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8700000054

第54章

佩鲁的发展极理论侧重于发展极的结构特点,特别是产业间的关联效应,对增长的空间方面有所忽视。针对这种缺陷一些英美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极理论作了补充,提出了“增长点”理论,使发展极理论趋于完善。增长点理论,又称增长极理论,它是指生产要素在主导部门、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在一定地区的分布和集聚会产生高速增长的若干点状空间,并由此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展理论。一个区域一旦形成一个或几个增长点,增长点便可以通过技术、生产要素、信息、组织等渠道带动本区域甚至临近区域经济的增长。在增长点内部,由于厂商集聚,每个企业得到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白领职员或技术人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厂商和行业的集聚,几乎会使每一个厂商都能分享到资源供应、维修服务、技术咨询、基础设施集中所产生的好处。也就是说外部经济成本要比非增长点低得多。如果能使资源循环利用,提高企业的关联程度,搞成循环经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就会更好。

在经济发展中选择增长点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必须具有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主导产业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技术先进,拥有创新能力,增长点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的产业结构有前后关联关系。二是为增长点提供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三是为增长点提供一个同世界接触的窗口,使增长点成为联系区域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桥梁和纽带。

发展极与增长点理论的政策主张是建立不同的经济发展中心,使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直至镇成为不同层次和地域的发展中心,各自发挥它们的集聚效应和带动功能,以点带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化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由产业结构非农化引发生产要素由农村转身城市或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在城市体系不断升级的同时,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1.产业结构、经济要素与制度安排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化的生成机制。产业结构转换与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是城市化发展的实现机制。制度安排与变迁是城市化的推阻机制。它们三位一体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化的生成机制。

经济学认为,城市化是各种非农产业发展的经济要素向城市的集聚过程,它不仅包括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的转移,还包括非农业投资、技术、生产能力在城市的集聚。科林·克拉克认为,城市化是第一产业人口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人口逐渐增加的过程。产业结构理论告诉我们:由于产业平均利润率的不同,为追逐利润最大化,生产要素必然会在不同产业之间流动,这是一条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各产业特性不同,所要求的空间条件(包括区位、空间聚集和集中度等)也不同。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农业对其数量、质量的要求较高,因此,农业倾向于以分散的方式布局于地域较广的农村;而工业和服务业则由于具有原料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人口集聚指向等特点,倾向于布局在人口密集,原料充足,运输方便,科技教育发达的城市区域。因此,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和要素在不同产业的流动,城市化过程应运而生。

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表明,城市的发生与发展受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即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崛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这三种力量依次处于主导地位。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的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表现在生产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就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而言,可以表述为:产业结构的变动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其次,城市化是一个以农业就业为主的就业人口向非农业就业为主的人口转移和集中的过程,其转移速度越快,转移的人口越多,城市化水平也越高。第三,城市化是由落后的农业文明转变为以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为标志的现代城市文明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对居民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质全面改善和提高的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需要空间载体相伴随,这个载体就是城市的发展。因此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内容。

2.农业发展为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母亲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业剩余的增加、农业的商品化、农业资源的开发和集约经营,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农业剩余指的是农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剩余,既包括农产品的剩余,也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等的剩余。从理论层面来分析,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支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业发展对城市的食物贡献。农业通过提供的食物商品的数量和规模决定着城市化人口的规模,农业发展水平通过所能提供的商品数量决定城市化的规模和程度。②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原料贡献”。工业作为城市生产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需要大量的以农产品为原料的产品供应,比如轻纺工业、食品加工业,都需要农产品为原料,农业提供的原料的质量、数量和价格,制约着这些工业部门发展程度,而这些部门的发展又是工业早期发展和资金积累的重要部门。因此没有农业的原料供应,就不会有工业的发展。③农业对城市化的“市场贡献”。城市的发展在于产业的发展,而工业产业的发展必须有产品的市场,产品的价值才能实现,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农业发展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才有购买能力购买城市工业生产的产品,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农民的购买力越强,城市规模才能越大,城市化的动力也越强。④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人力资源贡献”。城市化所需的人力除了城市自身人口的自然增长之外,大部分都来自农业。农业劳动生产率越高,释放的劳动力也越多,城市人力资源的供给状况也就越充足。⑤农业发展的“资金贡献”。城市建设需要资金,城市中的各产业发展需要资金的原始积累,这部分资金多数来自于农业剩余。⑥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土地贡献”。大城市的扩展以及新兴城市的兴建所占土地,大都来源于农业。农业产出率的提高,是制约城市占用土地量的关键。

