程中,汉家脊梁一次又一次的被打断,中华文明一次又一次的被中断,然后一次次涅槃重生,每次浴火都痛不欲生,痛彻心扉。中间有多少英雄豪杰崛起,又随风而去,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看王粲怎么改写历史,走出一条汉末风华路。
  • 明末黔国公

    明末黔国公

    现代人穿越至崇祯十六年的黔国公府,以少年庶子身份杀出一条血路,建立基业,屯田练兵,声闻天下,力挽狂澜。本书是传统种田争霸流,硬架空,非生活流。喜欢的请加收藏。
  • 奸臣升官系统

    奸臣升官系统

    颓废官僚韩良穿越到平行位面的大清,开局一个小县令,从势单力薄的芝麻官,在奸臣升官系统的帮助下步步高升,一路成长为权倾朝野、坐拥美女无数的大奸臣,最终改变历史走向。断案升官、招募门客、寻访美人、审问犯人、带兵作战,古代官场养成类题材爽文,一切尽在《奸臣升官系统》。
热门推荐
  • 感受德意志

    感受德意志

    我国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界诺贝尔奖——“歌德金质奖章”得主杨武能教授,自1982年始赴德国进修、研究、讲学,亲历了德国的发展,对德国的文学、历史和自然景致熟稔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杨武能教授用人文的笔触描绘了德国神秘的古堡、茂密的森林、流淌的河流、高耸的教堂和油画般的建筑,和德国的节庆、城市的建设、对环保的关注、对教育和历史的重视以及德国民众的生活画像,目睹并亲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两德统一前后的对比与变化,对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因政治格局造成的隔膜、柏林墙倒塌前的种种状况及两德统一后人们的心态大量真实的细节描写,读来犹如一部活的德国史。
  • 重生之豪门名媛

    重生之豪门名媛

    【完结】 原本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爱,没想到,却被自己的妹妹逼死。既然有幸重来一世,那么,上一世的恩怨情仇,将在这一世做个了结!但是,为什么我竟有婚约在身?还被别扭小孩穷追?哼!老娘还是有人要的啊!那么渣男就赶紧滚一边去吧!
  • 不三不四地人生

    不三不四地人生

    “纪蕊,你别走,好吗?”刘宇轻声地低喃。“你认错人了!”“纪蕊,我再也不会把你丢下了!”刘宇暗暗地发誓到。“你认错人了”“…………”二是种不三不四的美
  • 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

    高上大洞文昌司禄紫阳宝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裁仙神

    裁仙神

    神界四帝之一,东道天帝,因万年日月大比,连败三域.遭三大神帝联手布散魂大阵,遭魂飞魄散,但一丝魂魄散落人间,运用轮回之六道之法,得以重生。本帝这世必脚踩仙界九宫,血溅四域神界。裁仙不为己衷,裁神应为大理.
  • 古墓收藏家

    古墓收藏家

    作为一个古董收藏家,江南的目标就是把所有的古董全部找回来,在把所有古墓承包了,要是你敢打它们的主意,先吃我一记素质三连,在挨我一如来神掌,哼哼,怕了吧,这个古墓是我的,哦不好意思,这位美女你先拿,不够我家还有,你可以跟我一起回去好好欣赏…
  • 思维进化之路

    思维进化之路

    魔人入侵存档文。。。。。。。。。。。。。
  • 1984

    1984

    这是一个战后虚拟的世界,全球分割为3个性质雷同、相互攻伐的极权帝国——大洋国、欧亚国与东亚国。英国伦敦成为大洋国一个行省的首府,成为巨大专制机器中的一部分。人们极度崇拜大洋国首领“老大哥”,孩子自发组成小队,监视告发自己的父母;有异端思想的人随时会悄无声息地失踪;物资极度匮乏,但高级党员的享用却不受限制;已刊发的报道随时会被修改;性欲被严厉压制,因为性和爱是不受意识形态控制的;国家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思想警察神出鬼没,你永远不知道街角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是否就是密探;更要命的是,在你卧室、客厅、路上、电梯……任何地方,都悬挂着监视的铁幕。
  • 我有一个原始世界

    我有一个原始世界

    当李诺获得了一整个原始世界。他发现,自己不仅仅是拥有一个世界,而是收获了无数的神奇食材……
  • 圣元纪事一双华传奇

    圣元纪事一双华传奇

    这里是一个科技与魔法并存的世界,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就是圣元时代的毕渤恩大陆。在这里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有着坚持、正义、抗争;也充满了背叛、欺骗、贪婪与阴谋。如果圣元元年以前是人类团结各族反抗奴役的正义之战,那圣元元年以后就是人类因为自己的贪婪发动的掠夺战争。一个异能强者的灵魂穿越到了这里并附身在临死婴儿的身上,长大后为了救母,带上年幼的妹妹踏上了屠龙之路。并意外发现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为了亲人他陷入了大陆上各个势力的争斗之中。黄金帝国,佣兵王国,沙漠寻亲,北联邦千里逃亡,永冻苔原的救赎之路,一次次的冒险让他不断成长,不断融入这个世界,并为了这个世界的种族平等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