3.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不论是在近代还是现代,国家工业化导致了城市集聚,伴随着这一集聚过程的是产业的空间集聚和产业结构的转换。这已成为国家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机制。人类社会最初没有城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某一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也就是伴随着农业革命而发生的手工业与农业的社会分工,使商品交换更加频繁和活跃,并出现了原始的集市,集市的固定化和居民的增多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使集市转变为城市。但是这种原始的城市规模是狭小的,作用也是以非经济功能为主,只有工业革命即产业革命才使古代城市转变为现代城市,引起城市化趋势,使城市成为世界主宰。正如吉斯特和费瓦指出的那样:“农业革命使城市诞生于世界,工业革命则使城市主宰世界。”工业化实质上是一个由工业领域的革命逐渐向其他产业领域推进的过程,“一个工业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定引起其他部门生产方式的变革”(马克思)。一方面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农业的技术基础,推进了机器在农业上的广泛使用,建立了“按工业方式经营的大农业”;另一方面,工业革命本身是机器生产普遍化的过程,使工业技术条件改善,工业向纵深发展,工业生产方式的分工和专业化,必然促进一部分人从事为工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也就是促使第三产业的发展。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直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如城市的商务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等。在工业革命前,城市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则迅速提高了。

4.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而迅速发展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即根本动力。主要是因为,第一,工业化要求生产在空间上走向集中,工业集聚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按照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的原则,如果说生产规模的扩大可以给厂商带来规模效益,那么生产向城市的集中,则可以使厂商得到外部集聚效益,减少交易成本,加速资本的周转速度,取得较好的外部条件,如金融、市场、人才、信息的获得更为便捷。第二,工业化扩大了生产规模,小城市迅速发展为大城市。工业化实质是一个由工业革命逐渐向其他产业领域推进的过程。一方面工业革命推进了机器在农业中的使用,建立起了按工业方式经营的大农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使人口从农业分离出来走向城市,提供了城市人口的来源和大量食物,使城市发展具备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工业革命本身,造就了机器大工业,要求空间上的集聚和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着城市的发展。第三,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交通的革命,新的交通设施使各种资源整合为一个以城市为依托的,范围很宽的社会经济大系统。总之,工业由于本身的特点,天然地成为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工业化造就了城市化,工业的发展速度决定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城市化的发展模式。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把现代经济增长概括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他在《现代经济增长:发现与思考》一书中指出:“各国经济增长……常伴随着人口增长和结构的巨大变化。在当今时代,发生了以下这些产业结构的变化:即工业化过程;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分布发生了变化,即城市化过程”(西蒙·库兹涅茨,1989)。他还认为在城市化发展速度(以初始化水平的变动为参照物)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为参照物)之间,可以找到一定的相关规律。在工业化的初期(起步期),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轻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发展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结构转变,工业发展所形成的集聚效应使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直接和较大的带动作用,此阶段,国民经济实力相对较低,城市化率以平缓上升的态势向30%的指标发展。在工业化的中期(扩张期),是以资金资源密集型为特征的重工业化阶段和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高度化阶段,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工业就业人数随技术水平的提高出现相对甚至绝对下降。这时产业结构升级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集聚效应的作用,城市化的演进不再主要表现为工业比重上升的带动,而更多地表现为由工业化带动的非农产业比重上升的拉动。此阶段工业和国民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实力迅速增加的时期,城市化水平的年增长率是工业化同期的1.5~2.5倍,城市化率将以较快速度攀向70%。在工业化后期(成熟期),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无论从就业结构还是GDP结构来看,在上升到40%左右后,将缓步下降,并主要依赖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5.工业化的模式可以决定城市化的模式。工业需要城市功能的服务,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支持,需要大量劳动力,需要产业集聚效益,需要紧靠它的最大用户——大城市,这一切决定了工业分布的大城市取向。从区域与空间经济学角度看,工业布局的形态就发展过程而言,有工业点、工业区、工业枢纽、工业地区、工业地带等5种,工业点一般对应于小城镇,工业区对应于中小城市,工业枢纽对应于中心城市,工业地区对应于大都市区,工业地带对应于巨大城市带。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的内容进入新的时期,这就是大都市区化。所谓大都市区,一般来说,包括一个大型的人口中心及与该中心有较高的经济、社会整合程度的社区。大都市区化是工业化向纵深推进并与城市化相互作用进一步深化的必然趋势。美国是从19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后开始大都市区化的,进入20世纪后,美国城市化出现了新的现象,一些规模较大的城市超越原有的地域界限,向周边扩展,将周边地区纳入城市化轨道并与中心城市紧密相连,融为一体。1920年美国有2700个城市,58个大都市区,至1990年发展到11000个城市,268个大都市区。大都市区的发展,进而形成大都市连绵区(或巨大城市带),它标志着城市化、大都市区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在美国的巨大城市带有三个: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巨大城市带,大湖区巨大城市带,太平洋沿岸巨大城市带。在南部,以休斯敦为中心的巨大城市带也在形成之中。

同类推荐
  •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一百年来,中国知识界对“中国”的想象并非铁板一块,它随着运动、思潮在变化,它在欧风美雨的家族天下之间摇摆挣扎,国家机器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获求统治的正当性,而知识分子和国家机器对于“中国”的理解,也左右着我们普通人对国家、对个人的认同。 《家国天下》的意图,就是在思想史中,探寻中国近现代国家认同所受到的冲击和和转变。作者从传统的“天下观念”遭受现代性冲击入手,讨论了儒家、晚清立宪派与革命派、晚清的地方认同和个人认同、五四的“世界主义”、文明与富强之间的竞争、民族主义等等中国近现代思想革命中的尝试。最终,作者设计出“新天下主义”的认同模式,用来解决国家认同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依法治国是历史的经验总结

    依法治国是历史的经验总结

    本书作者是将依法治国理念写入我国宪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之一。书稿汇集了作者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大以来、30多年的学术成果,系统地展现了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程,采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论证了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治国执政的历史必然选择,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学术史料价值。
  • 每个人的政治

    每个人的政治

    政治哲学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几乎成为哲学中最突出同时也是最活跃的部分,以至于成为当下哲学体系中的“第一哲学”,这一变化可以称为哲学的政治学转向。
  •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一日一释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共九卷64篇,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黑白杂糅之书,深入地剖析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成书后作者亦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解读美国:现实、媒介与省思

    本书以笔者自己访学美国期间的经历为基础,观察与思考当下美国的日常生活、宗教状况、种族问题、娱乐产业、社会治理及在美的华人状态等,多元的视角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立体的美国。书中既有生动的个案, 如美国真人秀节目、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华人的圈子文化等,又有与前辈学人观点比较之下的个性化思考,探讨了美国媒体在社会与政治参与中的角色,美国娱乐行业生态与背后的治理逻辑,海外华人的生存状态和文化适应问题等。
热门推荐
  • 红妆清惜传

    红妆清惜传

    洛阳城东桃花李,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坐禄池台文锦乡,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 凤舞灵师·卷二:诡秘的生命之树

    凤舞灵师·卷二:诡秘的生命之树

    听到森茉丽带着哭腔的呼唤,夜华并未回头。但是,更加可怕的黑色灵蕴透过他纤长挺拔的身影四溢开来,四周的空间都飘起了黑色的迷雾。迷雾将大地笼罩起来。当黑风靠近精灵们的时候,突然化作无数道风刃,铺天盖地地席卷过去。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在次元中的旅途

    在次元中的旅途

    某天,一个杀手来到了综漫世界,变成逆回十六夜,还拥有了系统?!在《平凡职业成就世界最强》里,他和吸血鬼月与世界对抗。在《崩坏3》里,他化身崩坏意识,和女武神并肩作战。在《highschool》中,他是史上最强赤龙帝。但这样的他,也只是个妹控罢了。“天依,今天是你的生日,咱把这个世界送给你吧!” 世界:平职「轻小说」(暂完)——日常(停一会)——崩坏3(ing) (温馨提示:在看这本书之前,请把你的智商、三观一类的东西扔在地下,用脚使劲踩踩。) 书友群已建,群号282916178,密码是西乡,欢迎大家进群。
  • 空空仙府

    空空仙府

    “我看这仙府,就该空空如也!”“毁灭即是真理!”本以为是一次轻松的穿越,第一次的生命有点草率,余留太多空白,是上天的弥补。没想到,仍旧是那么压抑,沉重!“世界,本就不是给弱者的,就该夹在地缝里生存!”那就只好宣勇气、调无畏、披荆斩棘也!
  • 以南世界

    以南世界

    接纳外界还是抵御外界,活着承担还是死去一了百了?
  • 相思赋予谁尊贵

    相思赋予谁尊贵

    在这烦扰的府邸,不满于此儿女情长,只为得一人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棠梨盛放

    棠梨盛放

    大雨滂沱砸进肌理,冷如寒冰里结冻的冰凌。这场无尽的雨,也挡不住少年的炽热“在下亦珩,愿一生一世守护您。”少年虔诚地说道,黑亮的眼眸在夜里似是天上的星辰,华光流转然而“走走走,别挡我回房的路。”沈锦棠看着这只突然蹿出来的傻冒,不禁翻了个白眼本文1v1,宠文,男主重生,女主穿越排雷,甜虐未知,作者琉璃心,第一次写文不喜勿喷。